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淋湿的棉被真能挡子弹吗?
也许,这事儿能有点不一样的解读。
我并未在真实的抗战历史记录中,找到只言片语关于“淋湿棉被挡子弹”的事迹。
只有“八路军某部利用八仙桌加湿棉被,进攻日军碉堡”的记载。
倒是在文革武斗的一些记载中找到了点相关文字,比如“用木桌子湿棉被架‘土坦克’,人背着冲xx派的楼...”剩下的很多内容,几乎全是自媒体借《小兵张嘎》最后民兵点炮楼的段子发挥,要不就是电视剧段子。
八路军拿八仙桌盖棉被当“土坦克”,其实是无奈之举,它好歹为人员提供了一些掩护,能稍微减轻些伤亡。
起码按照电视剧中的排设,是绝对挡不住日军三八步枪射击的。
我说一点真实的战场上拿棉衣棉被挡子弹的事儿吧。
我的爷爷曾经是134师一名战士,在他过去的描述中,确实有提到过用棉被做“土坦克”的事情。
当然,他叙事的时间已经不是抗战,而是辽沈战役。
那时候也不叫54军134师,叫八纵23师。
后来八纵成了45军,接着与44军合并,变成了54军。
无关的细节就不多说了。
辽沈战役的时候,他们团分配下来了作战任务,几乎一水的强攻命令。
于是按照惯例,各任务部队开始组织战前准备,怎么打,怎么动,谁主攻谁预备,要什么东西,都得准备好。
当时说敌人机枪多,碉堡多,于是连里就准备了很多炸药包,手榴弹,还准备了“土坦克”。
所谓“土坦克”,就是盖棉被的土防弹物,有好几种形式,最常见的是放在板车上的。
对,你没看错,这些东北老铁们用的是板车,他们在板车前方堆了土袋,再盖上被子,高上几锹土,再盖上个被子,完事儿。
这种车其实就是移动的据点,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很多地方无险可守,有个“土坦克”,起码能让前沿指战员在枪林弹雨中有个支撑点。
土坦克的作用非常强,跟真正的坦克功能差不多,前排的战士顶着车缓缓推进,后面跟着一长溜匍匐前进的。
到了位置,指挥员一声喊,马上有机枪手钻车底下,开始叭叭地打压制,后面还有神炮手打掷弹筒。
除非用炮打,不然这种土坦克机枪根本无可奈何,不是说穿不穿的透的问题,而是它本来就是个吸引火力加吸伤害的大目标。
遇到那种陷坑、水障,这车子就是天然的填坑物。
或者人们借这东西挡着,逐渐挖条战壕出来,阵地也就基本定下了。
土坦克其实也没想的那么牢固,也就好歹挡个一段时间的射击,如果遭遇对方重机枪的攒射,也撑不了多久。
不过,土坦克也没人想得那么多,这东西不是很好用,解放军特别推崇长距离的大纵深突破,因此土坦克打着打着就不知扔哪去了。
也就碰到特别硬挺的火力点,开始拉锯对射时,老铁们才会再度想起被火力支配的恐怖,然后开始想办法造新的“土豆”——一种衣服灌起来的土袋。
此招在很多时候都有用,比如把敌人打跑了,你要反过来守阵地,就需要大量的棉衣、被装灌土做临时工事。
这种临时“土豆”说出来让人心酸,对面国民党打疯了,会拿自己袍泽的尸体当盾。
解放军这边有纪律,讲究善待战友,也不会侮辱敌人遗体,所以这种事是万万做不得的。
那怎么办呢?
脱衣服,把大棉袄袖子一扎,里面灌上石头土,几个大棉袄一垛就成了胸墙,架上机关枪就往死里打,谁缩头谁是瘪犊子。
往上面浇水是为了让土袋更严实,毕竟这些东西都是赶工客串的,连口都没封,不浇水机枪打起来尘土漫天不说,打多了自己就把“土豆”震散了。
没水怎么办?
没水就尿尿,局势不紧张就站上去尿,紧张就地上铺张衣服,尿湿了再盖上去。
别嫌恶心,这种战场尿尿是老兵本事,新兵一般刚开战就已经贡献给裤管了,更做不到说尿就尿。
有时候战场上打急了,机枪啥的可都要靠尿滋,指导员命令你尿,你尿不出来?
贻误战机!衣服灌的土袋,自然比不上真正的沙袋,防弹能力极为有限。
但在战场那种要命的地方,能提高一丝丝生存率都不错了。
指望像《小兵张嘎》那样披着一层土一层水的棉被冲上去是不可能的,过去的老棉被一张就能压死人,又盖土又浇水,两三张披上去摇摇摆摆连路都走不利落了,还看不到前面情况,怎么可能端炮楼?
真正端碉堡的爆破组战士,都是轻装前进,有的会扒了上衣,扯了武装带,枪也不带,只为轻便灵活。
他们携带的炸药包有时候与电视上那种方块也不一样,是张长条板凳,上面捆着一排炸药。
爆破手们打着光赤膊,扛着板凳在战场上腾挪飞奔,几下摸到碉堡下面,板凳一放转身就跑...今天的人可能已经想象不出那是何等画风了。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嘛。
再说了,过去老枪发射的都是大药瓶的“全威力枪弹”,远比今天AK47之流使用的中间威力弹威力大,穿透力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些全威力枪弹甚至能对早期坦克的薄钢板造成威胁。
所以,真不要指望淋湿的棉被能“以柔克刚”,否则坦克、装甲车们还用啥均质钢板复合装甲凯夫拉内衬?
直接挂大棉被不就好了?
话说回来,子弹有不同的弹种,棉被有不同的层数、厚度,战场上还有不同枪械的发射距离、角度等因素,“子弹能否打穿湿棉被”本就不该是个一概而论的问题。
比如霰弹枪,人们早就发现霰弹枪的贯通能力不足,在一定距离上,连足够厚的纸都可以挡下绝大部分霰弹。
又比如某些威力特别弱的手枪弹,子弹动能不足且质量小,隔远点还真打不透湿淋淋的棉被。
还如果我拿个12.7mm的勃朗宁大口径机枪,让你贴10层湿棉被,你敢挡吗?
.50BMG子弹与巴雷特反器材枪用的同一款,一掌厚的混凝土墙都能打穿,湿棉被还是哪儿快活去哪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