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么鉴别银票的真伪?

2022-09-27
110 阅读

古代的银票是存款和取款的凭据,或者说是一种信用货币。

它类似于现代的“银行承兑汇票”,属于有价证券。

古代冶炼金属货币离不开火,因而伪造钱币在江湖上被称为“火门”。

自古就有人加入此门,铤而走险,攫取财富。

例如在金银中掺入铜、铅等廉价金属,致使“成色不足”。

甚至未经官府许可,私造钱币。

但是,历史上伪造银票的事件很少。

那么问题来了‬:现代防伪技术日益发达,对于伪钞假币尚且防不胜防。

古代科技落后,银票只是一张薄纸,如何做到防伪呢?

其实‬,古人的智慧不容怀疑。

同样,自银票出现,伪造品也随之伴生,而且更容易伪造。

于是也就有了防伪方法。

防伪和伪造之间的较量,也不断升级,从简单到复杂,不断改进和提高。

古代银票的防伪方法,大致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政府的宏观管理古人早就认识到了经济与政治的联系,并且‬将其纳入治国之道。

在政治、经济的综合因素下,银票应运而生。

它‬与商贸、金融体系的良性、健康发展密切相关。

宋朝出现的银票,是历史上最早的真正银票,例如“交子”、“会子”、“钱引”。

它们便利了商业往来,促进了商贸、金融的发展。

这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也是世界历史上纸币的初级形式。

银票最初出现在民间,是商贸需求的自然产物,避免了铸币搬运的麻烦,便于随身携带、保管。

例如在交通闭塞、商贸繁荣的四川成都地区非常盛行。

北宋景德年间,随着使用银票的民间诉讼剧增,益州(辖区在今四川一带)知州张咏对银票铺户进行了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

由此,官府正式认可并介入银票的管理。

北宋官府逐渐发现,使用银票正可防止铜铁钱外流,还可弥补金属货币短缺造成的流通需要量的不足,而且发行银票可以弥补财政赤字。

于是朝廷逐渐把银票纳入行政管理范围。

宋仁宗天圣元年,专设益州银票务,由京朝官担任监官,主持银票发行。

由此产生了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银票——“官交子”。

在这个过程中,朝廷并“置钞纸院,以革伪造之弊”。

也即严格规范管理,加强防伪工作。

当然,用法律规范的手段是必须的。

古代对于金属货币管理早就‬建立了成熟的管理制度,私造、伪造行为一直都是重罪,以严刑峻法,震慑这方面的犯罪行为。

例如盛产铜矿的江西铅山,自古就设有官方的铸币厂。

元朝初年,货币制度尚不完善,铅山当地制造假币成风。

其中“地头蛇”吴友文将其规模化,形成了黑色产业,所造假币甚至流通到江淮、京城一带。

朝廷查明后,重拳出击,将这个以制造假币起家的黑恶势力团伙打掉,也刹住了当地制造假币的歪风邪气。

官府‬将‬金属‬货币的‬管理经验,借鉴使用于银票管理制度,也是顺理成章。

例如宋代法律规定,私造“交子”者,会被发配到边疆服劳役。

金代贞元年间的“交钞”上有篆书:“伪造交钞者斩,告捕者赏钱三百贯“。

元代宝钞上,印有“伪造者处死”“首告者赏银五锭”等字样,还规定除赏银之外,将犯人的家产全部赏给告发者。

明代《大明律》“诈伪”条规定:伪造宝钞,不管主犯还是从犯以及藏匿知情不报者,都处以斩刑,财产没收。

清代同样严厉,伪造假钞者,非斩即绞。

纸张的材质这是防伪的源头。

例如北宋朝廷印制“交子”所用的纸张,是四川特产的“川纸”。

明洪武年间发行的“大明宝钞”,使用的是桑皮纸。

清代发行的“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使用的是高丽纸。

这些印钞用纸,统一的特点是质地独特,坚韧厚实,耐磨损。

而且朝廷往往定为造钞专用纸张,限制民间采购使用。

从而,从银票的用材方面,对于伪造设置了第一道壁垒和屏障。

印制‬工艺行政管理、纸张材质管控,是银票防伪明面上的措施。

而制造工艺,则是暗设的防范手段。

印章在先秦时就有,唐朝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这几项发明,也在银票的制造工艺技术上得到了体现。

最初民间流行的银票,印制的银票图案讲究,隐作记号,黑红间错,亲笔押字,他人难以伪造,从而也赢得了信誉。

后来晋商、徽商逐渐兴起,民间商贸频繁,对于银票的防伪方法更加成熟、完善。

第四,行政管理与防伪技术互动发展随着官府的介入,开始印制统一面额和格式的“官票”,加盖官印。

上面的文字和图案、花纹更加考究、精细。

而且往往还会印有特殊暗记,使用的印章也有外人难以知晓的特殊之处。

清朝中期开始,朝廷户部发行的“官票”,在市场流通中依次在背面签字画押,陆续盖有省州府县等多个管理机构的印鉴,最后由钱庄盖章。

这个过程‬,手续繁琐,印章层层,也增加了伪造的犯罪风险和技术难度。

从元代开始,官府印制银票的印版,会隔一段时期更新一次,销毁旧版。

这样的话,就使得伪造者处于被动,增加了风险。

到了近代,钢板雕刻技术被使用到银票上。

这种技术俗称“凹印”,会在印刷品表面形成立体浮雕的质感,用手触摸则会有明显的凹凸感。

清代印制的一套现代意义上的纸币“大清龙钞”,就是清政府派专人向美国钢板雕刻师学习,进而印制出来的。

这些工艺技术,大大增加了伪造的技术难度和犯罪成本,令人心生畏惧,望而却步,想都不敢想。

后来,银票传播到伊朗、日本、高丽等地区。

约五六百年后的17世纪晚期,欧洲才出现银票。

中国古代的银票,在人类印刷史、版画艺术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对研究古代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古代银票印制工艺方面的暗记、微缩文字、凹印、更新版本等防伪技术经验,也被后世纸币、有价证券等广泛借鉴,发扬光大。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