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未记金句赏析(利未记金句大全)
民数记15章金句在哪一节
【民十五1】「耶和华对摩西说:」【民十五2】「『你晓谕以色列人说:你们到了我所赐给你们居住的地,」【民十五3】「若愿意从牛群羊群中取牛羊作火祭,献给耶和华,无论是燔祭是平安祭,为要还特许的愿,或是作甘心祭,或是逢你们节期献的,都要奉给耶和华为馨香之祭。
」神吩咐这些话的时候,十探子的事件可能已经过了许多年,不信的旧世代逐渐「倒在这旷野」(十四29),新的世代逐渐被神造就起来,预备好进入迦南、承受应许。
「自从离开加低斯·巴尼亚,到过了撒烈溪的时候,共有三十八年」(申二14),十五到二十章的事,就发生在这「三十八年」之间。
过去,神向旧世代宣告:「他们断不得看见我向他们的祖宗所起誓应许之地。
凡藐视我的,一个也不得看见」(十四23);
现在,神对新世代的开场白却是:「你们到了我所赐给你们居住的地」(2节)。
这表明本章所吩咐的,是新世代进入迦南地之后所要遵守的条例。
过去,神向旧世代宣告:「你们的儿女必在旷野飘流四十年」(十四33);
现在,神却对新世代重申:「我所赐给你们居住的地」(2节)。
虽然人的跟随和顺服是不可靠的,但神的应许绝不会改变,他所要做成的事,他必自己负责做成。
【民十五4】「那献供物的就要将细面伊法十分之一,并油一欣四分之一,调和作素祭,献给耶和华。
」【民十五5】「无论是燔祭是平安祭,你要为每只绵羊羔,一同预备奠祭的酒一欣四分之一。
」【民十五6】「为公绵羊预备细面伊法十分之二,并油一欣三分之一,调和作素祭,」【民十五7】「又用酒一欣三分之一作奠祭,献给耶和华为馨香之祭。
」【民十五8】「你预备公牛作燔祭,或是作平安祭,为要还特许的愿,或是作平安祭,献给耶和华,」【民十五9】「就要把细面伊法十分之三,并油半欣,调和作素祭,和公牛一同献上,」【民十五10】「又用酒半欣作奠祭,献给耶和华为馨香的火祭。
」神向新世代的第一个吩咐,是进入迦南地之后(2节),所有的「燔祭、平安祭」(3节)都要一同献上「素祭」(4节)和「奠祭」(5节),才能成为蒙神悦纳的「馨香之祭」(3节)。
「素祭」表明基督的所是成为我们生命的供应(利二1-16),使人能活出神所喜悦的生活,「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弗四1)。
「油」象征「喜乐」(赛六十一3;
诗四十五7;
箴二十七9),表明基督的生命满有平安喜乐。
进入应许之地的新世代只有活在「素祭」的生活里,才能在应许之地长久地享用恩典和安息。
「酒 yayin/
י
ַ
י
ִ
ן
」可以指一切经过发酵的葡萄汁(创九21),也可以指尚未发酵的葡萄汁(赛十六10;
耶四十八33;
哀二12),代表喜乐(传九7),又被译为「清酒」(六3;
利十9)。
「奠祭」可能是把酒浇在祭物上,或者浇在祭坛的四围。
神详细地指示了同献的「素祭」与「奠祭」所使用的细面、油和酒的分量。
只有在盛产小麦、橄榄和葡萄的迦南地,才可能献上这么大量的细面、油和酒。
因此,这些要求实际上是神对新世代的应许,神必然会带领他们进入「流奶与蜜之地」(十三27),而不是停留在旷野;
神必然会先供应他们丰盛的小麦、橄榄和葡萄,然后才要他们献上细面、油和酒。
同样,今天神带领我们经过的旷野也只是过程,目标是在基督里;
神必然是先供应我们基督丰盛的生命,然后才要求我们活出柔和谦卑、平安喜乐的生活。
祭牲 素祭 奠祭 细面 油 酒 每只绵羊羔 1/
10伊法(约2.2升) 1/
4欣(约0.875升) 1/
4欣(约0.875升) 每只公绵羊 2/
10伊法(约4.4升) 1/
3欣(约1.167升) 1/
3欣(约1.167升) 每只公牛 3/
10伊法(约6.6升) 1/
2欣(约1.75升) 1/
2欣(约1.75升) 【民十五11】「『献公牛、公绵羊、绵羊羔、山羊羔,每只都要这样办理。
」【民十五12】「照你们所预备的数目,按着只数都要这样办理。
」【民十五13】「凡本地人将馨香的火祭献给耶和华,都要这样办理。
」【民十五14】「若有外人和你们同居,或有人世世代代住在你们中间,愿意将馨香的火祭献给耶和华,你们怎样办理,他也要照样办理。
」【民十五15】「至于会众,你们和同居的外人都归一例,作为你们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在耶和华面前,你们怎样,寄居的也要怎样。
