博士第四年想quit,什么科研成果都没有,很痛苦,该怎么办?
作为过来人,非常理解读博的痛苦!但还是真心建议你,不要退出,咬紧牙关坚持再坚持!尽管凄风冷雨的摧残是无比痛苦的,但风雨之后的彩虹,也会非常美好!想起自己读博时候的往事我是2007年开始进入西北工业大学攻读统招全日制博士学位,说实话考博之前确实是充满着各种美好的幻想,尤其是想尽快毕业,尽快拿到博士学位,这样的话,在高校任教显然会顺利很多,要知道2010年之前,普通高校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还很少。
但读博的过程显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顺利。
第一年是专业基础课,也没什么可讨论的。
到第二年选题时,就经历了第一次痛苦的折磨!当时有两个完全不同方向的选题:选题A和选题B。
如果做选题A,那是一个非常传统的研究方向,国内外做过的相关研究多如牛毛,几乎感觉每一个点都有人充分研究过了,如果选这个方向,尽管自己比较熟悉,但要做出较大的创新,会非常艰难!那意味着发论文会很难,毕业也就自然很难,关键是将来在这个领域持续做研究,也必定会很难。
这一点,我当时自己心里十分清楚。
如果做选题B,那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研究方向,但在国内算是比较新颖的一个研究方向。
选这个方向的话,肯定会比A方向容易出成果,寻找创新点也相对容易一些。
但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那时候没有选题B的实验条件!重新建设选题B的实验条件,那时候想都不敢想!没有实验条件,如何开展实验?
!如何毕业?
两个可供我选择的研究方向,都有不同的难度,左右为难!让我一度陷入痛苦的抉择之中!有人可能会问,怎么不去找导师?
导师一句话,你自己决定!你还敢问吗?
我至今还记得,那时候因为过度焦虑,经常半夜惊醒,然后一直坐在床上发呆到天亮(那时候一个人住)!但奇怪的是,那时候并没有退出的想法,那时候好像从没想过退出!只知道咬着牙默默往前冲。
后来,经过差不多三个月的痛苦思考,最终下定决心选择了课题B。
选择了课题B并顺利开题之后,因为找实验条件,又经历了数不清的艰难坎坷,当设计新实验一次又一次失败时,当投稿一次又一次拒稿时,不记得有多少次都觉得生活无法继续下去了,看不到未来!有时候甚至陷入绝望的境地!!真的是一言难尽,只有读过博士的人才能体会吧。
限于篇幅,就不再叙述了。
简单提一下后来2011年8月,在历经各种艰辛之后,我终于完成了我的博士论文,当我完成博士论文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我抬头望天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我在论文致谢的末尾加了一句话,我说“感谢自己的坚持!”——这句话是当时的肺腑之言,发自内心的。
能拿到博士学位的人,大多都是历经坎坷,说经过千锤百炼也毫不为过!经过博士阶段的蜕变,不仅仅是在某一个专业领域的精通,更是个人抗压能力的切实提升!为什么把女博士戏称为“灭绝师太”,男博士戏称“欧阳锋”,其中的难,由此可见一斑!所以综上,既然博士都已经读到了第四年,再苦再累,再坚持一下吧!节选自十八木《读研读博》 。
听风也听雨,飘雪落澜庭。
认真书写教育,欢迎关注十八木听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