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区别是不是军人?

2022-09-02
3 阅读

关于区别一个人是不是军人,最主要的还是应该把重点放在辨别这个人是不是长期在部队服役,并担任过干部职务,或者是不是现役军官上。

许多人都习惯于从他的身姿、步态、衣着、习惯等等的行为方面来加以判断。

这种方法也不是不行,但不见得就一定很准确。

因为,有一些退役军人由于离开部队多年,已经逐渐趋同于普通百姓,所以很可能会让人看不出来。

而有一些想冒充军人的人,特别是冒充军队干部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目的的人,他们会刻意地去注意自己的姿态,模仿军人动作,学他个八九不离十,造成鱼目混珠的效果。

这对于那些没有在部队里呆过的人,要想辨别出这类人来,也许还是比较困难的,往往只能是听他瞎吹一通,便心服口服,把他当成真正的军人或者是“首长\"了。

要真正区分一个人是否长期在部队工作并担任过部队领导,或者是正在部队服役的现役军官,最主要的方式还是得从他的语言表述方面去判断。

一般而言,在部队长期工作过的人或者经过正规培养的现役军官,在谈论一些军队生活的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使用一些规范的军事术语,而不是使用民间词汇。

比如说在炮兵部队担任过干部职务的人,称大炮,一定是称“火炮”而不是大炮;称炮管通常是称“炮身”或“身管”而不会说是炮管;称炮弹壳一般都是称“药筒”基本上不会说成是炮弹壳等等。

当然,一些只当了几年战士的人,由于在部队时间不长,回到地方后就习惯于与一般人一样,都口语化了,这也正常。

但那些刻意冒充军人的人,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去冒充一个普通战士的。

因此,对于他“当没当过兵”也就没有必要去做过多的纠结啦。

前段时间,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个人,朋友们介绍他时,说他以前是部队里的“老首长”。

当时他并不知道我也当过兵,因此在聊天时放得很开,大讲特讲他在部队的经历。

刚开始看他的姿态动作,还真有一股子军人味,比我可强多了。

因此,我也认为他可能应该是一位老首长吧。

谁知道等他讲到部队生活时,我就已经知道,这家伙应该是个冒牌军人,至少是一个假的“首长”。

刚与他见面时,朋友们告诉我说,他在部队时是一位职务较高的首长,到底有多高,在这里就不说具体职务了,因为写出来以后,也许过不了头条君的审核关,反正是比我高一些吧。

他说他在部队时,是一个“加强X”的“副X长”,那部队可牛X啦,是王牌部队。

那一年打仗时,他指挥部队搞穿插,由于目的地很远,所以部队只能实行长行军,刚开始是急行军,后来看到时间来不及了,于是他就马上命令部队实行强行军,终于按指定时间到达了预定位置,顺利完成了作战任务,受到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

同时他还强调,他们的这个嘉奖那可是比普通的战功要高多啦,已经相当于英雄称号了。

这段故事,如果让没当过兵的人来听,甚至是一些当过几年兵的人来听,很可能是听不出什么问题来的,听完以后基本上都会肃然起敬。

但在部队长期工作过的人一听,就会觉得很可笑,马上就能判断出,这个人肯定是冒充军人,至少是在冒充“首长”无疑。

首先说说部队的行军。

在我军教程中,部队行军分为“常行军”、“强行军”和“急行军”。

所谓“常行军”其实就是“常态步伐行军”,也就是普通行军,大约每小时五公里左右。

而“强行军”则是在常行军的基础上,提高行军速度,强化行军步伐,其实就是快步走的意思了。

而“急行军”则是部队的最高行军速度,通常采用跑步的方式行军。

另外,部队里没有“长行军”一说,估计是他把“常行军”听岔了,理解成“长途行军”了。

在部队里,长途行军就叫“长途行军”,没有简称为“长行军”的。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人是知道一些军事术语的,但又一知半解,自以为“强行军”的速度比“急行军”还快,于是才有了开始是急行军,后来为了赶时间,命令部队强行军的说法。

还有就是,他说他是某某“加强X”的“副X长”。

就一般人而言,一听说是加强单位,比如“加强连”、“加强营”、“加强团”,甚至是“加强师”,就会觉得特别的牛,对不对?

但实际上,在部队,所谓“加强单位”,其实就是在遂行作战任务时,将其他单位临时配属给该单位,这样的单位就叫加强单位。

因此,加强单位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临时性”。

如果被加强进来的单位后来被正式划入该单位后,该单位则不再沿用“加强”二字。

所谓“加强”,重点是在这个“加”字上,其实就是“增加”的意思,这在部队是个常识。

当然,由于部队编制通常分为甲种编制和乙种编制。

而甲种编制单位的人员和装备,要明显强于乙种编制单位。

因此,许多普通人由于受文学作品的影响,都会将甲种编制单位称为“加强营”、“加强团”或“加强师”。

真正当过兵的人,尤其是当过首长的人,是不会用老百姓的语言来形容自己的部队的。

最后,他强调说他所在的部队受到中央军委嘉奖,这是比立功还要高的荣誉。

而事实上,当过兵的人都知道,按照《条令》规定,部队奖励等级分为,嘉奖、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二级英模称号和一级英模称号这六级。

其中,嘉奖就是嘉奖,不管是哪一级嘉奖,从等级上来说,无论是连嘉奖、营嘉奖、团嘉奖、师嘉奖,还是军嘉奖、军区嘉奖或军委嘉奖,都是最基本的奖励等级。

从规范的意义上讲,连嘉奖和军委嘉奖就是一个等级,只不过颁奖级别不同而已,不存在嘉奖等级高于立功等级的说法,更不可能“相当于”英雄称号。

后来,大家聊熟了,朋友们介绍说我也在部队里呆了二十多年,结果这老兄就不再提部队的事了,一说部队的事,马上就把话题插开,估计是怕再说下去,会穿帮吧。

所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是真军人,无论他是曾经的军人,或者是现役军人,最靠谱的办法还是看他的言谈,也就是他的语言表述,如果再配合以观察其举止,则大体上能猜个差不离啦!在这里所说的“真军人”,主要是指在部队工作多年,并在部队担任过干部的人。

其实,有一些人的确也当过几年兵,但不能说他们就真正了解部队的一切。

比如说炮兵部队的战士,就很可能不了解部队的行军分类;当过步兵的人,甚至是在炮兵部队里服役,但没在有战斗连队里呆过的战士,有可能仍然会将“药筒”称为炮弹壳,将“弹丸”称为炮弹头。

还有一些战士,恐怕到退伍了,都对奖励等级分不清楚,认为营嘉奖等级就高于连嘉奖,颁奖级别越高,嘉奖等级就越高。

比如对连以下干部和战士,团级单位就有记三等功的权限。

可能有些人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师嘉奖肯定就比团里记三等功的等级要高等等。

其实这还是因为对《条令》学得不透彻所造成的,当过干部的人是不应该闹这种笑话的。

所以,如果仅仅只是大伙在一起聊聊天,大家吹吹牛,当没当过兵,这并都不重要,闲聊而已,没有必要去计较。

最重要的还是要擦亮眼睛,防止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最后上当受骗,这才是关键。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