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卿心不负君(不负卿心不负君什么意思)
不负君来不负卿谁有全本
不负卿什么意思不负卿解释
1、不负韶华不负卿的意思是:韶华,指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指两个人长久的在一起,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不辜负光阴,不辜负你,是男对女表白爱情的海誓山盟。
2、这个世界怎么会有两全其美的办法,能够既不辜负美好的青春年华,也不辜负心仪的红颜知己。
3、这句话出自《三国》之孔明借东风的篇章,表面意思是说,得到了上天东风的垂怜,意思是若得到别人的帮助,定不辜负时间和帮助的那个人。
待到香山红叶尽,不负君来不负卿出自谁的诗句
“待到香山红叶尽,不负君来不负卿”出自仓央嘉措的诗句。
“待到香山红叶尽,不负君来不负卿”的意思是等到香山漫山红叶,我不会辜负这美好的时光,更不会辜负最美好的你。
全诗为:曾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待到香山红叶尽,不负如来不负卿。
仓央嘉措(1683—1706年),为第六世达赖喇嘛,门巴族人,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
1683年(藏历水猪年,康熙二十二年)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
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
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
1705年被废,1706年在押解途中圆寂。
仓央嘉措是一位才华出众、富有文采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情歌。
最为经典的拉萨藏文木刻版《仓央嘉措情歌》,词句优美,朴实生动,汇集了仓央嘉措60多首情诗,如今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他的诗歌已经超越民族、时空、国界,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是“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
待到香山红叶尽,不负君来不负卿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等到香山漫山红叶,我不会辜负这美好的时光,更不会辜负最美好的你。
原句出自于清朝仓央嘉措的《不负如来不负卿》。
原文:《不负如来不负卿》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与玛吉阿米的更传神,自恐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怕误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白话译文:我住进布达拉宫,我是这雪域最大的王。
我流浪在拉萨的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怕对你的情会影响我的修行,入山苦修又怕与你别离,这世上有没有双全之法,我不会辜负这美好的时光,更不会辜负最美好的你。
扩展资料:“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一种相思,千般无奈,万念徘徊。
通篇韵律优美,运用大量的比拟、双关、象征、排比渲染。
格调自然清新、柔美委婉。
纵观仓央嘉措的作品,是以大胆的写实、真挚的情感与深刻的哲理并存见长。
仓央嘉措,唯一一位非藏族或蒙古族出身的达赖喇嘛,十四岁被选为转世灵童,在入住布达拉宫时,就注定是个政治牺牲品的人生命运。
生活上的禁锢,政治上的操纵,内心抑郁的他,转而纵情声色。
而14年的尘世生活经历及对自然的热爱,激发了他诗的灵感,写下了许多缠绵的“情歌。
”《不负如来不负卿》,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参考资料:-仓央嘉措诗歌全集。
不负如来不负卿全诗解释是?
全诗如下: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两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译文如下:曾经考虑过太多情会损坏我在佛教的修行,进山修行又怕离开了你的倾国倾城的容颜。
时间哪里有双全的办法,不辜负佛法修行,又不辜负你。
诗词典故不负如来不负卿,源于西藏一个古老的传说。
传说,观音菩萨的弟子——猕猴禅师修行时,遇到一个雌猴罗刹女,对其心生爱慕,遂强势求爱。
若不接受她的爱,她便自杀,永坠恶道。
对猕猴禅师而言,若接受罗刹女的求爱,就是违背戒律,从此了断佛缘,这让他一时无从选择。
这种矛盾复杂的心理,被仓央嘉措借用,写成了这首名诗。
其实,如来并未强迫仓央嘉措,而是清规戒律和权利,更是那些具有险恶用心的权贵。
他虽是西藏最大的王,修习佛经,却又爱慕女色,才有“不负如来不负卿”无奈一叹。
关于不负卿的诗句有哪些?
全句是:等闲若得东风顾,不负春光不负卿。
意思是:随便什么时候,我只要得到了东风的垂顾,定然不辜负这大好春光,也不会辜负你。
这句话源自南怀瑾的《习禅录影》南怀瑾对人生阐述就是“儒释道合一境界,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南怀瑾这一辈子,从玩索而有成者到马不撤蹄的为法而忘躯至圆寂,真正实践到从“平凡”到“高贵”的最好人生“答卷”。
这句话是由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改写的。
在佛教观念中,“佛、法、僧”被称为“三宝”。
就是说,佛、教义和僧人在佛教中,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特别是对向自己传授法经典的喇嘛(佛的代言人),更要毕恭毕敬。
但是,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对佛法和喇嘛的淡漠,而对于人世生活却是热烈追求。
南怀瑾主要成就1、汇论贡献:纵观南怀瑾一生的主要成就总共分为四个方面:禅宗佛学、文化教育、政治行动、经济贡献。
2、禅宗佛学:《南禅七日》是当年南怀瑾在厦门南普陀寺为僧人们打禅七的时候,记录下来的录像的名称,把这七天的内容全部收录了下来,方便更多的人可以受教和改善画质,南怀瑾于1993年在闽南佛学院新落成的禅堂内主持第一场禅七,重新整理版本,共21集。
《南禅七日》是生命科学的实验。
1949年,南怀瑾辗转赴台,在家设帐授徒,讲授中国古籍经典。
去台初期,在台北设立“十万禅林台北道场”,成立“东西精华协会”,另在新竹县设“十万禅林峨嵋道场”,教导众生打禅。
后来在台北、北投、汐止、高雄等地多次举行禅七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