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古代沐浴的场景-形容沐浴的诗词?
形容沐浴的诗词
贵妃出浴影蒙胧,罗裘薄纱半遮胸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渔家傲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珑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九歌云中君屈原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长恨歌(节选)白居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浣溪沙陆游浴罢华清第二汤。红绵扑粉玉肌凉。娉婷初试藕丝裳。凤尺裁成猩血色,螭奁熏透麝脐香。水亭幽处捧霞觞。麦秀两歧和凝凉簟铺斑竹,鸳枕并红玉。脸莲红,眉柳绿,胸雪宜新浴。淡黄衫子裁春□,异香芬馥。羞道教回烛,未惯双双宿。树连枝,鱼比目,掌上腰如束。
古代的沐浴怎么叫法
古人说洗澡是沐浴,现在叫桑拿.在古代,沐,浴,盥和洗有什么区别
在古代,沐,指洗头;浴,指洗身体,相当于今人所说的洗澡;盥,指洗手。洗,表示“用净水给新生婴儿洁身”。此外, 在古代“沐”和“浴”连用的也很多,指“洗澡”
举例:
①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列传》) 译文:刚洗过头的人,戴帽子时一定会弹一弹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穿衣服时一定会抖一抖衣服上的灰尘。(振,抖,抖动。)
②至汤寺,浴于汤池。(《游黄山记》) 译文:到达汤寺,在汤池温泉中洗了个澡。
③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侍坐》) 译文:一起到沂水边洗澡,到舞雩台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回家。(沂,沂水;风,乘凉,吹风)
④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报刘一丈书》) 译文:晚上披衣坐等,一听到鸡叫就起来洗脸梳头,骑着马跑到相府门口。(盥,本义是洗手,此处也指洗脸;栉,梳头。)
⑤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译文:回到旅舍,四肢冻得僵硬不能动弹。女仆拿着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灌,通“盥”,洗手;沃盥,浇水洗手;支,通“肢”。)
沐浴古汉语意思
“沐浴”即洗澡,现代口语很少说“沐浴”的,但是它却是古代常用之词。“沐”,濯发也――《说文》,指洗头,亦即洗发;“浴”则指洗身了。
古代皇帝祭天拜祖、僧人诵经念佛之前,先要沐浴是个定俗,表示心洁崇敬。我国沐浴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甲骨文中就有沐浴的记载。《周礼》中也有“王之寝中有浴室”的记载。
到春秋时期,我国人民已开始使用专门的设备来洗澡了。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曾著有《沐浴经》三卷,这是我国至今发现的最早研究洗澡的专著。 据史书记载,公元334年,东晋石虎在邺城盖了“龙温池”,这是我国较早的大型私人浴室。
西安临潼闻名中外的温泉浴室“华清池”,则建于唐代。 到了宋代,随着商业的繁荣,营业性的公共浴室应运而生。宋代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中,有“公所在浴处,必挂壶于门”的记载,说明宋代的公共浴室还挂有招徕顾客的标志。
非但如此,当时已出现了代客擦背的专职服务人员,他们很受洗澡人的欢迎。苏东坡曾在一首《如梦令》词里赞叹过他们的劳动:“寄词擦背人,昼夜劳君挥肘。”及至16世纪,我国的公共浴室就相当普遍了。 沐浴 气功学术语。指周天功时精气沿任督运行中,呼吸之间换气时小作停顿,撤除意守,休息念虑。《金丹大要》卷七“沐浴心虑须知”引无名子:“不进火候谓之沐浴……不进阴符亦谓之沐浴也。”又《中和集》:“洗心涤虑谓之沐浴。”一般在精气过夹脊时和降下丹田时进行,称为“卯酉沐浴。”
古人说正在洗澡怎么表示
洗澡古代叫沐浴。
根据我国诸多资料发现古代人比想象中要卫生的多,秦汉时,已形成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以至于官府每五天给的一天假,也被称为“休沐”。
我国沐浴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甲骨文中就有沐浴的记载。《周礼》中也有“王之寝中有浴室”的记载。到春秋时期,我国人民已开始使用专门的设备来洗澡了。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曾著有《沐浴经》三卷,这是我国至今发现的最早研究洗澡的专著。
据史书记载,公元334年,东晋石虎在邺城盖了“龙温池”,这是我国较早的大型私人浴室。西安临潼闻名中外的温泉浴室“华清池”,则建于唐代。到了宋代,随着商业的繁荣,营业性的公共浴室应运而生。宋代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中,有“公所在浴处,必挂壶于门”的记载,说明宋代的公共浴室还挂有招徕顾客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