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牛顿,名人故事牛顿苹果的故事50字

2023-06-07
58 阅读

牛顿的故事

  少年牛顿   1642年的圣诞节前夜,在英格兰林肯郡沃尔斯索浦的一个农民家庭里,牛顿诞生了。

牛顿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3磅重。

接生婆和他的双亲都担心他能否活下来。

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会成为了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并且活到了竟活到了85岁的高龄。

  牛顿出生前三个月父亲便去世了。

在他两岁时,母亲改嫁。

从此牛顿便由外祖母抚养。

11岁时,母亲的后夫去世,牛顿才回到了母亲身边。

大约从5岁开始,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12岁时进入中学。

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常,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

药剂师的房子附近正建造风车,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也制造了一架小风车。

推动他的风车转动的,不是风,而是动物。

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

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

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

每天早晨,小水种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

  后来,迫于生活,母亲让牛顿停学在家务农。

但牛顿对务农并不感兴趣,一有机会便埋首书卷。

每次,母亲叫他同她的佣人一道上市场,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经时,他便恳求佣人一个人上街,自己则躲在树丛后看书。

有一次,牛顿的舅父起了疑心,就跟踪牛顿上市镇去,他发现他的外甥伸着腿,躺在草地上,正在聚精会神地钻研一个数学问题。

牛顿的好学精神感动了舅父,于是舅父劝服了母亲让牛顿复学。

牛顿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书本上的营养。

他写了一首题为《三顶冠冕》的诗,表达了他为实现献身科学的理想而甘愿承受痛苦的态度:   世俗的冠冕啊,我鄙视他如同脚下的尘土,   它是沉重的,而最佳也只是一场空虚;
  可是现在我愉快的欢迎一顶荆棘冠冕,   尽管刺得人痛,但味道主要的是甜;
  我看见光荣之冠在我的面前呈现,   它充满着幸福,永恒无边。

  求学岁月   牛顿19岁时进入剑桥大学,成为三一学院的减费生,靠为学院做杂务的收入支付学费。

在这里,牛顿开始接触到大量自然科学著作,经常参加学院举办的各类讲座,包括地理、物理、天文和数学。

牛顿的第一任教授伊萨克·巴罗是个博学多才的学者。

这位学者独具慧眼,看出了牛顿具有深邃的观察力、敏锐的理解力。

于是将自己的数学知识,包括计算曲线图形面积的方法,全部传授给牛顿,并把牛顿引向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

  后来,牛顿在回忆时说道:“巴罗博士当时讲授关于运动学的课程,也许正是这些课程促使我去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   当时,牛顿在数学上很大程度是依靠自学。

他学习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笛卡儿的《几何学》、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巴罗的《数学讲义》及韦达等许多数学家的著作。

其中,对牛顿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要数笛卡儿的《几何学》和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它们将牛顿迅速引导到当时数学最前沿——解析几何与微积分。

1664年,牛顿被选为巴罗的助手,第二年,剑桥大学评议会通过了授予牛顿大学学士学位的决定。

  正当牛顿准备留校继续深造时,严重的鼠疫席卷了英国,剑桥大学因此而关闭,牛顿离校返乡。

家乡安静的环境使得他的思想展翅飞翔,以整个宇宙作为其藩篱。

这短暂的时光成为牛顿科学生涯中的黄金岁月,他的三大成就:微积分、万有引力、光学分析的思想就是在这时孕育成形的。

可以说此时的牛顿已经开始着手描绘他一生大多数科学创造的蓝图。

  怪异的牛顿   1667年复活节后不久,牛顿返回到剑桥大学,10月被选为三一学院初级院委,翌年获得硕士学位,同时成为高级院委。

1669年,巴罗为了提携牛顿而辞去了教授之职,26岁的牛顿晋升为数学教授。

巴罗让贤,在科学史上一直被传为佳话。

  牛顿并不善于教学,他在讲授新近发现的微积分时,学生都接受不了。

但在解决疑难问题方面的能力,他却远远超过了常人。

还是学生时,牛顿就发现了一种计算无限量的方法。

他用这个秘密的方法,算出了双曲面积到二百五十位数。

他曾经高价买下了一个棱镜,并把它作为科学研究的工具,用它试验了白光分解为的有颜色的光。

开始,他并不愿意发表他的观察所得,他的发现都只是一种个人的消遣,为的是使自己在寂静的书斋中解闷。

他独自遨游于自己所创造的超级世界里。

后来,在好友哈雷的竭力劝说下,才勉强同意出版他的手稿,才有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问世。

