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从师的故事(名人从师的故事要简单)

2023-06-08
31 阅读

名人尊师的故事

1、孔融让梨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

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

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

爸爸看见了,心里: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

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
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

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

上让哥哥,下让弟弟。

大家都很称赞他。

2、程门立雪有一次,杨时和游酢来拜见他们的老师程颐,但是当他们看见他们的老师坐着睡着了的时候,不忍心打扰他们的老师,就站在旁边,耐心地等着他们的老师醒过来,天上下起了大雪;
而且越下越大,杨时和游酢没有走,等程颐醒来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深了,这件事因此作为尊重老师的典范成为学界的佳话。

3、亲尝汤药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

刘邦的四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

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

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

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

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

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4、以尊重换尊重在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陆晓慧的人,他才华横溢,博闻强识,为人更是恭谨亲切。

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可以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却从来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儿也不摆架子。

如果客人离开,他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

有一个幕僚看到这种情景,很是难以理解,就对他说:“陆长史官居高位,不管对谁,哪怕对老百姓也是彬彬有礼,这样实在有失身份,更什么也得不到,长史何必这样麻烦呢?”陆晓慧听了不以为然地轻松一笑,说道:“我想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陆晓慧一生都奉行这个准则,所以得到非常多的人的尊重和支持,他的政绩也远远地超过别人。

5、曾子避席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名人尊师的故事

 1、华罗庚成名不忘师恩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

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立刻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

  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2、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
礼制’
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明白它能飞;
鱼儿,我明白它能游;
野兽,我明白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能够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能够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能够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明白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   3、朱德   1959年初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和大家一齐看戏。

开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观众谈笑,突然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

  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原是自我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呼唤:叶老师。

然后请老人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自我才坐下。

  4、程门立雪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

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十分用功。

之后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

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

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

4年后,程颢逝世了。

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

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

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齐去程颐家里。

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

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明白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帅的优良品德,一向受到人们的称赞。

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之后最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

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5、鲁迅尊敬老师   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一向很尊敬。

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

  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状况。

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

  鲁迅在日本还拜章太炎先生为师学文字学。

章太炎先生逝世后,他连续撰文两篇纪念。

历史上有名的尊师故事有哪些?

1、程门立雪宋代时期的杨时年轻时就考中了进士,为了继续求学,放弃了做官的机会,奔赴河南拜二程为师,钻研学问。

有一天,杨时和游酢前来拜见程颐,在窗外看到老师在屋里打坐。

他俩不忍心惊扰老师,又不放弃求教的机会,就静静地站在门外等他醒来。

可天上却下起了鹅毛大雪,并且越下越大,杨时和游酢仍一直站在雪中。

等程颐醒来后,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厚了。

这时,杨时和游酢才踏着一尺深的积雪走进去。

后来杨时成为天下闻名的大学者,这件事也被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传为学界佳话,由此演变成成语“程门立雪”。

2、颜回攫甑颜回是孔子的大弟子,一次颜回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

白天睡在那,颜回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

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

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

孔子起来的时候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

”颜回回答道:“不是那样的,刚刚炭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看见的,但是看见的也不一定可信;
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

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

”3、汉明帝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敬。

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

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历史上有名的尊师故事是什么?

历史上有名的尊师故事:1、岳武穆王祭拜老师宋朝时,岳武穆王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

当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

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

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2、明帝尊敬师长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教。

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

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3、程门立雪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们对老师非常的恭敬。

在冬季的某一天,这两位学生陪着老师,并听老师教诲。

说了一会儿,夫子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他们两个不敢离开,又怕吵醒夫子,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

夫子醒来见他们两位还站在旁边,便说了:“你们还没走啊!”他们两个回答:“我们是因为先生睡着了,没有请命,不敢离去!”于是再把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

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

这两位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很有名的人。

4、子贡尊师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提倡“有教无类”,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是“七十二贤士”。

在孔子的众多学生中,有一个学生,非常出名,叫做子贡。

子贡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师孔子。

一次,鲁国有个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

子贡听到了却非常的气愤,即使那个人在夸自己。

子贡说:如果每个人的才能都是一座房子,那老师的房子光是围墙就有十丈那么多,房子则更加得富丽堂皇,一般人没法翻过围墙看到里面的房子;
而我子贡的房子,围墙只有肩高,一眼就可望尽。

接着,子贡又把孔子比作太阳和月亮,熠熠生辉,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

这一番话下来,直把对方说得面红耳赤。

5、张良拾履张良是秦末汉初的著名谋臣,“汉初三杰”之一。

张良原先是韩国的名门公子,韩被灭后,张良开始他的“反秦”计划。

一日,张良来到下邳的圯水桥,遇到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

那老人走到了张良面前,把一只鞋直接丢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子捡回来!”尽管老人的语气非常不客气,张良还是下桥把鞋捡回来,然后又替老人把鞋子穿上。

