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晋三到底是个什么人?

2022-08-09
4 阅读

安倍晋三是个美国喜欢的人,从他的葬礼就可以看出来;他是日本的右翼政治人物,和他的外祖父岸信介、原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一样。

安倍对修改日本的“和平宪法”特别执着,因为日本右翼政治人物认为:“和平宪法”是日本成为“正常国家”必须迈过的坎;安倍一直在推动日本修改宪法,起码是修改宪法“第九条”。

“解禁集体自卫权”就是安倍任上的政绩;一心现在亚洲重现“大日本帝国荣景”是安倍的追求。

安倍夫妇一、安倍晋三在日本国内被高规格“盖棺认定”安倍是日本的政治人物,当然最在乎的是日本的利益。

实事求是讲,在日本人看来,他是个称职的首相,私德方面也没有什么问题,除了那件怪异的“森友土地案”。

对于日本的未来,安倍也很清楚地看出:战后日本的发展是不可复制的事情,虽然目前在一些技术领域日本仍处于领先位置,但领先的时间不会太长。

因为日本没有抓住互联网时代的浪潮,导致人工智能、5G方面发展不全面;而在新能源等新的技术方面,日本要么选错方向、要么没有规模。

为此,安倍在中美之间做挣扎:是和亚洲一起,在维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将来科技革命的一分子;还是和美国更紧地捆绑,一条路走到黑。

选择前者将困难重重,因为必然得罪美国,这不是好玩的事;选择后者,将非常安全,但日本在亚洲本就不好的形象将更加不好。

还有个问题就是:选择前者,由于美国的反对,日本的成功几率不高;即使成功了,以日本现在的样子,恐怕不会在亚洲起主导作用,这是日本人从明治维新后勃发的野心受不了的;选择后者还有个保底,因为美国是现在的世界霸主,即使衰落,也要很长时间。

基于此,安倍在各方面都小心翼翼地应对,不敢得罪美国,在很多时候都表现得刻意巴结,比如:陪奥巴马吃饭姿态卑微、和特朗普打高尔夫摔了一跤。

有人提醒他这一点,他引用《易经》里的话说这是“君子豹变”。

安倍两次当首相,第一次时间很短,第二次一气干了九年,成为日本战后连续在位时间最长的首相。

应该说,安倍在位的时候,正是大国竞争最为激烈的时候,安倍为了保住日本的利益,处处紧跟美国。

正因为安倍干得不错,日本政府于7月11日决定,授予他“大勋位菊花章颈饰”及“大勋位菊花章大绶章”,以表彰安倍在职业生涯中为日本做出的贡献。

这是日本最高荣誉了,授予的人极为有限,都是皇族成员、军政元老勋贵或外国元首。

其中“大勋位菊花章颈饰”尤为尊贵,战后被授予的首相仅有四位:吉田茂、佐藤荣作、中曾根康弘和安倍晋三,还都是死后追授,活着的没有;这是对他们“盖棺论定”了。

吉田茂被公认为是“近现代日本少有的具有国际感觉的政治家”,他对日本战后的重新崛起起到决定性作用;佐藤荣作和岸信介是兄弟,是安倍的外叔祖父,是安倍之前日本“二战”后首相任期最长记录保持者;这家伙是个大右翼,任内保持了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还因提出无核三原则而获得197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中曾根康弘是日本战后任期第三长的首相,他二战时在海军服役,任首相后,他积极追求日本的大国政治地位,发展自卫队力量,联美反苏,并把日本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一个响当当的右翼政治家。

安倍晋三与这四个人物齐名,也是极尽哀荣了。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日本国内还是右翼势力左右着政坛。

二、从美国的“葬礼外交”看安倍美国人玩政治,最喜欢搞一些旁敲侧击的花活。

比如当年叶利钦去世,举行葬礼时美国就派出了两个卸任总统参加:老布什和克林顿。

美国当时的目的很明显:希望继任的普京能做一个美国喜欢的人,就像叶利钦一样。

这次安倍晋三的遇刺,美国为他降了半旗。

虽然美国因为国内枪杀案不断,今年已经降了好几次半旗了,都是为自己国内降的;给一个外国去世首脑降半旗,还是很少见的,起码说明美国认为这么做有必要、有原因。

安倍晋三的葬礼,日本人都说了不搞国葬,纯粹是私人事务。

但美国还是去了两个重量级人物参加:国务卿布林肯和财政部长耶伦;布林肯是特意从G20外长会去的,耶伦还为安倍晋三守夜。

布林肯访日众所周知,美国喜欢的亚洲国家有且只有两个:新加坡和日本。

并不是他们喜欢这里的人、文化,而是喜欢这里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缘作用。

新加坡是亚洲的海运咽喉,控制了这里就控制了亚洲的海运;日本是东亚大国,其在亚洲的地位如同英国在欧洲的地位一样。

所以,美国政府给予安倍什么样的死后殊荣,就是美国对日本政府的作用评价;也是美国为日本领导人树立一个样板:和安倍一样,就能得到美国的信任和欣赏。

但美国也很实际,国家行为是一回事,宣传上是另一回事,他们的媒体就不断提醒日本在二战时的行为。

喜欢打仗的日本没有了交战权作为一个亚洲国家的政治人物,无论是“亲中”还是“亲美”,都是一种手段,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实现他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国家理想,所以,没有绝对的“亲X”派。

