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经典故事(佛经经典故事婴幼儿)

2023-06-08
56 阅读

佛经故事大全精选

  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智慧故事,这些妙处横生的故事,内涵丰富,意蕴深刻,读后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下面这些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佛经故事大全精选。

  佛经故事大全精选1:禅师与兰花   有一位禅师很喜欢养兰花。

有一次他外出云游,就把兰花交代给徒弟照料。

徒弟知道这是师傅的爱物,于是也小心照顾,兰花一直生长得很好。

可是就在禅师回来的前一天,他不小心把兰花摔倒地上,兰花摔坏了。

  徒弟非常担心,他自己受罚倒不要紧,他害怕师傅会生气伤心。

  问问自己,如果你是禅师,你会怎么处理?   禅师回来以后知道了,并没有生气,也没有惩罚。

他告诉徒弟:“
我当初种兰花,不是为了今天生气来的。


  这个世界上还有一小部分人,他们有一个奇妙的心智转化器,他们好像没有痛苦按钮,只有快乐按钮,而且按钮在自己手上。

好像禅师,即使兰花摔坏了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但是总有比大发雷霆更好的选择。

他们的心智模式是:不管外界怎么样,我都有能力对自己的状况负责。

这种人总能找到当下的更好的方法,因为他明白,不管外界怎么样,下一步的生活,都是他们自己的!老板发火我可以选择去沟通,也可以选择离开;
孩子不听话,我可以选择去教育,又或者调整自己讲话的方式;
堵车的时候我可以选择下次不在这个时间出来,也可以选择用这个时间听听音乐或者练练听力…

这种人我们称为掌控者。

  佛经故事大全精选2:等一下也不会死   到圆通寺的大殿拜佛,在我右边拜佛的是一位中年妇人,很虔诚地在那里顶礼。

  我也专心地拜着佛,突然听到右边传来噼啪两声巨响,回过神来,发现右边的妇人正打着小孩儿的耳光,由于用力极猛,连静寂的佛殿都回响着嗡嗡之声,我看见孩子的左右脸颊浮起十个鲜红的指印。

  “
你没看见妈妈在拜佛吗?你这个死囡仔,要吃冰淇淋不会等一下吗?不吃会死吗?气死我!气死我!”
那妈妈涨红着脸,几乎发抖地说。

  拜佛的母亲的反应大出我的意料之外,但被打的孩子的反应更令我吃惊,她双手抚脸、咬牙、瞪着怨恨的眼睛以忍住泪水,愤愤地说:“
你先让我吃冰淇淋,等一下再拜佛也不会死!”
  说完,孩子一转身冲出大殿,发抖的母亲发狂了,顺手抄起放在墙边的木板,追了出去。

  我跟出去,看到一对母子顺着石阶追逐,竟追了数百米,最后消失在山下。

这时,我才听见石阶下卖冰淇淋小贩的喇叭声。

  我已无心拜佛,坐在庭中的大石头上想:如果我正在拜佛,我的孩子来向我要冰淇淋,我会有什么反应?我想我会停止拜佛,去买冰淇淋给他吃,再回来拜佛;
或者就陪他吃个冰淇淋也未可厚非,吃了冰淇淋,拜佛的心可能会更清凉。

  佛是永远在的,稍停一下并不会怎样。

  佛是到处在的,体贴众生的需要,正是在拜佛。

  正想着的时候,那气喘嘘嘘的母亲返来了,我担心地问:“
追到了吗?”
  她说:“
没有!这个死囡仔,跑得飞快,看在佛祖面上,饶她一命,我是拿这个板子回来还给寺里的。


  然后我看她把板子放回原处,在大殿前穿鞋子—

她刚刚急怒攻心,连鞋子也没穿就跑了。

  我顺着圆通寺的石阶下山,看着这秋天清明的风景,想到佛是永远在的,佛是处处在的,在每一片叶、每一朵花、每一株草,甚至在吃冰淇淋清凉的心里。

  佛经故事大全精选3:是谁在让你不开心   每一个人都希望拥有快乐、幸福的生活,也希望远离不开心、令人沮丧的事情。

但是这一切是谁在把握的呢?是生活,还是自己?是谁在让你不快乐?   有一次坐飞机回北京,晚上12点到的北京3号航站楼。

我在冰天雪地终于等到出租车,把包往里面一扔就钻了进去。

司机师傅很紧张:“
到哪儿?”
我说:“
中关村。


司机师傅挺开心,说:“
中关村还行,他妈的我昨天排队二十分钟大半夜拉了一个活,一问去哪?—

望京!我今天一直郁闷来着。


我对师傅说:“
你身上是不是有一个按钮,一个写着开心,一个写着不开心。

上来望京的人按一下不开心,您就郁闷一天。

上来中关村的人按一下开心,您就开心一天呢?”
司机师傅说: “
有点意思。


  就好像司机一样,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人,身上都有自己的按钮,也让别人掌控着自己的生活。

