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里什么叫“八面出锋”?
2022-10-07
16 阅读
米芾曾说:“善书者仅有一笔,我独有四面”。
米芾在他的《海岳名言》里说:欧、 虞、 褚、 柳、 颜, 皆一笔书也。
安排费工, 岂能垂世(不能传世)。
可见,米芾在书法上就没有佩服过谁,就连同一时期的苏轼与黄庭坚的书法都曾遭其不屑。
关于书家们常说的“八面出锋”。
个人认为,这个词汇的原始出处并非来自于当下的书家,而是出处于米芾的“四面”。
今人谓之“八面”,无非是想以此来说明自己已经超越了前贤,在米芾“四面”的基础上做了一个数字上的取巧,而事实上呢?
这些人中间谁能做到真正的“八面出锋”呢?
皆是一些投机取巧,玩世不恭的浪人而已,图个嘴爽罢了,空有造词。
所谓的“四面”也好,或者“八面”也罢,能够做到参悟的,在这些人当中恐怕也屈指可数。
拙见以为,米芾的“四面”其实就是“八面”所译,外锋“四出”,内锋“四入”,加起来就是“八面”见锋。
它并非后来人所“发明”的词汇,它只是被后来人读懂了而已,而真正的悟道者是米芾。
观天下学书者之中,真正能做到“八面见锋”的人只有三个,“草书”的原创人张芝,“行书”的原创人刘德升,“庆书”的原创人月瞒鞦藏,而米芾只是在前贤的书法中获得悟道而已,其并没有在实践中完全做到这一点。
关于书友问道的什么叫着“八面出锋”,准确地用词应该是“八面来锋”或者“八面见锋”才对。
月瞒鞦藏的理解是,笔法无处不是劲道所引,力见笔毫。
所谓“出锋”即“力驰”也,然为“八面见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