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忘形的诗句(形容人得意忘形的诗句)

2023-06-07
50 阅读

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名句是什么

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唐·白居易《卖炭翁》。

这两句大意是:可怜卖炭翁在大雪天还穿着单衣,可他心里还怕炭价贱而希望天再冷些。

这是通过卖炭老人矛盾的心理,表现他贫穷艰辛的生活处境,显得意味深长。

身上衣服单薄,理应希望天气暖和;
然而为生计所迫,又忧虑天暖和了炭价下跌,故而希望无气再寒冷些。

这样一种矛盾的心理,是只有像卖炭翁这样的贫苦劳动人民才有的。

诗人如此深刻地体贴卖炭老人的生活处境和内心世界,并如此真实地将它表现出来,又用“可怜”二字表达出自己的深切同情,这是难能可贵的。

2、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鬟苍苍十指黑。

唐·白居易《卖炭翁》。

这两句大意是:满面灰尘,脸上呈现出被烟火燎烤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乌黑。

这两句描绘出卖炭翁烟薰火燎,鬓斑指黑,形容枯槁的外貌形象,反映了他的困苦生活。

“满面尘灰”可见其所干的活既脏又累;
“两鬓苍苍”,可知其已年老力衰,紧扣题目中的“翁”字;
“烟火色”,“十指黑”则显示其职业特征,紧扣“卖炭”二字。

两句十四字,对卖炭老人的外貌作了毕肖的勾勒,绝非一般老年人的形象。

写人物要善于抓特征,这是作者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扩展资料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艺术上也很有特色。

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

这是全诗的诗眼。

其他一切描写,都集中于这个诗眼。

在表现手法上,则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

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

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

参考资料来源:-卖炭翁。

《卖炭翁·白居易》原文与赏析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创作了“新乐府”诗五十首,《卖炭翁》是其中的第三十二首。

它描写的“宫市”害民情景,如“新乐府”序所说,“其事核而实”,是有现实生活依据的。

“宫市”,指宫廷派人直接到市场去购买需用的物品。

唐德宗时,宦官专权,他们经常派数百人赴长安东、西两市张望,看到合意的货物,就低价收购,甚至不付分文。

韩愈《顺宗实录》有这样的记载:“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 ‘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农夫卖柴,横遭掠夺,是百姓受“宫市”之苦的一个实例。

诗歌从介绍人物开始。

老翁孤苦伶仃,长年在长安城外的南山中“伐薪”、“烧炭”。

他没有土地,全靠卖炭度日。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劳动十分艰辛,只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希望能勉强活下去。

但是,连这样起码的生活也难以维持,天寒衣单,却“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种宁愿忍受加倍的寒冷,以便多得几文卖炭钱的心理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处境。

“夜来城外一尺雪”,寒冷的天气终于盼到了。

一清早,他就套上牛车,踏着积雪,外出卖炭。

正当他疲惫不堪,在“市南门外”稍事休息的时候,突然,骑马翩翩的“黄衣使者白衫儿”冲了过来,“手把文书口称敕”,说是宫廷里要买炭,硬逼着老翁把炭车向皇宫赶去。

“回车叱牛牵向北”,表现了宫使的蛮横神态和强盗行径。

眼看着费尽心血烧成的千余斤炭被夺去,老翁痛心惋惜,又无可奈何,“宫使驱将惜不得”就是这种心情的准确表达。

老翁的希望落空了,最后得到的只是“半匹红纱一丈绫”,它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御寒,仅仅是系在牛角上的一点点缀品,“宫市”的欺榨和残忍得到了充分的暴露。

这首诗,不发议论,作者的爱什么憎什么完全寓于生动的叙事和描写之中。

写卖炭翁的贫困与可怜,不是由作者下断语,而是借人物的形象来显示: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活画出卖炭翁饱经艰苦的外貌。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则是对老人痛苦内心的刻画。

又如表现宫市制度的罪恶,既不采用《杜陵叟》那种直接批判的形式,也不象“新乐府”的一些诗篇那样,在结尾“显其志”,而是直书其事,在叙述事实中结束,显得更含蓄,更发人深思。

直书其事,而其意自见,更不用著一断语。

(《唐宋诗醇》卷二十) 。

感恩老师的七绝诗有哪些?

感恩老师的七绝诗如下:1、一生辛苦染鬓丝,培育新苗胜作诗。

奉献情怀充满爱,人间感谢是恩师。

2、园丁辛苦著春秋,最喜栋梁得获收。

哺育幼苗无限意,参天大树是功酬。

3、智慧传播似塔灯,临岐照耀亮前程。

却如蜡烛燃烧烬,细数栋梁满是情。

4、哺育幼苗赞恪勤,满园桃李自凝芬。

鲜花绽放留身影,回首栋梁有感恩。

5、芬芳桃李赞园丁,绽放鲜花心血凝。

爱护铭怀诚祝福,感恩念想是深情。

6、四季花香馥满园,栋梁有用笑开颜。

春秋荏苒情长在,最是师恩感念间。

7、茁壮新苗靓物华,园丁辛苦忘持家。

一朝桃李香天下,身后身前满是花。

感恩老师的七绝诗有哪些?

感恩老师的古诗:1.《远师》唐·白居易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2.《寻雍尊师隐居》唐·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3.《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4.《酬问师》唐·刘商 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

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5.《无题》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老师颂: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

蚕丝吐尽春未老,烛泪成灰秋更稠。

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

1.务学不如务求师。

-----杨雄2.圣人无常师。

-----韩愈3.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司马光4.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吕不韦5.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6.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

-----程颐7.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关汉卿8.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唐甄9.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10.同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11.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找一首诗,大概内容描写了卖炭翁没碳烧,泥瓦工没房屋住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唐诗三首》部编版8下(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

一、《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释义: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

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

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

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安稳得像是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三、《卖炭翁》: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扩展资料唐诗特点: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

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
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
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参考资料来源:-石壕吏参考资料来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参考资料来源:-卖炭翁。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