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秋到战国时代,诸侯军队从几万扩充到几十万,是如何做到的?

2022-09-21
13 阅读

按史料记载,确有此事。

《国语·齐语》:管子於是制國以為二十一鄉:工商之鄉六;士鄉十五,公帥五鄉焉,國子帥五鄉焉,高子帥五鄉焉。

【注引】唐尚書云:「士與農共十五鄉。

」昭謂:此士,軍士也。

十五鄉合三萬人,是為三軍。

春秋前期,作为“万乘大国”的齐国,其三军不过三万,便能纵横天下成就“五霸”事业。

而到三十余年后,另一霸主晋国就将军队扩编为三军“三行”,后改五军。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晉侯作三行以禦狄,荀林父將中行,屠擊將右行,先蔑將左行。

《僖公三十一年》:秋,晉蒐于清原,作五軍以禦狄。

趙衰為卿。

晋国兵力增加到五万以上。

再后来进入战国,七雄之军迅速跨过十万大关。

《尉缭子·制谈》:有提七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

曰:「吳起也。

」有提三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

曰:「武子也。

」今天下諸國士所率無不及二十萬之眾者。

这种增加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各国地盘人口增加,国力增强,可动员资源自然增加。

春秋早期诸侯国近百,而战国仅有七雄(鲁、宋、卫、中山不计),规模膨胀了数倍。

其次,各国君主统治力加强,可动员资源占比提高。

春秋时代贵族政治盛行,大夫领地形同独立王国,君权还不够强大,不能有效调动全国资源。

而到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削弱贵族加强王权,君主能够掌控全国更大占比的土地人口,也就能动员更多兵力。

再次,各国统治手段加强,动员效率提高。

《商君书·兵守》:三軍:壯男為一軍,壯女為一軍,男女之老弱者為一軍,此之謂三軍也。

壯男之軍,使盛食厲兵,陳而待敵。

壯女之軍,使盛食負壘,陳而待令。

客至而作土以為險阻及柞格阱陷,發梁徹屋,給徙,徙之;不給而熯之,使客無得以助攻備。

老弱之軍,使牧牛馬羊彘;草水之可食者,收而食之,以獲其壯男女之食。

春秋时期国君是不可能进行这种“竭泽而渔”式无差别动员的。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