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求师的故事(名人求师的故事简短)
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哪些
1、《牛角挂书》唐代李密听说包恺在缑山,前往拜访。
他骑着牛,在牛角上挂上一卷《汉书》,边走边读。
越国公杨素在路上见到他,拉着马缰绳从后面跟着他,说:“什么书让你勤奋到这种地步?”李密说是《项羽传》。
杨素于是与李密谈论,认为他是奇才(见《新唐书·李密传》)。
后来用“牛角挂书”比喻勤奋读书。
2、《囊萤映雪》这是由两个故事组成的典故。
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
映雪:利用雪的反光。
利用口袋里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在夜间读书。
车胤勤奋读书,手不释卷,博学多才,但其家境贫寒,用不起灯油,夏天就用白布囊盛几十个萤火虫,用它们发出的光照着读书,夜以继日(见《晋书·车胤传》)。
南朝梁孙康家贫,无钱买灯烛,晚上常映着雪光读书。
后人常把“囊萤映雪”两个典故作为勤学的典范。
3、《凿壁借光》汉代匡衡勤奋读书而没有灯烛,邻居有烛光,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一小洞,就着隔壁透进来的光读书(载《西京杂记》)。
后人就用“凿壁借光”来形容勤学苦读。
关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
关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如下:1、牛角挂书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
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
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
”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
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
”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
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2、买臣负薪朱买臣靠砍柴卖柴维持生活,经常背负柴薪,讴歌道中,至五十岁才拜为会稽太守。
后遂用“买臣采樵”指未遇时劳力贫居的生活;
用“五十功名、五十晚贵”等谓大器晚成。
3、带经而锄倪宽幼时聪明好学,但家中贫穷,上不起学。
他就在当时的郡国学校伙房帮助做饭,以此求得学习的机会。
他还时常被人家雇用做短工。
每当下地干活的时候,他总是把经书挂在锄把上,休息时就认真诵读,细心研究。
这就是至今为人们传颂的“带经而锄”的故事。
由于他勤学好问,得到了西汉著名学者、今文《尚书》《欧阳学》的开创者欧阳生的身传亲授。
后来又受业于孔子后裔、西汉经学博士孔安国。
所以在经学、特别是《尚书》研究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被当时的郡国选诣为博士。
4、凿壁借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
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县里有个名文不识大户人家,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
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5、囊萤映雪孙康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灯油。
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
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好问,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
拜师学艺的典故
拜师就是把你觉得学文深的人让他做你的老师,把他的知识教给你。
你们知道拜师学艺的 典故 吗?下面请欣赏我给大家带来的拜师学艺的典故,欢迎欣赏 拜师学艺的典故 孙悟空是一只石猴。
这只石猴胆子很大,一跃穿过花果山猴子们不敢“
穿过”
的水帘洞,被花果山的猴子们拥立为“
美猴王”
,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渐渐地,美猴王开始不满足过这种好日子了,他想长命百岁,想学习更大的本领。
于是,他到了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师为师,取名孙悟空。
孙悟空在前六、七年学的是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天天如此,却在不知不觉中开了窍,听懂了师父传授的道理。
于是开始学七十二变和筋斗云。
练成了功夫后,孙悟空开始得意了,当众炫耀自己的本领,结果被师父赶回了“
花果山”
,只好仍去做他的猴王了。
这说明,学习本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需要打好扎实的基本功;
而学习到的本领不是用来炫耀的,不是用来表演的,是一种能力。
孙悟空前面的表现非常棒,他在拜师的前六、七年都学的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却在不知不觉中开了窍,为后面学习大本领打下了好的基础。
学了本领后,孙悟空开始得意了,开始炫耀起学到的本领,结果被逐出师门。
