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和钩弋夫人,哪个的结局比较惨?
钩弋夫人惨,众叛亲离,背锅替死。
卫子夫不惨,便宜占尽,流芳后世。
话不多说,直接摆擂台。
【第一局,上位之路】小歌女卫子夫,与汉武帝相濡以沫49年,差点金婚。
这在历史上,十分罕见。
对于她的受宠,文人们各有说辞。
有人说,她因秀发受宠(卫娘鬓薄金銮小),还有人说,她因善舞被幸(舞学平阳态,歌翻子夜声)……可惜,一个卑贱的歌姬,撑不起男人的雄心壮志,此刻的汉武帝,十分忌惮皇后陈阿娇。
阿娇不是善茬,知道宠妃动不得,便下令处决她的弟弟卫青。
万幸,好友公孙敖半路劫杀,救下卫青。
汉武帝震怒,故意封卫青“待中”(贴身侍卫),卫子夫为“夫人”(仅次皇后)。
陈阿娇栽了跟头,仍痴迷不悟。
在她看来,卫子夫得宠,全因怀孕。
于是,她花9万钱,求医问药,还乞灵于巫蛊之术。
可她不知道,汉武帝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惧怕巫蛊。
前130年,巫蛊案爆发,在酷吏张汤的拷打下,300人屈招砍头,陈阿娇被废。
《汉书·外戚传》云:“使有司赐皇后册曰: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罢退居长门宫。
”2年后,卫子夫诞下长子刘据,册为皇后。
你以为陈阿娇死心了?
错错错!她放手一搏,支付黄金35公斤,求司马相如为她做赋,以激起旧情。
司马相如不辱使命,写下催泪的《长门赋》,教宫女吟唱。
可惜,铁石心肠的汉武帝,只提高了她的吃穿用度。
前119年,母亲馆陶公主去世,兄长们为了财产,骨肉相残。
汉武帝下令,撤销陈家世袭的侯爵。
陈阿娇得知,绝望而死。
卫子夫以静制动,霸宠16年,直至色衰。
再看“奇女子气”的钩弋夫人。
汉武帝路经河间,方士报告:此处有奇女子,双手握拳。
汉武帝摸了摸,立刻展开,还藏了个玉钩。
《汉书》记载:武帝巡狩过河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天子亟使使召之。
既至,女两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时伸。
由是得幸,号曰拳夫人。
瞧,钩弋夫人承宠,靠的是“望气者”举荐。
当时,汉武帝已近60,痴迷方术,且新宠李夫人产后殒命,迫切需要一个接班人。
钩弋夫人又奇又美,还掐着点儿出现,能不得宠吗?
可汉武帝老眼昏花,旁人却不傻。
十几年不洗手,张开后,不臭吗?
这不明摆着,官员相互勾结,谄媚邀宠吗?
退一万步,60岁的汉武帝,与16岁的女子会一见钟情?
我不信。
面对劲敌,卫子夫不争不抢,她的上位,光明磊落,只因爱情。
而钩弋夫人上位,是阴谋加阳谋,8年荣宠全靠骗。
此局,卫子夫完胜。
【第二局,家族崛起】卫子夫一门英烈,无愧于国家哥哥卫长君:侍中(宫廷警卫官)弟弟卫青 :大将军(武装部总司令),战神, 娶平阳公主侄子霍去病:骠骑大将军,战神侄子霍光:汉武帝托孤首辅,权倾天下姐夫公孙贺:太仆(交通部长)、宰相妹夫:太子宫总管如此富贵,空前绝后,卫子夫如果想弄权,太容易了!可她千方百计远离朝政,相夫教子,干干净净!钩弋夫人逼迫老父,众叛亲离钩弋夫人无钱、无势、无亲眷,只有一个残疾老爸。
史书记载,钩弋夫人的父亲,“坐法宫刑,为中黄门。
”没错,钩弋夫人的父亲,是个太监。
而劝他去的,还是亲闺女。
当时的制度,被判死罪的人,要么交5万钱,要么宫刑。
父亲哭哭啼啼求情,让女儿交罚款,可钩弋夫人为了巴结权贵,结交宦官,竟欢欢喜喜送父亲受刑。
要知道,当初司马迁因贫困,受腐刑后,差点自杀,可见,在钩弋夫人眼中,父亲的身体,远比不上自己的富贵!如她所料,父亲妥协了,每天的工作,就是给苏文、江充、韩说等人传话。
(巫蛊之祸元凶)卫子夫付出,钩弋夫人索取。
两者相较,高下立判。
钩弋夫人该千刀万剐!【第三局,死后哀荣】卫子夫含冤自尽,寒酸入葬挨千刀的江充,污蔑太子刘据造反,且千方百计阻挠,不让父子相见。
刘据自辩无门,以皇后玉玺起兵,怒杀江充,最终兵败,在一间民房内上吊。
卫子夫没了盼头,含冤自尽。
她被装进小棺材,草草葬在城南的桐柏园,远离武帝的茂陵,没有谥号,也没有庙祭。
汉武帝糊涂,却不傻,老婆儿子死后,他很快发觉不对劲,将江充满门抄斩,把苏文绑在桥柱上,活活烧死。
而挖空心思想出“罪当苔”的田千秋,更被升为宰相。
可是,对卫子夫,他始终心怀芥蒂。
在汉武帝看来,天下无不是的君父,即便被冤枉,也不能反抗,卫子夫为了儿子,背叛自己,不可原谅!可半个世纪的夫妻情分,岂能说散就散?
