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洛夫级巡洋舰明明是核动力为什么却有一个大大的烟囱?难道核动力军舰还烧油?

2022-09-07
6 阅读

基洛夫级巡洋舰其实是一艘纯粹的核动力舰艇,只不过内里填塞了一个很少用到的燃油备份动力系统,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替换核反应堆的工作。

基洛夫级有两个KH-3压水核反应堆,以及2个高压燃油锅炉,这些都是动力组件。

有烧油的炉子在,基洛夫当然需要烟囱。

基洛夫的推动部件是4台GT3A-688齿轮传动涡轮蒸汽,2个一组,分别负责核动力和燃油动力,每个能带来7万马力的输出功率,加起来就是14万马力,能推动军舰跑到30多节。

这个30多节当然指的是采用核反应堆供能的情况,如果采用燃油锅炉,那么军舰连极速的一半都维持不到,堪堪只能跑到14节。

不过按照一些说法,基洛夫的动力其实是个联动部件,称为“CONAS”(Combined Nuclear And Steam 核与蒸汽联合系统),尽管这种说法在原理上有点存疑,但不妨参考性地了解下。

CONAS系统据说将核反应堆与属于燃油锅炉的加热器修改成了可接触的模式,因此它可以调整几种烧水模式,分别是纯核烧水、纯油烧水,以及核油混合烧水。

当使用纯粹的核动力时,基洛夫的最大速度其实是25节,并不能达到30节的极速。

如果使用纯粹的燃油锅炉推动蒸汽轮机,那么速度连14节都达不到。

如果使用CONAS系统,让燃油锅炉加入到烧水,基洛夫的速度将可以猛加到36节。

有不少声音对联动时烟囱放射性逸出问题表示质疑,但解释的资料表示,为了达成CONAS推进,基洛夫修改了中央上层建筑,使之能一定程度封闭放射性物质加入烟雾。

不过,这些东西参考参考就得了,基洛夫身上的秘密很深,许多网上广为流传的资料(包括刊物资料)都存在问题,CONAS的说法主要源于西方的推测,俄方资料从来不承认什么混动和动力不足。

基洛夫的压水堆并不存在动力不足问题,也完全没必要搞什么核油联动,烟囱也没法“封闭”放射性物质。

基洛夫增加两套系统,其实主要原因就是给自己整一套备份系统。

苏联军舰的设计建造往往有很深的“领导因素”穿插其中,如果领导很聪慧地注意到方案出现问题时,他们马上就会转变为背后指点江山的设计之神。

1970年,一艘苏联潜艇在比斯开湾进行演习时沉没,当时潜艇发生了火灾,于是应急系统将潜艇自动上浮并断掉了核反应堆的动力供应,于是这艘潜艇在海上漂着漂着,因缺乏动力损管而沉没了。

于是,在基洛夫的研发讨论会议上,苏联元帅、国防部副部长兼海军总司令、苏共中央委员戈尔什科夫就提出了战斗可靠性问题,他认为核动力虽好,却无法保证其不出问题。

他在1971年一次会议中表示:“假如我们的军舰在南中国海航行,两座核反应堆全都故障了会怎样?

这会让苏联海军丢尽了脸!”于是,北方设计局在船厂对基洛夫进行了紧急修改,为其增加了2个燃油锅炉,同时也压缩挪动了一些上层建筑位置,设计了一个A字型大烟囱。

通过这套备用的系统,基洛夫可以在不需要核动力的情况下,以14节的速度航行1000海里,保证其能持续战斗或从容退回附近的苏联海军基地中。

总之,说是面面俱到也好,脱裤子放屁也好,基洛夫级就是这么个双系统设计。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