他们的心智模式是:外界、别人来掌控我的生命,导致我现在的状态。

  一旦安装了这个模式,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保护那个痛苦按钮,不让别人按到。

但如果实在被按到,除了沮丧,他们还能有什么办法呢?就好像你的老板偏偏要发火;
你的孩子就是不听话;
着急的时候,前面的车就是堵得不可开交…

这种人我们称为受害者。

  受害者习惯把痛苦和快乐放在别人手上,有的时候是家人上司,有的时候是朋友同事,还有的时候是过去的自己。

下面讲一个故事。

  有一位禅师很喜欢养兰花。

有一次他外出云游,就把兰花交给徒弟照料。

徒弟知道这是师父的爱物,于是也小心照顾,兰花一直生长得很好。

可是就在禅师回来的前一天,他不小心把兰花摔到地上,兰花摔坏了。

  徒弟非常担心,他自己受罚倒不要紧,他害怕师父会生气伤心。

  问问自己,如果你是禅师,你会怎么处理?   禅师回来以后知道了,并没有生气,也没有惩罚。

他告诉徒弟:“
我当初种兰花,不是为了今天生气来的。


  这个世界上还有一小部分人,他们有一个奇妙的心智转化器,他们好像没有痛苦按钮,只有快乐按钮,而且按钮在自己手上。

好像禅师,即使兰花摔坏了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但是总有比大发雷霆更好的选择。

他们的心智模式是:不管外界怎么样,我都有能力对自己的状况负责。

这种人总能找到当下的更好的方法,因为他明白,不管外界怎么样,下一步的生活,都是他们自己的!老板发火我可以选择去沟通,也可以选择离开;
孩子不听话,我可以选择去教育,又或者调整自己讲话的方式;
堵车的时候我可以选择下次不这个时间出来,也可以选择用这个时间听听音乐或者练练听力…

这种人我们称为掌控者。

  受害者,掌控者。

你的大脑中间,安装了哪种模式?   我自己做咨询和教练多年,亲见学员中大概有40%希望换工作或改变环境的人。

这些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痛苦,便下意识地认为是外界的原因。

他们认为改变外界环境,就能改变他的生活。

所以他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和金钱,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人换到另一个人,却从没有更加幸福过。

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拆除自己内心的痛苦按钮,成为一个自我掌控的人。

  对于掌控者来说,每个事情都是一个生命的礼物,但是你可以选择是否打开它。

寻几个出自佛经的小故事

1,母鹿断肠晋朝许逊,字敬之,汝南人。

(今河南省汝南县)家住南昌,少年时代,喜武功,善射箭,爱好打猎。

有一天到野外,射中一只小鹿,鹿母痛怜爱子,奋不顾身,冲向小鹿,以舌舔伤痕,因箭深伤重,小鹿不救身死,鹿母惨痛徘徊悲鸣,也死在当场。

许逊见此情景,十分惊奇,当剖开母鹿腹部时,发现柔肠寸寸断裂,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只好就地埋葬。

原先母鹿因哀怜儿子惨死,悲伤过度,以至肠断。

真君大生悔恨,感悟人畜虽然有别,爱子之心,天性相同,怨艾自己,竟然如此残酷,伤害了天地骨肉之情。

于是折断弓箭,从此不现畋猎。

之后荐举为孝廉,官旌阳县令,感晋室朝政紊乱,弃官司归隐,追随仙人吴猛受三清法要,入深山潜修,证了仙道。

于是周游江湖以道术为民除害。

太康初年飞升成仙。

因常显灵迹济世,宋帝追封为神功妙济真君,也简称为许真君。

2,孙真人救龙子传方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人,七岁就学,便能日诵千余字,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学说兼好释典。

精于阴阳推步医药之学。

当他尚未成就仙道时,有一次外出遇见村童,捕捉一蛇,殴打戏弄,蛇身出血将死。

孙真人怜悯蛇无辜遭受伤害,便向村童买回,用药敷治救活,然后放生于草泽中。

经过月余,孙真人在静坐间,见一位青衣少年前来邀请,真人跟随,到了世人称羡的水晶宫,见头戴合帽,身穿绛衣的龙王出来迎接,延请上座并说:“小儿前日出游,被人所伤,幸遇道人拯救,不胜感激。

