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人生三苦,佛说人生三苦是什么

2023-06-03
36 阅读

佛说人生有三苦

佛说人生有三苦   佛说人生有三苦,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些困难,只有把困难的事情熬过去,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好。

以下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佛说人生有三苦的资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佛说人生有三苦1    有一种苦,叫放不下   有一类人注定会来到你的生命,短短的陪伴你一程然后又离开你,这种苦恼是你放不下,在你得不到的人生消耗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在不对的人生留下的只能是痛苦的回忆,有些人只有放下才能重新开始,放下错的事情才有机会做对的事情。

人长大的过程就是不断得到和放下的过程,你会得到真正属于你的东西,然后选择性地放下不属于你的东西,学会放下才会有所追求,放得下过去才会走得更远,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什么都不愿意放下的人最后除了永无止境的痛苦什么都得不到。

放下 并不等于失去,换一个角度来说你放下的东西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回馈给你,斌因此让你受益一生。

   有一种苦,叫不满足   人生既然又放不下之苦,也自然会有得到苦恼,有的人会说得到了为什么还会痛苦?因为你得到你的永远满足不了你自己的欲望,当你的能力匹配不上你的欲望你就会活得很痛苦,在欲望的深渊里迷失自己。

这一种痛苦是因为自己贪欲而至,想要更好的住所,遇见更好的人,做更好的事情,一切都在追求极致一切都在追求最好,殊不知最好并没有终点,并且你会因此不满足自己的现在而痛苦,人生应该是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情,别一昧的好高骛远!    有一种苦,叫不自渡   何为自渡?顾名思义就是自己救自己,人一生除了自己能帮助自己,任何人都无法解救自己,所有的一切必须靠你自己,佛菩萨灵验的本事也是自性的显示,唯有自己才会真正的帮助自己,修行修的是我们这一颗浮躁的心,修的是自己的行为,别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因为你会失望,遇见对的人别等待,遇见想做的事情就去做,等待和犹豫换回的只是遗憾,身陷痛苦之中无法自拔,学会自己救赎自己,勇敢的做你想做的人,见你相见的人,当你做了最好的努力,解决似乎并不是那么的重要了,唯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不记念自己放不下的人,不怀念过往的事情,一切都已过去,放下过去才会更好地迎接未来。

得不到是苦,得到了也是苦,得到应该知足并且好好珍惜你的当下,便是你最好的生活,懂得珍惜知足就会快乐!人生不可能会有人真正的懂你也不会有人真正的可以救赎我们,所有的一些都必须自己来完成。

  佛说人生有三苦2   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过多;
身心本无累,累的是背负太多;
再苦,都要用今天的'
微笑把它吟咏成一段从容的记忆;
再累,都要用当下的遗忘穿越万道红尘,让心波澜不惊。

  人生在世,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起起落落,分分合合总是常态,当你累到撑不住时,停下歇一歇,但千万别放弃,因为人活着无坦途,累是必经之路。

   有一种苦,叫放不下   人生在世,很多事情,只有放下,才能重新开始。

  古人常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学会放下,才能有所追求,懂得放下,才能走得更远,什么都不愿意放下的人,才会失去最珍贵的东西。

  这种珍贵不是外物,而是内心的平和。

  人生的痛苦,大部分来自与对所有执念无法放下的烦恼,生活充满了沉重的枷锁与束缚。

  智者无为,愚者自缚,放下心中的执念,就是卸掉枷锁,获得内心自由的时刻。

  懂得放下的人生,才会有轻有重,如同高低错落的棋盘,有智慧的深远布局,有取舍的淡定从容。

  放下并不可怕,你所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来弥补。

  放下烦扰,收获快乐;
放下执念,收获坦然;
放下名利,收获轻松;
放下过去,收获重生。

  放下不是怯弱,反而是一种勇敢,放下那个空空挣扎的自己,直面自己的不足,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风起时,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
看天边云卷云舒,去留无意,闲庭信步、拾阶而上的人生,离不开放下的智慧。

