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要舍得给员工工资,曹德旺:给员工工资不能打破行业规则,谁对谁错?
曹德旺9岁上学,14岁被迫辍学,他卖过烟丝、贩过水果、拉过板车、修过自行车,经常食不果腹,遭受别人白眼和歧视,吃尽生活的苦,却在41岁创立福耀玻璃,主营汽车玻璃,现在1万多名员工。
福耀玻璃于1993年在A股上市,2015年在香港上市。
福耀集团多次进入中国500强,而曹德旺本人也多次获得“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在过去的30多年里,累计向外捐款达80亿,被誉为中国首善,却在对待员工工资这个问题扣扣搜搜,斤斤计较。
曹德旺对外界公开的意见,就是要考虑其他企业的情况,不能破坏行业规则。
任正非是军人出身,在部队呆过十多年,退役的时候是解放军团级干部,按道理,可以找个清闲的工作,安度余生了。
可是,他不甘命运的安排,在43岁,创办了华为公司,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成为中国500强企业,成功拓展多个海外市场,华为品牌走出国门,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和信任。
华为成为大国品牌,跟创始人的格局和视野有关,跟与公司重视人才的战略息息相关。
任正非多次表示,钱给多了,不是人才,都会变成人才。
现在的华为员工人人都是股东,薪资待遇遥遥领先于其他同行业公司。
曹德旺对待工资这个问题,处于保守主义,希望自己公司的员工,都遵守行业规则;而任正非却很大方,对待工资这个问题,处于积极主义,很舍得发工资,只要对公司有贡献,就多发工资。
虽然都是同一个年底的企业家,却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区别呢?
我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来看:一、行业不同,竞争也不同 福耀玻璃是传统行业,产品单一,仅生产汽车玻璃,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多家玻璃厂商,瓜分全球汽车玻璃市场。
相对来说,技术含量较低,也不需要太多高技术人才。
而华为从事新兴高科技产业,产品线多,技术含量高,虽然高科技产业竞争也很激烈,但是,技术优势是一个护城河,所以,利润还是比较高的,这就是高质量员工创造的价值,所以,华为更加渴求人才。
二、产品不同,需要不同 福耀玻璃,属于重产业,需要投入很多材料,所以,需要控制成本,包括压缩员工工资,开源节流,能节省则节省; 而华为主打创新,虽然全世界有分公司,但大多数是研究机构,通过全球人才的智慧和经验,加强技术壁垒,进一步增加产品的利润空间,所以,华为更舍得花钱招聘人才。
三、格局不同,文化有异 曹德旺贫困出身,经营公司难免保守谨慎,坚持开源节流的原则,对待员工工资,自然也是很保守,让员工工资维持在同行业标准,不愿意破坏行业规则。
而任正非是军人出身,有狼一般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
对待公司的员工,也是狼性文化,经常就是多给钱,多喂“肉”,这样做,才能有战斗力!所以,在华为做事也非常简单,把事做好,我给足够多的钱!狼性文化,造就不一样的华为公司! 上面就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有什么好的见解,评论区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