”即召青衣小官出来,再三拜谢,并殷勤设宴款待,留住三天,临行拿出奇珍异宝赠送,以表谢意。

孙思邈坚持不受说道:“久闻龙宫甚多医病秘方,愿能传我,以救世人,远胜金玉。

”龙王为感激救子之情,便赠送玉笈三十六方。

命仆护送真人到家。

经过屡次试验均有灵效,于是编入千金方中传世,从此医术更加精通,行医救人无算。

之后证了仙品,活到一百二十岁,到了唐高宗永徽三年二月十五日早上起床,沐浴更衣,遗下形体,仙化而去。

经过月余,形体颜貌不变,举尸入棺,轻如空衣,时人都惊奇赞叹!世称为孙真人。

3,释迦牟尼佛割肉饲鹰释迦牟尼佛过去世行菩萨道时,遇见一只饥瘦秃鹰,正急迫的追捕一只温驯善良的鸽子,鸽子惊慌恐怖,看到菩萨,苍惶投入怀中避难、秃鹰追捕不得,周旋不去,显露出凶恶的样貌对菩萨说:“你为了要救鸽子的生命,难道就让我饥饿而死吗?”菩萨问鹰说:“你需要什么食物?”鹰回答:“我要吃肉。

”菩萨一声不响,便割自己臂上的肉来抵偿。

但是鹰要求与鸽子的肉重量相等。

菩萨继续割自己身上的肌肉,但是越割反而越轻,直到身上的肉快要割尽,重量还不能相等于鸽子。

便问菩萨道:“此刻你该悔恨了吧?”菩萨回答说:“我无一念悔恨之意。

”为了要使秃鹰相信,又继续的说:“如果我的话,真实不假,当令我身上肌肉,生长复原。

”誓愿刚毕,身上肌肉果然当下恢复了原状。

于是秃鹰感动佩服,立即回复了天帝身,在空中向菩萨至诚恭敬礼拜赞叹。

原先这只秃鹰,是天帝变化来考验菩萨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伟大事迹。

4,被误伤一眼仍敬奉尊者有一位七岁的男孩,由于父亲殷切的盼望,而出家为沙弥。

剃度之前,男孩先得到一个禅修指导。

剃度时,他专注于禅修的所缘境,由于他的定力和前世的善业,剃度之后,他就证得圣果。

之后,提舍尊者在沙弥的陪同下,前往舍卫城,准备向佛陀顶礼。

半路上,他们暂宿某一村落的精舍。

当天晚上提舍入睡后,沙弥却彻夜坐在提舍的身边未眠,只在接近清晨的时候,稍为睡卧一会。

第二天一大早,提舍认为该是摇醒沙弥的时候了,就用扇子摇醒小沙弥。

但却不幸的用扇柄打伤了他的一只眼睛。

小沙弥急忙用单手遮住受伤的眼睛,出去打水,准备给提舍尊者洗脸并清洗精舍的地板等。

当他单手捧水给提舍时,尊者告诫他,服务别人时,就应用双手。

这时候,尊者才发现小沙弥的一眼已经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失明了。

刹那间,尊者明白小沙弥实在是一位高贵的人,他深感歉疚,谦虚地向小沙弥道歉。

但小沙弥告诉他,这既不是尊者错,也不是他自己的错,而是业报。

小沙弥更请尊者不要因此难过,但尊者却无法忘怀这件不幸的意外。

之后,他们继续上路,最后抵达佛陀所住的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

佛陀明白路上所发生的事,就说:阿罗汉不与人动气,阿罗汉克制感官的冲动,内心究竟平静、安详。

5,玄奘大师与心经的故事有一天玄奘来到恒河岸边,看见数千人聚集在一齐,就好奇地上前去看,原先是婆罗门外道在祭拜河神。

按照当地传统,为了供奉河神,每年都要选一个年轻男子扔进河里。

当天正好选中了一个,他的家人个性悲哀,与此男子哭作一团。

正在依依不舍之际,他们忽然看见来了一个外国和尚(玄奘大师),当即笑逐颜开、欢喜若狂,立即将玄奘捆了起来,准备让他代替那个年轻男子。

玄奘告诉他们:“如果你们非要把我供神,我也没办法,但我作为一个出家人,可不能够把这天的经念完等我念完经,你们怎样处置都能够。

”那些人就同意了。

玄奘随即开始念《心经》,三遍过后,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所有人都个性害怕,不敢得罪他,便把他给放了。