  懂得放下,生命愈加完美。

   有一种苦,叫处处比较   人生的荒唐,最大的就是比较:和优秀的人比较,使我们自卑;
和不如自己的人比较,又使我们骄满。

  终日比较,使我们心绪难以安定,不能自在;
也使得很多人都迷失了自我,失去了自己生活真正的意义。

   有一种苦,叫没人懂   你总是笑容满面,别人就以为你没有伤痕。

你总是光鲜体面,别人就以为你没有苦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   人生在世,最哭的是没有人懂。

  生活中有些“不懂”是因为不主动,而有些“不懂”是因为不在乎。

  杨绛和钱钟书是出了名的文坛伉俪,两人相知相守,恩爱数载。

佛说人生有七苦,到底苦在哪里?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海,回头是岸。

这种观点对于多数人来说都是不能接受的,因为给人的印象太消极了。

而且大家似乎是发内心的不认同,因为大家觉得做人还是很有乐趣的,并不觉得人生是苦海。

但是, 佛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它能有几亿信徒,肯定是有其道理,难道就你聪明,你觉得信佛教的几亿人都是傻瓜? 首先我要声明我并不是真正的佛教徒,虽然相信佛教的理论,但我并不实修,要做到太难了。

但还是不得不说,佛教说人生是苦海还是有其道理,下面谈谈我对人生七苦的理解。

第一苦:生 很多人不理解这个苦,因为大家觉得活着挺好,而且很多人还贪生怕死,贪生,就证明大家都希望活着,那怎么会是苦呢。

有些人自作聪明,觉得生之苦指的是生孩子,尤其是女性,认为特别合理。

这个答案不用说肯定是错误的。

因为佛说人生的苦,肯定是针对大众,包括男性和女性。

生孩子固然苦,但也只限于女性,对男性毫无影响。

其实,生之苦,指的是求生存之苦。

人为了能活着,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

可能这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不能感同身受了。

但是老一辈是有所体会的,我小时候经常听奶奶说起以前的日子是如何挨饿,米不够的时候要吃番薯、木薯,这已经算好的了,这是住在山里的人家才享有的生活,住在村落里的人家,是没有多余的地方给他们种杂粮的。

饿肚子的时候真的是要勒紧腰带的。

奶奶还说过更为悲惨的事,就是有一年粮食欠收,眼看就要断粮了,新的粮食还没到收割的时间。

问人借,那是很难的,一方面别人也没有多少的余粮,另一方面,有余粮的人家就算愿意借,也是要看人家的,如果觉得你有可能还不起,也不会借给你。

这是人之常情,无需责怪。

那时候奶奶还没过门,太公当时远在泰国,当家的是太婆,带着年幼的爷爷和两个姑婆,要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最后实在没办法,才托付一个从泰国回来探亲的邻居,让他转告太公家里的情况,太公从泰国寄回一百元,从而帮助全家人渡过难关。

那个时候,一家子人就真的面临了被饿死的威胁,想想都令人心酸。

那些年,每年的农忙结束,太婆都要大病一场,我虽然没有见过太婆,但也觉得她很可怜,太不容易。

如果放眼世界,想想那些炮火连天的国家,想想非洲的饥民,虽然已经是21世纪,但人类求生之苦还是远远没有得到解决。

就算是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中国的发达城市,里面的人同样还是会感受到生活的压力,只不过不是温饱的问题,是活得是否体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同样会感受到活着的苦。

第二苦:老 青春是最美好的,无论是身体状况还精神状况,都是最容易使人感受到幸福的。

但是青春总会逝去。

进入中年,人们会感受到身上的肉越来越多,面部的皱纹越来越多,下巴由尖变圆,买的裤子尺码越来越大。

这个时候,人们不敢拍照,如果非要拍照,一定要找角度,最重要的一定要用美颜相机。

为了延迟衰老,人们愿意掏钱进各种健身房和美容店。

中年只是外表不如青少年时代好看,但没有给生活带来多少麻烦。

真正让人头疼的还是步入老年。

力气大不如前,上几层楼都要歇几回,跑几步就要气喘吁吁,轻轻摔一下就要骨折,这些才是让人感到苦的地方。

第三苦:病 健康的人不会知道病痛之苦,一个人没有健康的概念,说明他是健康的。

觉得健康很重要,说明他已经体会过病痛折磨之苦了。

如果有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平淡无味,觉得得到的太少,可以去医院走走,看看那些坐在轮椅上或者躺在床上断手断脚的人,看看那些脸色苍白两眼无神的人,看看那些不堪折磨痛苦呻吟的人,相信幸福感会增加不少。

