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经典句子(心经经典句子及解释)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1、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2、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3、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4、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5、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6、现代人只知外求,是外道,不是修行。
7、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8、结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
9、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10、看轻别人很容易,要摆平自己却很困难。
11、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你会很痛苦。
12、一切皆流,无物永驻。
13、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14、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15、世出世间思维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16、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
佛学感悟人生哲理句子
佛学感悟人生哲理句子:1、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
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2、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3、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
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4、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5、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6、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7、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8、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9、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10、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抄心经的心情说说
抄心经的心情说说,可以看看下面这些句子呀1、当你落魄时,你会明白很多人只有落魄一次,才知道谁最在乎你。
生命体验过低谷,才意识到什么才最宝贵。
2、你赢,我陪你君临天下,你输,我陪你东山再起!人只有穷了,才知道哪个人最爱你。
朋友只有落魄了,才知道谁对你最真,谁在乎你。
陪伴,不是你有钱我才追随;
珍惜,不是你漂亮我才关注。
时间留下的,不是财富,不是美丽,是真诚。
日久不一定生情,但一定见人心!3、我们珍惜一个人一定是感动过 我们放弃一个人 一定是失望过 人总在落魄时才能看清 懂你的人因疼惜而无可取代 感情这东西始终是相互的 你可以对我忽冷忽热爱理不理肆意去挥霍我的热情 也可以不理会我的失望沮丧难过 但我对你的喜欢就这么多 你用冷淡磨完了 也就完了 总之 不会再有。
———摘录。
4、我认真做人努力工作,为的就是有一天当站在我爱的人身边,不管他富甲一方还是一无所有,我都可以张开手坦然拥抱他。
他富有我不用觉得自己高攀,他贫穷我们也不至于落魄。
这就是女人去努力的意义!没有公主命那就必须有一颗女皇的心!用积极的态度,过不完美的人生!5、不想再为你而失魂落魄了,不想为你而弄丢自己的心。
6、地铁车厢里,一位中年男人凭着滑板车在一点点挪动着,他手里拿的是一个残疾人证,身旁的音响里传来的是心经乐,眼前的纸箱里装的是破旧的零钱,明显能看出着是一个落魄的男人,也许不是,但我还是想帮助他,即使很微薄,因为我不想去想社会上那些乌烟瘴气,毕竟这是个和谐社会。
7、看见我失魂落魄的样子,小三你得意急了吧8、只要那男人愿意拿命去疼她、若我白发苍苍!只要那女人愿意在他最落魄的时候不离不弃,若君仍在。
容颜迟暮、其实每个女人都可以在自己男人最落魄的时候不离不弃、其实每个男人都可以拿命去疼他的女人、倾世温柔9、你不懂付出一切换来背叛的感觉 || 你不懂孤注一掷满盘皆输的落魄10、教育孩子,每个人都不同。
孩子学完特长课。
我们去吃了过桥米线。
点了一份,两人分吃。
我告诉他,经济紧张就得省着花,告诉他,记住和他共患难的人。
以后自己有了,也要想着落魄时不放弃自己的人。
。
。
还有,一定让孩子知道孝顺那些疼爱自己的长辈。
不为自私,只感觉不孝顺的人是失败的人。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出自哪里?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整句为“菩提萨埵。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分段贯释:凡夫与佛,体本不二,凡夫为因心,佛菩萨为果德,但果德亦由因而来,未有不修而能证得者也,第不可执取于有修有得有证而已。
然若误执以为无修无得无证者,则凡夫可以不修,任其自成为佛,天下宁有此理?若执以为有修有得有证,则未明本来,法不能空,终不得究竟也。
惟有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得自在,既不著于有修有得有证,亦不著于无修无得无证,诸法空净,心无挂碍矣,非不挂也,挂而无碍也。
挂碍为因,恐怖为果,颠倒为因,梦想为果,一切不有,乃名究竟涅槃,究竟涅槃者佛也。
明知诸法空相,无智亦无得,然终非断灭,得此不可得者,即无上菩提也。
菩提非有,不可得故,菩提非空,不断灭故,以不可得之真如体性而有恒沙妙用在焉。
自性本不生灭,而自性能生万法焉。
三世诸佛者,无去来也,同此果德圆成者,必依于般若修也,修至一切空净,方名波罗蜜多也。
经内一切字,皆字,无字,无挂碍字,究竟字,与深字,前后互相呼应,以表德之至也。
以上五分,为前半部心经,所以表无实者,然皆在功用地,尚可言说者而说,由有而转空。
下二分为下半部,所以表无虚者,已离功用地,非可言说者而说,复由空而转有,合表无实无虚之义,即如来诸法如义之意耳。
扩展资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文:प
्
र
ज
्
ञ
ा
प
ा
र
म
ि
त
ा
ह
ृ
द
य
स
ू
त
्
र
Prajñ
āpāramitā Hṛ
daya。
藏文:བ
ཅ
ོ
མ
་
ལ
ྡ
ན
་
འ
ད
ས
་
མ
་
ཤ
ེ
ས
་
ར
བ
་
ཀ
ྱ
ི
་
ཕ
་
ར
ོ
ལ
་
ཏ
ུ
་
ཕ
ྱ
ི
ན
་
པ
འ
ི
་
ས
ྙ
ི
ང
་
པ
ོ
།
有时也称《般若波罗蜜心经》,为《金刚经》降伏其心篇,简称《心经》。
全经只有一卷,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余卷中的一节。
这部经文宣扬空性和般若,也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是世界上最被人广知最流行的佛教经典(美国汉梵佛经译者PINE 2004)。
英国佛经译者Edward Conze (2000)认为这篇经书属于般若波罗蜜教派发展四阶段的第三阶段时期著作。
另一方面,同为该教派精要的短篇《般若波罗蜜心经》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对大乘佛教的发展影响深远。
同时《心经》与禅宗的经典有异曲同工之处,而《金刚经》则被禅宗奉为至高无上的经典。
《心经》通常被认为是写于西元前1世纪的贵霜帝国境内。
Pine (2004 )认为作者是佛教上座部二十部派之一的说一切有部的僧侣,因为《心经》最早被翻译成汉语的记载是在公元200-250年由月氏和尚支谦所译。
参考资料: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_ 。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出自哪里?
出自《般若菠萝蜜多心经》,原文为: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_,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小编补充:《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文:प
्
र
ज
्
ञ
ा
प
ा
र
म
ि
त
ा
ह
ृ
द
य
स
ू
त
्
र
),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
现以唐代玄奘译本为最流行。
《般若经》的内涵以空性为主,透过对空性的了解能断除烦恼障而得到小乘的涅_,即声闻及独觉的菩提果位;
也能够透过对空性的认识,再加上福德资粮的圆满,能彻底断除所知障而获得大乘的涅_,即无上的菩提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