从此以后,玄奘对般若总集的《心经》更加重视。

他所翻译的《心经》,与藏译、其他汉译本相比,虽然较短,但却受过观音菩萨的特殊加持。

据说他从印度取经回来时,念及和尚所赐《心经》的恩德,准备好好报答一番。

谁知当他到原先的地方,不仅仅是老和尚,连那个寺院也消失无踪了。

后人都说老和尚是观音菩萨的化现。

佛经故事文言文

1. 求一个佛经故事的出处及原文 你说的那个我没查到,不过有个类似的佛经故事。

象猴得渡 释迦牟尼一日坐在尼连禅河边菩提树下静思,一只猕猴手捧蜜果,一头大象鼻卷竹筒甘泉悄悄跪伏于前。

佛祖睁慧眼询问其故。

猕猴答道:“我原居住山麓林中,有亲眷数百,每日攀树摘果自在生活。

但王子游猎射杀我辈,伙伴尽皆丧身,我幸攀树枝荡过溪流而免。

今剩一身,求佛祖救度。

大象也说:“我所居处附近有一恶人,对我象群十分凶狠,陷阱捕捉,刀箭杀伤,我为避灭祸逃匿于此,幸遇佛祖,祈求庇护。

释迦牟尼听后,对象猴说道:“伤生害命是佛门第一大戒,滥施 *** 的人终将受惩。

你们欲要解脱苦厄,须精修磨炼。

”说罢遂与象猴同饮甘泉,分食蜜果。

象猴大喜,叩拜佛祖,投入尼连禅河,溺水而死,待转世为人,再出家修行,以求解脱。

今河畔林中,佛度象猴处,仍有遗迹可寻。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及时选为满意答案,O(∩_∩)O谢谢 2. 求一个佛教故事原文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云:还有甚诀可以躲得?拾得云: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你且听我念偈曰: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

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世人爱荣华,我却不待见,名利总成空,我心无足厌,堆金积如山,难买无常限。

子贡他能言,周公有神算,孔明大智谋,樊哙救主难,韩信功劳大,临死只一剑,古今多少人,哪个活几千?这个逞英雄,那个做好汉,看看两鬓白,年年容颜变,日月穿梭织,光阴如射箭,不久病来侵,低头暗嗟叹,自想年少时,不把修行办,得病想回头,阎王无转限,三寸气断了,那时哪个辨?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辨,也不争人我,也不做好汉,骂着也不言,问着如哑汉,打着也不理,推着浑身转,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脸面,儿女哭啼啼,再也不得见,好个争名利,须把荒郊伴。

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淡,劝君即回头,单把修行干,做个大丈夫,一刀截两断,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悟得长生理,日月为邻伴。

3. 佛说顶生王故事经文言文翻译 别翻译了,现在人译文言文,1000个人能译出来1000个样,会耽误你持经意.直接找本佛教词典和汉语词典,再找一本简繁字对照字典(其中几部经文中都有对照,有卖的),来回倒着看.这种方法不行的话,就只好去佛学院了.没别的招了,持经意,可不是小事,不能随便找人来译. 在古时,世尊涅槃后,由迦叶尊者主持集结僧团,由阿难尊者诵出大部分经文.参与集结的僧人,都是没有涅槃的世尊的诸大弟子,像我们后来熟知的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罗睺罗尊者、大目键连尊者==,是僧团中的高僧带着贝叶经文从天竺来到震旦,由当时授菩萨戒的弟子(很多人)在一起译,一句话,就反复推敲,这一推敲就译了一个月,现在的白话经文与文言文对照,有误差.希望楼主,能精进努力学习文言文经文,早日受持经文.。

4. 关于佛经故事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 一天,在灵山会上,大梵天王以金色菠萝花献佛,并请佛说法。

可是,释迦牟尼如来佛祖一言不发,只是用拈菠萝花遍示大众,从容不迫,意态安详。

当时,会中所有的人和神都不能领会佛祖的意思,唯有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尊者妙悟其意。

破言为笑。

于是,释迦牟尼将花交给迦叶,嘱告他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椠秒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转之旨,以心印心之法传给你。

释迦牟尼这里所传示的,是一中无言的心态——一种至为安详,静谧,调和,美好的心态。

这种心态纯净无染,无欲无贪,坦然自得,乐观自信,无拘无束,不着形迹,不可动摇,与世长存。

所以迦叶与佛祖在灵山会上心心相印,仅只拈花微笑而已,没有任何其他的表示,但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5. 求震撼人心的佛经故事(白话) 有一个佛教信徒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到:“禅师,普度众生吧!带我走一段路行吗?” 禅师却说到:“我在雨里,你在在屋檐下,而屋檐下没有下雨,你怎么需要我度呢?” 信徒立刻从屋檐下走了出来,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里了,该度我了吧?” “我在雨里,你也在雨里,我不被雨淋,是因为有伞,你被雨淋,是因为没有伞;
所以,不应找我度你,我是伞度的,而你要被度的话,自己找伞去吧!”禅师毫无表情地说道,说完便快步走开了! 经书万卷不心传,倒背如流也枉然。