我认识一个人,平时经常抱怨自己贫穷,很羡慕那些有钱人的生活。

有一次他病倒了,而且属于慢性疾病,折磨得他一点脾气都没有。

我去看他,他非常诚恳地对我说:“其实穷一点无所谓,只要身体健康就好。

真的,吃少点,吃得粗糙一点,住得差一点,都无所谓。

” 他是已经体会到病之苦了。

对于病之苦,我也深有体会。

生病之时,真是万念俱灰,什么荣华富贵在眼里都是粪土,觉得健康活着就好。

第四苦:死 这或者是七苦中人们最不愿意接受的,也是最忌讳的话题。

在很多场合,都不能随便说起这个话题。

即使那些表面上很讲科学的无神论者,也不喜欢谈论这个话题,因为大家会觉得不吉利。

这就可以看出人们对死亡的畏惧。

尤其是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更加畏惧死亡,因为他们觉得人就仅此一生,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那是多么糟糕的事情。

人活着固然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甚至痛苦,但是相比于死亡,还是宁愿活着,因为活着虽然有痛苦,至少也还有快乐,哪怕不多。

所以很多人宁愿残疾,宁愿活得苟且,都愿意留在这个世上。

有宗教信仰的人,相对来说会看开一点,因为这些人相信死后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了,灵魂还是会继续活下去。

所以这些人中,有部分人甚至是用欢喜之心拥抱死亡的。

第五苦:怨憎会 要跟讨厌的人在一起生活,也是非常痛苦的。

有些人讨厌一个人,看到他就会情绪激动,或者表面风平浪静,内心里波涛涌动,心里一直想着他,一边想一边恨,浑身不自在。

这种日子也是非常难熬的。

现实中有些人愤然辞职,理由就是不喜欢某人。

能够把饭碗都抛弃不要,这就是怨憎会之苦。

当然还有其他情形,不能一一列举。

第六苦:爱别离 这里的爱,不仅仅是爱情,也包括亲情和友情,还包括一些别的情感,它指的是一种博爱。

当然现实中可能发生比例最高的是爱情。

爱到深处,觉得它如此美好,就容易生痴,就是想永远拥有它,不想失去它。

一旦失去了,当然就痛苦万分了。

爱情、友情、亲情的失去,都可以让深陷其中的人哭得死去活来。

什么体重暴瘦、伤心欲绝、万念俱灰,这些都是真切的形容词,一点都不过分。

别说人了,就说现代人喜欢养的宠物狗,因为狗只有十多年的命,主人要面对狗的自然老死,也是痛苦不堪,如丧考妣。

这一切,都是因为要与爱别离了。

第七苦:求不得 这一苦,应该是折磨着差不多所有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但都不那么容易得到。

为了得到,想尽一切办法,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动心动念想得到,这种状态都不好受的。