而安倍很有意思,他在2006年担任首相,看起来很多政策是“亲中”的;2012年再次担任首相是,却绝对的“亲美”。

2006年,安倍晋三第一次上台执政,一般的,日本首相一上台,第一个访问的国家一定是美国,不然日子没法过,毕竟美国大兵就在日本从北到南地部署着;日本国内还有很多势力、媒体都是美国人直接控制着。

没想到安倍有着自己的小个性和盘算,他偏不到美国去,而是把“第一次外访”放在中国。

当然安倍有自己的计划和安排,重要的在经济:一个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经济活力最强的经济体,一个是不断打压日本高科技产业发展,还动不动就“剪日本羊毛”的大恶霸。

并且这个大恶霸在自己国内乱搞金融衍生品,眼看着就要爆发危机,他们的剪刀已经磨得闪闪发亮,正准备朝日本、韩国动手呢;对外方面,大恶霸四处打仗,收拾阿富汗、伊拉克等国家。

所以,安倍的选择也是很务实的。

安倍首访身边大国,把美国气得够呛,日本国内的美国势力立刻发动。

于是,安倍各项政策都被指指点点,各种计划都不能推行,急得安倍天天流鼻血。

后来干脆以“肠炎”为理由,辞职不干了。

2006年9月26日首次当选首相,2007年9月12日辞职,一年时间都不让他干满。

辞职的安倍2012年12月26日,安倍再次出任首相,这一次他一直干到2020年8月28日主动辞职,打破了他外叔祖父的记录。

2012年的美国不是2006年的美国了,他们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缓过劲来,连任第二届的总统奥巴马雄心勃勃地搞针对大国的“TPP”,国务卿希拉里搞的“重返亚太”战略在亚洲四处点火。

安倍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亲美派”,因为他看到了日本的三个机会:1、借着美国的需要,日本可以让美国松绑,修宪成为正常国家;2、借着美国打压大国的机会,日本再添把柴火,也许日本可以重新在亚洲做老大;3、强化美日同盟,日本还有北方四岛等诉求要美国帮腔。

美国需要日本,但修宪一时半会做不到,于是安倍以这个为理由稳住美国,首先从“解禁集体自卫权”入手。

日本没有交战权,在本国受到攻击时才可以行使武力进行自卫。

但日本又是美国的盟国,盟国之间是有“集体自卫权”的,美国受到攻击时,理论上就相当于日本受到攻击,日本要用武力帮助美国打仗,这就是“集体自卫权”。

日本1946年宪法解释规定:只允许行使个别自卫权,禁止行使“集体自卫权”。

也就是说:盟国被打,日本也不能用武力去帮助。

安倍晋三第二次上台后,将修宪定位为“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修改和平宪法门槛太高,安倍就先对“集体自卫权”下手。

2014年7月1日,安倍内阁通过了“解禁集体自卫权决议案”;2015年7月16日下午,日本通过了与解禁集体自卫权相配套、大幅转变战后日本防卫政策的系列安保法案。

安倍的做法受到美国人热烈欢迎,这一时期,日本和边上大国关系也是最不好的;没想到2016年底,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他首先就把奥巴马的“TPP”给否了。

这是不在经贸上遏制大国了吗?

安倍心急如焚,他接过奥巴马的“TPP”,搞了个日本版的“CPTPP”。

特朗普要收缩,又把安倍急得够呛,日本前面做得不就前功尽弃了吗?

这一时期,安倍不再明目张胆搞参拜了,他一方面改善一点和边上大国的关系,一面使劲巴结特朗普,协调两国政策,希望获得一个维持日本利益的局势。

不管怎么样,安倍在第二次登上首相宝座后,一直坚定地跟在美国后面,希望借力打力,为日本的“修宪、经济发展、国家长远战略”谋局布篇。

美国也认可了安倍的行为,他们高调高规格处理安倍被刺事件,就是向外宣示美国的需要,也是给日本后来的政治人物树立标杆。

三、日本政治的特色:五大家族说了算日本政治实际就是个“家族政治”,圈子很小很封闭;在国家政治中,各大门阀把持着各自的传统地盘,而首相则是各大门阀互相妥协的结果。

所以,日本可以走马灯似的换首相,国内政治、政府职能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这些门阀的产生非常复杂,但门阀政治出现以后,他们就天生具有排他性;他们还非常重视血统,门阀之间通过联姻、过继、认干儿子等方式来维护其“纯正血统”,这使得日本政治更加门阀化、家族化、固定化,圈子里面套圈子,派别内部有派系。

