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表达惭愧(古代谦虚说法?)

2024-06-08
23 阅读

古代谦虚说法

这种说法,在古代可以说有很多,比如说第一种就是拙著,因为拙在汉语中向来都有一个笨的意思,所以用拙字来修饰自己的著作,意在表明自己谦虚的态度,而且一般说这种话的都是那种大师或者说大家。

其次有的时候古人还会使用抬高别人地位的做法,来达到一个谦虚的目的,就比如说在滕王阁序这篇文章当中就有这么一句话,就是冒昧的用我不成熟的心态,然后毕恭毕敬地写下这篇小序,希望大家在欣赏的同时能够像潘岳,陆机那样展现自己博大的才华。这样一说,从某种程度上既夸了自己的文章,又留给了别人留了台阶。

除此之外还有拙笔这种说法,且在隋唐演义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拙笔何足为重”,在自己的谦虚态度之下,让别人去欣赏自己的文章。

再比如说古人给对方的某篇文章题字或者作序的时候,也会采取一些谦虚的说法。像常用的有雅正,雅鉴,这种做法可以说给予了对方极大的尊重,而且别人也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拿让你题字。试想一下如果你以那种盛气凌人的态度和别人说话,人家根本不会买你的帐,我找谁题不是题啊,为什么要找你?还给自己找不痛快。

像其它的还有很多谦虚的说法,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如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相应的资料查一下,而且有一些你在现实生活当中也完全可以使用。

愧疚的出处

“愧疚”一词来源于汉语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对于自己所犯错误或过失感到内心的不安和懊悔。该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代,如《论语》中就有“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一文中的“揖让”,就是对于自己所犯错误的道歉和认错,表达了一种愧疚和谦虚的态度。在现代社会,愧疚的概念在心理学中也被广泛应用,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有助于人们反思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表示“道歉”的古诗有哪些

1、惠书敬悉,甚感盛情,迟复为歉。

2、奉读惠书,久未作复,罪甚罪甚。

3、惠书已悉,近因琐务,未即奉答为歉。

4、数奉台函,未暇修复,抱歉良深。

5、所询之事,目前尚难奉复,敬请宽裕为怀。(以上为无意中有所怠慢致歉,主要看后面的半句)

6、前事有逆尊意,不胜惭愧,万望海涵。

7、前事有负雅意,十分抱歉,尚希恕之。

8、见有睽异之处,幸在知己,尚希见宽降恕。

形容惊喜的古诗词

1、浣溪沙·雪颔霜髯不自惊

宋代:苏轼

雪颔霜髯不自惊。更将翦彩发春荣。羞颜未醉已先赪。

莫唱黄鸡并白发,且呼张丈唤殷兄。有人归去欲卿卿。

译文

伽花颜色绚丽甚是罕见,不由得让人爱上这初春时节。所以特作词两首,寄给袁公济 虽已是两鬓斑白心中却是未曾服老,仍像是最青春年少的少年,美酒未醉已经羞愧的红了脸。不要在年老的时候才感叹时光流逝,且把张丈殷兄叫上一起同行游玩观赏。看到有人归去就想到了你。

2、惊雪

唐代:陆畅

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辉。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译文

北风怎么刮得这么猛烈呀,屋前面的院子如同月光照射。天上的仙人难道这么灵巧,竟然能够把水剪成花,然后散向人间,弄得满天花飞。

3、喜晴

宋代:范成大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译文

窗户之间的梅子熟了之后落了下来,墙下的竹笋长成了竹林。雨不断地下,晴下来的时候甚至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夏天都很晚了。

4、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代: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译文

经过了近十年的战乱流离,长大成人后竟然意外相逢。初见不相识还惊问名和姓,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说不完别离后世事的变化,一直畅谈到黄昏寺院鸣钟。明日你又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忧愁不知又隔几重?

5、喜韩少府见访

唐代:胡令能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译文

突然听到梅福前来造访(寒舍),(我)笑着穿上荷衣走出草堂,村里的小孩很少见过官员的车马(那浩荡的气势),都慌忙跑到芦苇荡的深处躲藏。

古代人激动说什么

小生惭愧,或者紧张,心绪不宁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