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U盘前到底要不要点“安全删除USB”?

2022-09-16
127 阅读

在很久很久以前,容量最大只有1.44M的软盘曾经大行其道,复制1M的内容需要1分多钟。

软盘可以说是移动存储的先驱了,盛行一段时间后,很快被潮水般涌入的光盘侵占市场,电脑城各种软件光盘、系统光盘、游戏光盘、电影光盘、电视剧光盘让人目不暇接,每个有电脑、懂电脑的人都藏着一个宝贝:那就是拥有各种软件、系统、游戏、电影、电视剧的盘包。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存储需求,1.44M的软盘很快就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移动存储的需求,光盘容量虽大但里面的内容是不可以随意修改,刻录光驱在那个年代属于一样很昂贵的电脑附属配件。

U盘自诞生以来,人们就离不开它了,可以方便的拷进去、拷出来、删除,就像操作本地硬盘一样,并且不需要物理驱动器支持热插拔,简直不要太爽。

U盘最初的容量只有8M,价格却需要几百元,所以在那个时候有一个U盘都是一件值得嘚瑟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U盘的容量不断的增加,从最初的8M、16M、32M,到现在的32GB、64GB、128GB等等,U盘的外观也变得琳琅满目,我们总能从那么多外观中选到自己中意的。

USB接口支持热插拔,理论上U盘可以直接进行插拔实际U盘问世20年来我们也是经常性地对U盘进行直接插拔,很少点“安全删除USB”或“弹出U盘”。

理论上U盘确实是支持直接插拔的,我们仔细观察U盘的USB接口就会发现4根金手指中,外侧的两根要稍微长一些,是给U盘供电用的,而内侧两根稍微短一些的则负责传输数据。

当我们在电脑上插入U盘时,外侧的两根金手指首先进行接触,保障内侧两根负责数据传输的金手指在通电状态下进行数据传输;同理拔除U盘时会先断开数据传输,再切断供电,使数据不会因为断电而损坏或丢失。

以上只是说理论,而我们常常随手一拔U盘的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没有对U盘进行任何的读写操作。

弹还是不弹出U盘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为了提高外接存储设备的读写速度,Windows会对外接存储设备开启缓存,向外接存储写入数据时,会将数据先写到速度更快的缓存中,再存储到外接存储中。

如果在缓存还没有完全写入U盘时强行的拔除U盘,就会导致U盘闪到老腰,下次在使用的时候就会提示:数据丢失(不完整)、无法识别设备、必须格式化才能使用、需要修复扇区等等情况。

还有可能因为数据缓存时突然失去目标,导致电脑系统降速,资源管理器崩溃甚至是重启等情况。

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微软在Windows中加入了“安全删除USB设备”的功能,其目的就是检查外接存储中的数据有没有在读写,如果没有就切断电源,如果有就弹出提示框告诉用户设备正在使用,最终的问题还是抛回给用户。

由于绝大多数用户都没有点“安全删除USB硬件”的习惯,微软改变了U盘的运行模式之前的Windows系统对于U盘的设置是“更好的性能”,在这个模式下文件打开速度快、传输速度也很快,U盘处于一种随时待命的状态,而Windwos 10的1809版本开始增加了“快速删除”功能。

“快速删除”是通过牺牲U盘性能来保证U盘的安全,当U盘插入电脑后系统不会再由缓存操作,简单的理解就是性能较差、传输速度更慢,但可以进行插拔。

设置方法:U盘盘符右键属性,打开选项卡的“硬件”属性,然后在“常规”中打开“改变设备”,找到“策略”选项卡,就可以设置U盘为“快速删除”模式。

总结U盘、固态移动硬盘在没有读写状态下是可以直接拔掉的,但“安全删除”是最保险的做法,毕竟数据是无价的,机械移动硬盘直接拔掉可能造成硬件和数据损坏。

数据无价,且拔且珍惜。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

认同我的看法,请点个赞再走,感谢!喜欢我的,请关注我,再次感谢!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