目前,日本国内主要有五大政治家族:鸠山家族、安倍家族、麻生家族、小泉家族、福田家族。

所以,首相基本就在这些家族中产生:家族长老在一起开个会嘀咕嘀咕,就决定了谁家儿子来做“首相人选”。

有的家族不断出现首相,比如鸠山家族就是从明治维新时期的鸠山和夫开始的,他的大儿子鸠山一郎、曾孙鸠山由纪夫都任过首相;鸠山家族也以他们强大的经济实力、门阀权势和黑白两道的支持,被称为是“日本的肯尼迪家族”。

麻生家族是明治维新是被刺杀的“维新三杰”之一大久保利通奠基的,他的孙女婿就是日本的“战败首相”吉田茂,现在的麻生太郎又是吉田茂的外孙。

吉田茂家族和很多大家族都有姻亲关系,他们家喜欢向别的大家族嫁女儿。

小泉家族的奠基人是明治维新时做军火生意的小泉由兵卫,因为战争不断,他们家族生意也越做越大,从而家里有巨额财富支持后代进军政坛;在日本国会里,小泉家族的议员年年有、代代有,小泉纯一郎更是登上了首相的宝座。

现在,小泉纯一郎的二子小泉进次郎也成为了议员。

福田家族是日本的政治世家,福田康夫一直都不愿意从政,到了40岁时,他才在母亲的安排下,做了父亲福田纠夫的秘书;后来,他又当选众议员,并在2007年当选首相。

福田纠夫、福田康夫也是日本首个父子都是首相的父子。

父子首相四、出生在右翼之家的安倍晋三安倍家族其实是继承了“佐藤家族”的政治实力而成的,说起来有点小复杂:佐藤家族的长女佐藤茂世招赘了一个叫岸秀助的人,由于岸秀助的哥哥岸信政没有儿子,岸秀助就把儿子“佐藤信介”过继给哥哥,孩子就姓“岸”,名为岸信介。

“佐藤家族”的实力非常强大,岸信介担任过首相,他的弟弟佐藤荣作也当过日本首相,还是非常著名的首相。

两个从名字看一点关系没有的人,其实是嫡亲的亲兄弟。

安倍晋三的父系家族也是政治世家,但这个家族比较反战,他的祖父安倍宽是二战著名的反战人士、日本有名的“和平主义”政客。

安倍宽英年早逝,有个儿子叫安倍晋太郎。

岸信介只有一个有残疾的儿子,明显不能继承家族政治衣钵,于是,两全其美的“联姻”就成为选择:岸信介招赘了安倍晋太郎,把女儿岸信洋子嫁给了他。

安倍晋太郎和岸信洋子的儿子安倍晋三就这样承载着“安倍家族、佐藤家族、岸信家族”的政治希望出生了。

虽然安倍家族有反战的立场,安倍宽更是日本著名的反战人士;但安倍晋太郎是招赘的,安倍晋三从小就生活在外公家,当然受到大战犯岸信介的影响更大,他的政治理念更接近右翼。

岸信介是个人品不好的家伙,他在二战时干尽坏事,战败后又利用美国人安定右翼分子的需要,与美国人勾结,逃脱了战犯审判。

出狱之后,他又利用经商的机会,聚拢了大批幸存的右翼分子,借美国人的力量开始在政坛上呼风唤雨。

美国人也可以利用,这是安倍从岸信介那里学到的有美国主子撑腰,有海量右翼分子追随,岸信介在1953年,与财大气粗、黑白通吃的鸠山一郎一起,共同组建了日本民主党;1955年,实力强劲的日本民主党兼并了日本自由党,日本“自民党”这个庞然大物横空出世,主宰日本政治至今。

安倍晋三从小就跟在“姥爷”岸信介身边,岸信介的军国主义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安倍晋三、岸信介利用美国力量实现自己军国主义图谋的手腕也感染着安倍晋三。

所以,安倍晋三的政治手腕非常柔性,他还说自己是“君子豹变”,也就是期待最后实现“美丽的目标”。

五、安倍想改的“和平宪法”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修改了会带来哪些问题1946年,日本二战战败后,在美国人的监督下,制订了新的宪法,这就是现行的《日本国宪法》。

这部宪法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格化”天皇和“放弃日本的战争权”,宪法第一章明确写道: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