」【民十五16】「你们并与你们同居的外人当有一样的条例,一样的典章。
』」进入迦南地之后,无论是以色列人还是寄居的外邦人,只要是献上「馨香的火祭」,「都要这样办理」(13节)。
表明只有靠着神所供应的生命,在应许之地活出应许的属灵实际,燔祭和平安祭才能蒙神悦纳。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十一1)。
虽然新世代的百姓还在旷野中飘流,但神却向他们反复强调进入迦南后要「世世代代」(14、15、21、23、38节)遵守这些条例,表明这些事必然会成就。
百姓凭着信心,才能跟随神进入应许里,借着顺服,才能「世世代代」活在神的恩典中。
【民十五17】「耶和华对摩西说:」【民十五18】「『你晓谕以色列人说:你们到了我所领你们进去的那地,」【民十五19】「吃那地的粮食,就要把举祭献给耶和华。
」【民十五20】「你们要用初熟的麦子磨面,做饼当举祭奉献;
你们举上,好象举禾场的举祭一样。
」【民十五21】「你们世世代代要用初熟的麦子磨面,当举祭献给耶和华。
」神向新世代的第二个吩咐,是进入迦南地之后(18节),「初熟的麦子」必须「当举祭献给耶和华」,然后由神赐给祭司(参见利七34注解)。
物质的富足是神的祝福和恩典,但人很容易把富足当作自己努力的结果,也容易看重祝福过于赐福的神。
因此,神的百姓必须不断借着「举祭」来提醒自己,若不是神施恩,人一切的努力都是徒然;
若不是有赐福的神,人暂时的福乐都是虚空。
因此,我们只有跟定赐恩典的神,才能维持自己「世世代代」活在应许和恩典里:「首先初熟之物和一切所献的供物都要归给祭司。
你们也要用初熟的麦子磨面给祭司;
这样,福气就必临到你们的家了」(结四十四30)。
这个「举祭」并不是什一奉献,因为以色列人中「头生的儿子」(出二十二29)、「牛羊头生的」(出二十二30)和「地里首先初熟之物」(出二十三19)本来就是属于神的,必须用来献祭,否则必须用银子赎回。
以色列人「用初熟的麦子磨面,做饼当举祭奉献」(20结),代表将所有的收成都献给神;
分别为圣献给神的饼,代表其余的收成也分别为圣献给神了。
因此,保罗说:「所献的新面若是圣洁,全团也就圣洁了」(罗十一16)。
【民十五22】「『你们有错误的时候,不守耶和华所晓谕摩西的这一切命令,」【民十五23】「就是耶和华借摩西一切所吩咐你们的,自那日以至你们的世世代代,」【民十五24】「若有误行,是会众所不知道的,后来全会众就要将一只公牛犊作燔祭,并照典章把素祭和奠祭一同献给耶和华为馨香之祭,又献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
」【民十五25】「祭司要为以色列全会众赎罪,他们就必蒙赦免,因为这是错误。
他们又因自己的错误,把供物,就是向耶和华献的火祭和赎罪祭,一并奉到耶和华面前。
」【民十五26】「以色列全会众和寄居在他们中间的外人就必蒙赦免,因为这罪是百姓误犯的。
」神向新世代的第三个吩咐,是进入迦南地之后(18节),全会众所献的「赎罪祭」与旧世代不同。
对于旧世代,若全会众误犯了罪,就要「献一只公牛犊为赎罪祭」(利四14);
若官长误犯了罪,才献一只「公山羊」为赎罪祭(利四23)。
但对于新世代,若全会众误犯了罪,首先要献「一只公牛犊作燔祭」,并且同献「素祭和奠祭」,然后「又献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24节)。
新世代寻求神悦纳的心意,多于寻求赦免的心意,才能长久地活在应许和恩典里。
原来全会众所献的赎罪祭只是使「以色列全会众」得蒙赦免(利四20),但在应许之地里,这赎罪祭却可以使「以色列全会众和寄居在他们中间的外人」都「必蒙赦免」,表明神赦免的恩典扩大了。
【民十五27】「『若有一个人误犯了罪,他就要献一岁的母山羊作赎罪祭。
」【民十五28】「那误行的人犯罪的时候,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为他赎罪,他就必蒙赦免。
」【民十五29】「以色列中的本地人和寄居在他们中间的外人,若误行了什么事,必归一样的条例。
」【民十五30】「但那擅敢行事的,无论是本地人是寄居的,他亵渎了耶和华,必从民中剪除。
」【民十五31】「因他藐视耶和华的言语,违背耶和华的命令,那人总要剪除;
他的罪孽要归到他身上。
』」神向新世代的第四个吩咐,是进入迦南地之后,个人所献的「赎罪祭」与旧世代不同。