这让我想到了我自己,我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课余时间,我最怕的就是“
坚持”
......平常妈妈每次在我沉不住气的时候总让我“
想想画鸡蛋”
,大家一定知道这是出自大画家达芬奇小时候向严师学习画画,苦练基本功的典故吧!唉,这句话可把我的耳朵都快听出茧了,可是其中的道理我真懂了吗?这下倒好,不要说是大画家达芬奇了,原来孙悟空在学习本领方面都这么刻苦呀!在学习本领这方面我比不上孙悟空,那么在炫耀本领上呢,我倒是可以和他比一比,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一取得好成绩就会有些得意洋洋,非常容易满足。
现在我有些明白了,平常老师让我们做的作业、背的课文、写的字都是在为以后学到大本领打基础,我要学习孙悟空,和他一样去认真地做、认真地学。
当然,学了本领后我可不能像他那样到处炫耀...... 拜师学艺的意思 认老师;
认师傅。
拜师就是把你觉得学文深的人让他做你的老师,把他的知识教给你 拜师学艺的经典 故事 华佗生活在赋役沉重、兵荒马乱的东汉末年,全家的收入来源便是父亲教书,母亲织布,但乱世怎么有人还想着读书呢,因为生活的十分拮据。
父亲病逝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
七岁的华佗十分懂事,想要扛起养家的重担,便对母亲说想去开药铺的蔡医生家里当学徒,既能挣钱,又能学习给人治病。
华佗在师傅身边学习了一年,便熟悉了草药的种类和药性,让他和师兄开始学习抓药,怎知师兄们有心为难,用不让华佗碰称,华佗又不好意思向师傅告状,他想了一个办法:师傅开出药单,师兄们称过之后,华佗用手称一称,长久以往,竟也分毫不差。
师傅偶然见他这样还出口责备,真的称过之后认为华佗肯定能继承他的理论。
于是开始教华佗望闻问切。
华佗刻苦学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个寡妇的儿子在河里洗澡被淹了,寡妇找到华佗师傅求救,华佗师傅为难的摇头,华佗低声对师傅说还有救,于是将孩子控在牛背上,放平孩子,并压他的腹部,不一会,孩子真的醒了,活蹦乱跳的。
蔡医生认为不能再教华佗什么,于是让他去外边开阔自己的见识,这就是华佗拜师学艺的故事。
拜师学艺的 造句 (1) 自从拜师学艺,哥哥的绘画技巧有了长足的长进。
(2) 我刚刚睡醒,经过外面无所事事,就顺便进来拜师学艺的。
你突然跟我提到成亲的事。
我牙齿还没刷呢! (3) 过去,人们经常让有出息的男孩子拜师学艺好多年. (4) 他的父亲使他向木匠拜师学艺. (5) 太强了,真的要拜师学艺,真的太强. (6) 从事刻印章这门手艺的,开始要拜师学艺,先要认真学习书法,真草隶篆宋五种字体都要学,直至达到了一定的书法功底,才可用刀在木板上练习刻字。
(7) 当时,擀毡匠是受人尊崇的职业,拜师学艺的人很多,但如今坚守的人已经少之甚少,大多都已转行。
(8) 24岁那年,他拜师学艺干起了漆匠,开始了磨漆画的学习与研究,至今已自主创作美术作品1000多幅,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的就有40余幅。
(9) 最近,100多名新站务员开始到老线路实习,拜师学艺。
(10) 小弟若是为了拜师学艺,就不知廉耻地去盗取别人的诗词,蒙骗自己未来的师傅,岂不是就没有了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了吗?那不就成了…
…
(11) 年轻时贫道也曾三山五岳的去拜师学艺、参悟正法。
(12) 理发、抓药的、站拦柜的、木匠、瓦匠、铁匠…
…
都得拜师学艺,先当三年学徒的,只管吃没工钱,三年期满才能当劳襟做伙计。
(13) 李墨轩少年时与妖狐结下了不解之仇,便拜师学艺除魔卫道,然而人生又岂会如此简单,爱恨情仇又怎的分的清楚。
(14) 第一个目的地是并州的五原九原,那是崔安拜师学艺的地方,而他老师也是安葬在那。
(15) 武侠小说中最恶搞的情节之一,是拜师学艺时候学生程门立雪、久跪不起,几天几夜最终感动了师傅,收为徒弟悉心传授。
(16) 他拜师学艺,迫于无奈行走江湖,结识了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朱重八)、朱元璋后来的开国功臣李善长、徐达等人,并成了天地教教主。
(17) “
小鲜肉”
陈凯琳、刘佩玥、何雁诗、陈滢齐齐向师傅黄智贤、蒋志光拜师学艺,在艰辛学习过程中互相扶持,四个女仔的青春活力,无疑加大了本剧的看点。
名人拜师的故事
1、中国孔子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
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2、叶天士拜师谦学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
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
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
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3、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
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
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
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
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
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4、徐悲鸿改鸭子据说有一次徐悲鸿正在画展上评议作品,一位乡下老农上前对他说:"
先生您这幅画里的鸭子画错了。
您画的是麻鸭,雌麻鸭尾巴哪有那么长的?"
