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投江简介-屈原投江简介20字
关于屈原投江的故事(100字)
屈原投江的故事:周赧王三十五年,楚顷襄王十九年,秦将司马错攻楚,楚割让上庸、汉北地;
第二年,秦白起攻楚,取邪、邓、西陵。
周赧王三十七年,白起更进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保于陈城”。
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
这一年大概是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屈原当时六十二岁左右。
屈原的政治成就: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的局面。
关于屈原此次变法的内容,《史记》和《战国策》记载非常简略,后人无法窥其全貌。
而从《离骚》和《九章》中可以得到一些信息。
一是他的改革变法是受楚怀王之命的,二是“奉先功”,即继承前辈革新家的遗业的,三是以“明法之嫌疑”,即建立新的法制为中心内容的;
四是以国家富强为唯目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
屈原投江的故事(屈原投江的故事简介)
据《史记》记载, 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 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 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 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 楚王汏而逐渐疏远屈原, 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 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 屈原满怀悲愤, 落拓江湖, 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 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数十年, 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
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姓的心中. 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据说屈原投江后, 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 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起船只, 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
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 鸡蛋等食物, 扑通的往江里面丢, 说是让鱼假吃了, 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
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 说是要药晕了蛟龙, 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
过不了多久, 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 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
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 抽了筋, 脖子上, 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睕, 脖子上, 又用雄黄酒抹七窍, 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 从此以后, 每年到了五月五日, 人们都要划龙舟, 吃粽子, 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屈原曾经写了很多优秀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离骚》。
他在诗歌里,痛斥卖国的小人,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对楚国的一草一木,都寄托了无限的深情。
后来人们认为屈原是一位我国古代杰出的爱国诗人。
屈原投江的主要内容
屈原面对国君的昏庸无能为力,胸怀救国大志却惨被流放,其身心交瘁,实施理想“美政”的希望已经破碎。
屈原不肯在浊世中苟活,为了坚守清白高洁的操守,带着无尽的遗憾,愤然投身汨罗江中。
屈原投江的说法对于屈原投江,历史文化学者各有不同的说法。
现代的屈斌研究者大都认为,屈原投江是为了殉国。
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不忍亲眼目睹国家灭亡,故而投江殉国。
王夫之在《楚辞通释》中认为,屈原所以写下著名的诗章《哀郢》,是由于哀叹郢都的陷落,宗庙社稷成为荒丘废墟,人民流离失所。
顷襄王不能拼死抵抗秦军。
近人曲沐认为“屈原的自杀无非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政治的黑暗,一是性格的刚直。
屈原是出身于华族贵胄的政洽家,其理想中的‘明君”、“哲王”已不复存在,故自杀。
近人王之江为认为屈原看到楚国“党人”横行,百姓看不到希望,朝中没有忠良之臣,国家没有守备外敌的力量,楚国将面临亡国大祸。
满怀救国大志的屈原却遭谗言而被流放,报国无门的他没有办法身谏楚王,哀叹报国之志无法实现。
绝望的屈原决心以死来震醒昏君。
屈原投江50字概括?
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文学家屈原为了辅助楚国国君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对内变法图强,对外抵抗强秦。
虽然一度使楚国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触犯了特权阶级的利益,屈原几次被诬陷和流放,最后终于心灰意冷,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终于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自杀了。
扩展资料屈原热爱祖国,一生为实现祖国的安定和强盛而斗争,直至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后遂以“屈原沉江” 、“沉江” 、“投汨”比喻那些忧国忧民、为国家的危难而献出生命的人。
屈原的爱国精神集中在表现在《离骚》等诗篇里。
他的诗篇编制宏大,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屈原的爱国精神和艺术创作,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巨大的精神遗产。
从古至今,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世人都做粽并戴五色丝和练叶、举办龙舟竞渡等活动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