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皇上派人向太上皇、皇太后宣圣旨,太上皇和皇太后(不掌握实际权力)需下跪接圣旨吗?为什么?
首先,以明清两朝为例,这是个伪命题,因为皇帝不能向太上皇、皇太后下旨或宣旨,更不会派人去宣圣旨。
旨、制、诏、谕、敕、册、封,都是皇帝对下级命令,清朝皇后、太子、太子妃为册立,贵妃、亲王、公主及以下为册封(明朝皆称册立、册命)。
皇太后嗣皇帝继位(不是即位)后,嫡母和生母(或一个人)要尊为两宫皇太后,称尊崇,并尊上太后徽号,而不能称册立皇太后。
皇帝下旨将尊号告天地、太庙、社稷。
次日颁诏布告天下。
其他庶母称尊封,如尊封大行皇帝的其他嫔妃为太皇贵妃,太妃等。
全国性庆祝的节日只有四个,除冬至、元旦外,一个是皇帝的万寿节,另一个就是皇太后的圣寿节。
皇后,太子等过生日称千秋节,是宫庆活动。
明朝皇帝登极前,要具冕服到皇太后前行五拜三叩头礼,之后才能去奉天殿即皇帝位。
清朝因秘密立储制,按传位诏书继位为嗣君后,要身穿孝服在大行皇帝牌位前,行三跪九叩头礼,尊大清太后,并领太后懿旨后,才能“合法”的即位为帝,后包括册立皇后,朝会节日等,皆需前往太后宫中行礼。
明嘉靖元年 太皇太后 皇太后 皇嫂四宫并尊太上皇明清两位太上皇,一位是明朝明英宗朱祁镇,一位是清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这前后两朝太上皇的地位要远高于景泰和嘉庆两位皇帝。
明英宗作为太上皇帝还京后,景泰帝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山川之神。
并颁诏大赦天下,景泰皇帝诏曰(部分):朕奉先帝圣体之遗,适值国家中衰之运,痛几务擅专于权,幸致大兄误陷于虏庭。
赖天地 ,祖宗眷佑之隆,荷母后,臣民付托之重,授朕大位。
……大兄还京,臣庶交欢,宫庭胥庆,然朕即位之初已尝祗告天地,宗社,上大兄尊号曰‘太上皇帝’,礼惟有隆,而无替义。
当以卑而奉尊(来去是梦)。
虽未酬复怨之私,姑少遂厚伦之愿。
爰称恩典……诏书中明确说明,大兄明英宗正统皇帝朱祁镇是尊,景泰帝朱祁钰是卑,而且明英宗朱祁镇回北京经德胜门到东安门时,朝廷定好的迎接礼法是朱祁钰向朱祁镇行叩头礼,依礼法以后朱祁钰嗣君的身份见到朱祁镇依然要行跪拜礼。
代宗对英宗下旨,英宗要跪接吗?
乾隆皇帝禅位于嘉庆帝就更不要说了,公元1796年正月初一公元1796年正月初一,清乾隆帝禅位大典,乾隆退位嘉庆登基,乾隆禅位大典,嗣君允琰(后改颙琰)率群臣向太上皇帝乾隆行三跪九叩礼,太上皇禅位后,颙琰才跑去太和殿即位,即位后再颠儿颠儿去宁寿宫(乾隆退位后的寝宫)磕头谢恩。
总结如果仅以明清两朝为例,以孝治天下,卑不动尊。
皇帝就不可能向太上皇、皇太后下圣旨,反而要遵从太上皇圣旨和皇太后懿旨。
皇太后是天下之尊、以天下养。
明朝土木堡之后,英宗被俘,孙太后以一己之尊能立朱祁钰为帝,也能在夺门之变后废了朱祁钰的帝号。
宫女王氏被万历帝朱翊钧临幸,怀了朱常洛,朱翊钧九五之尊也比不上孝定皇太后李氏一个大嘴巴子好使,乖乖的得承认皇长子是朱常洛。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都是对太后尊崇备至的皇帝,有什么事都是亲自(成败皆空)前往太后宫中请安商议,更不用说同光两朝了,慈禧太后甚至有废立之权。
所以只有太上皇和皇太后给皇帝下旨,不可能皇帝反过来给太上皇、皇太后下旨。
别提皇太后跪着接旨,就是皇帝和皇太后说话,皇太后不让皇帝起身,皇帝就得跪着。
先帝驾崩,新君应该先守孝还是先登基?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的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