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最后的结局如何?

2022-08-09
16 阅读

隆庆元年(1567年),87岁的严嵩,住在坟墓旁边的一个简陋的小房子里。

他满头白发,眼窝深陷,面黄肌瘦,老态龙钟。

他曾因饥饿难忍去当了乞丐,却无人施舍给他一粒米,一口馒头,最终走投无路,只好来到坟场靠吃死人的祭品充饥,他又病又饿,几乎走不了路,在举国对他的一片唾骂声中死去,无棺木下葬,更没有前去吊唁的人,死后位列《明史•奸臣传》六大奸臣之一,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至今已留下500多年的骂名。

严嵩他出生在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年),江西袁州府分宜县介桥村(今江西分宜县分宜镇介桥村),曾是一个三观很正的人,他饱读诗书,志向远大,是王阳明的忠实粉丝,不顾路途遥远,千里跋涉去听王阳明的课。

严嵩的祖辈在两宋和明初时期,都有人入朝为官,他的高祖父严孟衡是历经三朝,是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洪熙年间(明仁宗朱高炽)、宣德年间(明宣宗朱瞻基)受人爱戴的清官,他做官30年,顿顿都吃青菜不吃肉,人称“严青菜”,官至四川右布政使,在四川被列为名宦。

到了严嵩曾祖严琏时,家道中落。

严嵩的父亲严淮想重夺家族之前的辉煌。

他是个官迷,特别渴望权利,但没那个命,经过无数次的考试,都名落孙山,最终考得没有一点信心了。

他看到自己没有一点希望了,就将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儿子严嵩身上,他对儿子倾尽全力,悉心地栽培、教导。

严嵩在学习上很争气,一鼓作气,在学业上从不逃滑,是当地有名的“神童”。

严嵩从小跟随祖父严廷献,严廷献虽然没入仕,但见多识广,对为官之道耳听目染比平头百姓知道得多了去了,家族传下来的为官的经验很丰富。

他5岁在严氏祠受启蒙教育,严嵩8岁时,他爹就已经把他引荐给当地知县莫立之,莫立之对“神童”很看好,传授了不少学习的经验,使他10岁过县试,莫立之在严嵩上学的路上没少提供帮助。

19岁中举(相当于现在硕士研究生),25岁时以乙丑科进士二甲第二名的成绩被选为庶吉士,完成了父亲的心愿。

若不是他父亲在他16岁去世,严嵩必须回家守孝三年,严嵩16岁就可中科举。

因而他科举考晚了三年。

公元1507年,严嵩从翰林院顺利结业,并获得了内阁首辅李东阳称赞的严嵩,正准备大展宏图,突然接到了祖父的死讯,他不得不回家守孝,第二年他的母亲又去世,严嵩守孝三年无法返京。

后来严嵩得了一场大病,退官回籍,一退就是十年,此时正是宦官刘瑾权倾天下之时。

当时的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宠信以刘瑾为首的太监集团,一些文官集团受到打压。

在刘瑾被杀之后,严嵩继续“养病”,因他听说朝中形势不容乐观。

“养病期间”严嵩并没有停滞不前,他经常会见一些有权威的人士,向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培养虚名,谓之“养望”,目的就是为自己以后的仕途铺路。

严嵩有着高学历(庶吉士),又有养病期间培养的好口碑,很快被任知府修编府志,袁州府知府姚汀开局修志,请严嵩为总纂,姚汀因事离开后,徐琏继任知府,听说严嵩的事迹,飞函请严嵩继续纂府志,任总纂。

这工作没有什么政治风险,而且能美名远扬。

工作完成后,严嵩北上顺天,正式复官。

在以后的十多年,严嵩仕途一直很顺利,他先后在北京与南京的翰林院任职。

嘉靖年间,礼部尚书夏言正直敢言,得到世宗朱厚熜的宠信。

夏言奉命裁汰冗员,清查皇族庄田,推动“大礼议”事件,受到极大盛宠,严嵩望尘莫及,得知夏言是自己的同乡后,各种靠近巴结,拼命讨好夏言。

嘉靖帝迷恋道教,沉迷于修仙炼丹追求长生不老,没有太多的经历治理朝政,他把朝中事务都交由朝臣处理,严嵩看到以后的发展趋势,极力往上蹦跶,看见官位如饿狼出山。

嘉靖四年(1525年),严嵩升国子监祭酒,属于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的主管官。

