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言成语(孟子名言成语故事)

2023-06-04
32 阅读

关于孟子的成语及名言

孟子的成语 1、知我罪我:形容别人对自己的毁誉。

2、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3、以意逆志: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4、孔孟之道:孔:孔子;
孟:孟子。

指儒家学说。

5、以文害辞:谓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

6、有所作为:可以做事情,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

7、于今为烈:某件事过去已经有过,现在更加厉害。

8、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

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9、言近旨远:旨:意思。

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10、坐以待旦:旦:天亮。

坐着等天亮。

比喻办事勤劳。

11、再作冯妇:再作:重做;
冯妇:人名。

比喻再干旧行业。

12、掩鼻而过:捂着鼻子走过去。

形容对腥臭肮脏的东西的嫌恶。

13、源源而来:原指诸侯相继朝觐一辈子。

后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14、仰事俯畜: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

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15、以身殉职:殉: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献出生命。

为忠于本职工作而献出生命。

16、衡虑困心:形容费尽心思。

语出《孟子·告子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17、专心致志:致:尽,极;
志:意志。

把心思全放在上面。

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18、一傅众咻:傅:教导;
咻:喧闹。

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

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

19、一毛不拔:一根汗毛也不肯拔。

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

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20、南蛮?舌:?:即伯劳。

原为孟子讥讽楚人许行说话如鸟语。

后用以讥笑操南方方言的人。

21、盈科后进:泉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

比喻学习应步步落实,不能只图虚名。

22、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昏昏:模糊,糊涂;
昭昭:明白。

指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

23、与民同乐: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

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24、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

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25、仆仆亟拜:一再作揖行礼。

语出《孟子·万章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

” 26、渊鱼丛雀:把鱼赶进深潭,把雀赶到丛林。

原比喻统治者施行**,百姓逃往别国。

现也比喻把可以团结的人赶到敌方去。

27、习焉不察:习:习惯;
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
察:觉察。

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28、食箪浆壶:为欢迎所拥护的军队,用箪盛饭,用壶盛水,进行犒劳。

语本《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 29、齐东野语:齐东:齐国的东部;
野语:乡下人的话。

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

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30、断杼择邻: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
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31、断织之诫:孟子的母亲用割断织布机上的纱,使机上的纱不能成布的损失来告诫中途放弃学业的儿子。

后用这个故事告诫中途辍学的人。

32、鱼与熊掌:语本《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比喻俱为所欲,难于取舍之物。

33、四书五经: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指儒家经典。

34、丛雀渊鱼:比喻不行善政,等于把老百姓赶到敌人方面去。

语本《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
为丛驱爵(雀)者,?也;
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 35、渊鱼丛爵:《孟子·离娄上》:“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为丛驱爵者,?也;
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后以“渊鱼丛爵”比喻为政不善,结果驱使人民投向敌方。

36、邹衍谈天:《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
?也文具难施……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

’”后因以“邹衍谈天”喻善辩。

邹,通“驺”。

37、?浆箪食: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箪食?浆,以迎王师。

”原谓竹篮中盛着饭食,壶中盛着酒浆茶水,以欢迎王者的军队。

后多用指百姓欢迎、慰劳自己所拥护的军队。

38、?面盎背:谓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

指有德者的仪态。

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于心。

其生色也,猜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 39、以叔援嫂:《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后以“以叔援嫂”谓权宜行事。

40、己溺己饥:亦作“己饥己溺”。

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
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孟子的名言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3、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
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5、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圆。

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6、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9、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10、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
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
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1、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1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13、惠王今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国,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14、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5、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16、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17、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

18、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9、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0、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2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24、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25、”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说《诗》也。

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又多乖异不同。

26、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2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8、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9、生,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30、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3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32、爱人不亲,反其仁;
治人不治,反其智;
礼人不答,反其敬;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33、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34、如千乘夺取万乘,百乘夺取千乘,然後为饱足也。

35、孟子言凡欲天子之万乘者,且於其内取千乘,而为天子之诸侯;
欲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内但取百乘而为之大夫,是亦不为少矣,何必交相争夺,慕多为胜耶? 36、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着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37、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3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39、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40、诚者,天之道也;
思诚者,人之道也。

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4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2、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43、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4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6、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47、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8、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 49、富岁,子弟多赖;
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5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1、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52、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53、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54、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5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6、权、然后知轻重;
度、然后知长短。

57、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58、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59、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6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为天子父,尊之至也;
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61、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62、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

63、体有贵贱,有大小。

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

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6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6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66、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67、其进锐者,其退速。

6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69、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70、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71、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72、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杀人,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73、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74、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

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

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

7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76、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
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7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孟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孟子名言名句及解释如下: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解释: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
诸侯不仁,不保社稷;
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
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解释: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
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
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
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解释: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解释: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孟子的名句是什么

孟子的名句:1、尽信书,不如无书。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7、生,事之以礼;
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也。

8、学不厌,智也;
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即圣也。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1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

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2、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3、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14、以五十步笑百步。

