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拜伦的问题(关于拜伦的问题有哪些)

2023-06-04
81 阅读

拜伦的代表作是什么?

拜伦的代表作是《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年1月22日—1824年4月19日),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写作特点他在短暂的一生中,为世人留下了众多光辉的诗作,其中最负盛名的有煌煌巨著长篇抒情叙事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和《唐璜》等。

在这些被世人誉为“抒情史诗”的辉煌作品中,诗人拜伦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将自己亲身游历欧洲诸国的切身体会融入作品之中,用开阔的视野和深邃的笔触,展示了辽阔雄壮的时代画卷,抒发了豪情万丈的诗人情怀,表达了傲然不屈的斗争誓言。

拜伦的代表作

拜伦的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当初我们两分别》、《给一位淑女》、《雅典的女郎》、《希腊战歌》、《她走在美丽的光彩里》、《我见过你哭》等等。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GordonByron,1788年1月22日—1824年4月19日),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拜伦女儿阿达·洛芙莱斯是计算机程序的创始人。

拜伦在旅居国外期间,陆续写成《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1816-1817)、故事诗《锡隆的囚徒》、悲剧《曼弗雷德》(1817)长诗《青铜世纪》(1823)等。

巨著《唐璜》是拜伦最重要的一组诗,半庄半谐、夹叙夹议,有现实主义的内容,又有奇突、轻松而讽刺的笔调。

第一、二章匿名发表后,立即引起巨大的反响。

英国维护资产阶级体面的报刊群起而攻之,指责它对宗教和道德的进攻,是“对体面、善良感情和维护社会所必须的行为准则的讥讽”,“令每个正常的头脑厌恶”等等。

1824年不幸遇雨受寒,一病不起,4月19日逝世。

他的死使希腊人民深感悲痛,希腊的独立政府宣布拜伦之死为国葬,全国哀悼三天。

6月29日,灵柩运抵伦敦。

拜伦简介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苏格兰贵族。

1788年1月23日出生于伦敦。

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

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

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正规的学生拜伦简介,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一博 、饮酒、打猎、游泳等各种活动。

1809年3月,他作为世袭贵族进入了贵族院,他出席议院和发言的次数不多,但这些发言都鲜明地表示了拜伦的自一由 主义的进步立场。

从1809-1811,拜伦出国作东方的旅行,是为了要“看看人类,而不是只方书本上读到他们”,还为了扫除“一个岛民怀着狭隘的偏见守在家门的有害后果”。

在旅途中,他开始写作《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和其他诗篇,并在心中酝酿未来的东方故事诗。

《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的第一、二章在1812年2月问世,轰动了文坛,使拜伦一跃成为伦敦社一交一 界的明星。

然而这并没有使他和英国的贵族资产阶级妥协。

他自早年就自到这个社会及其统治阶级的顽固、虚伪、邪恶及偏见,他的诗一直是对这一切的 *** 。

1811-1816年,拜伦一直在生活在不断的感情旋涡中。

在他到处受欢迎的社一交一 生活中,逢场作戏的爱情俯拾即是,一个年青的贵族诗人的风一流 韵事自然更为人津津乐道。

拜伦在1813年向一位安娜·密尔班克小姐求婚,于1815年1月和她结了婚。

这是拜伦一生中所铸的最大的错误。

拜伦夫人是一个见解褊狭的、深为其阶级的伪善所宥的人,完全不能理解拜伦的事业和观点。

婚后一年,便带着初生一个多月的女儿回到自己家中,拒绝与拜伦同一居 ,从而使流言纷起。

以此为契机,英国统治阶级对它的叛逆者拜伦进行了最疯狂的报复,以图毁灭这个胆敢在政治上与它为敌的诗人。

这时期的痛苦感受,也使他写出象《普罗米修斯》那样的诗,表示向他的压迫者反抗到底的决心。

拜伦在1916年4月永远离开了英国,一个传记作者说他“被赶出了国土,钱带和心灵都破了产,他离去了,永不在回;
但他离去后,却在若恩河的激流之旁找到新的灵感,在意大利的天空下写出了使他的名字永垂不朽的作品。

” 1816年,拜伦居住在瑞士,在日内瓦结识了另一个流亡的诗人雪莱,对英国发动统治的憎恨和对诗歌的同好使他们结成了密友。

拜伦在旅居国外期间,陆续写成《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1816-1817)、故事诗《锡雍的囚徒》(1816)、历史悲剧《曼弗雷德》(1817)、长诗《青铜世纪》(1923)等。

