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绾真实历史(卢绾真实历史简介)
卢绾为何会反叛刘邦?其原因是什么?
卢绾是刘邦旧友兼好兄弟,从刘邦起兵时起卢绾就一直跟随。
卢绾做了燕王后却又反叛刘邦,原因主要在于当时刘邦曾经封的几个异姓王,要么因为反叛要么因为刘邦想削弱他们力量,最终全部被剿灭,因此卢绾一直担心下一个就是自己。
与其这样不如自己先动手。
既有自己主观愿意也有旁人在跟前挑拔离间。
在整个反叛过程寻中,卢绾有些不自量力以为凭自己力量加上有匈奴帮助,刘邦一定拿自己没办法,但很快就被刘邦剿灭叛乱。
1、担心自己会被消灭所以先动手卢绾从刘邦起兵时就一直跟随,功劳虽然不是很大但忠诚度绝对是没有什么问题。
当汉王朝建立后刘邦为封赏功巨封了八个异姓王。
卢绾很幸运的当上了燕王。
但很快就因为各种原因其它几个异姓王都被刘邦剿灭,这使得卢绾很担心下一个就是自己,因此干脆自己先动手,但最终还是兵败被杀。
2、根本就是卢绾不自量力汉王朝建立后拥有了秦朝全部国土,除了边疆地区分给异姓王以外,汉王朝拥有着七成土地。
经济,兵力,人口等实力都非常强。
卢绾所在的燕国一直都属于是苦寒之地物产并不丰富,虽然卢绾认为自己还可以得到匈奴帮助,但其实从匈奴角度来讲,只不过是希望借助卢绾来消耗汉朝而已,并不会真正出兵,因此卢绾叛乱其实就是不自量力。
3、被人说服才走上叛乱之路卢绾一直对刘绾很是忠诚,当陈郗反叛刘邦时卢绾一开始也是派兵征讨 ,陈郗带着残部逃到了匈奴那里,并且想尽一切办法说服卢绾不要赶尽杀绝,否则陈郗的今天就是卢绾的明天。
这样一番说辞偏偏就被卢绾所认同,最终走上反叛刘邦之路。
其实他的忠诚刘邦很清楚,除非他自己做乱否则刘邦不会动他。
卢绾为何反刘邦?
卢绾没有反刘邦,而是被刘邦怀疑谋反。
卢绾怀疑张胜勾结匈奴谋反,于是上书刘邦,请求族灭张胜。
张胜从匈奴返回,详细向卢绾解释了他为什么要那样做的理由。
卢绾醒悟,于是对刘邦假称是他人谋反,为张胜的家属开脱,使得张胜能够安心做他和匈奴之间的线人。
卢绾又派范齐出使陈豨,劝他逃亡,让他在外部带兵形成与燕地连年冲突的形势,好让各自相安。
但此事却被陈豨的降将告诉了刘邦。
刘邦派使臣召卢绾,卢绾称病不去。
刘邦又派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召卢绾,并借机调查他的下人。
卢绾愈加恐惧,闭门谢客。
刘邦又从匈奴投降的人那里,听到了张胜在匈奴为燕使者的消息,于是说道卢绾果然造反了。
不久,卢绾知道刘邦生病,带着他的家属、宫人、亲信等共数千骑,在长城下等候,希望刘邦病愈之后,亲自入长安谢罪。
然而四月刘邦驾崩,卢绾只能带领部众逃亡到匈奴,匈奴封他为东胡卢王。
此后卢绾被蛮夷侵占抢掠,常常想着回归汉家,寄居北方一年多以后,在公元前194年死于匈奴。
扩展资料:西汉初年,燕王卢绾逃往匈奴,其臣卫满亦一同出走,并带千余人进入朝鲜半岛。
得到朝鲜哀王箕准的厚待。
公元前194年,卫满假传汉朝派大军来攻,请求到箕准身边来守护。
箕准不知是诈,许诺了卫满的请求。
于是,卫满趁此机会,率军向王都王险进发,一举攻占王都后,自立为王,建立卫氏朝鲜。
在吕后执政时,卢绾的妻子儿女逃出匈奴重投汉朝,正赶上吕后病重,不能相见,住在了燕王在京的府邸,准备在病好之后再设宴相见。
但吕后最终去世了,没来得及见面。
卢绾的妻子也因病去世。
卢绾结局是什么呢?
