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父》里,迈克尔流亡西西里5个月,为何能彻悟父亲的缄默?

2022-09-19
37 阅读

成长在美国的新一代在《教父》第一部开场的盛大派对上,穿着军装制服的Michael带着一身鲜红的Kay,出现在妹妹Connie的婚礼上,两个人从穿着到言谈,都与身边的亲朋好友格格不入。

Kay知道Michael的家族是黑手党,但Michael却不是,他参了军甚至是一位为国立功的英雄。

对他而言,家族是家族,他是他,正如他对Kay所说,“那是我的家庭,不是我。

”Michael的价值观其实呼应了片头那位棺材铺的老板包纳萨拉Bonasera,也代表着从西西里这样的丛林社会来到美国所谓“现代社会”的移民们,在美国成家立业,相信法治、相信规则、相信正义存在于这个国家之中,认为警察、法院、军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生,希望在“政治正确”的价值观下去解决问题,正如包纳萨拉向教父声索的JUSTICE正义。

美国价值的破灭Michael的改变,并不是从流亡西西里开始的,起始于他的父亲被暗杀,他的意识开始觉醒了,与此同时,他的“美国价值”也被这个跟毒贩串通一气的警官一拳打破。

原来,所谓的法制、正义不过是美国社会的表象,当你是个碌碌无为的小老板姓,你纷争的对象同样是那些小人物,没错,法律会保护你,但是当你碰到了大人物的蛋糕,这个原始丛林般的社会便渐渐向你展开他的全貌,露出浑身的斑点、毛发和尖锐的牙齿。

被“坏警察”打醒的Michael,终于明白了他父亲对于“家族”和“友情”的执念,不过是出于一种保护,保护自己和自己所爱之人不受伤害,而这种保护,有时候需要让别人恐惧你。

西西里之殇第一次完成刺杀的Michael在家族的安排下,回到了西西里,柯里昂村——家族之名的所在。

满目疮痍下的故乡,一路上只见老弱妇孺,Michael问“所有的男人都到哪去了”,身边的保镖回答,都在战争中死去了。

开着吉普车神气活现经过的美国大兵,把故事拉向更为广角的历史背景,二战中的西西里人跟随者意大利法西斯墨索里尼,被卷入了战争,最终被盟军打败,墨索里尼垮台,留下一片断壁残桓。

他的保镖见到美国大兵异常兴奋,用意大利语大喊着America,大西洋的另一头,美国——无限繁华。

Michael也曾是军人,但此刻他才明白战争的意义——利益。

战争与他父亲在街头的喋血搏杀并无区别,为的是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中,争取自己的利益。

蜕变为下一代教父从西西里回到美国的Michael已经变了,可以从他跟Kay重逢时候的对话中看出来,与电影开头的对话形成反差。

他说他现在为他父亲工作了,Kay反问他说,你曾经说自己不会成为那样的人。

Michael说,他的父亲跟所有有权势的人一样,就像参议院、总统,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对他人负责。

Kay再次反问,甚至带着嘲笑的语气说,你太幼稚了吧,参议院和总统可不会杀人。

Michael说,他们不会吗?

到底是谁幼稚?

Michael这一问,是在问Kay,还是跟那时候穿着军装的自己对话。

此时的Michael已经彻底理解了父亲。

在一切残暴、血腥的背后,是他的父亲为了照顾他的家人,只不过家族的利益越大,越会侵犯到那些“大人物”,于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拒绝成为提线木偶的过程中,竟然成就了一个庞然巨兽,这个黑帮的帝国。

Michael也甘心情愿地成为这个帝国下一位掌舵者,继续保护自己的家人。

伏笔:合法化的执念在老一代教父的心中,世界本就是弱肉强食,没有什么“法制”,他追求的是自主的权力;而在美国成长的Michael,除了这份权力,他心中始终有着对于“合法化”的执着,这是被美国价值观洗脑后的结果,殊不知这“合法化”是一层美丽的幻象,本不是真实的存在,Michael却为了追逐这层幻想,越爬越高,却求而不得,他的成就超过了父亲,却最终痛苦不堪。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