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相机的镜头,单反相机的镜头分类有哪些

2023-07-24
110 阅读

如何选择单反相机镜头

职业的摄影朋友们都知道自己的单反相机的镜头选择的方法,但是对于刚刚起步的朋友们开始选择单反镜头就有很大的难度了,其实选择单反镜头里面确实是有很多的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如何选择单反相机镜头。

1、一般来说玩单反相机的朋友们基本上都喜欢高精度的摄影,不然的话你不需要花这个钱,既然我们喜欢摄影,那么你在选择镜头的时候也要有这样的心态,所以我们选择镜头要选择高品质的最关键。

2、作为初学者这来大家用15-70mm的就基本可以了,因为这是基础,大家千万不要没驾照考试就上路,那样得不偿失,我们应该先把15mm这个焦段用好了,再去考虑买超广角或者鱼眼。

3、新手开始的时候要慢慢的进行基础练习,所以新手用套头练手足矣,如果技术进步了,觉得器材限制了你的拍摄意图,也不能发挥你的创意的时候,那时我们可以再上新镜头。

4、大家选择进图的时候要根据自己喜欢的摄影习惯来选择,比如纪实类的照片,我们使用标头完全可以记录你看到的东西,根据我知道的情况很多的纪实摄影大师们大多喜欢使用标头。

5、镜头的选择也和不同的厂家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尼康成像锐利,而且十分到位,所以比较适合风景一类的题材,所以你喜欢的是风景照的话,可以考虑这个品牌。

单反相机的镜头,并不是价格越高的质量越好,而是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很多新手喜欢用一些高端的的单反相机镜头,其实这是毫无必要的事情,我们要从简单开始。

如何选择单反相机镜头?

一、普通检查: 1、相机外观有无伤损,磕碰和划痕,有无修理过的痕迹;
各个转轮、按键都能动,而且显示屏有反应;
2、密封有无损坏,后盖闭合正常,接缝处的密封材料没有损坏,闭合严密;
快门帘幕平整,无手印、变形和裂缝,两帘幕闭合正常,用B档打开快门,成像焦平面无遮挡,松手快门能迅速复位;
胶片导轨平整无波浪、无划痕(只要使用过一卷,导轨上就会有痕迹);
3、镜头座是全部相机的基础、关键,必须平整无伤损,侧面看镜头接口平面绝对平,不能有马鞍形和波浪形;
使用过的相机必定有安装镜头的痕迹,还有的机身镜头座上有一个固定螺钉是上黑漆的,只要一经用过或是修理,黑漆就掉,可作为识别参考标志(当然有的二手奸商也能有对策);
4、镜头安装上后,不能有任何松动、旷动现象;
镜头中轴线必须和胶片平面垂直;
镜头的各部位,特别是光圈环,转动不能受到阻碍;
反光镜抬起、复位正常;
5、取景器内看去,在眼睛曲光度合适时全视野清晰不能有暗角,各对焦区红框该亮时都能亮、各种显示都有而不闪烁;
6、电池舱内清洁无锈蚀,正负极接触良好。

特别是后盖上和机身上有一排触点对着一排小弹簧铜柱容易接触不良,反映出效果是某个对焦区小方框不亮;

二、功能检查:1、“自动对焦”:重点在“追踪对焦”和相机垂直取景对焦功能的检查。

首先,使用追踪对焦,对焦方式必须放在“C”(连续对焦)档位,否则,焦点锁上后就不再追踪;
对焦区域选择(后背上)必须放在[+]位置,此时5个对焦区域一齐启动,才可能连续追踪;
然后,此模式下建议不选择“最近主体自动对焦”,(机器缺省设定的就是不选择),因为有时有前景物体时会干扰对焦;
这时需要手动选择一个对焦主体,把它套在某一个对焦区里,然后持续按着对焦钮(或是半按着快门钮),不停地变换远、近处的拍摄主体,镜头对焦应该不停地动作,以保证主体总是实时合焦的,就可以证明相机的追踪对焦功能正常。

最后,要检查相机垂直取景对焦功能的原因,是因为相机的几个对焦感应器是不一样的,其中十字形感应器水平、垂直测焦都没问题,为降低成本而采用的直线型感应器在垂直状态就有问题,其中在上方的一个是倾斜放置的,在垂直状态应该能很快合焦,若是慢或不能判断,那至少是此机身对焦性能差,甚至是有毛病;
垂直对焦没问题,水平一般也不会有问题。