15、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爱问教育 为您提供专业教育知识服务。

关于孟子的成语及名言

孟子的成语 1、知我罪我:形容别人对自己的毁誉。

2、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3、以意逆志: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4、孔孟之道:孔:孔子;
孟:孟子。

指儒家学说。

5、以文害辞:谓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

6、有所作为:可以做事情,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

7、于今为烈:某件事过去已经有过,现在更加厉害。

8、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

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9、言近旨远:旨:意思。

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10、坐以待旦:旦:天亮。

坐着等天亮。

比喻办事勤劳。

11、再作冯妇:再作:重做;
冯妇:人名。

比喻再干旧行业。

12、掩鼻而过:捂着鼻子走过去。

形容对腥臭肮脏的东西的嫌恶。

13、源源而来:原指诸侯相继朝觐一辈子。

后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14、仰事俯畜: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

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15、以身殉职:殉: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献出生命。

为忠于本职工作而献出生命。

16、衡虑困心:形容费尽心思。

语出《孟子·告子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17、专心致志:致:尽,极;
志:意志。

把心思全放在上面。

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18、一傅众咻:傅:教导;
咻:喧闹。

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

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

19、一毛不拔:一根汗毛也不肯拔。

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

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20、南蛮?舌:?:即伯劳。

原为孟子讥讽楚人许行说话如鸟语。

后用以讥笑操南方方言的人。

21、盈科后进:泉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

比喻学习应步步落实,不能只图虚名。

22、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昏昏:模糊,糊涂;
昭昭:明白。

指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

23、与民同乐: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

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24、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

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25、仆仆亟拜:一再作揖行礼。

语出《孟子·万章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

” 26、渊鱼丛雀:把鱼赶进深潭,把雀赶到丛林。

原比喻统治者施行**,百姓逃往别国。

现也比喻把可以团结的人赶到敌方去。

27、习焉不察:习:习惯;
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
察:觉察。

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28、食箪浆壶:为欢迎所拥护的军队,用箪盛饭,用壶盛水,进行犒劳。

语本《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 29、齐东野语:齐东:齐国的东部;
野语:乡下人的话。

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

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30、断杼择邻: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
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31、断织之诫:孟子的母亲用割断织布机上的纱,使机上的纱不能成布的损失来告诫中途放弃学业的儿子。

后用这个故事告诫中途辍学的人。

32、鱼与熊掌:语本《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比喻俱为所欲,难于取舍之物。

33、四书五经: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指儒家经典。

34、丛雀渊鱼:比喻不行善政,等于把老百姓赶到敌人方面去。

语本《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
为丛驱爵(雀)者,?也;
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 35、渊鱼丛爵:《孟子·离娄上》:“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为丛驱爵者,?也;
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后以“渊鱼丛爵”比喻为政不善,结果驱使人民投向敌方。

36、邹衍谈天:《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
?也文具难施……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

’”后因以“邹衍谈天”喻善辩。

邹,通“驺”。

37、?浆箪食: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箪食?浆,以迎王师。

”原谓竹篮中盛着饭食,壶中盛着酒浆茶水,以欢迎王者的军队。

后多用指百姓欢迎、慰劳自己所拥护的军队。

38、?面盎背:谓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

指有德者的仪态。

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于心。

其生色也,猜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 39、以叔援嫂:《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后以“以叔援嫂”谓权宜行事。

40、己溺己饥:亦作“己饥己溺”。

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
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孟子的名言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3、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
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5、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圆。

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6、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9、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10、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
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
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1、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1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13、惠王今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国,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14、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5、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16、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17、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

18、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9、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0、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2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24、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25、”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说《诗》也。

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又多乖异不同。

26、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2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8、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9、生,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30、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3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32、爱人不亲,反其仁;
治人不治,反其智;
礼人不答,反其敬;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33、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34、如千乘夺取万乘,百乘夺取千乘,然後为饱足也。

35、孟子言凡欲天子之万乘者,且於其内取千乘,而为天子之诸侯;
欲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内但取百乘而为之大夫,是亦不为少矣,何必交相争夺,慕多为胜耶? 36、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着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37、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3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39、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40、诚者,天之道也;
思诚者,人之道也。

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4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2、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43、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4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6、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47、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8、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 49、富岁,子弟多赖;
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5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1、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52、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53、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54、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5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6、权、然后知轻重;
度、然后知长短。

57、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58、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59、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6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为天子父,尊之至也;
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61、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62、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

63、体有贵贱,有大小。

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

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6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6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66、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67、其进锐者,其退速。

6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69、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70、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71、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72、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杀人,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73、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74、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

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

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

7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76、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
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7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孟子》中的经典名句和其意思

《孟子》中的经典名句和其意思如下:1、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译文: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译文: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3、虽千万人,虽往矣。

——《孟子·公孙丑上》译文:自我反省而发现正义在我,即使面对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

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保持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译文:常怀忧患之心,才能生存下来;
沉溺于安乐之中的,常常自取灭亡。

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地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出自《孟子》的名言名句

1、尽信书,不如无书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7、生,事之以礼;
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也8、学不厌,智也;
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即圣也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1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2、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13、一叶蔽目,不见泰山14、以五十步笑百步15、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6、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1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8、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19、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0、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