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君子朝(徐霞客君子当)
徐霞客是什么朝代的人
徐霞客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
徐霞客不满于“书斋讲学,面壁读书”追求功名之陋习,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放弃科举,开始艰苦的旅行探险生活。
前后共28年,年年外出游历,足迹所至,东到浙江东部海岛上的普陀山,南抵广东的罗浮山,西达云南西部的腾冲,北及河北蓟县的盘山,遍及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约20个省市。
徐霞客的贡献徐霞客早年的旅行,主要是游览名胜,51岁后,开始有计划、有系统地考察和研究自然规律。
他所到之处,对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植物等作深入研究,并按日记录,据实直书,不时参以己见。
尤其是对中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考察和描述,在中国和世界地理学史上是空前的创举,比欧洲要早一个多世纪,因此被公认为是世界石灰岩地貌的先驱。
他把自己旅行中的见闻和研究心得写成《徐霞客游记》一书,该书20卷,四十余万字,叙事生动,资料翔实,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又是一部很好的文学作品。
以上内容参考 ——徐霞客。
徐霞客是哪个朝代的?
徐霞客是明代的。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县(今江苏省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了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病逝家乡: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正月,徐霞客已“两足俱废”、心力交瘁,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到江阴。
江阴的官员来探望时问道:何苦来哉。
徐霞客回答道:“张骞凿空,未睹昆仑;
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
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54岁的徐霞客病逝于家中。
遗作经好友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
徐霞客游记是哪个朝代写的?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明末徐弘祖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
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
在原稿的基础之上,王忠纫手校、季梦良续成稿本,成书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
《徐霞客游记》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做了详细记录。
《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扩展资料《徐霞客游记》中关于景物的描写不仅贴近现实,而且十分准确。
现代科技也印证了徐霞客对于地质地貌和岩石景观记载的准确性,据对比,徐霞客对华东地区和桂林许多岩石、溶洞的描述与科学工具的实际测量惊人地吻合。
例如在《游桂林日记》中对伏波试剑石的描写:“一石柱下垂覆崖外,直抵下石,如莲萼倒挂,不属于下者,仅寸有余焉。
是名伏波试剑石。
”准确说明了石柱的具体位置是“下垂覆崖外,直抵下石”,形态形貌“如莲萼倒挂”,尤其是“仅寸有余”的精确描述,比前人笼统地记载要科学得多。
徐霞客“欲尽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为了达到“尽”的标准,《徐霞客游记》关于景观的描写也十分全面。
这一方面体现游记所包含的内容跨时长、地域广。
徐霞客二十二岁起在母亲的资助下开始云游四方,游历祖国的山水,一直到五十六岁过世之前几乎都在进行旅行考察。
在这三十四年间,他的脚步东到浙江普陀,西到云南腾冲,北至河北盘山,南到闽奥一带,覆盖了十九个省、市(区)。
另一方面体现对景物的描写全面。
桂林的七星岩历来是游客和地理学家的关注点,徐霞客一生两次到访七星岩,为它作较为全面的记载。
在《粤西游日记》中,他写道:“盖此处岩洞骈峙者三:栖霞在北,而下透山之东西;
七星在中,而曲透山之西北;
南岩在南,而上透山之东西。
”从高角度全面说明了各个洞口的布局。
《徐霞客游记》是哪个朝代写的?
《徐霞客游记》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做出卓有价值的贡献。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https:/
/
pan.baidu.com/
s/
1d5AAnwhwknKaWx9-kz1Q6A?pwd=di6x 提取码: di6x 。
”朝碧海而暮苍梧,睹青天而攀白日”是什么意思
“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来自徐霞客的少年时的故事。
这句话可作如下解释:“大丈夫”是指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的男子;
“当”是指应当、应该;
“朝碧海而暮苍梧”是指早上在碧海而晚上就到了苍梧山。
整句话一般是用比喻义,以大丈夫“早上在碧海,晚上在苍梧山”来比喻有志向的人要有“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胸怀天下、四海为家”的豪迈气概。
这句话的出处出自徐霞客的好朋友陈函辉写的《徐霞客墓志铭》中,原文是“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乃以一隅自限耶”,意思是大丈夫就当早上游碧海而晚上游苍梧山,怎么能把自己束缚在一个地方呢。
后人就由此来表达一个有志向的人就应该胸怀天下走四方,而不能视野狭窄、只看到眼面前。
”朝碧海而暮苍梧,睹青天而攀白日”是什么意思?
早上去看碧海晚上又看到苍松山,见识青天追赶白日,这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释义:1、朝:早上。
2、碧海:碧蓝色的海。
3、睹:看。
4、白日:太阳。
作者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县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了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