天皇有关国事的一切行为,必须有内阁的建议和承认,由内阁负其责任。

这与以前的日本宪法把天皇明定为“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

天皇为神圣不可侵犯;天皇统率海陆军”有本质区别。

天皇走下神坛日本宪法第一章共有八条,第二章只有一条,是关于“放弃战争”的,所以,现在很多人说日本修宪是要修改“宪法第九条”。

这一条原文如下: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这是在美国人枪口下制定的宪法,实际上日本人就没有几个政治人物愿意接受;“交战权”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主权,但日本只能放弃。

既然没有“交战权”,那么成立军队就是不合宪的,日本只能废除军队,只保留有限的自卫武装,也就是“日本自卫队”;自卫队不能攻击其他的国家,只能“专守防卫”。

所以,日本右翼一直认为:日本不是个正常国家。

更激烈的表达如前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所说:日本是被美国人阉割了的狗。

可以说,没有一个日本右翼政客不想修改“宪法第九条”,让日本重新获得“交战权”、将自卫队改名为“国防军”,让日本成为一个“正常国家”。

但由于美国在日本的强大存在,日本政客又不得不收起他们的心思;他们还害怕:一旦美国弃日本于不顾,那些在二战中被日本祸害的国家会把日本撕碎了。

实事求是讲,日本的“和平宪法”给战后的日本带来了巨大利益,他让去世界都认为:日本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日本是世界上最安全、稳定、和平的地方。

大量世界资本涌进日本,给战后的日本带来快速的经济复苏。

而日本的安全是没有一点问题的,一方面亚洲国家也没有侵犯日本的意图,另一方面日本有美国这个大恶霸保护着。

日本专注于国内经济建设,很快实现了国家的腾飞。

但日本政客们不这么想,经济建设腾飞,他们认为这是大和民族能干的原因;修改宪法一直是他们的追求。

不过日本国民却实实在在尝到了“和平宪法”的好处,他们反对修改,这是日本宪法修改不了的主要原因。

1955年11月,日本对中国非常友好的鸠山由纪夫的爷爷鸠山一郎当首相,他没有高调宣布,而是悄悄地开始有计划地修宪,但修宪就要在国会投票,他没办法整合全部国会议员,失败了。

1957年2月,岸信介出任首相,他是个绝对疯狂的右翼,也是个鬼点子特别多的人,绰号就叫“昭和妖怪”。

他知道修宪不好直接来,就想通过“宪法解释”来达到目的,就是所谓的“释宪”。

结果,他挑起了日本战后最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自己也被刺杀,差点当场身亡。

极端右翼、二战战犯:岸信介这些政客都想修宪,但他们没有一个敢说出来,就是怕日本人民骂他们。

第一个站出来说要“修宪”的是日本著名首相中曾根康弘,他在1982年11月明确提出:“日本必须修改美国所给予的和平宪法,这是我一贯的信念。

”由于反对声浪太大,中曾根康弘既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也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不过,从此之后,日本政客们不再对“修宪”遮着掩着、支支吾吾了。

既然直接“修宪”不太好办,日本右翼政客就通过不断出台别的法律,冲淡“和平宪法”的制约;不断发表谈话,给日本社会灌输“修宪”的理由。

1992年到2003年期间,日本通过了《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法》、《日美防务合作指导方针》、《周边事态法》、《应对武力攻击事态法案》、《自卫队法修改案》、《安全保障会议设置法修改案》等等。

日本都可以在海外设立基地了,日本自卫队可以到世界各地了,基本掏空了和平宪法。

六、活安倍没办法修改宪法,死安倍可能促成日本修宪成功安倍晋三学会了他外祖父的一套,但世界局势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他既要为日本的发展,推进亚太地区的多边贸易;又要在美国人眼皮子底下推动修改“和平宪法”。

对于日本修宪,美国一直没有表态,三个原因:首先,和平宪法是美国人给日本搞的,还得到世界大面积称颂。

简直把这东西说成是一种“世界价值”,美国人坐收世界好名声,搞得不好意思支持。

其次,美国人之所以要日本没有“交战权”,多少有点忌惮日本。

毕竟在二战中,是美国人扔了两颗原子弹给日本的,谁敢说日本人“不记仇”?

第三,美军驻扎在日本,既可以看住日本,又以保护日本的名义占领地缘前沿。

如果日本有军队,成为正常国家,美国驻军就没有理由。

安倍魂牵梦绕的日本军队所以,即使安倍如此地努力,也没有实现任内完全“修宪”;但他解禁了“集体自卫权”,这是日本在成为正常国家的路上走出的最坚实的一步。

安倍这一次突然遇刺身亡,恰好日本进行议会选举。

安倍的死给日本右翼政客带来了大量选票,日本议会修宪派力量已经超过修宪所需要的2/3的议席。

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活安倍没办法修改宪法,死安倍促成了日本修宪。

安倍的祖父安倍宽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