卢绾结局是逃入了匈奴,被匈奴封为东胡卢王,一年之后死在了匈奴,说到卢绾,在西汉八大异姓王中,就属他和刘邦的渊源最深,毕竟他俩可是同乡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发小,从小就在一起长大的,相较于其他几个异姓王,卢绾和刘邦的感情自然更深一些。
刘邦年轻的时候经常因为吃官司而躲躲藏藏,卢绾总是跟随在刘邦身边,陪伴和帮助着他,后来刘邦在沛县起兵,卢绾以宾客的身份跟随刘邦,刘邦被封为汉王后,卢绾就被任命为将军,并于楚汉争霸时期官至太尉。
卢绾结局的介绍:当初陈豨在代地造反,刘邦率军攻打陈豨,卢绾也出兵攻打陈豨,陈豨打不过就派使者向匈奴求救,为了粉碎陈豨的计划,卢绾也派了使者去匈奴告诉匈奴的人,陈豨已经战败,失去了利用价值,匈奴出兵救陈豨就得不偿失了,卢绾的初衷是好的,但坏就坏在他派的使者是张胜。
张胜是卢绾的部下,因熟悉匈奴才受到重用,他来到匈奴时,遇到了上一任燕王臧荼的儿子臧衍,臧衍对张胜说刘邦把陈豨收拾后就要收拾张胜的主公卢绾了,所以卢绾和张胜他们应该与匈奴合作放过陈豨,这样才能长久统治燕国,张胜觉得有道理,就背着卢绾让匈奴帮助陈豨攻打燕国。
卢绾发现张胜反叛之后立刻上书刘邦请求杀掉张胜全家,张胜赶紧回国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告诉卢绾,卢绾听完也觉得有道理,就找了些替身当作张胜的家人处死了,实际上却派张胜继续与匈奴联系,让陈豨逃脱在外年年战争,陈豨被杀后,副将将他与卢绾的勾结全盘托出。
刘邦就召卢绾进京,卢绾害怕称病不去,刘邦就秘密派人去调查卢绾,最后查到卢绾派张胜勾结匈奴,就相信卢绾真的背叛了他,于是出兵攻打卢绾,卢绾则把家人和几千骑兵安置在长城下,希望刘邦病好之后,再和刘邦解释谢罪,谁知刘邦这一病就死了,吕后掌握了大权。
卢绾一想到异姓王韩信和彭越惨死就是吕后的手笔,瞬间觉得自己没救了,就逃入匈奴,被匈奴封为东胡卢王,一年之后他就死在了匈奴。
卢绾为什么会谋反?
因为卢绾认为刘邦一死,控制政权的肯定是吕后,吕后这个人对异姓王很是反感,很多的异姓王之所以会被杀都是吕后的主意。
所以卢绾知道如果不跑的话,自己肯定是活不了。
卢绾带着家人,还有一些亲信跑到了匈奴那里,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别的依靠了,他只能跑去匈奴那边。
到了匈奴那里,卢绾被匈奴给封为东胡庐王,但是一年后卢绾就死了。
人物经历:卢绾在所有的沛县起兵骨干中,只有他一人封王,当然不是因为他功劳最大,而是因为他与刘邦的关系最亲近。
功劳最大的自然首推萧何与曹参二人,但功劳大架不住与皇帝的关系亲密。
卢绾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是通家之好,两家本来就关系很好。
然后两人从小一起读书长大,卢绾一直是刘邦铁杆中的铁杆,能随意出入刘邦卧室,恐怕和刘邦的关系只比吕雉一人差,连是刘邦连襟的樊哙也比不了。
历史上有哪些卢姓名人
卢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姜姓、姬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春秋时期的高傒为卢姓始祖。
卢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67位。
至2010年,按人口来排行,卢姓在中国大陆为第42位,在台湾地区为第39位。
中国卢姓总人口约650万,约占汉族人口的0.47%,以广东、河北、广西三地居多,三省区卢姓约占中国汉族卢姓人员的48%。
朝代,姓名,籍贯地域,职业,成就/
评价 西汉,卢绾,沛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太尉,燕王,楚汉战争中,官至太尉,助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被封为燕王(今北京)。
东汉,卢芳,安定郡三水县(今宁夏同心),地方割据首领,曾被匈奴单于立为帝。
公元40年投降东汉,被封为代王。
卢芳是卢氏唯一称帝的人。
东汉,卢植,涿郡涿(今河北涿州)人,大臣,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董卓专权用事,议谋废立,众皆唯唯,植独抗论。
东晋,卢循,范阳涿县(今属河北)人,农民起义领袖,为士族出身。
北周,卢辩,范阳涿县(今属河北)人,大将,北周世宗死时,官至大将军。
唐朝,卢群,范阳(今北京市)人,诗人,以劲正闻,官至郑滑节度使。
卢群为范阳名门望族之一。
唐代,卢纶,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人,诗人,所作诗歌多送别酬答之作,少数反映边塞军士生活,为“大历十才子”之一,遗有《卢纶集》。
明朝,卢镗,汝宁卫(汝南)人,大将,在浙东参与水陆十余战,斩敌千余,成为抗倭名将,名仅次于戚继光、俞大猷。
