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罗亭,屠格涅夫罗亭人物形象
屠格涅夫的主要作品有什么?
1、主要作品:《猎人笔记》、《父与子》、《罗亭》、《前夜》。
2、人物简介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即伊万·屠格涅夫(俄文名: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1818-1883),是十九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和“现实主义作家”。
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
3、人物成就 1847~1852年发表《猎人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忍,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
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
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
在长篇小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
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
后期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
此外还写有剧本《村居一月》和散文诗《傻瓜》等。
屠格涅夫多以写作中篇和长篇小说为主要,他的创作为俄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屠格涅夫塑造“多余人”形象的作品是( )。
屠格涅夫塑造“多余人”形象的作品是( )。
A. 《彼得堡故事》 B. 《罗亭》 C. 《平凡的故事》 D. 《父与子》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屠格涅夫的《罗亭》成功地塑造了“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佚儒”的罗亭形象为俄国“多余人”增添了新的成员。
参见教材P137。
本题知识点:19世纪文学(二)概述, 。
罗亭最后怎么死的?
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1]的代表作《罗亭》创作于1856年。
19世纪40年代,黑格尔的学说在俄国流行,青年们崇尚空谈,不善实际,作品描写的主人公罗亭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人物。
他出身于破落贵族家庭,念过大学,又曾到国外游历,热爱自由,能言善辩,向往理想的生活、事业、爱情。
但他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虽诸多追求,却一事无成。
他赢得了美丽勇敢的娜塔利亚的芳心,却为遵从娜塔利亚母亲的意志而放弃幸福。
后来他曾创办农业、水利、教育等20多种事业,都以失败告终。
之后,他一直过着痛苦的漂泊生活,小说结尾写道:“愿上帝帮助所有无家可归的流浪者!”1860年作者又给《罗亭》作了补充:后来他在1848年的巴黎巷战中阵亡,临死时手里还握着一面红旗。
作品以罗亭与娜塔利亚的爱情为线索,情节单纯,以各种人物的对话、观点、评价为依据,深刻展示主人公的人物特性。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罗亭》描写了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善于思索满怀理想的青年罗亭,缺乏必要的实践生活的勇气和能力,当纯洁勇敢的姑娘爱上他时,他却顾虑重重,急流勇退,可谓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是贵族小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