  作为大学教授,牛顿常常忙得不修边幅,往往领带不结,袜带不系好,马裤也不纽扣,就走进了大学餐厅。

有一次,他在向一位姑娘求婚时思想又开了小差,他脑海了只剩下了无穷量的二项式定理。

他抓住姑娘的手指,错误的把它当成通烟斗的通条,硬往烟斗里塞,痛得姑娘大叫,离他而去。

牛顿也因此终生未娶。

  牛顿从容不迫地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结果作出了科学史上一个个重要的发现。

他马虎拖沓,曾经闹过许多的笑话。

一次,他边读书,边煮鸡蛋,等他揭开锅想吃鸡蛋时,却发现锅里是一只怀表。

还有一次,他请朋友吃饭,当饭菜准备好时,牛顿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便独自进了内室,朋友等了他好久还是不见他出来,于是朋友就自己动手把那份鸡全吃了,鸡骨头留在盘子,不告而别了。

等牛顿想起,出来后,发现了盘子里的骨头,以为自己已经吃过了,便转身又进了内室,继续研究他的问题。

  伟大的成就   在牛顿的全部科学贡献中,数学成就占有突出的地位。

他数学生涯中的第一项创造性成果就是发现了二项式定理。

据牛顿本人回忆,他是在1664年和1665年间的冬天,在研读沃利斯博士的《无穷算术》并试图修改他的求圆面积的级数时发现这一定理的。

  微积分的创立是牛顿最卓越的数学成就。

牛顿为解决运动问题,才创立这种和物理概念直接联系的数学理论的,牛顿称之为"
流数术"

它所处理的一些具体问题,如切线问题、求积问题、瞬时速度问题以及函数的极大和极小值问题等,在牛顿前已经得到人们的研究了。

但牛顿超越了前人,他站在了更高的角度,对以往分散的努力加以综合,将自古希腊以来求解无限小问题的各种技巧统一为两类普通的算法——微分和积分,并确立了这两类运算的互逆关系,从而完成了微积分发明中最关键的一步,为近代科学发展提供了最有效的工具,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

  1707年,牛顿的代数讲义经整理后出版,定名为《普遍算术》。

他主要讨论了代数基础及其(通过解方程)在解决各类问题中的应用。

书中陈述了代数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用大量实例说明了如何将各类问题化为代数方程,同时对方程的根及其性质进行了深入探讨,引出了方程论方面的丰硕成果,如,他得出了方程的根与其判别式之间的关系,指出可以利用方程系数确定方程根之幂的和数,即“牛顿幂和公式”。

  牛顿对解析几何与综合几何都有贡献。

他在1736年出版的《解析几何》中引入了曲率中心,给出密切线圆(或称曲线圆)概念,提出曲率公式及计算曲线的曲率方法。

并将自己的许多研究成果总结成专论《三次曲线枚举》,于1704年发表。

此外,他的数学工作还涉及数值分析、概率论和初等数论等众多领域。

  牛顿是经典力学理论理所当然的开创者。

他系统的总结了伽利略、开普勒和惠更斯等人的工作,得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他在自然科学中最辉煌的成就。

那是在假期里,牛顿常常来到母亲的家中,在花园里小坐片刻。

有一次,象以往屡次发生的那样,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

一个苹果的偶然落地,却是人类思想史的一个转折点,它使那个坐在花园里的人的头脑开了窍,引起他的沉思: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切物体都受到差不多总是朝向地心的吸引呢?牛顿思索着。