纵使得到了,又会有新的追求和欲望,陷入新的痛苦中。

我认识一个农民,以前很穷苦,体力活干得多,自然很累,温饱问题也是勉强解决,鱼肉方面自然比较稀缺。

我记得他当时说过:“如果有一天,我不需要干活,又有得吃,那就知足了。

” 可是后来他的愿望实现了,因为他已经依靠子女赡养,农活也不用干了。

但他并没有感觉幸福,因为他又开始羡慕其他人儿孙满堂而且财源滚滚了。

很多人羡慕那些飞黄腾达的身边人,认为他们活得肯定很幸福。

实际上不一定的,因为那些人不会跟下面的人比,他们的眼睛盯着更上层的社会,觉得自己不算什么。

所以说知足常乐是对的,知足了,就是无所求了。

说得人生如此之苦,难道人生真的没有美好之事?没有值得留恋吗?其实也不是,千万不要这样认为,我相信佛祖也不会这样认为。

人生的确存在很多美好的值得留恋的事物,如青春、爱情、友情、亲情等等。

青春虽然美好,但人始终会老去,会生病,最终还会死去。

跟妻儿共享天伦之乐固然美好,但这些关系也不会持久,始终会有人先走,到时候什么都会失去。

所以佛祖才会想搞清楚人世间这些事物的本质是什么,真相是什么,是谁决定这一切。

他觉得在家是找不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的,于是离开家,独自寻找答案去了。

但这不是觉悟,不是佛,只是一种较高的人生境界而已。

这也不简单了,因为知易行难,人还是容易入戏。

某个时间明白了,但现实中发生一些事情,马上就忘得精光,该干嘛还是干嘛。

觉悟是什么,佛是什么,我不清楚,不敢胡说。

这是我对佛教的一些粗浅认识,仅供交流,求大德大神指正。

想讨论「何解佛教看人生是苦的呢?这看法带给人消极」

更新1: 苦使人产生悲怜之心,是因着人肯吃苦、修己才能顿悟此理。

有些人受苦是别人迫害、有些人受苦是犯罪而得的结果,那佛教如何消这两种苦呢? 更新2: 回wdv4545: 永生并不是长时间的修行!永生就是永远的生命,是永远+生命,永远是指时间性,生命是指掌握一切的美善、脱离了一切罪的生命,当人有永远的生命时,他已经得道了,而且他这个得道的个体,将存到永远,而不是消失! 更新3: 回wdv4545:: 「佛教要做五戒十善 不做就没有修行成功 诸恶勿作 诸善奉行 是必要的」认识 「而基督教因信称义 信了继续作恶也会上天堂不信就算你是圣人孔子也会下地狱,谁人还会行善??」 这些是未完全认识神的信徒的认知,导致你产生疑问,请参考拙文另一Yahoo知识+讨论「佛教如何看神(上帝),寻求真理者必得见答案」,有所讨论 更新4: 佛陀是大教育家,人天导师,而不是幻术家及魔术师,他用不着骗人家说「代人赎罪」,他是教我们一切要自己对自己负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问:你能付得起你的罪债吗?例如你过往曾亏欠人,你后来对他好想补偿,但他偏不原谅你,偏不接受你的好代替坏,那你的坏怎样偿还于人呢,这情况下,你就永远亏欠人。

你的罪既未清理,就必须接受审判,代价就是永死,你担得起吗? 问: 有些人受苦是别人迫害、有些人受苦是犯罪而得的结果,那佛教如何消这两种苦呢? 更新5: 苦 的根源 是 "
业"
「「业」,梵语karman,音译作羯磨,是「行为」(个人)、「行动」(社会)、「运动」(自然界)或「造作」的意思。

由身口意所造的业,可以决定人生的苦乐祸福。

因为业既然是一种行为,这个行为无论善恶,都会产生一种力量,驱使我们去造作新的行为,新的行为又会产生新的力量。

如此行为生力量,力量又生行为,展转相生,就形成了循环式的业力推动圈。

那就做善业 不作恶业吧」这业的解释并无消苦作用!必须知道的是有些苦是从罪而来,所以要消苦就必须扑灭源头---罪,这就是基督的教义 更新6: 基督教如何处理呢?有些人受苦是别人迫害,坏人就要受地上法律制裁,地上法律是公平的,就代表神的公义执行审判,刑罚罪恶,就是具阻吓性,若然极恶的人良心硬到一个地步不怕阻吓,就是以死了结他,免得罪恶扩散。

有些人受苦是犯罪而得的结果,这罪谗食人的心,使人自信低落,甚至人性扭曲。

这解决方法就是基督的福音,藉著最容易的途径,就是相信,使人得释放,使罪人重生,得新生命重新活着。

当然他仍旧带有罪性,罪性就是他过往的习惯,必须藉神的道使之除去。

更新7: 回poiiop: 「佛教讲「诸行无常」是要告诉我们,虽然世间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随时都在迁流变化,如「好的事情会变坏」是无常,但是「坏的事情会变好」,也是无常,」 「所以无常也有它积极、乐观、奋发的一面。

