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方的故事(世说新语元方的故事?)
世说新语元方的故事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出行,约定在正午,正午过后友人还没有来,太丘就离开了,走后客人才到。元方这时才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您父亲在家吗?”
元方回答说:“等了您很久您却没有来,已经走了。”
太丘的朋友便很生气,说:“真不是君子啊!与别人相约出行,却抛下别人自己走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出行。正午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无比惭愧,忙下车拉元方的手。元方走入家门,不再回头。
你认为元方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从下面故事可看出。
陈太丘(寔)和朋友相约外出,约定的时间是中午,可到了中午了,朋友还没来,太丘就自己走了,太丘刚走朋友到了。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玩,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等你不来,他已经走了。”
朋友大怒道:“真不是人啊!和人约好出去,现在却丢下我自己走了。”元方说:“你和我父亲约在中午,到了中午你却没来,这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不懂礼貌。”朋友很惭愧,下车来拉元方想表示亲近,元方走进家门,不再理他。
元方抓住了客人失信、无礼在先,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
元方和友人是怎样的人
陈太丘:过于耿直, 友人:言而无信,没有时间观 元方:看不起无信之人,高傲陈元方是一个讲究诚信,能言善辩,聪慧机智的小孩.而且他可以捍卫自己与父亲的尊严。这则短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陈寔和一个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朋友过了正午还没到,陈寔就一个人走了。他走了之后,朋友才到。这时陈寔七岁的儿子陈元方正在家门口玩耍。
朋友从陈元方那里得知陈寔走了,非常生气,骂陈寔不是君子。
陈纪据理反驳了父亲的这个朋友,说他不守信还怨别人,是无信无礼之人。
朋友听后觉得很惭愧,想和陈纪道歉,想表示歉意,陈纪不理他,头也不回地向屋内走去。本文讲的是“信”和“礼”。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友人失信,没按时来,陈太丘就走了。
友人对此不但不自责,反而辱骂陈太丘无信、“非人”。元方是怎样面对的呢?首先,他提出什么是“无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是谁无信呢?话说在点子上,友人无言以对。
其次,当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又是失礼。简短两句话,使友人惭隗得下车来拉他。文章赞扬小元方明礼又善言,也肯定了友人知错能改的正确态度。
陈太丘与友西行的故事
陈太丘与朋友约好了出去,可朋友迟到了还当陈元方的面骂他父亲。小元方针锋相对找出友人的错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南朝出版的图书,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三卷。 《世说新语》一书计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慧、豪爽、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栖逸、贤媛、术解、巧艺、宠礼、任诞、简傲、排调、轻诋、假谲、黜免、俭啬、汰侈、忿狷、谗险、尤悔、纰漏、惑溺、仇隙三十六篇。 除德行、言语、文学、政事有部分传承儒家礼教的内容外,其余篇类大都洋溢着自由浪漫的人生格调,显示了独立自觉的文学内涵。
元方入门不顾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他父亲的友人不讲信用且没有礼貌。在《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个故事中,陈太丘与友人约定在正午见面,但友人却迟迟没有到来。当友人到达时,陈太丘已经离开。元方,作为一个七岁的孩子,在门外玩耍。友人问元方他父亲是否在家,元方回答说:“等了你很久你都没有来,他已经走了。”友人很生气,说:“真是个小孩子,说话这么冲。”并下车拉元方的手,但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没有理会友人。
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表达了他对不讲信用、没有礼貌的人的反感和拒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