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寿命取决于什么-固态硬盘为什么有寿命?

2023-11-29
15 阅读

固态硬盘为什么有寿命

固态硬盘寿命短主要在于存储介质存在读写次数问题。这个次数比起传统硬盘要少。不过一般用个3年还是行的。传统硬盘因为结构问题也就3年左右。

传统的机械硬盘由于机械机构的金属疲劳的原因,基本上3年左右的时间硬盘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噪音.寻道时间变长导致的读取等待时间也变长.

而固态硬盘的坏块数也是随着时间的变长再增加,坏块的出现会导致写入失败,写入和读取速度也会相应大减,但是不会突然就不能写入和读取了的.基本上固态硬盘的原理和u盘的原理设计方式是一样的,存储芯片加控制芯片。因此也是存在写入次数的限制的,超过写入次数了该存储芯片就可能发生问题无法再次存储数据了,相对于普通的机械硬盘发生坏道的现象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有较大的数据安全优势。

写入寿命有限(基于闪存)。一般闪存写入寿命为1万到10万次,特制的可达100万到500万次,然而整台计算机寿命期内文件系统的某些部分(如文件分配表)的写入次数仍将超过这一极限。特制的文件系统或者固件可以分担写入的位置,使固态硬盘的整体寿命达到20年以上。

固态硬盘寿命与通电时间长短有关系么

和通电长短没有绝对关系 和读取次数也没绝对关系 固态硬盘也不怕震动,相对于机械硬盘而言 固态硬盘也不怕断电 和写入次数有绝对关系! 写入次数是现在固态硬盘的致命缺点 就普通用的固态硬盘而言,理论擦写次数为3000次左右 而固态硬盘都有各自的平衡写入机理机制,会均衡写入固态的每个区 打个比方,64G固态硬盘,每天写满再删除,理论可以用3-5年 具体资料可以搜索度娘。 综上所述,固态硬盘的通电时间长短和寿命没有绝对关系。

固态硬盘寿命看通电还是写入

固态硬盘的寿命是由负责写入数据的NAND闪存的“写入寿命”决定,即我们常说的擦写寿命(P/E数)。每次写入都在消耗P/E数,一旦用完,固态硬盘会“挂”掉。

闪存又有SLC、MLC、TLC及QLC之分,它们的P/E数是逐级下降的:SLC可以达到1万-10万次MLC有3000-5000次TLC有1000-3000次QLC普遍在1000次以内

想要计算固态硬盘的使用寿命,除了P/E数,还需要考虑在P/E数上限内预计可以写入的数据量。也就是说,固态硬盘的使用寿命=(实际容量(单位:GB)× P/E数)÷(每天写入容量(单位:GB/天)× 365(单位:天))。

固态硬盘使用寿命和容量有关系吗

内存,是用来运算的,不是存储。

它是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即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 只能将数据保持很短的时间。为了保持数据,DRAM使用电容存储,所以必须隔一段时间刷新(refresh)一次,如果存储单元没有被刷新,存储的信息就会丢失。(关机就会丢失数据) 所以,内存本身就是随机读写的产物,可以无限次的读写,但一关机数据就没了。只能运算,不能存储。固态盘,是存储盘,只存储不运算。它本质上是闪存盘,闪存的特点是关机数据不丢,但一定是有读写次数的限制。达到了读写次数,寿命就到了。从U盘到存储卡到固态盘,都是有寿命限制的。不过,固态盘的寿命没有想象的短命。128G的,一般都有3000次p/e,每天写入20G,也能使用50年左右。一般的家用,根本达不到这个使用量,完全不必担心。

固态硬盘寿命到了会马上坏吗

不会马上坏。因为固态硬盘使用的是闪存芯片,相比机械硬盘没有机械结构,所以抗震、耐用性更好。但是,固态硬盘的寿命还是受限于写入次数,每个闪存芯片的最大写入次数有限,随着写入次数增加,会导致芯片慢慢损坏,但这个过程一般比较缓慢。另外,现代固态硬盘一般都采用了负载均衡算法,这样可以使得写入次数均匀分布到所有闪存芯片上,延长固态硬盘寿命。所以,固态硬盘的寿命不会马上坏,但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性能下降或报废的情况,因此需要注意备份数据并定期更换新的固态硬盘。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