」上一句并不能论证此句。

「譬如一个贫穷的人,只要他肯勤劳努力,也有发财的一天,因为贫穷的现象也是无常变化的;
做事遇到挫折,只要能够坚 持下去,就可以改变逆境,因为世事是无常的,不会有永远的灾难。

因此,无常给人生带来无限的光明、希望与生机。

」 这段的答法很多破绽。

更新8: 「此外,无常可以提醒我们珍惜生命,把握时间,可以使我们脱离一时的贪欲。

尤其学佛的人,有了「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的无常观,才能精进不懈,进趣佛 道,及早成就。

所以,无常才能进步,才能更新,才能生生不息;
无常蕴藏着无限的生机,是最实在、最亲切的真理。

」只是为答我的问题而答,并非真理。

这里所说的「无我」,并非说没有我这个人,而是要我们摆脱有形对待关系的束缚,使自己安住于无人我、无对待的境界中;
换句话说, 「无我是要我们泯灭人我对待,把「我」融入大众中。

」这句非常好! 更新9: 「佛教是非常重视大众的宗教,离开大众就没有佛法。

所以,学佛的人,首先要培养「以众为我」的性格。

能够「无我」,才能融入大众,才能「以众为我」。

所以,「无我」是个人修行的根本。

」 凭著「无我」和积极寻求能探知一切真理,愿佛赐福你。

更新10: 回净化人生: 「整个佛教说人生是苦,只是说事实,人一出生就大哭,谁不是?不是的,护士也要打到bb哭,否则就要check 一check 了,人生不如意事常时八九,信了基督的保证不生cancer吗?不受试验吗?」 更新11: 难道你还看不清佛教的问题吗?为何只提负面、消极的东西呢?例如只提人一出生就大哭?不提人有哭时也有喜乐呢,佛教过份强调人的苦的来源,却不提人快乐的来源,难怪个个佛教徒都苦瓜干了!佛祖的生平是先放纵欲心,并以为一切皆美,当发现真相时,发现人生的痛苦时,他的义心就催使他帮助别人脱苦,于是他克苦己心,以求苦的实相,因着他的义心,才使他有所顿悟。

但你们这些佛教徒,连学佛的门路也不知,竟要外人指点你们!还说佛教不是苦路,这证明你们还未认识佛!走苦路的人是蒙佛呼召的人,不是人人能走得起的,他们受苦是为人人,在得到苦的实相后就拿住禁止通向苦的钥匙,谁有智慧的必明白。

更新12: 耶稣并不轮回,他是独特的,他是神的儿子,这是神的奥秘,暂不与你谈,却要你信。

「佛教说人生是苦,苦有原因,可以灭苦,有灭苦的方法,佛教徒就积极灭苦,也积极帮他人灭苦,佛教徒的灭了几多苦,就有即生的几多快乐,帮人灭苦,他人灭了 苦就得到快乐。

」这句很好,但你能灭那个程度的苦,你就要受几深的苦! 佛教最高最大的快乐就是涅槃,涅槃即是贪瞋痴熄灭,人贪心大发时会快乐吗?瞋心大起时会快乐吗? 答:他们有他们的快乐,只是快乐后愁苦就来了。

更新13: 旧约圣经都说耶和华大发怒气,烧这城镇,击 杀不听话的人,被杀的人快乐吗?怕上帝击杀自己的人的心快乐吗?这句显明你不知甚么人是该死的,愁苦是配跟住他们的,这愁苦才能叫他们归正! 永生在永远为奴的国土,会快乐?那些人能配承受永生呢,就是义人,大罪人就是以永死了结他,这就是他的永生! 「佛教徒证入涅槃就没什么怕了,自己又做了主人,作得了主,念念以救众生离苦得乐,现世的佛教徒,单是佛教慈济人,九一一灾难时,就是第一批到达灾区的佛教徒,拔苦与乐是佛教徒现世快乐湶源。