巨著《唐璜》是拜伦最重要的一组诗,半庄半谐、夹叙夹议,有现实主义的内容,又有奇突、轻松而讽刺的笔凋。

第一、二章匿名发表后,立即引起巨大的反响。

英国维护资产阶级体面的报刊群起而攻之,指责它对宗教和道德进攻,是“对体面、善良感情和维护社会所必须的行为准则的讥讽”,“令每个正常的头脑厌恶”,等等。

但同时,它也受到高度的赞扬。

作家瓦尔特·司各特说《唐璜》“象莎士比亚一样地包罗万象,他囊括了人生的每个题目,拨动了神圣的琴上的每一根弦,弹出最细小以至最强烈最震动心灵的调子。

”诗人歌德说,“《唐璜》是彻底的天才的作品--愤世到了不顾一切的辛辣程度,一温一 柔到了优美感情的最纤细动人的地步……”。

《唐璜》写完第十六章,拜伦已准备献身于希腊的民族解放运动了。

这是诗人一生最后的、也是最光辉的一业。

他既憎恨发动的“神圣同盟”对欧洲各民族的压迫,也憎恨土尔其对希腊的统治。

1824年,拜伦忙于战备工作,不幸遇雨受寒,一病不起,4月9日逝世。

他的死使希腊人民深感悲痛,全国志哀二十一天。

回顾他的一生,他的诗,他的精神,就足以使任何能感应的人相信:拜伦不但是一个伟大的诗人,而且是世界上总会需要的一种诗人,以嘲笑其较卑劣的,并鼓舞其较崇高的行动。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苏格兰贵族。

1788年1月23日出生于伦敦。

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

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

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正规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一博 、饮酒、打猎、游泳等各种活动。

1809年3月,他作为世袭贵族进入了贵族院,他出席议院和发言的次数不多,但这些发言都鲜明地表示了拜伦的自一由 主义的进步立场。

从1809-1811,拜伦出国作东方的旅行,是为了要“看看人类,而不是只方书本上读到他们”,还为了扫除“一个岛民怀着狭隘的偏见守在家门的有害后果”。

在旅途中,他开始写作《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和其他诗篇,并在心中酝酿未来的东方故事诗。

《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的第一、二章在1812年2月问世,轰动了文坛,使拜伦一跃成为伦敦社一交一 界的明星。

然而这并没有使他和英国的贵族资产阶级妥协。

他自早年就自到这个社会及其统治阶级的顽固、虚伪、邪恶及偏见,他的诗一直是对这一切的 *** 。

1811-1816年,拜伦一直在生活在不断的感情旋涡中。

在他到处受欢迎的社一交一 生活中,逢场作戏的爱情俯拾即是,一个年青的贵族诗人的风一流 韵事自然更为人津津乐道。

拜伦在1813年向一位安娜·密尔班克小姐求婚,于1815年1月和她结了婚。

这是拜伦一生中所铸的最大的错误。

拜伦夫人是一个见解褊狭的、深为其阶级的伪善所宥的人,完全不能理解拜伦的事业和观点。

婚后一年,便带着初生一个多月的女儿回到自己家中,拒绝与拜伦同一居 ,从而使流言纷起。

以此为契机,英国统治阶级对它的叛逆者拜伦进行了最疯狂的报复,以图毁灭这个胆敢在政治上与它为敌的诗人。

这时期的痛苦感受,也使他写出象《普罗米修斯》那样的诗,表示向他的压迫者反抗到底的决心。

拜伦在1916年4月永远离开了英国,一个传记作者说他“被赶出了国土,钱带和心灵都破了产,他离去了,永不在回;
但他离去后,却在若恩河的激流之旁找到新的灵感,在意大利的天空下写出了使他的名字永垂不朽的作品。

” 1816年,拜伦居住在瑞士,在日内瓦结识了另一个流亡的诗人雪莱,对英国发动统治的憎恨和对诗歌的同好使他们结成了密友。

拜伦在旅居国外期间,陆续写成《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1816-1817)、故事诗《锡雍的囚徒》(1816)、历史悲剧《曼弗雷德》(1817)、长诗《青铜世纪》(1923)等。