七年后,升南京礼部尚书,两年后改任南京吏部尚书。

嘉靖十五年(1536年),严嵩受到世宗青睐,被提拔为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在部院大臣中严嵩的地位尤为显赫,最让他窃喜的是,从此他就有更多的机会和世宗接触了。

对此,他曾亲口说,当时世宗忙于同辅臣及礼部尚书等制定礼乐,有时一日召见两三次,有时至夜分始退。

他住在城西约四里,乘车驱隶弗及,往往是单骑疾驰。

严嵩在嘉靖帝帝面前特别擅长见风使舵,对同僚出尔反尔,只为讨好嘉靖帝。

嘉靖十七年(1538年),有人上疏请嘉庆帝,让嘉靖帝的亲爹献皇帝朱祐杬庙号称宗,以入太庙。

朝中大臣,包括严嵩在内,商议的要阻止此事。

嘉靖帝继承的是自己堂哥明武宗的皇位,继位时,必须认孝宗为父亲,而自己亲生父亲被追认为叔叔,现在皇位坐稳,自然想让亲生父亲入太庙。

面对大臣的阻止,世宗怒,著《明堂或问》,严厉质问群臣。

善于察言观色的严嵩完全改变立场,在众人的反对声中 “条划礼仪甚备”,讨得嘉靖帝的欢心。

献皇帝入庙称宗之争,在严嵩的支持下成为大礼议的尾声。

严嵩踩着夏言的肩膀一飞冲天,站稳了脚跟,他开始玩起了过河拆桥。

严嵩为权丧心病狂,残害忠良忠奸自古势不两立,夏言是如魏征一样的忠臣,看到世宗沉迷道教,不顾自己前程直谏,越来越让世宗厌恶。

严嵩却为了讨好世宗,支持他修仙炼丹,还想方设法对世宗献媚,挑拨世宗和夏言的君臣关系。

有一天世宗赏赐给夏言、严嵩等大臣,每人一顶沉香水叶冠,对此荣耀夏言并没戴到头上;但严嵩就不一样了,他在这上面显得特别用心,故意用轻纱笼住水叶冠,表示对皇帝的赏赐特别郑重,而且每次上朝都会戴着此冠,在嘉靖帝面前晃。

世宗看到后,更加喜欢严嵩而嫌夏言。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严嵩和陶仲文合谋中伤要取代内阁首辅夏言,逼得夏言上书认错,并乞求告老还乡,嘉靖帝下令将夏言革职闲住。

年过60岁的严嵩加少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仍掌礼部事。

夏言被罢后,严嵩更加为所欲为,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本来吏部尚书和礼部尚书许赞、张璧按制度应与严嵩一同参与机务,但世宗一有事就单独召见严嵩,使许张二人的职务如同虚设。

严嵩的胆子越来越大,他抓住鞑靼入侵中原的机会,要置夏言于死地。

严嵩买通皇帝近侍,称其“轻启边衅”,并指使边将仇鸾诬称曾铣掩败不报,克扣军饷,贿赂首辅夏言。

对严嵩所有污蔑夏言的说辞,世宗完全相信。

最终67岁的夏言在西市当众被斩首,他的妻子苏氏被流放广西,侄子夏克承、侄孙夏朝庆都被削职为民。

严嵩出任内阁首辅,从此在专权的路上越走越远。

接着严嵩除掉政敌仇鸾,使朝中一时无与匹敌。

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对自己稍有异心的官僚严加打击,轻者削官,重者致死。

例如忠义刚直的沈鍊、著名谏臣杨继盛就是被严嵩在狱中备经拷打迫害致死。

除了打击异己残害忠良,严嵩还明目张胆插手皇室事务。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嘉靖帝已是46岁的老头,长子朱载基只活了两个月就死了,二子朱载壡3岁时被立为太子,14岁就死了,当时嘉靖帝只有三子朱载垕(朱载坖)、四子朱载圳两个成年的孩子,两个孩子同岁,只相差一个月,还未确立谁为太子来传承皇位。

而和三子,四子同一年出生的五子朱载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