」这快乐是你们该得的赏赐。

更新14: 「人若长久读佛,心志沉厚,这很对,心志不够沉厚,怎能拥抱苍生苦难?怎能拔苦与乐?怎能以慈悲智慧容化基督徒,天主教徒及 *** 徒与佛教徒共为世界苦难众生拔苦与乐?」非常欣赏你 「苦并不使人产生悲悯的心,你自己在痛苦中,怎有能力去悲悯他人?你悲都悲了自己先啦,求了自己得乐先啦。

」人若自怜,就没有力量帮助人,人不自怜,就去「无我」之境!他就能察出苦来! 「产生悲悯的心是因为有慈悲心,慈悲的慈是在第一位,就是给与快乐,要给人东西,你自己要有先,若没有,给什么?」对 更新15: 「佛教徒不是修己,而是修行,修正行为。

等于如你对佛教观念不清不楚,若是佛教徒就要修正意行,令观念正确。

」其实修行就是修己,佛祖发现之前放纵欲心,于是对付己心,就是透过修行来修己! 「按佛教,受苦的因是自己的贪瞋痴,谁若说与他人有关,一是未上修行路,一是那刻在情绪中失念。

苦都是自己招引的,与别人无关。

佛经中有一则故事,有位僧人 被人用刀逐块肉切割,那僧人苦吗?僧人不感到苦,反感到乐,因为他的慈悲心并没因此而减少,他还祝福切割者快乐。

对佛教徒来说,受苦是欢喜受的,那是试验 自己的修行功力到那里。

」那人厉害到苦的感觉全消了,他是长期受苦的,才有这地步,正是真正学佛之人!而本人未必走这路。

更新16: 佛教与基督教真是相反,佛教的快乐是即生而有的,不待死后,佛教徒对受苦是不怕的,「还愿落地狱救众生离苦得乐」,厉害!工作交给你们^^ 现世的佛教徒也会帮 *** 社区重建,所以佛教 徒能与有慈悲心的基督教,天主教徒, *** 徒及无宗教人士合作为大众拔除痛苦,给与快乐,而不会给些不被证实的希望,什么死后得永生,得快乐,佛教是即生可 证涅槃,即生可给人快乐。

还有佛教徒不会觉得自己是罪人,我们是有慧根的人,会成佛作主,现在则是在学法的菩萨,在做自利利他的事,在做拔苦与乐的事。

更新17: 「在宇宙也不是永恒时,时间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耶稣究竟死了几多次?有没有耶稣也在争论中,天堂是暂居处,还有个新天新地吾知几时起好,永生?按佛教, 永生就是生生世世轮回,那也是永生。