佛不度人人自度,一语破的伞中禅。

6. 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 佛论爱情 』— 十方佛教网 石头问: 我究竟该找个我爱的人做我的妻子呢?还是该找个爱我的人做我的妻子呢? 佛笑了笑: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在你自己的心底.这些年来,能让你爱得死去活来,能让你感觉得到生活充实,能让你挺起胸不断往前走,是你爱的人呢?还是爱你的人呢? 石头也笑了: 可是朋友们都劝我找个爱我的女孩做我的妻子? 佛说: 真要是那样的话,你的一生就将从此注定碌碌无为!你是习惯在追逐爱情的过程中不断去完善自己的。

你不再去追逐一个自己爱的人,你自我完善的脚步也就停滞下来了 石头抢过了佛的话: 那我要是追到了我爱的人呢?会不会就。

佛说: 因为她是你最爱的人,让她活得幸福和快乐被你视作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所以,你还会为了她生活得更加幸福和快乐而不断努力。

幸福和快乐是没有极限,所以你的努力也将没有极限,绝不会停止。

石头说: 那我活的岂不是很辛苦? 佛说: 这么多年了,你觉得自己辛苦吗? 石头摇了摇头,又笑了。

二 石头问:既然这样,那么是不是要善待一下爱我的人呢? 佛摇了摇头,说:你需要你爱的人善待你吗? 石头苦笑了一下:我想我不需要 佛说:说说你的原因 石头说:我对爱情的要求较为苛刻,那就是我不需要这里面夹杂着同情夹杂着怜悯,我要求她是发自内心的爱我的,同情怜悯宽容和忍让虽然也是一种爱,尽管也会给人带来某种意义上的幸福,但它却是我深恶痛绝,如果她对我的爱夹杂着这些,那么我宁愿她不要理睬我,又或者直接拒绝我的爱意,在我还来得及退出来的时候,因为感情是只能越陷越深的,绝望远比希望来的实在一些,因为绝望的痛是一刹那的,而希望的痛则是无限期的。

佛笑了:很好,你已经说出了答案! 三 石头问:为什么别人爱着一个女孩时,她在他的眼中是最美丽的?而现在我爱着一个女孩,我却常常会发现长得比她漂亮的女孩呢? 佛问:你敢肯定你是真的那么爱她,在这世界上你是爱她最深的人吗? 石头毫不犹豫地说:那当然! 佛说:恭喜。

你对她的爱是成熟、理智、真诚而深切的。

石头有些惊讶:哦? 佛又继续说:她不是这世间最美的,甚至在你那么爱她的时候,你都清楚地知道这个事实。

但你还是那么地爱着她,因为你爱的不只是她的青春靓丽,要知道韶华易逝,红颜易老,但你对她的爱恋已经超越了这些表面的东西,也就超越了岁月。

你爱的是她整个的人,主要是她的独一无二的内心。

石头忍不住说:是的,我的确很爱她的清纯善良,疼惜她的孩子气。

佛笑了笑:时间的任何考验对你的爱恋来说算不得什么。

四 石头问: 为什么后来在一起的时候,两个人反倒没有了以前的那些 *** ,更多的是一种相互依赖? 佛说:那是因为你的心里已经潜移默化中将爱情转变为了亲情… 石头摸了摸脑袋:亲情? 佛继续说: 当爱情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是会在不知不觉中转变为亲情的,你会逐渐将她看作你生命中的一部分,这样你就会多了一些宽容和谅解,也只有亲情才是你从诞生伊始上天就安排好的,也是你别无选择的,所以你后来做的,只能是去适应你的亲情,无论你出生多么高贵,你都要不讲任何条件的接受他们,并且对他们负责对他们好。

石头想了想,点头说道:亲情的确是这样的。

佛笑了笑: 爱是因为相互欣赏而开始的,因为心动而相恋,因为互相离不开而结婚,但更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宽容、谅解、习惯和适应才会携手一生的。

石头沉默了:原来爱情也是一种宿命。

五 石头问: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这样的一个社会里,像我这样的一个人这样辛苦地去爱一个人。

是否值得呢? 佛说:你自己认为呢? 石头想了想,无言以对。

佛也沉默了一阵,终于他又开了口: 路既然是自己选择的,就不能怨天尤人,你只能无怨无悔。

石头长吁了一口气,石头知道他懂了,他用坚定的目光看了佛一眼,没有再说话 佛教故事『 千年等待 』 有个年轻貌美的少女,出身豪门、多才多艺,她家的门槛都快被媒婆踩断了,她仍不想出嫁,因为她始终都在盼望如意郎君的出现。

有一天,她去庙会散心,在万头钻动的人群中,瞥见一名年轻男子,心中确知就是她苦苦等待的人,然而,场面杂沓拥挤,她无论如何都无法靠近那人,最后眼睁睁地看着心上人消失在人群中。

