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乡的咸菜有哪些?
我的家乡是安徽巢湖,要说做咸菜,我母亲zui拿手的。
说起家乡咸菜的种类,我如数家珍。
1、咸菜之王~酱。
巢湖是五大淡水湖之一,属于丘陵地带,位于江淮之间。
每年的梅雨季节,正是当地主妇们做酱的时候。
我母亲做的酱品种多,主要有黄豆酱、蚕豆酱、面酱和小麦酱。
其中面酱是我最喜爱的。
为啥做酱要选在5、6月份的梅雨季节呢?
主要原因就是这时候还没有进入盛夏,气候潮湿但不闷,有利于酱料的发酵。
做黄豆酱的方法如下:提前将黄豆完全泡发,锅中放水没过黄豆,烧至水开。
切记,水开就要将黄豆捞起沥干水份备用,不能长时间煮。
接下来,用适量小麦面粉将黄豆瓣拌匀,铺至提前预备好的竹扁里,再盖上向日葵叶(或者用报纸代替),放置阴凉通风处,不能见光。
一般在三四天左右,开始慢慢发酵,在空气中真菌孢子的作用下,会长出一层绿绒绒的霉,这就算成功了一半。
接下来,将竹扁里长绿毛的黄豆,一块块揭起,放置室外日晒夜露。
听我母亲说,晒“酱黄”,就等于在晒酱。
zui后,将“酱黄”放置瓦盆或者酱缸,加盐,加上我们白鹭湖村那口几百年大井里的井白凉,继续日晒夜露。
晾晒的过程中,每天到夕阳西下,温度降下来的时候,母亲就会用竹制的“酱板”去均匀的、顺时针搅拌。
搅拌酱只能是清晨或者傍晚,天气太热的时候不能搅拌。
日晒夜露的黄豆酱,慢慢由黄变酱黄色,每次看母亲边搅拌,边用手指蘸酱尝尝咸淡。
做酱有句歇后语,叫“盐(言)多不坏酱”。
可见得,盐只能多点,不能少,否则,做出来的酱发酸。
至于蚕豆酱和小麦酱的做法,和黄豆酱一样。
只有面酱稍有区别。
酱可以说是小咸菜的“鼻祖”,古人有“不得其酱不食”之说法,可见得酱在人们一日三餐有着举足轻重的份量。
上图是我做的炸酱2、盛夏的“酱小菜”有了酱,那么就应运而来许多酱菜了:酱晒好后,用小口径的坛子装好,可以炒菜、炖菜用,过去我们那个十几口的大家庭,母亲几乎很少花钱去买酱油,吃的都是自己家做的酱。
那么,酱缸里剩下的酱做什么呢?
可以酱菜呀,常见的酱嫩姜,酱豆角,酱菜瓜,酱黄瓜,酱辣椒,等等。
可以这样说,酱能“酱一切”。
而且酱出来的菜品,都是清脆爽口的。
时常在想,“嘎嘣干脆”这几个字是不是由此而来呢?
3、泡酸豆角泡酸豆角是最简单的活,连我这个不爱做饭的人都信手掂来。
具体方法如下:将长豆角洗净,沥干水分,然后撒盐,一般腌制一个晚上,控出胎水备用。
然后将腌好的豆角放置泡菜坛内,往菜坛里注水,注水的同时加盐。
一般500g豆角+150g盐,不能过分咸,只有淡一点,豆浆色泽才嫩黄,反之,颜色发黑,口感不好。
腌酸豆角一定不能让洗菜盆和泡菜坛沾油,否则存放不住,会烂。
上图是我用闲置的泡菜坛插花4、做萝卜干、腌“香菜”深秋到来,家家户户又开始做易储存的小菜。
腌制萝卜干估计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但我还是感觉我母亲做的萝卜干味道zui地道。
首先将萝卜洗净切成条,用盐sha水分,然后铺开晾晒。
但要掌握好干湿程度,不能太干,那样口感不好,牙口不好的嚼不动。
大概晒至6、7成干吧,再用五香粉、辣椒面拌匀,盐,还有少许糖精,然后将萝卜干放入菜坛内,每放一层,用手将萝卜干压紧、压板,这样不容易变质腐烂。
所谓的“腌香菜”,材料并不是香菜(芫荽),而且霜后的“高杆白”,也就是普通的白菜。
将菜梗斜刀切丝,和制作萝卜干的程序一样。
为了色泽搭配好看,里面可以加少许红辣椒丝点缀,这样放在小菜碟里,更加好看。
5、腌雪里蕻。
雪里蕻菜也是在深秋,只有霜后的菜更容易储存。
我们家那时候有一口大水缸,专门用来腌雪里蕻的。
每次都是大嫂将菜地的雪里蕻铲收后,放在田埂上晒一两个太阳,再挑回来,在河边洗好,晾干。
接下来的活,就是大哥了。
大哥光着脚,在缸里一层雪里蕻菜,撒一层盐,然后不疾不徐的踩着,如此循环,直到雪里蕻菜腌完。
听村里老人说,腌雪里蕻菜分人,有的人腌容易烂,就成了“臭腌菜”;而有的人腌出来的菜黄灿灿,脆蹦蹦,例如我大哥,是个腌菜的高手。
前段时间曝光某方便面的老坛酸菜,工人们扔烟头、穿鞋等等不卫生行径。
那我告诉你,想干净卫生,自己做呀,一百个放心!6、腌霜韭菜腌韭菜必须也要等霜后。
为了让腌出的韭菜吃起来更爽口,色泽更赏心悦目,可以提前将整个新鲜的红辣椒用盐腌好,备用。
腌韭菜不用切,整棵腌,还是用盐sha出胎水,然后将腌倒后的韭菜,缠绕在红辣椒上,绕成一个个韭菜团,放进容器或者瓦坛内。
同样道理,不能沾油星,否则会烂。
写在最后:过去之所以有五花八门的小咸菜,主要是那个年代物质匮乏,经济条件不好,没有更好的选择。
而如今,一年四季新鲜蔬菜应有尽有,讲究养生的人士甚至不提倡吃咸菜,控油控盐,更有利于健康。
但大鱼大肉终究会吃腻了,所以必要的时候,小咸菜照样可以闪亮登场,满足人们的味蕾。
尤其是在我的家乡,每年正月,前来拜年串亲戚的,有吃早茶的习惯。
所谓吃早茶,可以是面条+五香茶叶蛋,或者是元宵,这个时候,讲究人家会在桌上摆放四个小菜碟,我家常年老四样分别是:酱生姜,腌韭菜,萝卜干和腌香菜。
每次母亲将嫩姜切片,腌韭菜切碎段,放入大小统一的菜碟里,再顺着菜碟浇一圈小磨麻油,啊~那叫一个香!只可惜母亲腌制小菜的绝活我没有继承衣钵,只有大嫂和姐姐得到她老人家的“真传”。
每年回去,品尝着家乡的小咸菜,回味的是父母在时,家的味道;独在异乡的游子们,嘴里咀嚼的小咸菜,是无限悠长的乡愁……大家好!如果喜欢我的分享,请关注@白鹭湖姑娘!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