在天道也会很快乐的,但就是有一日会掉落地狱,魔鬼也是从天上掉下的,这就是轮回了。

」你还未认识时间观念,不把启示告诉你。

「故涅槃,熄灭贪瞋痴就是最高的快乐。

而这可以在生前得证,不要说涅槃,单是禅定就已有很高的快乐了,试过禅定的人,对苦尤其身体的痛苦根本不会当一回事。

心对外境不动时,就没所谓苦,只有慈悲心,念念就在利益众生上,助人为快乐之本时,念念都在快乐中,也如同涅槃了。

」好 更新18: 言辞间,若有不敬的地方,请包涵。

更新19: 本人重新查察所写之内容,发现有逾越、冒犯,本人谨致歉,本人当负责所讲之内容的一切责任。

又有边个宗教不是先消极而后快乐?你信了你相信的宗教才可得到快乐~!! 佛教看人生是苦的 不是消极,不是苦练人心志,而是佛教说人生有八苦o 并冇将快乐的感觉挤压了,这是当一个福报现前的暂时快乐 ! 就因人生有八苦 佛教徒比一般人更积极的去行善而利人利己以解脱自我及一切众生的苦! 涅槃!境界是十方法界冇障碍! 佛性是永远的! 人若长久读佛,心志不但沉厚,却愈日益法喜充满 比财色名食睡的快乐更不可喻! 佛教的喜乐不只是静悄悄的,而是静如脱兔 动如活水飞龙 悟道之人当然明白那自在是欲乐天 禅天及空天不能找 ! 冇背住苦的重担 而是你未遇上大挫折 人生无常 你不能感受无千无亿的众生之苦!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 眼光短视 只顾自私吃喝玩乐 不能理解体恤亲友的苦及世人的苦 不能尽自己一分力去助人 人生在世,有何义意呢 ?! 做你朋友只共富贵而不共患难,有何义意呢 ?! 人情泠暖 只懂锦上添花 不懂雪中送碳 ! ,有何义意呢 ?! 财色名食睡快乐背后的心是空洞洞! 你一定误会了佛理 ! 你一定是佛教外行批评汉 ! 不是用情绪化去感性的「未遇苦」就思觉妄想「自己苦」! 富贵幸福的人 太少来学佛 除非是善根深厚! 明白到此刻的富贵幸福是往昔世种善因而来 善因善果 恶因恶果! 富贵幸福享尽 即堕三恶道o 修行取中道 太苦太乐不能悟佛理。

有很多遇上大厄运 医生医不好的病 医生巳判死期 贫苦冇助 …..世间一切法都救不了 此时遇上佛法 结果病好了 寿延了 生活活得下去! 你知佛法冇边! 不可思议! 有人念佛念到 盲的开眼 跛的行路 老年孤独得孝子 ……………………….. 「佛教要做五戒十善 不做就没有修行成功 诸恶勿作 诸善奉行 是必要的」 其实天主基督叫人守十戒 即是与佛教讲「五戒十善」一样! 罪一定还 当一个人黑运时都顶不顺 那有担得起被人打死才被打死! 做善业 不作恶业 不能消苦 消苦就必须扑灭源头---罪根,这就是佛教之教义! 一个贫穷的人,肯勤劳努力,未必发财 因为贫穷的现象是过去的「偷盗」! 一个人发财 是过去布施! 苦能使人产生悲悯的心,因为自己在痛苦中受了,将来有能力使去助他人脱苦 ! 佛教的智慧是放在第一位 慈悲的悲也是放在第一位,但要以智慧浑弄慈悲o 「按佛教,受苦的因不是自己的贪瞋痴,受苦的因是自己妄有「我执」及执有「受阴J 贪瞋痴是作恶的心源o 佛教徒应常怀「惭愧心」 那有人我你他的分别谁是有慧根的人,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作主! 按佛教, 永生不就是生生世世轮回,次次都要死 那有永生! 矛盾! 涅槃,熄灭贪瞋痴 禅定 慈悲心,四者不同 不可浑淆! 楼主。

您是一位求知的君子,相信这里的各位善知识都可明白您的诚意,欢迎您来讨论。

真理本是越辩越明的。

不过若掺入"
人"
的成份便会令情况变得复杂。

一般人总是不自觉地用先入为主的各种概念去判断事情,而这若发生在基本教义的讨论上便会出现彷如兜圈、格格不入的情形。

要使对方接受基本教义的改变是很不容易的。

佛教从来都没有要成为天下第一大教的野心,事实上佛陀的教化成为一个宗教亦是顺应人类历史而成。

佛家讲因缘和合,信奉基督的教化是因与他有缘在先,即如信佛亦是要与佛有缘才会自然发生。

楼主现在对佛学产生疑问是正确的,我们本须先了解某宗教的教义才可对其作出判断。

相信您已看过一些佛学书籍,仍推荐您仔细阅读以下书目(建议以中立客观的态度阅读),对了解基本佛学概念会有帮助: 佛陀的启示: book.bfnn/
books/
0535 佛教入门: ucchu *** a.idv/
basic/
default 学佛群疑: book.bfnn/
books/
0069 正信的佛教: ybamswk.cdc.my/
ebook/
faq2/
谢谢。