原来徐悲鸿展出的《写东坡春江水暖诗意》,画中麻鸭的尾羽长且卷曲如环。
老农告诉徐悲鸿,雄麻鸭羽毛鲜艳,有的尾巴卷曲;
雌麻鸭毛为麻褐色,尾巴是很短的。
徐悲鸿接受了批评,并向老农表示深深的谢意。
5、梅兰芳拜师京剧大师梅兰芳,他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是丹青妙手。
他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全不因为 自己是外名演员而自傲。
梅兰芳不仅拜画家为师,他也拜普通人为师。
他有一次在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叫好声中,他听到有个老年观众说“不好”。
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
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
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
”老人指出:“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
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老师”。
历史上有名的尊师故事有哪些?
1、程门立雪宋代时期的杨时年轻时就考中了进士,为了继续求学,放弃了做官的机会,奔赴河南拜二程为师,钻研学问。
有一天,杨时和游酢前来拜见程颐,在窗外看到老师在屋里打坐。
他俩不忍心惊扰老师,又不放弃求教的机会,就静静地站在门外等他醒来。
可天上却下起了鹅毛大雪,并且越下越大,杨时和游酢仍一直站在雪中。
等程颐醒来后,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厚了。
这时,杨时和游酢才踏着一尺深的积雪走进去。
后来杨时成为天下闻名的大学者,这件事也被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传为学界佳话,由此演变成成语“程门立雪”。
2、颜回攫甑颜回是孔子的大弟子,一次颜回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
白天睡在那,颜回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
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
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
孔子起来的时候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
”颜回回答道:“不是那样的,刚刚炭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看见的,但是看见的也不一定可信;
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
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
”3、汉明帝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敬。
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
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历史上有名的尊师故事是什么?
历史上有名的尊师故事:1、岳武穆王祭拜老师宋朝时,岳武穆王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
当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
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
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2、明帝尊敬师长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教。
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
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3、程门立雪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们对老师非常的恭敬。
在冬季的某一天,这两位学生陪着老师,并听老师教诲。
说了一会儿,夫子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他们两个不敢离开,又怕吵醒夫子,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
夫子醒来见他们两位还站在旁边,便说了:“你们还没走啊!”他们两个回答:“我们是因为先生睡着了,没有请命,不敢离去!”于是再把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
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
这两位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很有名的人。
4、子贡尊师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提倡“有教无类”,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是“七十二贤士”。
在孔子的众多学生中,有一个学生,非常出名,叫做子贡。
子贡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师孔子。
一次,鲁国有个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
子贡听到了却非常的气愤,即使那个人在夸自己。
子贡说:如果每个人的才能都是一座房子,那老师的房子光是围墙就有十丈那么多,房子则更加得富丽堂皇,一般人没法翻过围墙看到里面的房子;
而我子贡的房子,围墙只有肩高,一眼就可望尽。
接着,子贡又把孔子比作太阳和月亮,熠熠生辉,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
这一番话下来,直把对方说得面红耳赤。
5、张良拾履张良是秦末汉初的著名谋臣,“汉初三杰”之一。
张良原先是韩国的名门公子,韩被灭后,张良开始他的“反秦”计划。
一日,张良来到下邳的圯水桥,遇到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
那老人走到了张良面前,把一只鞋直接丢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子捡回来!”尽管老人的语气非常不客气,张良还是下桥把鞋捡回来,然后又替老人把鞋子穿上。
老人穿好鞋,笑着转身走了。
但没过多久,老师又回来了,他对张良说:小伙子很不错,值得指教,五天后早上到这桥上等我。
五天后,张良到桥上时,老人早已经到了,生气地说:和老人约定却迟到,怎么回事?五天后再来见我吧!又是五天后,公鸡一打鸣,张良就出发去桥上,不料老人还是已经到了,老人说:怎么又迟到?五天后再来见我吧! 又是五天后,半夜的时候张良就起来去桥上。
这次终于比老人来得早了。
老人开心地说:小伙子,这样才对! 老人拿出一本书交给张良,说:你下苦心钻研这本书,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
十年后大有成效。
十三年后,你就可以在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见到我了。
说完老人就离开了。
张良觉得这事很奇特,便用心研读那本叫《太公兵法》的书,果然,十多年后,张良进步神速,足智多谋运筹帷幄,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为汉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据说,那位老人就是传说中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圯上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