原来个人所献的赎罪祭只是使「「以色列中的本地人」得蒙赦免(利四35),但在应许之地里,这赎罪祭却可以使「以色列中的本地人和寄居在他们中间的外人」都「必蒙赦免」(28节),表明神赦免的恩典扩大了。
赦免的恩典扩大了,但神的赦免并不是鼓励人可以随意犯罪。
赎罪祭是神给误犯罪者的恩典,而那些「擅敢行事的」(30节)、「故意藐视耶和华的言语,违背耶和华的命令」(31节)的人,他们实际上是不以神为神,「亵渎了耶和华」(30节),所以「必从民中剪除」(30节),与恩典和应许不再有分。
「因为我们得知真道以后,若故意犯罪,赎罪的祭就再没有了;
惟有战惧等候审判和那烧灭众敌人的烈火」(来十26-27)。
【民十五32】「以色列人在旷野的时候,遇见一个人在安息日捡柴。
」【民十五33】「遇见他捡柴的人,就把他带到摩西、亚伦并全会众那里,」【民十五34】「将他收在监内;
因为当怎样办他,还没有指明。
」【民十五35】「耶和华吩咐摩西说:『总要把那人治死;
全会众要在营外用石头把他打死。
』」【民十五36】「于是全会众将他带到营外,用石头打死他,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32-36节是赎罪祭不适用故意犯罪的例子。
神已经七次要求百姓守安息日(出十六29;
二十8;
三十一13;
三十五3;
利十九3;
二十三3;
二十六2),但这个人竟然还在「藐视耶和华的言语,违背耶和华的命令」(31节)。
我们若以为只要明白了神的心意,就可以回转过来跟随神,那是还不认识自己的本相。
实际上,我们肉体的顽梗就像这个「在安息日捡柴」(32节)的人一样,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所以神要用一生的时间来拆毁我们的旧人、建立我们的新人。
神早已吩咐:「六日要做工,第七日乃为圣日,当向耶和华守为安息圣日。
凡这日之内做工的,必把他治死。
当安息日,不可在你们一切的住处生火」(出三十五2-3)。
但这里却说「当怎样办他,还没有指明」(34节),可能因为百姓并不确定「在安息日捡柴」(32节)算不算「做工」或「生火」。
但神清楚地吩咐:「他亵渎了耶和华,必从民中剪除」(30节)。
因为人看的是外面的行为,神看的是里面的内心。
【民十五37】「耶和华晓谕摩西说:」【民十五38】「『你吩咐以色列人,叫他们世世代代在衣服边上做繸子,又在底边的繸子上钉一根蓝细带子。
」【民十五39】「你们佩带这繸子,好叫你们看见就记念遵行耶和华一切的命令,不随从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像你们素常一样;
」【民十五40】「使你们记念遵行我一切的命令,成为圣洁,归与你们的神。
」神向新世代的第五个吩咐,是进入迦南地之后,要「在衣服边上做繸子,又在底边的繸子上钉一根蓝细带子」(38节),随时提醒自己活出属天的生活,不要再故意犯罪。
「繸子」代表「耶和华一切的命令」(38节)。
神的百姓在最接近地的衣服底边「佩带这繸子」(39节),走路时缀子飘动,并不是显示自己虔诚,而是提醒自己的属天地位,在生活中随时「遵行耶和华一切的命令,不随从自己的心意」(39节),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圣洁,归与你们的神」,活在神的应许和恩典中。
「蓝」是属天的颜色。
「蓝细带子」除了在这里提到,另外就是用来将金牌系在大祭司冠冕上的蓝细带子( 出二十八37;
三十九31)。
无论对于是大祭司还是百姓,这根「蓝细带子」都是为了随时提醒自己,我们虽然活在地上,但地位却是属天「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国民」(出十九6),所以应当注目属天的事物、活出属天的样式。
神的百姓若注目属地的事物、迷恋属地的生活,就与自己身上「蓝细带子」的属天标志不相称。
「蓝」原文是「蓝紫色」。
在古埃及,蓝色象征生命、复活和丰饶,被用来描绘水、天空、天堂、各种神祗的头发以及最高神太阳神拉的脸,蓝色也被用在法老的王冠上。
「蓝紫色」颜料是从地中海的染料骨螺中提炼的,价格昂贵,在旷野里并不容易获得,所以要进入迦南地以后才开始「钉一根蓝细带子」(38节)。
「不随从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39节)原文直译是「不随从自己的心意、眼目,跟着行邪淫」。