汉武帝至死不立皇后,也算对卫子夫的交代。
夫妻二人,就这样遥遥相望,一边牵挂,一边怨忿。
钩弋夫人机关算尽,活活吓死卫子夫一死,钩弋夫人变身大姐大,她的儿子刘弗陵,更是备受宠爱。
前89年,汉武帝见刘弗陵很像自己,动了立储的心思。
《汉书·外戚传上》载:钩弋子年五六岁,壮大多知,上常言“类我”,又感其生与众异,甚奇爱之,心欲立焉。
老头子快70了,他一死,自己就是太后,想想秦始皇他妈,那个逍遥呦,钩弋夫人做梦都能笑醒。
可她忘了,帝王心里除了美人,还有天下。
前88年正月,汉武帝游园,突然找茬,大骂钩弋夫人:送掖廷狱,快走,你活不成了!可他迟迟不动手,钩弋夫人吓得魂飞魄散,没几日就死了。
《外戚传》记载:后数日,帝谴责钩弋夫人。
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曰,“引持去,送掖廷狱”,夫人还顾,帝曰,“趣行,女不得活。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钩弋夫人蒙难,连葬礼,都遮遮掩掩。
《史记·外戚史家》记载:使者夜持棺往葬之,封识其处。
夜晚入葬,可见秘而不宣,葬礼简易。
卫子夫以死明志,让汉武帝内疚一辈子。
钩弋夫人不过是个玩物,只图个乐子。
【第四局,史家评说】卫氏满门传奇,史书却少有笔墨。
文人自古乱朝代。
卫青所向披靡,百战百胜,可在司马迁老爷子的笔下,却抵不上一打仗就迷路的李广。
“龙城飞将”夸的是卫青,李广从没去过“龙城”,可在司马迁的误导下,后世争论不休。
当然,他这么干,也情有可原。
司马迁与李广家是世交,李广因卫青责备而死,儿子李敢被霍去病一箭射死,这个仇,老爷子记下了。
况且,卫青出身家奴,就是掏心掏肺,以死明志,也没有士大夫阶层高贵。
老爷子打心底瞧不起他。
野史中甚至说,卫青圣宠,是因为英俊倜傥,是汉武帝的男宠。
可见,太史公的春秋笔法,并不公正。
但无论你怎么改,卫氏上至皇后,下至外戚,公谨中正,无可挑剔。
后来因尊儒而歧视“卑人”的史家,一提卫子夫,集体哑口无言!反观钩弋夫人,专家对她的传奇一生,提出各种质疑:“握拳藏钩”,或为预谋已久,等价交换;“14月怀胎”,或是与人苟合,对象是江充(巫蛊案主谋),或“望气者”夏侯始昌;“宠冠后宫”,或为提线木偶,被权臣操控“立子杀母”,或是对诬陷卫子夫的报复,又或是偷情被抓,还可能是权臣的“替罪羊”“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她的承宠,充满了算计、阴谋。
当然,质疑归质疑,不能一棒子打死,我们接着往下看。
钩弋夫人,“钩弋”为宫名,“夫人”为品阶,她在历史上,连名字都没有。
钩弋夫人墓,乾隆《敦化县志·冢墓志》记为“大圪垯”,充满讽刺。
北魏效仿“立子杀母”,史学家对汉武帝一片褒奖。
还有人写《过钩弋夫人墓》歌颂:钩弋无须怨刘郎,吕雉之祸谁敢忘?
大汉卫国泽后世,武帝功业铸辉煌。
人人都觉得她该死,何其可悲?
与千古贤后卫子夫相比,钩弋夫人惨不忍睹。
【结语】大战4局,卫子夫胜,钩弋夫人惨绝人寰。
钩弋夫人太贪,她若止步于一个妃子的富贵,以卫子夫之贤、太子之德,必可安享富贵到老。
可惜,她欲壑难填,一旦入了歧途,便没有回头路。
反观卫子夫,一生不争不抢,即使被冤赴死,也坦荡、壮烈!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钩弋夫人的格局,远没有卫子夫拿得出手!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