终于,他发现了对人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

他认为太阳吸引行星,行星吸引行星,以及吸引地面上一切物体的力都是具有相同性质的力,还用微积分证明了开普勒定律中太阳对行星的作用力是吸引力,证明了任何一曲线运动的质点,若是半径指向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点,且绕此点扫过与时间成正比的面积,则此质点必受指向该点的向心力的作用,如果环绕的周期之平方与半径的立方成正比,则向心力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

牛顿还通过了大量实验,证明了任何两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吸引力,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F=G(m1m2 /
r 2)(m1和m2是两物体的质量,r为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在同一时期,雷恩、哈雷和胡克等科学家都在探索天体运动奥秘,其中以胡克较为突出,他早就意识到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但他缺乏象牛顿那样的数学才能,不能得出定量的表示。

  牛顿运动三定律是构成经典力学的理论基础。

这些定律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是解决机械运动问题的基本理论依据。

  1687年,牛顿出版了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是一部力学的经典著作。

牛顿在这部书中,从力学的.基本概念(质量、动量、惯性、力)和基本定律(运动三定律)出发,运用他所发明的微积分这一锐利的数学工具,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完整而严密的体系,把天体力学和地面上的物体力学统一起来,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的综合。

  在光学方面,牛顿也取得了巨大成果。

他利用三棱镜试验了白光分解为的有颜色的光,最早发现了白光的组成。

他对各色光的折射率进行了精确分析,说明了色散现象的本质。

他指出,由于对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率和反射率不同,才造成物体颜色的差别,从而揭开了颜色之迷。

牛顿还提出了光的“微粒说”,认为光是由微粒形成的,并且走的是最快速的直线运动路径。

他的“微粒说”与后来惠更斯的“波动说”构成了关于光的两大基本理论。

此外,他还制作了牛顿色盘和反射式望远镜等多种光学仪器。

  牛顿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他在几乎每个他所涉足的科学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成绩。

他研究过计温学,观测水沸腾或凝固时的固定温度,研究热物体的冷却律,以及其他一些只有在与他自己的主要成就想比较时,才显得逊色的课题。

   牛顿晚年   随着科学声誉的提高,牛顿的政治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1689年,他被当选为国会中的大学代表。

作为国会议员,牛顿逐渐开始疏远给他带来巨大成就的科学。

他不时表示出对以他为代表的领域的厌恶。

同时,他的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和同时代的著名科学家如胡克、莱布尼兹等进行科学优先权的争论上。