唐代,卢仝,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诗人,苦读书,不愿出仕,其诗多反映民间疾苦,好饮茶,为茶歌。
唐朝,卢鸿,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画家,嵩山隐士,拒绝出仕,工籀书,擅山水树石。
元代,卢挚,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文学家,诗文与刘因,姚遂齐名,世称“刘卢”、“姚卢”,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清朝,卢坤,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大臣,在道光初年历任湖广总督、两广总督等要职。
隋代,卢思道,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官员,隋文帝驾崩,写挽歌八首,时称“八米卢郎”。
唐朝,卢照邻,幽州范阳人,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所作诗多忧苦愤激之词,以《长安古意》最为有名。
宋代,卢祖皋,浙江省永嘉人,诗人,工乐府,词风朴素,意境清远,有《蒲江集》。
明代,卢象升,江苏省宜兴人,将领,抗清战争中,战死沙场。
清朝,卢文绍,浙江余姚人,古籍校勘家,著有《群书拾补》。
清末,卢贤拔,广西渌州(今桂平)人,官员,北洋军师长。
。
历史上的卢姓名人
卢芳:东汉曾被封为代王,他在新莽末年,自称为武帝曾孙刘文伯,联合三水地区羌、胡贵族起兵,后被匈奴单于立为帝。
公元40年投降东汉,被封为代王。
卢芳是卢氏唯一称帝的人。
卢纶: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人,唐代诗人,所作诗歌多送别酬答之作,少数反映边塞军士生活,为“大历十才子”之一,遗有《卢纶集》。
卢植:(139年—192年),字子干。
涿郡涿(今河北涿州)人。
东汉末年经学家、将领。
卢仝:(约795-835) 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
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
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
后迁居洛阳。
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
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
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
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又近似韩愈。
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
卢挚:(1242-1314),字处道,一字莘老;
号疏斋,又号蒿翁。
元代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
至元5年(1268)进士,任过廉访使、翰林学士。
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世称“刘卢”、“姚卢”。
与白朴、马致远、珠帘秀均有交往。
卢思道:(公元531年-582年)北朝隋之际诗人。
字子行。
范阳(今河北涿州)人。
年轻时师事“北朝三才”之一邢劭(字子才),以才学重于当时,仕于北齐。
齐宣王卒,朝臣各作挽歌10首,择善者用之,思道十得其八,时称“八米卢郎”。
北齐末待诏文林馆。
北周灭齐后入长安,官至散骑侍郎。
隋开皇元年卒。
一生的主要文学活动在北朝。
卢永祥(1867年-1933年),原名卢振河,字子嘉,中国山东济阳人,皖系军阀代表人物之一。
卢仁灿(1915年-2007年),福建省永定县坎市镇人。
卢仁灿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 *** 第十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他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7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卢慕贞(1867年—1952年),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原配夫人,广东香山县恭常都外坣村(今珠海市香洲区金鼎镇外沙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