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里有个比较能干的职工但脾气很臭,常常惹老板不开心,这种人该留还是该放?
生产部的刘工,就是这样一个人。
要能力有能力,要脾气有脾气,能惹老板不开心不说,还能在员工面前顶撞老板,但就是这样一个人,老板不仅没有开除他,还对其十分的友好。
先简单介绍一下这家公司,我加入公司时,创办不到三年,属于刚创业不久,是由三人集资开办起来的,两名中国人和一名法国人,而公司的所有人,前前后后加起来也不超过两桌人。
刘工,是生产部的焊工(主要工作),兼装配工、电工、维修工、打杂等等,不要惊讶,小公司就是这样,哪里需要,你就得在什么位置。
看起来刘工的活比较繁杂,好在每天的工作量却并不是很大,小公司嘛,并没有很多的订单,而且工资也挺不错,刘工被老板挖过来后,也就比较稳定。
由于年终时,三个老板分红不均,老板间发生了争执,法国人一举买下了另外两个老板的股权,公司从中外合资变成了外资企业。
公司走过最艰难的三年后,逐渐稳定了下来,订单开始回暖,员工规模也在逐渐扩大,而刘工作为一名老员工,加上过硬的技术,自然而然的成了既干活,又干管理的角色。
这天,星期六加班,也不知道老板哪根劲搭错了,居然跑到公司来视察工作,这不来还好,一来就出问题了。
当时,刘工正和几人在厂门口吸烟,几人有说有笑,被前来视察的老板抓个正着。
老板一下车,就劈头盖脸地说了起来,“你们是没事干吗?
在这里聚众吸烟?
”刘工一听,顿时不乐意了,直接反驳道,“我们刚把工作做好了,还不能出来休息一下,抽根烟?
”能当老板的人,果然不能以常理推断,见到刘工反驳自己,老板很快便明白了问题所在,让其他人回去工作,唯独把刘工留了下来,用蹩脚的普通话单独和刘工聊了好一会。
至于两人聊了些什么,刘工也未曾对人说起过,但刘工用了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老板说了,只要好好干,公司是不会亏待大家的。
”后面有一次,刘工正在返工一批法兰板,起因是法兰板上的孔打错了,但已经被焊在了长长的管子上,为了方便重新加工法兰,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法兰板先从管子上切下来,待重新加工后,再焊上去。
就在刘工返工时,老板看见了,就询问为什么要把焊好的法兰再切下来,是不是焊之前没有看图纸,会不会影响到交期等等。
正在忙的刘工,看到老板询问只好停了下来,一一解答了老板的疑问。
然而老板听完解释后,并没选择离开,而是和刘工讨论起,如何做才能节约时间和成本等等。
刘工耐心地解释,说只有切下来,才是最快最好的办法,而老板却不这么认为,因为老板觉得焊了一遍的管子,再焊一遍,出现孔洞的机率会大大增加,而且容易出现焊偏等情况,于是建议刘工不切下来,直接加工法兰板上的孔。
不难看出,老板的想法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但在实施起来,难度就直接呈几何倍增加了,法兰板上已焊上了长长的管子,在机床上加工已然不可能,而法兰板上错误的孔还是很好解决的,补焊上后打磨平即可,但开孔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直径24的孔,用手枪钻打也不是不可以,精度、垂直度等先不提,打一两个孔可能问题还不大,但好几十个孔,想想就很酸爽,谁试谁知道。
一想到老板想这样瞎整,气就不打一处来,直接来了句,“如果你觉得可以,你就试试。
”老板也很有意思,试试就试试,结果可想而知,在车间忙活了大半天的老板,一个孔都未打成功,而刘工也停下了手中的工作,耐心地在一旁指导,虽然语言上有点不通,但在实物面前,多比划几下,聪明的老板也能瞬间领会。
最后,老板还是选择了刘工的办法,把法兰板从管子上切下来。
人之初,性本善。
世人本就没有脾气很臭的人,都是被后天的环境所影响,才造就了那些脾气不好的人,刘工是如此,其他人想必也是如此。
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人时,要开除他吗?
站在利益的角度来看,如果此人能为公司带来利益,只要不发生大的矛盾,就应该用,甚至是重用。
就像上文中提到的刘工一样,脾气不好的原因,就是老板不懂实际情况,瞎指挥。
你不说嘛,他觉得你不尊重他,你说得专业点,说得深一点嘛,他又听不懂,随后还有一大堆问题。
试问,换成谁,谁不心烦?
这一点和家长教自家小孩念书很相似,看看那些被气得心脏搭桥的家长,就能明白一个道理:很多时候,不是人们脾气不好,而是人们面对的事物,实在是一言难尽。
最后,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用人,哪有用其短的?
既然员工比较能干,为啥要盯着其缺点脾气很臭而不放呢?
好好利用员工比较能干的一面,难道不好吗?
经历得多了,你会发现,世上无完人,如果你觉得有,那就是你并不了解对方而已。
朋友们,对此事,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