2、“自动曝光”:在P、S、A、M 四种模式下的测光结果应该一样;
对同样的景物,在“多分区综合”、“中央重点”、“点测”三种方式下,测光结果应该有区别。

例如,在中央重点方式下,取景框中心大圆内的景物光线变化,测光结果应迅速改变,而在大圆之外的景物光线变化时,测光结果应该“反应迟钝”;
自拍延时应该果断、不拖泥带水,没有半途停止现象;
该亮的提示红灯应该按照说明书闪亮;
重点检查“曝光补偿”和“包围曝光”,测光显示的补偿的级数应该和设定吻合;
包围曝光设定后,用单张拍摄同一景物,每次的曝光值应该符合设定的加减值;
AE锁应该能显示出在景物光线改变时,测光值不改变;

3、“自动闪光”:需要用原厂闪光灯来试比较放心。

一般主要是看3D-TTL功能,在“慢速同步”状态,各曝光模式能跟据光线不同,显示不同的测光参数,其中快门值可以是任意值;
而不在这档位上时,快门最慢只能到1/60秒;
闪光效果则只能用实拍来检验;
“防红眼”功能的预闪灯正常(SB-800是主灯弱光频闪,其他灯多为单独小灯常亮);
闪光补偿能显示测光值符合补偿设定的相差级数;
用1秒以上的快门时间,可以清楚地看到“后帘同步闪光”功能。

单反相机的镜头的分类是: 1. 广角变焦镜头 2. 标准变焦镜头 3. 远摄变焦镜头 4. 广角定焦镜头 5. 标准定焦镜头 6. 中远焦定焦镜头 7. 远摄定焦镜头 8. 超远摄定焦镜头 9. 微距镜头 10. 移轴镜头 。

单反镜头分类 单反相机简介

1、单反相机镜头根据能否变焦分为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

定焦镜头为固定的焦距比如75mm只有一组数字。

微距镜头就属于定焦镜头,有Marco标志的属于微距镜头用来拍摄玉器,昆虫,花草超级近距离所使用。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定焦镜头都是微距镜头,定焦镜头也可以拍正常的人像照片。

变焦镜头可分为广角镜头,中焦镜头和长焦镜头。

根据被拍摄物体的远近可以适当调节镜头焦段。

一般在35mm以下称为广角镜头,他的视野也是最为宽广的。

简单说被拍摄物体宽度最大,一般适合风光拍摄。

35mm-70mm之间称为中焦镜头,一般拍人像居多,也是入门使用最为广泛的镜头。

70mm以上的镜头称为长焦镜头,可以远距离拍摄,比如天空飞翔的鹰,站在远处的动物等。

2、单镜头反光式取景照相机,(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缩写为SLR camera)又称作单反相机。

它是指用单镜头,并且光线通过此镜头照射到反光镜上,通过反光取景的相机。

所谓“单镜头”是指摄影曝光光路和取景光路共用一个镜头,不像旁轴相机或者双反相机那样取景光路有独立镜头。

“反光”是指相机内一块平面反光镜将两个光路分开:取景时反光镜落下,将镜头的光线反射到五棱镜,再到取景窗;
拍摄时反光镜快速抬起,光线可以照射到胶片或感光元件CMOS或CCD上。

单反镜头的分类

单反,也就是单镜头反光。

采用这种技术地照相机只有一个镜头,这个镜头既担任摄影也用它来取景。

这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单反镜头的分类。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单反镜头的分类及结构

第一种: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是在35mm的焦距下进行拍摄,可以选择更低的范围值,越是低,数值低于28mm的话就叫做超广角镜头,目前市面上的超广角镜头都是控制在16mm的范围内,广角镜头适合最专业最顶级的摄影人才,选择对焦功能强,抓取拍摄景物的时候更加真实有效,不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

第二种:标准镜头

焦距都是在50mm到85mm之间为标准焦距,选择和人眼最近的焦距是50mm。

也被人们叫做标头,要用好标头也是很难,不像超广角和微距镜头,通过调试用人眼感受到画面,这样的镜头不能精确的拍摄到微小甚至远距离的事物,对于人像的拍摄建议大家选择85mm,是最佳距离和最准确的定位。

