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国学句子(学优的优美句子)
什么是国学经典诵读
什么是国学经典诵读 所谓经典诵读,主要是指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孟子》等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
那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又会产生什么作用和影响呢?我来告诉各位家长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是什么吧! 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的作用及影响。
一、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
据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但凡成功之人,80%-90%的人靠的是情商,(即高尚的人格,优秀的道德品质)只有10%-20%的人靠的是智商。
因此,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而诵读经典则是培养其高尚道德品质的一条最好的捷径。
二、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
在小学低年级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
三、国学经典诵读,能显著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小学时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效地开发,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矿藏。
但是,这种记忆潜能如果不予开发,就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天天蜕化。
而一旦开发出来,不但现在记忆超人,而且可以伴其一生。
从这个层面讲,国学经典诵读开发的是学生一生的潜能。
同时,诵读国学经典,也是为孩子一生打点文化底色。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而且会惠及其一生。
四、国学经典诵读,大大提高了孩子的文化素养。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
流行文化”
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
营养不良”
,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
通过经典文化的诵读,可以大为提高孩子的文化知识素养。
通过国学经典的诵读,可以帮助孩子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读经典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
五、国学经典诵读,促进了学校、家庭的和谐。
国学经典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等内容都有着十分系统的论述。
“
天人合一”
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和为贵”
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追求人自我内心的和谐。
可以说,和谐是国学经典的主旋律。
现代我国所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观、“
荣辱观”
、 “
和谐社会”
等,基本都能在传统国学中找到渊源。
六、国学经典诵读是培育优秀子女的法宝,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武器。
马来西亚著名经典学教授钟积成先生在他的讲座“
做智慧父母,育优秀儿女”
的报告中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他说: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是那一个民族?回答是犹太民族。
他接着又说,本来应该是我们中华民族,但现在却又为什么不是中华民族呢?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丢失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经典。
他认为对孩子进行经典教育是培育优秀子女的法宝,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法宝。
钟教授进一步指出,经典教育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文字经典:即教育孩子大量阅读、背诵古今中外经典诗文。
另一方面是美育读经:即经常让孩子观看古今中外名画、名雕塑、建筑、艺术品,经常聆听世界古典音乐,歌剧等经典音乐。
让孩子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最终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
只有这样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多,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才会有望。
的确,历史上我们中华民族曾数次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国,靠的是什么?现在仔细想想,我们不难得出,靠的就是我们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经典文化。
是她们教会我们中华民族海纳百川,高瞻远瞩、与时俱进。
由此看来,诵读国学经典,传承国学经典的确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最强有力的武器。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大力开展推广国学经典诵读不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是社会和谐,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重要法宝。
;
。
国学经典诵读名句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可以用来诵读的国学经典句子有哪些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的相关资料,供大家欣赏学习! 【精选篇】 1.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2. 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3.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4. 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5.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8.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9.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11.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1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13.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14.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15.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16.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7.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8.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19.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20.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热门篇】 1. 见侮而不斗,辱也。
2.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3.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4.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5.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6.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7.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8.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9.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ǐ,甜酒 1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1.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12.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13.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14.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15. 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1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
17.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18.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19.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 20.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经典篇】 1.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2.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4.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5.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7.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赠萧禹 8. 海记忆体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9.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10.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13.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14.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15.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16.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17.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1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9. 哀哀父母,生我劬qú ,过分劳苦劳。
20.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
国学经典 名句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2.学不可以已。
——《荀子》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3、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4.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
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5.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
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6.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国学经典名句摘抄
国学经典名句摘抄如下:1、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
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
恒:常常。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
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
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
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
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
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
廪(lǐn):粮仓。
实:充实。
4、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经解》【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
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
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
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
缪(miù):错误。
国学经典 名句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2.学不可以已。
——《荀子》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3、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4.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
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5.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
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6.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国学最经典的句子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郑板桥《对联》 3、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 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6、“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 7、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明日歌》 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1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1、“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弟子规》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13、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1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 15、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周易》 1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 1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 1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1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明·朱熹 20、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22、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 2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 2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2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m.taiks.com)威武不能屈。
——《孟子》 2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2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28、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
——《答宾戏》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 3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