之后,少女四处寻找此人,但这名年轻男子却像是人间蒸发,再也没有出现。

落寞的她,只有每日晨昏礼佛祈祷,希望再见那个男人。

她的至诚,感动了佛心,于是现身遂其所愿。

佛祖问她:“ 你想再看到那个男人吗?” “是的,哪怕见一眼也行!” “若要你放弃现有的一切,包括爱你的家人和幸福的生活呢?” “我愿放弃”少女为爱执着 。

“你必须修炼五百年,才能见她一面,你不会后悔吧?” “我不后悔”斩钉截铁。

于是女孩变成一块大石头,躺在荒郊野外,四百九十九年的风吹日晒,女孩都不以为苦,难受的却是这四百多年都没看到一个人,看不见一点点希望,才让她面临崩溃。

最后一年,一个采石队来了,相中了她,把她凿成一块条石,运进城里,原来城里正在建造石桥,于是,女孩变成了石桥的护栏。

就在石桥建成的第一天,女孩就看见了。

佛教经典励志故事

佛教由距今三千多年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

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佛教经典励志故事,欢迎阅读。

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一路上,道友一直闷声不响,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向坦山发问:“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 “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 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
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美人;
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
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行的寂寞,他决定在四个老婆中选一个陪伴自己旅行。

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 “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心甘情愿地当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 “第三个老婆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 “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着你。

’ “于是商人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旅行!” 最后,释迦牟尼说:“各位,这个商人是谁呢?就是你们自己。

” 在这则故事里,第一个老婆是指肉体,死后还是要与自己分开的;
第二个老婆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活时两个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镳;
第四个老婆是指自性而言,人们时常忘记它的存在,但它却永远陪伴着自己。

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

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

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

现象的真性是空。

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 当时独园正在抽菸,未曾答腔。

但他突然举起烟筒将山冈打了一下,使得这位年轻的禅者甚为愤怒。

“一切皆空,”独园问道,“哪儿来这么大的脾气?” 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

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

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 那人答:“是。

” 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 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 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一休禅师的房间。

他说道:“我们打个赌,禅师说我手中的这条鱼是死是活?” 一休知道如果他说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开手;
而如果他说是活的,那武士一定会暗中使劲把鱼捏死。

于是,一休说:“是死的。

” 武士马上把手松开,笑道:“哈哈,禅师你输了,你看这鱼是活的。

” 一休淡淡一笑,说道:“是的,我输了。

” 一休输了,但是他却赢得了一条实实在在的鱼。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

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读佛经。

一个人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 佛祖把那个人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 那个人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 9、打破碗 一位老和尚有两个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

一日饭后,小和尚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破了一个。

大和尚立马跑向老和尚的禅房打小报告:“师傅,师弟刚刚打破了一个碗。

” 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眼微闭,说道:“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破碗!” 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有一天夜里,趁着皎洁的月光,他在林间的小路上散完步后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时,正碰上个小偷光顾,他怕惊动小偷,一直站门口等候他…… 小偷找不到值钱的东西,返身离去时遇见了禅师,正感到惊慌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说着脱下了身上的外衣,说道:“夜里凉,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 说完,禅师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 第二天,温暖的阳光融融地洒照着茅屋,禅师推开门,睁眼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齐地叠放在门口。

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道:“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徒弟们:“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 徒弟们都回答不出。

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

” 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

小和尚看不过去,对师傅说:“师傅,快撒点种子吧!” 师傅曰:“不着急,随时。

” 种子到手了,师傅对小和尚说:“去种吧。

”不料,一阵风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

小和尚着急地对师傅说:“师傅,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

” 师傅说:“没关系,吹走的净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 刚撒完种子,这时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

小和尚急着对小鸟连轰带赶,然后向师傅报告说:“糟了,种子都被鸟吃了。

” 师傅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

” 半夜,一阵狂风暴雨。

小和尚来到师傅房间带着哭腔对师傅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

” 师傅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随缘。

” 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

小和尚高兴地说:“师傅,快来看呐,都长出来了。

” 师傅却依然平静如昔地说:“应该是这样吧,随喜。

” 唐朝的龙潭禅师,他少年未出家时很贫穷,靠卖饼为生,无处栖身,所以道悟禅师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

为了表示谢意,他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他说:“这是给你的,祝你子孙繁昌!” 他实在不解,有一天他问何故,道悟却说:“你送来的,我送给你有什么不对?” 龙潭听后从此开悟出家,后来成为一代宗师。