第三种:中长焦镜头

中长焦镜头,一般在100毫米和135毫米,135毫米也就是全幅拍摄,传感器尺寸在35mmx35mm,这个焦段的镜头设计面广。

对于动态的鸟类,静态的细小缝隙都是可以抓取拍摄的。

初入门单反的爱好者可以选择。

第四种:长焦镜 头   焦距一般出现在200mm,不仅抓拍动态,和拍取景静态都是上佳的选择,不过长焦镜头质量重很大。

用起来不方便,不具备防抖功能。

镜头结构:

一、单片或双胶合透镜构成的简易镜头

这种简易型镜头由于只采用单片或双胶合透镜构成,因此其象差不可能完善校正,孔径也很小,只能在强光下使用。

但由于此类镜头价格特别低廉,特别是近年来已普遍使用光学塑料(PMMA)替代光学玻璃,使其制造成本更为降低。

因此,目前市场上的玩具相机、一次性相机大多使用这种简易镜头。

二、三片三组柯克[Cooke]型镜头

早期由三片分离透镜组成的柯克型镜头,其光圈位于透镜之间,这种光学结构型式是镜头象差能得以初步校正的最简单结构,象质基本上满足一般普及型相机的要求(镜头等级为2~3级),且价格比较低。

近几年来为了适应自动、袖珍照相机的发展,把通常三片型柯克镜头的光圈由镜头中间移至镜后,使透镜之间密接紧靠。

由于光圈后移造成的光焦度失对称,使系统存在有较大的轴外球差,不得而已只能采取拦光的办法来保证象差,因此相对来说边缘照度较低,在设计及使用时都需要统筹兼顾。

为进一步降低成本,目前市场上的水货低档照相机大多用光学塑料透镜替代柯克型三片物镜中的某一片(大多为中间一片),此时其相对孔径只能做到1/4.5左右。

三、天塞[Tessar]型三组四片照相镜头

由柯克型发展起来的天塞型镜头,它1902年起源于德国的蔡司光学工厂,最早是由著名光学专家鲁道夫(Rudolof)设计的。

它用双胶合透镜组代替了柯克型镜头的第三片,所以镜头的相对孔径可以大大提高,在中等视场50°~60°情况下其相对孔径可做到1/3.5~1/2.8。

它是目前国内中档或普及型照相机应用得最广的镜头结构形式。

光圈位于第二、第三组之间,构成非对称结构型的正光焦度摄影物镜。

引入的胶合透镜组使物镜的象散和轴外均得到了充分改善,因此特别适合于风景摄影。

四、双高斯物镜及其演变形式

双高斯物镜是在具有较大视场(大约40°左右)的物镜中,相对孔径最先达到F/2的一种物镜。

最初的设计加入的两个胶合面,使其有可能更好地消除象差。

胶合面两边玻璃的色散尽管不同,但折射率近似相等,因此胶合面的加入对单色象差影响不大。

基本对称的结构有利于彗差、畸变、倍率色差等垂轴象差的校正,光圈两侧各有一个强凹透镜,有利于球差和象散的校正。

双高斯物镜的复杂化型式,主要是为了增加镜头的相对孔径或者是为了改善镜头的成象质量。

最常见的方法是把前面或者后面的正透镜用两个单正透镜来代替。

它可以使轴外的视场高级球差和轴上的孔径高级球差同时减小,可以在较大的视场情况下获得较高的成象质量。

双高斯物镜的另一类复杂化形式是把前、后厚透镜中的胶合面,用分离曲面代替;
或者同时把前面或后面的正透镜分成两个。

拓展内容: 佳能单反相机镜头知识

焦距

镜头的焦距(Focal Length),从实用的角度可以理解为:镜头中心至胶片平面的距离。

理论上的定义为:无限远的景物通过透镜或透镜组在焦平面结成清晰影像时,透镜或透镜组的光学中心至焦平面的垂直距离。

对于定焦镜头来说,其光学中心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对于变焦镜头来说,镜头的光学中心的变化带来镜头焦距的变化。

