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生活规律(康德的生活规律对我们的启示)

2023-06-07
33 阅读

自律的康德

谈到哲学,有两位哲学家不得不提,一个是柏拉图,另一个就是康德。

自57岁发表第一部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以来,康德的作品在之后逐一问世。

他的高产,在于充分把握时间:每天早上不到5点起床,6点之前抽烟品茗(也可能是咖啡),6点-7点准备讲课,10点以前上完课,开始埋首著述直至午餐,下午散步一小时,傍晚及晚上用来阅读和思考,10点就寝。

他一辈子没有结婚,极规律地生活,直到80岁去世。

能如此理性地规划时间,在于他的自律。

理性有两面,一面是理性本身(纯粹理性),另一面是在实践时起的作用(实践理性)。

道德在实践中有两种方式:他律和自律。

从年幼到成熟,只有将“他律”转化为“自律”,才能成为真正独立的人。

这种自律是由内而发的,是“我应该,所以我能够”,是“用理性为自己立法”。

人的自由来自自律。

如何自律?需要有自觉。

“觉悟到与其一天到晚去考虑谁来管我、有没有被人看到,还不如自己想清楚该不该做,该做就去做,不该做就不去做。

”想起《礼记中庸》里面讲,“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君子在独处时,也谨慎不苟,不违反道德,不负良知,不欺内心,都是一个道理。

晚年的康德每天下午三点半一定出门散步,风雨无阻,到了城里人看到他就知道正确时间的地步。

自律,让数十年如一日的行为构成人生的画面,刻在人们对康德的记忆里。

康德的解释

康德的解释[Kant] (1724—
1804) 德国 哲学家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理论的创始人 词语分解 康的解释 康 ā 安宁 : 康乐 (?)。

康平。

康宁。

空,空虚:萝卜康了。

宽阔 : 康庄 。

康衢(四通八达的大路)。

无病:康健。

康复。

康泰 。

健康 。

丰盛 :小康。

康年。

姓。

部首 :广;
德的解释 德 é 人们共同 生活 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品行 , 品质 :美德。

品德。

公德。

德行 。

道德 。

德性。

德育(以 一定 的 社会 要求,进行 思想 的、 政治 的和道德的教育)。

德才兼备。

度德量力。

德高望重 。

心意 ,信念:一心一德。

关于康德的问题?

康德的著作归纳概括起来可以用以下四个问题来表示:1、我能认知什么?2、我应该做什么?3、我希望什么?4、人是什么?对这四个问题的回答正是康德认识论的观点: 康德认为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得到的。

经验对知识的产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

把经验转换为知识,就需要理性(康德与亚里士多德一样,将这种理性称为“范畴”),而理性则是天赋的。

人类通过范畴的框架来获得外界的经验,没有范畴就无法感知世界。

因此范畴与经验一样,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

但人类的范畴中也有一些可以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观念的因素,他意识到,事物本身与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远无法确知事物的真正面貌。

在因果律方面,康德提出了绝对命令与假言命令,认为因果律是人类理性的结果,他赞同休谟认为因果律不来自于经验,但他相信可以证明自然法则,因为自然法则就是人类认知的法则。

因果律其实就是人类理性的表现。

伊曼努尔·康德的家庭背景是什么样的?

伊曼纽尔·康德1724年4月22日出生于东普鲁士首府哥尼斯堡(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的一个虔诚的新教徒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马鞍匠。

伊曼努尔·康德的人物评价

伊曼努尔·康德 (Immanuel Kant),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思想使哲学深入到了一个新的理论维度,也是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康德的哲学主要关注认识论和形而上学问题,在康德之前,唯理论和经验论持续了几百年的论战,最终无法较好解决知识的来源问题。

康德的先验哲学则调和了经验论与唯理论,结束了这场耗时长久的哲学之争。

另外,康德的伦理学理论也十分有影响,此外他还曾针对太阳系的形成提出第一个现代的理论解释,即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Kant-Laplace hypothesis)。

康德思想的发展,以1770年他提出教授就职论文为界,分为“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

在“前批判时期”,他埋头于自然科学研究,提出了“关于潮汐延缓地球自转的假说”和“关于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

此外他还曾针对太阳系的形成提出第一个现代的理论解释,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设。

在就任逻辑与形而上学教授一职后,康德哲学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1781年,康德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这部哲学名著。

此后又陆续发表了《实践理性批判》(1788)和《判断力批判》(1790)这两部著作。

三大批判的相继问世,成为康德批判哲学体系形成的真正标志。

康德是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德国哲学革命的旗手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

康德以他的批判性哲学为基础,提出了人是目的而非手段,实现了将人从单纯因果必然性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完成古典法哲学向现代法哲学转变和发展史上革命性变革。

同时,康德对人的自由和权利的实现和维护、以及私法和公法等法哲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丰富的法哲学思想,对于后代法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