巨著《唐璜》是拜伦最重要的一组诗,半庄半谐、夹叙夹议拜伦简介,有现实主义的内容,又有奇突、轻松而讽刺的笔凋。

第一、二章匿名发表后,立即引起巨大的反响。

英国维护资产阶级体面的报刊群起而攻之,指责它对宗教和道德进攻,是“对体面、善良感情和维护社会所必须的行为准则的讥讽”,“令每个正常的头脑厌恶”,等等。

但同时,它也受到高度的赞扬。

作家瓦尔特·司各特说《唐璜》“象莎士比亚一样地包罗万象,他囊括了人生的每个题目,拨动了神圣的琴上的每一根弦,弹出最细小以至最强烈最震动心灵的调子。

”诗人歌德说,“《唐璜》是彻底的天才的作品--愤世到了不顾一切的辛辣程度,一温一 柔到了优美感情的最纤细动人的地步……”。

《唐璜》写完第十六章,拜伦已准备献身于希腊的民族解放运动了。

这是诗人一生最后的、也是最光辉的一业。

他既憎恨发动的“神圣同盟”对欧洲各民族的压迫,也憎恨土尔其对希腊的统治。

1824年,拜伦忙于战备工作,不幸遇雨受寒,一病不起,4月9日逝世。

他的死使希腊人民深感悲痛,全国志哀二十一天。

回顾他的一生,他的诗,他的精神,就足以使任何能感应的人相信:拜伦不但是一个伟大的诗人,而且是世界上总会需要的一种诗人,以嘲笑其较卑劣的,并鼓舞其较崇高的行动。

拜伦的简介和作品

  乔治·
戈登·
拜伦,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
拜伦式英雄”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

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下面由我给你带来关于拜伦的简介和作品,希望对你有帮助!   拜伦的简介和作品:人物影响   乔治·
戈登·
拜伦是举世公认的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

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歌,他倡导热情,倡导想象,他的诗作被世人赞誉为“
抒情史诗”
,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的叛逆者,被称作“
拜伦式英雄”

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

  拜伦的简介和作品:写作特点   浪漫主义   他在短暂的一生中,为世人留下了众多光辉的诗作,其中最负盛名的有煌煌巨著长篇抒情叙事诗《恰尔德·
哈罗尔德游记》和《唐璜》等。

在这些被世人誉为“
抒情史诗”
的辉煌作品中,诗人拜伦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将自己亲身游历欧洲诸国的切身体会融入作品之中,用开阔的视野和深邃的笔触,展示了辽阔雄壮的时代画卷,抒发了豪情万丈的诗人情怀,表达了傲然不屈的斗争誓言。

拜伦的“
抒情史诗”
随着诗人的萍踪浪迹,呈现出一幅幅动人心弦的美丽 风景画 面,“
从地中海到爱琴海的异域风光一览无遗,从葡萄牙绵亘起伏的山峦、西班牙壮观的斗牛场,到希腊、罗马肃穆的古迹废墟和阿尔巴尼亚的崇山峻岭。

既有莱茵河岸的秀丽景色,日内瓦湖畔的苍茫暮霭,也有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滑铁卢的古战场。

拜伦将他诗人的无比热情首先倾注于对这些国家的风光的描绘上,目的是激发出这些国家人民的爱国热忱,鼓励他们为祖国的独立解放而战斗。

拜伦深情地歌颂太阳、月亮、海洋、高山,热烈地赞美神话英雄、古代豪杰、历史遗迹、 文化 珍品,其主旨都是为召唤人们的反抗意志和斗争决心。

拜伦热情的呈现是多界面的,拜伦的作品中既有同情:对遭受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王室和统治阶级奴役和压迫的西班牙人民频频发出叹息。

他的作品中也有悲叹:深切地哀伤希腊人民在土耳其铁蹄下遭受蹂躏的凄苦命运。

他的作品中还有颂扬:对古代艺术中诸如阿波罗神像、拉奥孔群雕、垂死的高卢人雕像等稀世珍品,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薄伽丘等人的遗迹的由衷的赞美。