现代135相机镜头的焦距变化幅度从6mm至2000mm,常用焦距段为15mm至600mm。

对画幅相同的相机来说,面对同样的被摄体,镜头焦距变化所带来的成像效果变化可以归纳为以下两条规律:   1、镜头焦距与视角成反比。

焦距长,视角小,意味着能远距离摄取较大的景物;
焦距短,视角大,意味着能近距离摄取范围较广的景物。

2、镜头焦距与景深成反比。

焦距长,景深小,意味着前后景物的`清晰范围小;
焦距短,景深大,意味着前后景物的清晰范围大。

景深表示纵深景物的影像清晰度,是摄影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将在第几章详细介绍。

口径

镜头的口径又称为绝对口径、有效孔径,表示镜头的最大进光孔,也就是镜头的最大光圈。

口径的大小用口径系数F表示,F=镜头焦距/最大光孔直径,也可以用F系数的倒数表示,如F2.8或1∶2.8。

F越小,表示口径越大。

对于变焦镜头,我们会看到F3.5-5.6这样的表示方法,这两个数值分别是镜头广角端和长焦端的最大光圈。

镜头的口径越大,实用价值越大。

大口径镜头的优点主要有:便于在暗弱光线下手持相机利用现场光拍摄;
便于摄取小景深效果,使画面虚实结合;
便于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凝固动体。

但大口径镜头的制造工艺复杂,因而口径越大,镜头也越大,价格也越高。

通常口径大一至半档,价格翻一至数倍。

如佳能EF 50mm F1.8约700元,EF 50mm F1.4 USM约3000元,EF 50mm F1.2 L USM就要上万元了。

光圈

光圈(Aperture)又称为相对口径,是镜头中由若干金属薄片组成、可调节大小的进光孔。

1、光圈系数

光圈的大小用光圈系数f表示,f=镜头焦距/光孔直径。

因此,对同一焦距的镜头来说,f系数越小,表示光孔越大;
f系数越大,表示光孔越小。

通常镜头上f 系数的表示方法有一档的变化,如f1、1.4、2、2.8、4、5.6、8、11、16、22、32、45、64等;
有二分之一档的变化,如f2、 2.4、2.8、3.5、4、4.8、5.6、6.7、8、9.5、11、13、16等;
还有三分之一档的变化,如f4、4.5、5、5.6、6.3、 7.1、8、9、10、11、13、14、16等。

具体到某只镜头,其f系数通常只具备其中连续的5至8档。

对不同的光圈系数f,我们可以用“2n”计算其进光照度的倍率关系,n为两档光圈之间相差的档数。

如f4和f11相差3档,2n=23=8,即表示f4的进光照度是f11的8倍。

当n为1时,2n=21=2,即对相邻两档光圈来说,大光圈的进光照度是小光圈的2倍。

2、光圈的调节

镜头的光圈可以分为连续光圈和不连续光圈。

连续光圈能实现无极调节,可以调节在两档光圈之间的任何位置上。

不连续光圈按光圈的一档、二分之一档或三分之一档来调节,调节时有明显的定位手感。

有的品牌的自动对焦镜头没有光圈调节环,靠相机的光圈调节机构进行调节,如佳能的EF系列镜头和尼康的AF G系列镜头。

调节光圈时,光圈始终处于最大孔径状态。

只有当按下快门按钮释放快门的瞬间,光圈才自动收缩到调定的f系数,曝光完毕光圈又恢复到最大孔径。

3、光圈的作用

光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调节进光照度。

这是光圈的基本作用。

光圈调大,进光照度增大;
光圈调小,进光照度减小。

它与快门速度配合解决曝光量问题。

(2)调节控制景深。

这是光圈的重要作用。

光圈大,景深小;
光圈小,景深大。

(3) 影响成像质量。

这是光圈容易被忽视的作用。

任何镜头,都有某一档光圈的成像质量是最好的,即受各种像差的影响最小。

这档光圈俗称最佳光圈。

使用专门仪器可以测出最佳光圈的准确位置。

一般来说,最佳光圈位于该镜头最大光圈缩小约2至3档处。

大于、小于最佳光圈,镜头的球差、纵向色差、慧差、场曲和像散等像差就会增大,所以在拍摄时要尽量使用最佳光圈,以提高成像质量。

光圈孔径的形状也会影响成像质量,其多边形越接近圆形,成像质量越好。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