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泻千里上一句(一泻千里打一动物)
大鹏赋 李白赏析
赏析:作者以大鹏自况,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从少年时代以来,一直在心头汹涌澎湃,而且越来越强烈的豪情逸致,充分体现了其摆脱现实羁绊、追求自由的理想。
创作背景《大鹏赋》是李白早年曾遇到高道司马承祯,他说李白有仙风道骨。
李白受宠若惊,于是写下《大鹏遇希有鸟赋》。
过后,他觉得此赋不够理想,便记忆旧作,扩充新意,写成这篇《大鹏赋》。
赏析作者把大鹏置于浩浩渺渺的天宇背景中,重点写其巨大威猛,任意而行,无所拘束,自由自在的脱俗神采,并以黄鹄、玄凤、斥鷃等俗鸟形象作对比,充分体现了其摆脱现实羁绊,追求自由的理想。
大鹏这个形象,正是李白个性和人格的生动再现,也是其精神追求和理想的形象化身。
李白的大鹏鸟的名句是什么?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朝的李白从青年时代开始,就以大鹏自比。
二十来岁的李白曾经写过一首《上李邕①》,表现了壮志少年的豪放气概。
诗歌是这样写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②犹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写完这首诗歌不久,二十四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从峨嵋山沿平羌江南下,到荆门、游洞庭。
又在湖北江陵拜访了司马承祯③,司马承祯夸许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李白就写了一首《大鹏遇希有鸟赋》来记述这次会面,中年以后,李白将这首诗歌修改成《大鹏赋》,描述了“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
他将司马道士比作大鹏,将自己比作和大鹏心灵相通的希有鸟。
描用寓言的形式记述了他和司马承祯这次心灵相契的会晤。
(大鹏: 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
大鹏鸟是庄子哲学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图腾。
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非常自负,又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心中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宏伟的抱负。
在此诗中 ,他以“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自比,这只大鹏即使是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里极力夸张这只大鸟的神力。
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李白62岁死于安徽当涂,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写出 “大鹏飞兮振八裔”的诗句。
这种逍遥自在,旷达豪放的大鹏性格贯穿了李白的一生,后世尊称他为“诗国大鹏”。
在古代印度神话中,也有一种大鹏金翅鸟,是一种性情猛烈、类似鹫鹰的巨鸟,梵语叫"
迦楼罗"
, 又称“苏钵剌尼”,是“天龙八部④”之一。
大鹏金翅鸟降生之时,身光赫奕,各路天神误认为它是火天而顶礼膜拜。
成年的大鹏金翅鸟有种种庄严宝色,头上有一个如意珠,身长八千由旬⑤,左右翅各长四千由旬。
大鹏金翅鸟以龙为食,它在空中飞翔,巡视大海中应死的龙,发现龙时,用翅膀煽开海水,成为两半,龙见这个阵势,吓得发抖,就失去知觉,等着被吞食,大鹏金翅鸟于一日之间可吃掉一个龙王及五百个小龙。
佛教的一些流派还认为,大鹏金翅鸟是梵天、毗纽天、大自在天的化身,也是释迦牟尼的老师文殊菩萨的化身,代表着智慧和勇猛。
汉代以后,佛教在中国各地得到广泛传播,印度神话中的大鹏金翅鸟的故事也在华夏各民族中传播开来。
它那神奇的智慧和无边的力量,成为各民族崇拜的偶象。
在汉族地区,人们认为民族英雄岳飞是大鹏金翅鸟转世。
在传奇小说《说岳全传》中,是这样记述的:宋徽宗在元旦祭祀上天,祭表是写给“玉皇大帝”的,但在抄写祭表的时候,误将‘玉’字上一点写在‘大’字上去了,成了‘王皇犬帝’。
玉帝看了大怒,说:‘王皇可恕,犬帝难饶!”就派遣赤须龙下界,降生于金国,成为金国老狼主第四个太子金兀术,玉皇大帝要让金兀术搅乱中原,以报“犬帝”之恨。
西天释迦牟尼佛恐怕赤须龙下界以后,没有人能够降伏,就派遣专门吃龙的大鹏鸟下界,转世为岳飞,保全宋室江山。
岳飞表字“鹏举”,正应大鹏转世之意。
在云南白族地区,也有关于大鹏的传说。
著名的崇圣寺三塔是大理文明史的标志,崇圣寺三塔的顶上各铸有一支大鹏金翅鸟。
据《万历云南通志》记载,崇圣寺三塔“各铸金为顶,顶有金鹏,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以此镇之”。
大理是白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古代频频发生水患,百姓认为这都是邪龙作怪所造成,因此要治水就要先治龙,可龙唯独只尊敬塔畏惧大鹏,于是就有求大鹏鸟伏龙治水。
只要塔和塔的大鹏金翅鸟存在,龙就不敢作恶,水患就会减少了。
至今,大理三月街民族节还用大鹏金翅鸟做标志性图案。
藏族是一个信仰佛教的民族,大鹏金翅鸟在藏民族有着崇高的地位。
在西藏结邦拉山口以南,蓝色的仰桑河边,有一块很大的石头,石头的形状,很象神话传说中的大鹏金翅鸟,相信佛教的藏族人和门巴人,把它看成神鸟,看成守护世外仙境的圣灵。
这块石头的名字叫"
甲金钦勒"
,意为"
大鹏金翅鸟圣地"
。
在西藏的佛教塑像中,所有忿怒相⑥的佛像顶上都飞有大鹏金翅鸟。
很多藏族人都会随身佩带大鹏金翅鸟的像章,他们相信这样可获得吉祥。
在藏族人眼中,大鹏鸟是一切智慧忿怒的部主,是承办事业的锐利武器;
他们认为,大鹏金翅鸟可以帮助自己消除一切障碍,增长福、禄、寿、财和智慧。
一什么千什么
一什么千什么的词语有:一发千钧、一饭千金、一顾千金、一挥千金、一壶千金、一毫千里、一攫千金、一举千里、一刻千金、一壸千金、一溃千里、一门千指、一诺千金、一了千明、一律千篇、一落千丈、一日千里、一日千丈、一时千载、一瞬千里、一时千载、一闻千悟等。
一诺千金:形容诺言的信用极高;
一落千丈:原形容琴声陡然由高到低。
后来泛用以形容景况、地位急剧下降或情绪突然低落;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一壶千金:是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
一律千篇:同等看待;
一了千明:比喻事事妥贴,有着落。
成语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惯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什么千什么一 的词语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意思 将进酒原文欣赏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翻译: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出自唐代李白的《将进酒》。
2、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