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敬语分为哪几类

2024-06-21
29 阅读

依照其功能,现代汉语敬语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称谓类的敬语和表达类的敬语。称谓类的敬语是对人的称谓,而表达类的敬语是指除了称谓类敬语以外的所有敬语,其内容更加宽泛和丰富。称谓类的敬语和表达类的敬语还可以进行再划分。

一、称谓类的敬语

称谓类敬语可以被再划分为人称敬语、通用敬语、亲属敬语、类亲属敬语、年龄敬语、官职敬语、职业敬语和外交敬语。

(一)人称敬语

在现代汉语中,有一个典型的代词敬语“您”,同时还有其复数形式的“您几位”。

另外,一些其他的形式仍然在使用中,如诸位、各位、列位。“您”经常被用来代替“你”。在日常生活中,下级对上级、陌生人之间、孩子对长辈、学生对老师、仆人对主人说话时,会通常使用“您”而不是“你”来向其表达尊敬。

(二)通用敬语

通用敬语是不同年龄、身份、地位和职业的人们之间可以普遍使用的称谓类敬语。“先生”“同志”“师傅”“女士”“夫人”“小姐”等是最常见的通用敬语,它们具有通指的特征。

(三)亲属敬语

这类敬语是讲话人同其亲属讲话时所使用的称谓类敬语。“尊”“贤”“令”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亲属敬语。如:“尊夫人”“尊堂”“尊嫂”“尊兄”“令尊”“令慈”“令郎”“令媛”“令姐”“令妹”等等。实际上,在当今社会,亲属敬语主要体现在称呼一个人的父亲、母亲及父母双方的亲属上。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婶婶”“姨”“姑父”等。

(四)类亲属敬语

类亲属敬语是用来称呼那些与说话人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如“巴金爷爷”“李阿姨”“冰心大姐”都属于这一类。在汉语社会指示语中有很多相似的词汇,如:“大爷”“大姐”“大叔”“姓+兄”“姓+姨”“大婶”“老爷爷”“老大娘”“老兄”等。对没有血缘的人频繁地使用类亲属敬语体现了中国人历来最为重视血缘亲情的特征。人们已经习惯将亲人之间的情感转移到家庭以外成员的人身上,从而在交流中达到了缩短彼此之间距离和增进彼此和谐关系的效果。

(五)年龄敬语

在汉语中“老”字经常被加在一些称谓之前来加强交际效果。人们常会说“您老”“老人家”“老先”“老教授”“老中医”“老工程师”“老科学家”“老教师”“老大爷”“老大妈”等。

(六)官职和职业敬语

这类称呼语用在那些具有官方或职业头衔的受话人身上。如:“主任”“主席”“总经理”“董事长”等。其中,“长”字的使用非常普遍。如:“部长”“厅长”“处长”“校长”“排长”“厂长”等。在汉语中,这种称呼中最常见的是使用“姓”+“职位/头衔”的形式。比如:“李教授”“王高工”“赵总编”“孙工”“周教练”“马指导”等。当然,也可以使用职业本身的称呼,如:“老师”和“医生”。

(七)外交敬语

外交敬语主要用于称呼有政治背景的受话人身上。在处理外国事物时,中国人总是力求遵循对方的称呼习惯,比如:“总统先生”“阁下”“陛下”“大臣”“大使阁下”“先生”“小姐”“夫人”“女士”等。

二、表达类敬语

表达类敬语可以分为包含某个敬语词素的敬语,敬语词汇和敬语短语。

(一)包含某个敬语词素的敬语

在汉语中,有些词素本身就可以表达敬语含义,如:“贵”“高”“大”“拜”“惠”“玉”“奉”“光”“谨”“请”“垂”等。包含着这些词素的敬语常见于“贵庚”“贵姓”“贵方”“高龄”“高寿”“高见”“大名”“大寿”“拜读”“拜访”“拜托”“惠书”“惠顾”“惠赠”“玉手”“玉体”“玉照”“奉陪”“奉劝”“奉还”“光临”“光顾”“谨祝”“谨献”“谨悉”“垂怜”“垂问”“垂询”“请进”“请坐”“请教”等。

(二)敬语词汇

在现代汉语中,在各种场合中最为常见,使用得最为宽泛的就是敬语词汇了。“谢谢”“借问”“敬礼”,“海涵”“包涵”“鼎立”“呈献”“领教”“恭喜”“效劳”“厚爱”“幸会”“久仰”“莅临”“领教”“承蒙”“恩师”等几乎在各种场合都频繁使用。

(三)敬语短语

敬语短语通常是以词组的形式出现,表达着敬语含义。这类的短语包括“金口玉言”“尊姓大名”“贵姓高名”“洗耳恭听”“拜读大作”“高抬贵手”“承蒙错爱”“仰吞玉言”等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