  晚年的牛顿在伦敦过着堂皇的生活,1705年他被安妮女王封为贵族。

此时的牛顿非常富有,被普遍认为是生存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

他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在他任职的二十四年时间里,他以铁拳统治着学会。

没有他的同意,任何人都不能被选举。

  晚年的牛顿开始致力于对神学的研究,他否定哲学的指导作用,虔诚地相信上帝,埋头于写以神学为题材的著作。

当他遇到难以解释的天体运动时,竟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动力”的谬论。

他说“上帝统治万物,我们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

  1727年3月20日,伟大艾萨克·牛顿逝世。

同其他很多杰出的英国人一样,他被埋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

他的墓碑上镌刻着:   让人们欢呼这样一位多么伟大的   人类荣耀曾经在世界上存在。

牛顿的故事

牛顿的故事5篇 牛顿的故事1   1727年3月20日,伟大的科学家牛顿逝世。

在他84岁离开人世时,为他抬棺材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以及大法官。

伏尔泰是这样描述的:“他是像一位深受自己的臣民爱戴的国王一样被安葬的,在他之前,是没有哪一位科学家享受如此殊荣的。

在他之后,受到如此厚葬的也屈指可数。

”就在牛顿去世后不久,18世纪伟大的诗人亚历山大·薄柏总结了世人对牛顿的评价:自然与自然规则在黑夜中躲藏,主说,让人类有牛顿!于是一切被光照亮。

这句诗仍铭刻于牛顿的墓碑上。

  从18世纪起,牛顿开始被认为是现代科学家时代首屈一指的最伟大的人,一位理性主义者,一个教会我们在冷静的与纯粹的理性路线上思考的人,牛顿的名字一直是科学的代名词。

  但,牛顿的真实面貌其实并不完全像我们所想像的那样。

一切都源于一个神秘的箱子———牛顿的“黑匣子”,这个大箱子里,保存着许多证据,这些证据能够告诉后人,曾经占据与完全吸引着牛顿那颗热情与智慧的心灵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牛顿是在剑桥大学工作时留下这些东西的,但是他没有在离开剑桥的时候销毁它们,而是把它们保存在那个箱子里。

黑匣子里的东西深深震惊着任何一双18或19世纪,甚至是我们现代人的探索的眼睛,那里面保存着数以百万字的他未发表过的著作。

这些著作是牛顿在整个一生中艰难地隐藏着的秘密。

  秘密随他逝去,在他死后,有人试图了解这个尘封的秘密。

毕肖普·霍斯利奉命检查过这个箱子,并希望出版箱子里的那浩如烟海的作品,可是他看了箱子中的内容后,惊慌失措地猛然把箱子盖盖上了。

100年后,戴维·布鲁斯特再次查看了那个箱子,但是他通过小心地摘录与几个严肃的小谎言便把“黑匣子”里的真相完全掩盖了。

  纸终究包不住火,“黑匣子”里的秘密最后终于还是被解开了。

人们被“黑匣子”里的东西惊得目瞪口呆,那些证据表明,牛顿当时潜心研究的是长生不老药与废金属向黄金转化的方法。

正像剧作家乔治·伯纳德·肖在戏剧《在好国王查理的黄金岁月》里放入牛顿口中的话一样,剧作家借角色表达了牛顿的心声:“有如此多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废金属向黄金的转换,长生不老药,光与颜色的魔术,压倒一切的是圣经的隐义。

我却把时间浪费在了其他地方,多么大的时间浪费,无价的时间!”秘密著作的另一大部分是他推想与求索的宇宙的秘密真相———所罗门神殿的力量,圣经启示录、丹尼尔之书与关于教会历史的数百页论述。

  看过“黑匣子”中的证据后,所有人都会认为牛顿不是理性时代的第一人,而是魔法家中的最后一个。

牛顿的天性是玄奥的、隐蔽的,并且还有着深深的神经过敏,他的后继者惠斯顿把他评价成:“其性格是我所曾知道的最惧怕、最小心与多疑的性格之一。

”所以他整个一生都疏远女性,终生未娶。

牛顿的故事2   1642年的圣诞节,在英国.林肯郡.沃斯索普村一个农民家庭中,一个天才人物 –艾萨克。

牛顿 (Isaac Newton) 出生。

  牛顿出生前三个月,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了。

两年后,他母亲改嫁,牛顿便由他的外祖母抚养。

到了十二岁,牛顿在舅父的资助下进入皇家中学。

可是这时的牛顿并不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他在学校里的功课都做得很差,而且身体也不好,性格沉默与爱发白日梦,几乎没有出众之处。

他的超人才智竟然是被一个野蛮的同学无理地在他身上踢了一脚而唤醒的!他跟那个同学打架而且打赢了,可是那个霸道的同学在功课下却远比牛顿好。

于是牛顿便决心发奋,誓要在功课上超越他,结果他不单在皇家中学中名列前茅,十八岁时更进入了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

  1665年,正当牛顿在剑桥大学完成了学士课程之际,欧洲蔓延着恐怖的鼠疫,于是牛顿便回故乡了。

在乡间,牛顿利用自制的三棱镜分析出太阳光的七种色彩,并发现了各单色光的曲折率的差异。

  但是奇怪的是牛顿对这非凡的发现三缄其口。

原来他自知当时只不过是一个大学生,如果公开一个如此革命性的发现必然会触怒教授。

结果五年以后,当他晋升为授才把昔日的发现公诸于世。

  在乡间的那段期间,牛顿更创立了积分的方法,并将之广泛应用在物理与几何学上。

有一夜,牛顿坐在乡间的一棵苹果树下沉思。

忽然一个苹果掉落到地上。

于是他发现所有的东西一旦失去支撑必然会坠下,继而他发现任何两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吸引力,而这引力更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

