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进入封建时代后为什么就很少有延续三百年以上的王朝?

2022-09-19
26 阅读

中国古代为什么很少有超过三百年的王朝,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多,甚至历朝历代也都在总结与修改前朝的弊端,但即便如此,王朝的寿命也少有能达到300年的。

这是因为根本的原因与症结没有得到解决人口与土地的关系历朝历代都为前朝的灭亡找到了很多原因,但从未找到根本,而朝代难以维持的根本其实是人口与土地的关系问题。

我国在封建时代,是一个很典型的农耕国家,而决定农耕国家持续时间的其实也就是人口与土地的关系问题。

这里并不是指朝代末期土地兼并,而是指绝对人口与土地之间的比值。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我国的大概疆土就已经确定或者换个说法更准确一些,我国的大致耕地范围就已经确定,在后续的朝代之中,强的朝代可以把领土扩张到草原与西域,弱的朝代,比如北宋这样的,基本上也就只能稳守中原地区,但不论是强还是弱,其领土范围都基本涵盖了古代主要的产粮区,也就是长江黄河流域。

其他的领土比如北方草原与西域,除了极少数地方之外,大多数地方都不适合粮食耕种。

也就是说,在古代各朝各代的实际能够耕种的耕地面积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其实就很好理解了,老百姓能够吃饱饭或者更降低点标准就是饿不死就不会造反,那么朝代也就可以得到延续。

朝代建立之初必然是饱经战乱,这个时候的情况是十室九空,地广人稀,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是地多人少。

这个时候新的朝代统治者只要自己不瞎指挥胡闹的话,那么老百姓自然就会休养生息,慢慢的人口就会恢复,国家就会繁荣。

朝代进入中期,人口与土地的关系达到了最完美的匹配的时候,这个时候国家的国力达到了顶峰。

而再之后,随着人口继续的增加,原有土地已经越来越无法承载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于是有人开始吃不饱饭,有人开始揭竿而起。

王朝衰退的形式开始出现,这个时候如果王朝内部有比较高明的人物,可以使用变法等手段调节分配,那么可以使得王朝寿命延长几十年。

如果王朝官员没有强力人物,那么王朝寿命就会缩短。

但无论怎么改革,土地的总面积只有那么大,土地能够承载的总人口那就会有一个上限,最终的结果就是土地无法承载如此大量的人口。

而这些人会因为活不下去而揭竿而起。

而古代各个朝代医学等没有太过显著的区别,人的繁衍速度大致相等,所以灭亡时间其实也很相近。

要想摆脱这个怪圈,要不就是发展农业从而使得土地的产量能够大幅度提升,比如引入土豆、玉米等等新作物,或者如同现在培育出杂交水稻等等。

但仅仅发展农业还是不够,因为农业产量的提高,很多时候也会同样引发人口的暴增,并不是说粮食产量提高了,而人口就维持原来增长速度的。

这个就需要通过工业化,将一部分吸收进工厂之中,通过各个产业的协调来解决。

但很明显在古代的时候,我国既没有类似杂交水稻这样能够大幅度提升农业产量的科技水平,也没有完善的工业化体系,最终的结果就是几乎所有的朝代都逃不过300年的宿命。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