取之于人要回报于人,得之于社会要回馈社会;
要我好你也好,我赢你也赢。

这伟大的祝福,也是生活的至理。

一休禅师自幼就很聪明。

他的老师有一只非常宝贵的茶杯,是件稀世之宝。

一天,他无意中将它打破了,内心感到非常愧疚。

但就在这时候,他听到了老师的脚步声,连忙把打破的茶杯藏在背后。

当他的老师走到他面前时,他忽然开口问道:“人为什么一定要死呢?” “这是自然之事,”他的老师答道,“世间的一切,有生就有死。

” 这时,一休拿出打破的茶杯接着说道:“你的茶杯死期到了!”说完一休将茶杯碎片交出,转身而去…… 有一位武士向白隐禅师问道。

武士问:“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 白隐反问:“你乃何人?” 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

” 白隐听后笑道:“就凭你这粗鲁之人也配向我问道?” 武士勃然大怒,随手抽出佩剑,朝白隐砍去:“看我宰了你!” 眼看佩剑就要落在白隐头上,白隐却不慌不忙轻声说道:“此乃地狱。

” 武士猛然一惊,然后若有所悟,连忙丢弃佩剑,双手合十,低头跪拜:“多谢师傅指点,请原谅我刚才的鲁莽。

” 白隐又微微说道:“此乃天堂。

” 神秀曰:“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教惹尘埃。

” 慧能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人去深山中的寺庙找禅师问道。

禅师问:“你到这儿来是干什么的?” 那人说:“我是来修佛的。

” 禅师答:“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 有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

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 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

” 苏东坡笑着对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堆牛屎。

” 佛印禅师笑笑,没有说什么。

苏东坡以为他胜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

他妹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
而你的心态像一堆牛屎一样,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

” 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

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 禅师笑着说:“没错。

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问题。

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 乙说:“我现在拚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 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

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

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

” 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说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无德禅师说:“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 甲说:“有了名誉,就有一切,就能快乐。

” 乙说:“有了爱情,才有快乐。

” 丙说:“有了金钱,就能快乐。

” 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信徒们无言以对。

无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

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

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
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
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 。

佛教励志故事大全?

  信佛的人都喜欢看关于佛教的故事的,一起来看看吧。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佛教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佛教励志故事:一牛断三命   佛住世时,弗加沙王由于读诵了《十二因缘经》,体悟到昔日所追求的财、色、名、食、睡等五欲之乐,原来是烦恼的根本。

于是,弗加沙王召丛集臣,宣布将王位传给太子。

之后,便自行剃发出家,发心追随佛陀修行。

  这天,他前往王舍城托钵乞食,没想到在城门中被一头刚生产的母牛触抵而死。

牛主人认为这只母牛是不祥之物,心生恐惧,便将牛转卖给他人。

买主牵着母牛到河边喝水时,却被母牛从背后以角攻击致死。

买主的儿子非常气愤,立刻将母牛杀了,并把牛肉拿到市场上卖。

当时,有一位乡下人非常喜欢吃牛头,便买了牛头并用扁担担回家。

在离家约一里多的路上,他把牛头挂在树枝上,坐在树下休息。

过了一会儿,牛头因绳子忽然断裂而落下,牛角正好刺入乡下人的头中,此人当场死亡。

  听到这头母牛一日之间连杀三人的讯息,与弗加沙王非常友好的瓶沙王感到十分奇异,便带领群臣来到佛前,恭敬顶礼后请示:‘世尊,有一头母牛,一天当中连杀三人,是什么样的因缘,而有如此的果报?请佛慈悲开示。

’佛告诉瓶沙王说:‘罪报有其原因,并非只是今生所看到的结果。

’瓶沙王至诚祈请佛陀开示其因。

  于是佛陀娓娓道来:‘过去世时,有三个商人一同到他国经商。

有一次,寄住在一位独自居住的老妇家中。

寄宿本应付食宿费,但这三个商人见老妇无人照应,便存心赖帐,于是趁其外出时离开。

老妇回家后发现商人们不在,便去询问邻居,才知他们已偷偷离去。

老妇心有不甘,非常气愤地追了出去,直到精疲力竭,才追到这三个偷跑的商人。

老妇生气地责备他们,并要求商人偿付食宿费。

但是,这三人不但不肯认帐,反而还说:‘你这贪心的老妇,我们已付过帐,你怎么还来讨钱?’说完,便对老妇又打又骂。

老妇势单力孤,既心有不甘又莫可奈何,于是诅咒商人们:‘我只是一个穷困无依的老人家,你们竟然忍心欺负、打骂我!我老了,也没有力气向你们讨回公道,但你们加诸于我身上的种种恶行,我绝对不会原谅。