可是,由于牛顿的性格孤僻及固执,他在二十年后才发表这理论。

另外,牛顿亦在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大量的实验。

牛顿成了经典物理学的创始人。

牛顿的故事3   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生于1642年英国林肯郡的一个农民家庭.   幼年时,牛顿身体较弱,学习成绩也不好,还经常受到别的同学的欺侮.有一次,几个同学逼他太甚,他忽然鼓起勇气反抗起来.从此,再没有人敢欺侮他,他也暗暗下决心,在学习上要超过别的同学,不再让人瞧不起.由于发奋读书,他的各门功课,尤其是数学,都成为班上最优秀的.   少年时期的牛顿,非常喜欢动手做玩具、小器械,他做的灯笼、风筝十分精巧,他的风筝比商店卖的飞得还高.据说,他曾经做过一个“水钟”,他在水桶壁上划上均匀的横线,让桶里的水从桶底往外滴,水面不断下降,根据刻度线读出时间,水滴尽了,正好是中午时刻.这个钟类似于我国古代的漏壶.牛顿做的“太阳钟”,据说是在木板上划上线,中间钉一枚铁钉,在阳光下,看钉子的影子与哪条线重合,就能读出时间.这个“太阳钟”类似于我国古代的日晷.   1661年牛顿中学毕业,考入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在大学期间,由于他中学的数学基础好,再加上自己刻苦钻研,他的学习突飞猛进,深受导师的喜爱,导师将自己的专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1665年牛顿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留校做研究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
科学生涯.   1665年秋,伦敦发生了可怕的瘟疫,剑桥大学关门,牛顿回到了家乡.在家乡的十八个月,可以说是牛顿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几乎他所有最重要的成就都在这个时期奠定了基础.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期间.   瘟疫过后,牛顿回到剑桥大学.1668年他取得硕士学位.1669年,他的导师巴罗博士辞职,并积极推荐他接替了数学教授的职位.他从这年开始,就成为全剑桥大学公认的大数学家,还被选为三一学院管理委员会成员.   牛顿在剑桥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长达三十年之久.这三十年是他刻苦钻研的三十年,为了科学研究,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有时为了检验一个设想,他呕心沥血、通宵达旦,直到有了结果才罢休.牛顿的渊博学识和辉煌的科学成就,都是在剑桥取得的.   1672年牛顿当选为英国伦敦皇家学会会员.1689年当选为英国国会议员.1696年因病离开剑桥大学,到皇家造币厂当监督,1699年出任造币厂厂长,同时被选为法国科学院八个外国委员之一.1703年他当选为皇家学会会长,以后每年都连任,直到去世.1705年英国女皇授予他爵士称号.   1727年3月20日,牛顿因病在伦敦逝世,终年85岁.因为他一生对国家的贡献,逝世后被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墓地.   牛顿是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他所取得的科学成就是无与伦比的.同时,他又十分谦虚,他临终这样评论自己:“我不知道世界上的人对我是怎样看待的.但在我自己看来,却只觉得我好像是一个小孩子,在海滩上玩耍,不时寻找比平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是美丽的贝壳;
可是,在那汪洋大海之中,却充满着无穷的真理,在我面前都未发现.”“如果说我比笛卡儿(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1596~1650)看得远一点儿,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前辈巨人的肩上.” 牛顿的故事4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27岁就担任了剑桥的数学教授。

后来还发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发现——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牛顿是个可怜的孩子,出生之前父亲就去世了。

她的母亲只希望他成为一个农民,能够解决温饱就行了。

但牛顿却酷爱读书,经常读起书来忘记干活。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更加喜欢读书了,还喜欢沉思,经常喜欢制做一些小工具、小技巧、小发明和科学小实验。