好多人只看到佛教说人生是苦,看的人的心就执著了那个苦字,何解这些人看不到佛教说离苦得乐呢?这个离苦得乐不用等死后上什么没证实的天堂,而是即生得乐。

整个佛教说人生是苦,只是说事实,人一出生就大哭,谁不是?不是的,护士也要打到bb哭,否则就要check 一check 了,人生不如意事常时八九,信了基督的保证不生cancer吗?不受试验吗?又话耶稣已替人死了,为何人仍要死一次?谁知要死几次?按佛教上了天道的众生都要死,想想,耶稣从天上转生人间前都是人吧,转生天上,这己是一次死亡,从天上降生人间是第二次死亡,死后复活是第三次死亡,谁保证什么永生?这只证明轮回中的众生都在生死中。

佛教说人生是苦,苦有原因,可以灭苦,有灭苦的方法,佛教徒就积极灭苦,也积极帮他人灭苦,佛教徒的灭了几多苦,就有即生的几多快乐,帮人灭苦,他人灭了苦就得到快乐。

佛教最高最大的快乐就是涅槃,涅槃即是贪瞋痴熄灭,人贪心大发时会快乐吗?瞋心大起时会快乐吗?旧约圣经都说耶和华大发怒气,烧这城镇,击杀不听话的人,被杀的人快乐吗?怕上帝击杀自己的人的心快乐吗?永生在永远为奴的国土,会快乐? 佛教徒证入涅槃就没什么怕了,自己又做了主人,作得了主,念念以救众生离苦得乐,现世的佛教徒,单是佛教慈济人,九一一灾难时,就是第一批到达灾区的佛教徒,拔苦与乐是佛教徒现世快乐湶源。

人若长久读佛,心志沉厚,这很对,心志不够沉厚,怎能拥抱苍生苦难?怎能拔苦与乐?怎能以慈悲智慧容化基督徒,天主教徒及 *** 徒与佛教徒共为世界苦难众生拔苦与乐? 苦并不使人产生悲悯的心,你自己在痛苦中,怎有能力去悲悯他人?你悲都悲了自己先啦,求了自己得乐先啦。

产生悲悯的心是因为有慈悲心,慈悲的慈是在第一位,就是给与快乐,要给人东西,你自己要有先,若没有,给什么? 佛教徒不是修己,而是修行,修正行为。

等于如你对佛教观念不清不楚,若是佛教徒就要修正意行,令观念正确。

按佛教,受苦的因是自己的贪瞋痴,谁若说与他人有关,一是未上修行路,一是那刻在情绪中失念。

苦都是自己招引的,与别人无关。

佛经中有一则故事,有位僧人被人用刀逐块肉切割,那僧人苦吗?僧人不感到苦,反感到乐,因为他的慈悲心并没因此而减少,他还祝福切割者快乐。

对佛教徒来说,受苦是欢喜受的,那是试验自己的修行功力到那里。

佛教与基督教真是相反,佛教的快乐是即生而有的,不待死后,佛教徒对受苦是不怕的,还愿落地狱救众生离苦得乐,现世的佛教徒也会帮 *** 社区重建,所以佛教徒能与有慈悲心的基督教,天主教徒, *** 徒及无宗教人士合作为大众拔除痛苦,给与快乐,而不会给些不被证实的希望,什么死后得永生,得快乐,佛教是即生可证涅槃,即生可给人快乐。

还有佛教徒不会觉得自己是罪人,我们是有慧根的人,会成佛作主,现在则是在学法的菩萨,在做自利利他的事,在做拔苦与乐的事。

在宇宙也不是永恒时,时间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耶稣究竟死了几多次?有没有耶稣也在争论中,天堂是暂居处,还有个新天新地吾知几时起好,永生?按佛教,永生就是生生世世轮回,那也是永生。

在天道也会很快乐的,但就是有一日会掉落地狱,魔鬼也是从天上掉下的,这就是轮回了。

故涅槃,熄灭贪瞋痴就是最高的快乐。

而这可以在生前得证,不要说涅槃,单是禅定就已有很高的快乐了,试过禅定的人,对苦尤其身体的痛苦根本不会当一回事。

心对外境不动时,就没所谓苦,只有慈悲心,念念就在利益众生上,助人为快乐之本时,念念都在快乐中,也如同涅槃了。

“佛”说人生有哪几苦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