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教师留不住,有能力的老师频频辞职,有的公立学校为何会失去吸引力?
感谢提问:期待快速发财致富的人不适宜干教育工作。
我国古代教育工作主要由已经无须通过教书养家糊口的人员担任,比如朝中老臣执教皇子、归养的官员执教、宗族中的长者执教.....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所有自然生命都必须以被动适应+主动索取的方式适应自然生存环境。
植物从自然物质中吸纳可溶于水的微矿物质结合光合作用生产生命养料、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动物体内.....非生命物质滋养植物—>植物滋养动物—>微生物寄生于植物或动物体内,自然生命悄无声息地形成了具有相对均衡稳定性的“生态食物链”。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综合智商最高、成长发育最慢、成长可塑性最强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动物,也是自然生命体系中唯一具备按照自主生存需求通过主动劳动创造生活消费物资的动物族群,驯化播种植物的农业、驯服圈养动物的畜牧业和渔业、采矿加工制成生产劳动与生活辅助用具的工业、辅助人类战胜疾病的医药业......主动劳动创造已经成为人类与其它自然生命区别开来的根本标志。
通过主动劳动创造,人类在自然“生态食物链”基础之上搭建起了相对自主可控的生产劳动分工协作体系。
农民播种植物,收获粮食、牧民饲养动物,收获肉+蛋+奶、工人采矿,制成人类社会生产劳动与生活辅助用具、医护人员制成药品,辅助人们维护身体健康、老师讲授知识,受国家和民族委托协助家庭集中辅导孩子们学习成长......一切现代人类社会的主动劳动创造都以满足人类自身繁荣发展为中心,各行业之间必须保持相对发展均势才能实现长久+和平+繁荣发展。
那么。
为什么说期待快速发财致富的人不适宜干教育工作呢?
一、教育工作不能直接增加人类社会消费财富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的确,教育不能像农业那样生产粮食、不能像牧业那样增加肉/蛋/奶供给、不能像工业那样加工制造人类日常生活辅助用具、不能像文艺工作者那样创造出新的精神文化粮食、不能像商业那样补给任何可供人类享用的实物......教育工作只能辅助引导孩子们适应人类现代社会文明生活,教育活动的投入产出难以及时转化为可供人类即时消费使用的实物。
二、现代人类孩子接受教育辅助的时限不断被加长孩子刚出生时只有最基本的生命体征、出生8个月左右开始能爬、1岁左右能走&能试着说话、3岁以后可以自己独立吃饭&排便、7岁以后基本实现行动自主、15岁【根据各国司法界定的不同,全世界法定成人年龄从15岁到21岁不等,我国规定18岁以上体力+智力发育正常的的人为完全民事行为成年人】以后基本具备完全独立民事行为能力......据此,现代人类职业化的学校教育从托育到大学合计已接近20年【托幼3年左右、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3年以上】。
根据2021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结果显示,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2.93万所、在校生2.91亿人、专任教师1844.37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9年。
与此同时《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数据显示: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48.5万元;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2.7万元。
综合受教育年限增长+综合受教育成本增长已经事实上成了年轻职业劳动者主动节育的核心诱因,全国平均初婚年龄:1980为23.59岁—>1990年为22.87岁—>2000年为24.21岁—>2010年为24.89岁—>2020年涨到了28.67岁;结婚登记对数:2015年1221.7万对—>2016年1142.8万对—>2017年1063.1万对—>2018年1013万对—>2019年927.3万对—>2020年813.1万对—>2021年763.6万对;新生儿童数量:2016年1883万—>2017年1765万—>2018年1523万—>2019年1465万—>2020年1200万—>2021年1062万。
三、教育属不可速成之事《管子·权修 第三》: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
译作:作一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植五谷;作十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植树木;作终身的打算,最好是培育人才。
种谷,一种一收;种树,一种十收;培育人材,则是一种百收的事情。
如果我们注重培养人材,其效用将是神奇的;而如此举事收得神效的,只有王者之门才能够做到。
人口生育不像农业,一年半载就能收获、人口生育不像工业,采矿到产品数月可成、人口生育更不像服贸业,数小时即能达成交易......生孩子需要花时间,需要连续花费至少15年【根据各国司法界定的不同,全世界法定成人年龄从15岁到21岁不等,我国规定18岁以上体力+智力发育正常的的人为完全民事行为成年人】时间教育辅助他们学习成长。
由此,如果人类社会要选一项平均耗时最长的工程,那定非教育辅助孩子们成长进步莫属。
《战国策·秦策》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
”“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
”“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
”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白话译文:濮阳人吕不韦去赵国首都邯郸经商,看到秦国人质孝文王的庶子异人,回去以后就对父亲说:“耕田的利润有几倍?
”他父亲回答说:“十倍。
”“经营珠玉利润有几倍?
”他父亲回答说:“一百倍。
”吕不韦又问:“拥立国家的君主可以赢利多少呢?
”他父亲回答说:“无法计算。
”于是吕不韦就说:“现在我们每年辛苦耕种,仍然不能获得温饱或发财。
但是假如能建立国家,拥立一个君主,就可以把利润传给子孙,我现在决心去做这件事。
”农业种植可得十倍利,但农业播种—>收获一季完成需要数月甚至一年。
风调雨顺之年农业可得十分可观的收成,我国农民人均可以养活5人以上,机械化耕作的农民可以养活100人以上。
因此,我国农民普遍只能确保家庭温饱,尚不能快速发家致富;商业则可以依靠快速扭转获得百倍之利,经营方略得当方可快速实现小康生活。
但是,商业是有风险的,我国私营企事业单位的平均寿命不超过10年。
因此,借助商业活动实现发家致富的风险极高,比如那些万亿级负债的房地产,其高管们按照常理就应该成为穷光蛋。
常言道:“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
”现代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分工协作体制中,风险与发展机遇成正比,也即潜在风险越高的事情、潜在的综合收益也越高。
教育工作则属于现代人类社会中除公职人员之外最稳定的职业,不操心学校能找多少学生、不担心教学没人听、不忧心所教内容孩子们没法实际使用......因此,作为工作稳定性极强的职业工作,教育工作者根本不具备快速发财致富的潜力。
所以,期待快速发财致富的人不适宜干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