人的「心意、眼目」是信心的仇敌,以色列人多次的悖逆,都是「随从自己的心意、眼目」的结果。
因此,神借着繸子和蓝细带子这样外面的标志,提醒新世代的百姓,不可再「随从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
「随从」(39节)原文和「窥探」(十三2)是同一个词,暗示了随从自己心意的结局。
衣服「边上」(38节)意思是「翅膀、末端、边缘」,犹太拉比认为是「四个角」。
在新约时代,犹太人的衣服上都有繸子(太二十三5),主耶稣的衣裳上也有繸子(太九20;
十四36)。
今天正统犹太人的衬衣(Tallit)的四角和祷告披肩(Tallit katan)上都有繸子(Tzitzit)。
民数记第15章金句
本段记录乃加添有关献祭的律例,这些附加律例是以定居迦南应许地为背景,神期望他们在旷野飘流期间便要注意和准备这些礼仪。
.神启示的用意(1~2)──摩西将神的启示告诉那新一代的以色列人,要他们注意两件事: 1. 应许地(2)──「你们到了我所赐给你们居住的地」,就是迦南应许之地。
明显神要他们保持正确的方向,不可转到别处去,以致失去神的恩福。
2. 在何烈山所赐的律例(3以下)──这是重述出埃及记和利未记所记载有关献祭的律例,希望他们不要到了应许地后便将这些律例抹掉,乃要他们世世代代继续遵守,因这些献祭律例乃是要完成神救赎旨意的预示,故此期望他们能保存这个隐藏的计划和传统。
怎样帮助别人?
虽然说帮助别人是一件好事,但有时候如果你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的话,其实也会让别人感到厌烦,反而是好心办了坏事。
因此帮助别人,也需要有正确的方法,首先需要过问别人的意见。
有时候我们在看到别人有一些麻烦时,心里就会想要去为他们提供帮助,其实这种本心是好的,但是当我们没有处到别人那一种境况之中的时候,可能也不太理解别人在当时是否真的需要你的帮助。
因此我认为在你发现别人遇到麻烦的时候,你最好需要过问一下别人的意见,比如说你需要我的帮助吗?或者是你想要我怎样帮你呢?实际上你在过问他的过程之中就给了他思考的方式,如果他真的需要你的帮助的话,那么就会直接的告诉你或者是说他会直接告诉你你该怎样去帮助他。
在得到了他的肯定回答之后,你再对他提供帮助,实际上才算是最有效的,对于别人来说也是最容易接受的。
最害怕的就是可能别人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但是他并没有想要寻求你的帮助,如果说你主动去帮了别人的话,虽说你是有所付出,但别人也未必会感激你,在这个时候反而会让你感觉心里不痛快。
因此过问别人的意见是很重要的,最后就是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之中一定要摆平心态,不要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帮助别人。
因为你为别人提供帮助,其实对方的心理负担是很重的,在这个时候如果你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的话,对方就会感觉到好像亏欠你什么,可能也不太希望你再去帮助他,也有损两个人之间的感情。
所以说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之中,一定要保证你和对方时刻处在一种平等的关系里面,没有谁高过谁。
如何帮助他人
帮助别人是美德,但是,也应该明确如何才能帮助别人而愉悦自己,生活中应该如何帮助别人呢?一起看一下。
首先,我们在生活中,首先就应该做好自己,让自己尽量避免陷入到困境之中才行。
其次,我们还应该在生活中不要怠慢别人,每个人都应该诚恳对待,不分尊卑贵贱。
第三,在任何时候,我们想要帮助别人,都应该找准时机,不能盲目行动适得其反。
第四,在一般情况下,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自己是能够得到快乐的,所以尽量实践。
第五,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可能会遇到被误解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心态放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