他的作品中更有豪放:缅怀意大利往昔的荣光,以高昂的战歌激励意大利爱国志士奋起反抗,推翻异族入侵者的暴虐统治。

诗人的热情在作品中是无处不在和无可遏止的,如他对海洋辽阔无垠的崇高礼赞:   奔腾吧,你深不可测的靛青色的海洋!   千万艘船舰在你身上驰驱,痕迹不留。

  又如他对月亮充满诗情画意的动人描绘:   月亮升起了;
呵,是多可爱的夜!   流水般的月光向着海波倾泻;
  也许姑娘们正为少年的情话所颠倒,   至于我们呢,且等上岸再尝这种味道!   在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笔下,时时洋溢着奔放的热情,虽然拜伦诗歌的基调有时会激越昂扬,有时又会讽刺辛辣,但不论是带有悲观情绪还是满怀战斗豪情,其诗歌“
始终浸透着抒情的气氛和爱憎分明的深沉感情”

不仅如此,诗人还在诗歌中,大量运用夹叙夹议的艺术手法,结合对景物的描写,由触景生情而直抒胸臆,随处畅叙他对哲学、社会、政治、历史、宗教和艺术的精辟见解。

所以,若论拜伦抒情叙事诗的卓然不凡,则不仅在于其视野的开阔,文笔的美妙,更在于它的人文知识内涵的丰裕与广博,所以,拜伦的诗作被世人誉之为“
抒情史诗”
,可谓当之无愧。

  拜伦是个热情如火的诗人,其热情还主要表现在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之中,他面对统治阶级的不公和对工人阶级的奴役和压迫,在许多诗作中提出过强烈的反抗与辛辣的讽刺,但拜伦不仅讽刺社会的黑暗,他更将热情倾注于战斗的呐喊之中,他在一首著名的战斗诗篇《路德分子之歌》中就振臂高呼:   等我们把自己织的布织完,   等我们把织梭换成了利剑,   我们就要把布匹   向脚下的暴君掷去   我们要把它染在他流出的血里。

  作为浪漫派诗人,拜伦还将巨大的热情融入了借景抒情与叙事技巧的完美结合中,这显示了其诗作的鲜明的艺术特色,也呈现了浪漫主义新诗的特殊艺术魅力。


抒情史诗”
展现的一幅幅雄壮撼人的时代画卷:西班牙弥漫着拿破仑侵略战争的硝烟,意大利在奥地利统治铁蹄下颤抖,而希腊则呻吟在土耳其的奴役之下。

在如潮的思绪中,拜伦哀痛地描写出被压迫人民的苦难和悲伤,并无情地揭露了压迫者和侵略者的贪婪和残暴。

他凭吊滑铁卢战场,评说拿破仑的是非功过。

他在风光秀丽的日内瓦湖畔,在湖光山色之中昂然高歌,赞美卢梭、伏尔泰等启蒙主义者自由、平等的崇高理想。

在希腊,诗人置身于光荣的古战场,不禁思潮汹涌,壮怀激烈,对希腊人民正在遭受外族压迫的命运深表同情,同时也对他们已遗忘了古代祖先的辉煌业绩表示出不满和愤怨,他要用嘹亮的战歌唤醒人们,改变他们对祖国的命运漠不关心的浑浑噩噩的消极态度。

  拜伦的简介和作品:作品欣赏   一、她走在美丽的光彩里   她走在美丽的光彩中   她走在美的光彩中,像夜晚   皎洁无云而且繁星漫天;
  明与暗的最美妙的色泽   在她的仪容和秋波里呈现:   耀目的白天只嫌光太强,   它比那光亮柔和而幽暗。

  增加或减少一份明与暗   就会损害这难言的美。

  美波动在她乌黑的发上,   或者散布淡淡的光辉   在那脸庞,恬静的思绪   指明它的来处纯洁而珍贵。

  呵,那额际,那鲜艳的面颊,   如此温和,平静,而又脉脉含情,   那迷人的微笑,那容颜的光彩,   都在说明一个善良的生命:   她的头脑安于世间的一切,   她的心充溢着真纯的爱情!   二、拜伦诗选   悼玛格丽特表姊   给M.S.G.   勒钦伊盖   我愿做无忧无虑的小孩   为别人祝福的痴情祷告   当初我们俩分别   赠一位早年的朋友   纽芬兰犬墓碑题诗   答一位淑女   在马耳他,题纪念册   雅典的女郎   希腊战歌   给赛沙   去吧,去吧。

      聪颖的拜伦酷爱读书。

除了在学校读书,母亲还为他请了家庭教师。

他喜欢读各种书籍,尤其是历史书籍,他常常恳求母亲把关于罗马、希腊、土耳其的历史故事书从公共图书馆借回家。

古人在军事上的辉煌...。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