他做过一架磨坊的模型,动力是小老鼠。

他喜欢刻日晷,日晷是指太阳的影子,古代用来测时间的一种计时器,我感觉就好比现在的钟表一样。

牛顿把院子里和窗台上都放着他刻划的日晷,用来验看太阳影了的移动,就知道时间了。

牛顿真是一个勤奋专研的好孩子,也是因为他对探索自然现象产生了极厚的的兴趣,才创建出了前所未有的惊人业绩。

  我要像牛顿学习,学习他酷爱读书的好习惯。

因为读书是在储存知识,知识才是我们梦想的翅膀! 牛顿的故事5   谈起大科学家牛顿,大家肯定都熟悉。

以前,我对牛顿的了解也不深,直到今天我读了《牛顿的故事》后,对牛顿又有了新的了解。

  《牛顿的故事》这篇短文主要记述的是大科学家牛顿的一些趣事,虽然他在物理学方面有过重大的发现,可在一些小事上,却是个“马大哈”。

记得有一次,牛顿因为要研究一个难题,所以起得很早。

佣人怕他会饿,所以就拿了一个鸡蛋准备煮给他吃,牛顿不想有人干扰他工作,就让佣人先走,说他自己煮。

谁都没有想到,当佣人回来的时候,看到的竟是这一幕:锅里煮的是钟表,鸡蛋还被牛顿完好无损地握在手中。

这并不是牛顿最“马大哈”的地方,牛顿的“马大哈”还在后面呢!牛顿请朋友吃饭,由于自己的工作很忙,就叫朋友先吃。

朋友吃完后,想用个恶作剧吓吓牛顿,他把骨头全都放在盘子里,重新盖好,就走了。

半夜,牛顿饿了,就走进餐厅,他打开盘子,看见里面全是鸡骨头,还以为自己早就吃过了。

至于他请朋友吃饭的事早就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

  看完后,我忍俊不禁,想不到鼎鼎大名的科学家竟也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不过,细想一下,就不难发现,牛顿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太专注于科学研究了。

  看了《牛顿的故事》,我不禁想起了我们去年学过的一篇课文《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其中的爱因斯坦也和牛顿一样,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科学研究上而忽视了生活小节,比如他出门时竟穿着拖鞋和睡衣,头发也乱糟糟的。

  我很佩服牛顿,我也渴望能够像牛顿一样做出一番贡献。

但是,和牛顿相比,我感到羞愧万分。

平时我学习不刻苦,整天只知道玩,却老抱有侥幸心理,幻想着不付出努力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当我读完《牛顿的故事》,我懂得了:要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付出努力。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我和牛顿一样,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努力学习,将来一定会和牛顿一样成为伟大的科学家的。

科学家牛顿的故事

牛顿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

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
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

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

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

扩展资料:牛顿的主要成就:1、力学成就1679年,牛顿重新回到力学的研究中:引力及其对行星轨道的作用、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与胡克和弗拉姆斯蒂德在力学上的讨论。

他将自己的成果归结在《物体在轨道中之运动》(1684年)一书中,该书中包含有初步的、后来在《原理》中形成的运动定律。

2、数学成就大多数现代历史学家都相信,牛顿与莱布尼茨独立发展出了微积分学,并为之创造了各自独特的符号。

根据牛顿周围的人所述,牛顿要比莱布尼茨早几年得出他的方法,但在1693年以前他几乎没有发表任何内容,并直至1704年他才给出了其完整的叙述。

3、光学成就牛顿曾致力于颜色的现象和光的本性的研究。

1666年,他用三棱镜研究日光,得出结论:白光是由不同颜色(即不同波长)的光混合而成的,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

在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折射率最小;
紫光波长最短,折射率最大。

牛顿的这一重要发现成为光谱分析的基础,揭示了光色的秘密。

参考资料来源:-牛顿。

牛顿为什么是最伟大的科学家?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