我发誓,下辈子只要再相遇,一定会杀了你们,即使你们已修行成道,也要取你们的性命,才肯罢休。

’   佛陀告诉瓶沙王:‘当时那位孤独无依的老妇,就是现在这头母牛;
而那三位商人,便是被牛触死的弗加沙王等三人。

’接着又开示:‘以恶劣之言谤骂、污蔑、欺凌他人,怨恨从此而来。

若以谦让、恭敬的言语待人,不但不会结下恶缘,也不会产生怨忿。

所以说,口出恶言,犹如口含一把利斧,随恶言而出,就会伤人伤己。

’瓶沙王及大臣们闻佛所说,皆更加深因果的道理,欢喜奉行佛陀教诲。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做人一定要注意行善,而不能坏事做太多,等到报应来了就太晚了,有一句话叫做祸从口出,我们平时的为人处事常常要注意口德,时常要反省自身是不是做到了“嘴下留人”。

  佛教励志故事:人生不能太忙   有一个樵夫,他数十年如一日上山砍柴,然后就赶紧到市集去卖。

这一天他觉得很疲惫,走到半路就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了。

过了没多久,紧接着有一个朋友,也是樵夫,刚好路过,看到他在那里休息,就对着他说:“朋友,赶紧上路了,要不然你赶不上卖木材。

”他就对着这个朋友讲,“我先等一会,歇一会,等到我的灵魂跟上来了,我再接着走。

”   我们有没有忙得已经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了?方向到底对不对?人生踏出脚步大小,不是最重要的,我们都觉得踏得快,踏的步伐大就是赢了,其实不然。

首先方向要对,方向错了,适得其反,徒劳无功。

所以人生不能太忙,得有冷静下来思考方向的一个空间。

  所以现代人生活,不能走向“忙、盲、茫”的人生。

我们看老祖宗造字,这个“忙”字怎么写?心死了。

所以人家问我们说:“你最近怎么样?”我忙死了!我好忙!那就是心死。

以后人家问:你最近怎么样?“我最近很充实,过得很有意义。

”绝对不能忙死了,因为人一忙,心就定不下来,这个时候看不到自己内心的状况,也看不到身边人的需要。

  等身体出状况了,孩子出状况了,夫妻关系、亲人关系出状况了,他觉得很茫然。

我人生这么努力,怎么结果是这些不顺遂的事情,是这些遗憾的事情?所以不能忙,得要有静下来学习智慧的时间。

有了智慧才能走对方向,才能引领我们的家人、我们的学生,走向人生的康庄大道。

所以我们都很急,而现在最重要的一件事,应该是我们要开智慧。

我们不开智慧了,哪怕走得再快,可能都带错了路。

  看完上面的内容后我们知道面对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人生,珍惜时间是很重要的,但是有时候放松可以让自己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使自己做事情更有效率,放松并不意味着放纵,自己的一生应该合理的规划,人的一生不能太忙。

  佛教励志故事:父写色情书儿子进监狱   陈先生北京人,四十多岁的工程师,亦是一位业余作家。

不久前出版商请他写 *** ,稿酬为一千字一百元。

陈先生以不堪入目的淫秽情节,胡编乱造了十几万字的色情故事,不到一个月写成。

那位出版商看过之后,赞口不绝,称陈不愧为北京的名作家,当即付给他一万多元的稿费。

并且鼓励陈先生可以更大胆地描写,愿意预付稿费。

陈先生轻而易举地获得丰厚的稿酬,大大地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于是白天上班,夜间写色情书。

陈先生唯一的儿子十六岁,就读高中一年级,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酷爱文学,非常崇拜父亲业余写作,并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著名的作家。

有一天适逢假期,陈先生夫妻外出探望朋友,钥匙遗留在书桌上,儿子单独在家,出于好奇,便偷偷开启父亲放稿件的抽屉。

当时他看到父亲编写的色情稿,心跳异常急速,一口气阅完那份尚未写完的手稿后,书中的情节让他情不自禁地浮想联翩,当天晚上他就失眠了。

  两天后,他藉问功课为由,到同班胡姓女同学的家,将只有十六岁软弱的胡同学 *** 了。

胡同学为保声誉不敢张扬,使他的胆子更大了。

接着又垂涎同班的杜姓女同学,趁父母上班的时候,把她约到自己家中,当他欲对她故技重施时,遭到刚烈的杜同学极力反抗,并且及时报案,将陈先生的儿子绳之于法。

而陈先生也因涉嫌制黄、贩黄而被警方拘捕。

  有时我们的亏心事做多了影响的不仅是自己,而是自己最重视的人比如自己的父母和孩子。

陈先生为金钱所诱,编写 *** ,为害社会。

但是他万万想不到,第一个受害者竟然是自己品学兼优的儿子,是他自己把儿子送进监狱,亲手毁了自己儿子的青春,所以我们平时要多做善事,少做亏心事。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