老人穿好鞋,笑着转身走了。

但没过多久,老师又回来了,他对张良说:小伙子很不错,值得指教,五天后早上到这桥上等我。

五天后,张良到桥上时,老人早已经到了,生气地说:和老人约定却迟到,怎么回事?五天后再来见我吧!又是五天后,公鸡一打鸣,张良就出发去桥上,不料老人还是已经到了,老人说:怎么又迟到?五天后再来见我吧! 又是五天后,半夜的时候张良就起来去桥上。

这次终于比老人来得早了。

老人开心地说:小伙子,这样才对! 老人拿出一本书交给张良,说:你下苦心钻研这本书,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

十年后大有成效。

十三年后,你就可以在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见到我了。

说完老人就离开了。

张良觉得这事很奇特,便用心研读那本叫《太公兵法》的书,果然,十多年后,张良进步神速,足智多谋运筹帷幄,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为汉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据说,那位老人就是传说中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圯上老人”。

历史上有名的尊师故事有哪些?

1、程门立雪宋代时期的杨时年轻时就考中了进士,为了继续求学,放弃了做官的机会,奔赴河南拜二程为师,钻研学问。

有一天,杨时和游酢前来拜见程颐,在窗外看到老师在屋里打坐。

他俩不忍心惊扰老师,又不放弃求教的机会,就静静地站在门外等他醒来。

可天上却下起了鹅毛大雪,并且越下越大,杨时和游酢仍一直站在雪中。

等程颐醒来后,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厚了。

这时,杨时和游酢才踏着一尺深的积雪走进去。

后来杨时成为天下闻名的大学者,这件事也被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传为学界佳话,由此演变成成语“程门立雪”。

2、颜回攫甑颜回是孔子的大弟子,一次颜回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

白天睡在那,颜回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

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

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

孔子起来的时候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

”颜回回答道:“不是那样的,刚刚炭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看见的,但是看见的也不一定可信;
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

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

”3、汉明帝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敬。

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

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历史上有名的尊师故事是什么?

历史上有名的尊师故事:1、岳武穆王祭拜老师宋朝时,岳武穆王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

当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

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

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2、明帝尊敬师长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教。

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

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3、程门立雪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们对老师非常的恭敬。

在冬季的某一天,这两位学生陪着老师,并听老师教诲。

说了一会儿,夫子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他们两个不敢离开,又怕吵醒夫子,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

夫子醒来见他们两位还站在旁边,便说了:“你们还没走啊!”他们两个回答:“我们是因为先生睡着了,没有请命,不敢离去!”于是再把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

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

这两位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很有名的人。

4、子贡尊师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提倡“有教无类”,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是“七十二贤士”。

在孔子的众多学生中,有一个学生,非常出名,叫做子贡。

子贡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师孔子。

一次,鲁国有个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

子贡听到了却非常的气愤,即使那个人在夸自己。

子贡说:如果每个人的才能都是一座房子,那老师的房子光是围墙就有十丈那么多,房子则更加得富丽堂皇,一般人没法翻过围墙看到里面的房子;
而我子贡的房子,围墙只有肩高,一眼就可望尽。

接着,子贡又把孔子比作太阳和月亮,熠熠生辉,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

这一番话下来,直把对方说得面红耳赤。

5、张良拾履张良是秦末汉初的著名谋臣,“汉初三杰”之一。

张良原先是韩国的名门公子,韩被灭后,张良开始他的“反秦”计划。

一日,张良来到下邳的圯水桥,遇到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

那老人走到了张良面前,把一只鞋直接丢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子捡回来!”尽管老人的语气非常不客气,张良还是下桥把鞋捡回来,然后又替老人把鞋子穿上。

老人穿好鞋,笑着转身走了。

但没过多久,老师又回来了,他对张良说:小伙子很不错,值得指教,五天后早上到这桥上等我。

五天后,张良到桥上时,老人早已经到了,生气地说:和老人约定却迟到,怎么回事?五天后再来见我吧!又是五天后,公鸡一打鸣,张良就出发去桥上,不料老人还是已经到了,老人说:怎么又迟到?五天后再来见我吧! 又是五天后,半夜的时候张良就起来去桥上。

这次终于比老人来得早了。

老人开心地说:小伙子,这样才对! 老人拿出一本书交给张良,说:你下苦心钻研这本书,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

十年后大有成效。

十三年后,你就可以在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见到我了。

说完老人就离开了。

张良觉得这事很奇特,便用心研读那本叫《太公兵法》的书,果然,十多年后,张良进步神速,足智多谋运筹帷幄,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为汉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据说,那位老人就是传说中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圯上老人”。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