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中国古代哪一个朝代或者哪一时期的历史?
我喜欢中国宋朝仁宗赵祯时期的历史。
一是宽松的政治环境;《宋史》说宋仁宗“天性仁孝宽裕!”仁孝经常在历代皇帝本纪中出现,而宽裕则很少。
人常说:伴君如伴虎,稍有忤意,少则本人性命不保,多则惨遭族灭。
整个宋朝,尤其是北宋,政治环境是比较宽松的,很少因言因文杀人,广受后代好评,而宋仁宗朝尤其做的好。
宋仁宗朝人才辈出,包拯、晏殊、李迪、范仲淹、夏竦、狄青、韩琦、富弼、欧阳修、文彦博等,在仁宗朝四十二年中或朝或边,或立庙堂或处江湖,宋仁宗都是治病救人,能用则用,不能用则置,不因时怒时喜怪罪升赏大臣。
仁亲经常说:朕责备人都没有绝情话,何尝处人以死刑!西夏人侵犯边境,赶出去就是了,不追出边境。
契丹违反盟约要求多给经济补偿,补给些就是了,最好不用兵。
治理国家,宽大为怀,这样做有时纵容了一些懒政者,他也不为意,而对刻薄的人却一点不容。
看起来刑法比较松驰,但判决不会冤枉人,仁宗是疑罪从无的推行者。
仁宗也知道朝中有小人,但只要不影响朝中正气的发挥,也不主张清除净尽。
这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皇帝统治中,是首屈一指的,是接近现代国家治理理念的。
二是不好大喜功;好大喜功是皇帝的通病,为自己一人之欢心疲弊普天下之百姓,所谓明君大帝都脱不了这个窠臼。
而宋仁在位四十二年几乎没有做过这样的事。
工部曾想利用玉清旧地为仁宗兴建御苑,他坚决不同意,认为有先帝留下来的御苑就足够游玩了。
当时西北方边患一直存在,朝廷中不乏想倾全国力大加征伐的意见,而仁宗总以靖边、保民为目标,未尝想出击开拓疆土。
三是节俭、仁心;仁宗是位节俭皇帝,但他与清道光帝不同,只是严格要求自己,节俭限于自己日常起居,未尝以此要求朝中大臣,以致搞成锦袍上打补丁,装洋相。
他在非官方场何,穿戴用粗布,是非常难能的。
关心百姓疾苦,遇到自然灾害,悄悄私下在禁室祈祷,或赤脚立在院中为百姓求福。
与那些大肆铺排,南郊祷告的帝王形成鲜明的对比。
有次深夜中,仁宗却想吃烤羊,但话刚出,却告诫下人不要声张此事,恐怕深更半夜又劳厨师,更怕厨师起来又要杀宰活羊,遂不了了之。
可能有人会说,做帝王不能用衡量常人的标准来衡量,要用帝王的标准来衡量。
然而,什么是帝王标准?
恐怕是各说各话。
我相信,如果在中国秦始皇之后的皇帝中,多些宋仁宗赵祯这样的皇帝,对后世国家管理的益处一定远大于那些战功赫赫、建筑巍峨的皇帝。
大家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