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黄河拼音(咏史诗黄河拼音版)
咏史古诗的拼音版
《咏史八首》是晋代文学家左思创作的组诗。
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借古人古事来浇诗人心中之块垒。
这八首诗以深厚的社会内容,熔铸着左思的平生理想,在创作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历代诗评家对这组诗评价很高。
下面是咏史古诗的拼音版请参考! 咏史古诗的拼音版 yǒng shǐ 咏史 zuǒ sī 左思 yù yù jiàn dǐ sōng , lí lí shān shàng miáo 。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yǐ bǐ jìng cùn jīng , yīn cǐ bǎi chǐ tiáo 。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shì zhòu niè gāo wèi , yīng jùn chén xià liáo 。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dì shì shǐ zhī rán , yóu lái fēi yī zhāo 。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jīn zhāng jí jiù yè , qī yè ěr hàn diāo 。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féng gōng qǐ bù wěi , bái shǒu bù jiàn zhāo 。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 ①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
涧:两山之间。
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②离离:下垂的样子。
苗:初生的草木。
山上苗:山上小树。
③彼:指山上苗。
径:直径。
径寸:直径一寸。
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
④荫:遮蔽。
此:指涧底松。
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⑤胄:长子。
世胄:世家子弟。
蹑(niè聂):履、登。
⑥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
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
⑦“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⑧金:指汉金日磾(jin mi di),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
(见《汉书·金日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
《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
”七叶:七代。
珥(ěr耳):插。
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这两句是说金张两家的子弟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
⑨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伟:奇。
招:招见。
不见招:不被进用。
这两句是说冯唐难道不奇伟,年老了还不被重用。
以上四句引证史实说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况,是由来已久。
赏析 《咏史八首》的.具体写作时间难以断定。
仅从诗提供的情况看,大体可以说写在左思入洛阳不久,晋灭吴之前。
诗中写到左思在洛阳的生活以及这种生活所形成的特有感情。
左思是因为他的妹妹左棻被选入宫而举家来到洛阳的。
公元二七三年(晋武帝泰始元年),晋武帝选中级以上文武官员家的处女入宫,次年又选下级文武官员及普通士族家的处女五千人入宫。
左思的父亲为殿中侍御史。
左思入洛阳的时间,大体可以断定在公元二七三年以后。
左思来到洛阳,主要是想展示自己的满腹经纶,以期取得仕途上的畅达,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铺平道路,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
左思从谋求仕途所遭遇的种种坎坷、艰难,了解到晋的政治腐败,并反映在《咏史八首》诗中。
这些诗也不能说是左思居洛阳很久才写成的。
诗中有“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其一)句。
晋灭东吴,是在公元二八〇年(晋武帝太康元年),《咏史八首》写在公元二八〇年以前,则是肯定的。
左思借咏史以言志的是:“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其一)左思的动机,是否诚如他所说的那样纯洁、信美,是需要做出具体分析的。
然而统一中国,安定局势,是当时提出的历史任务。
汉末豪强与军阀割据混战,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之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尽管消灭了许多小的割据者,为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有利的形势,但距离全国统一时日尚远。
三国后期,崛起于魏的司马氏集团,成了全国统一趋势的新势力的代表。
公元二六五年,晋政权正式成立后,为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司马氏集团也急切于在全国的统一中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夺取东吴,荡平边境内的骚乱势力,成了上下一致的呼声。
生活在这样历史条件下的左思,为形势所推动,有志于全国的统一,并借以造就自己事业的思想,大概不是一天产生的。
只是到了洛阳,对天下形势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在心底酝酿了很久的思想才成熟了,爆发了,寄托在自己的诗篇中。
过去的一些论者谈及左思的思想时,指出左思有很强的“功业心”,这无疑是正确的。
然而还必须把左思的这种“功业心”放到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确定哪些是时代所赋予的内容,哪些是阶级的立场所决定的内容,这样才能更明晰、更准确地评价左思的思想。
咏史拼音版
咏史拼音版如下:liǎng hàn běn jì shào,xīn shì rú zhuì yóu。
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
suǒ yǐ jī zhōng sàn,zhì sǐ bó yǐn zhōu。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咏史翻译:西汉和东汉本来就是承接关系,中间却多出来个新朝,就像是人身上长了个无用的肉瘤一样。
所以才有嵇康这样唱着广陵散慷慨赴死的英雄,他在临时前写文章批责那些不遵守法纪纲常的人。
赏析这首诗用“借古讽今”的写法,把南宋继承北宋,比作东汉继承西汉,把在金人统治者扶持下出现的伪楚、伪齐傀儡政权比作王莽的新室。
并且表示,只有东汉继继承的西汉,南宋继承北宋才是正统政权,而对于一切傀儡政权坚决不予承认。
对于反对司马氏篡魏的嵇康,给予热情的赞颂。
这些都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
善于用典一向是李清照的特点,在这首诗里,李清照用王莽的新朝比喻当时的伪齐、伪楚政权。
用嵇康与山涛绝交之事来贬低那些苟且偷生之辈。
读起来有丈夫之气,当真巾帼不让须眉。
咏史古诗的拼音版
《咏史八首》是晋代文学家左思创作的组诗。
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借古人古事来浇诗人心中之块垒。
这八首诗以深厚的社会内容,熔铸着左思的平生理想,在创作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历代诗评家对这组诗评价很高。
下面是咏史古诗的拼音版请参考! 咏史古诗的拼音版 yǒng shǐ 咏史 zuǒ sī 左思 yù yù jiàn dǐ sōng , lí lí shān shàng miáo 。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yǐ bǐ jìng cùn jīng , yīn cǐ bǎi chǐ tiáo 。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shì zhòu niè gāo wèi , yīng jùn chén xià liáo 。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dì shì shǐ zhī rán , yóu lái fēi yī zhāo 。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jīn zhāng jí jiù yè , qī yè ěr hàn diāo 。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féng gōng qǐ bù wěi , bái shǒu bù jiàn zhāo 。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 ①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
涧:两山之间。
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②离离:下垂的样子。
苗:初生的草木。
山上苗:山上小树。
③彼:指山上苗。
径:直径。
径寸:直径一寸。
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
④荫:遮蔽。
此:指涧底松。
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⑤胄:长子。
世胄:世家子弟。
蹑(niè聂):履、登。
⑥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
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
⑦“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⑧金:指汉金日磾(jin mi di),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
(见《汉书·金日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
《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
”七叶:七代。
珥(ěr耳):插。
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这两句是说金张两家的子弟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
⑨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伟:奇。
招:招见。
不见招:不被进用。
这两句是说冯唐难道不奇伟,年老了还不被重用。
以上四句引证史实说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况,是由来已久。
赏析 《咏史八首》的.具体写作时间难以断定。
仅从诗提供的情况看,大体可以说写在左思入洛阳不久,晋灭吴之前。
诗中写到左思在洛阳的生活以及这种生活所形成的特有感情。
左思是因为他的妹妹左棻被选入宫而举家来到洛阳的。
公元二七三年(晋武帝泰始元年),晋武帝选中级以上文武官员家的处女入宫,次年又选下级文武官员及普通士族家的处女五千人入宫。
左思的父亲为殿中侍御史。
左思入洛阳的时间,大体可以断定在公元二七三年以后。
左思来到洛阳,主要是想展示自己的满腹经纶,以期取得仕途上的畅达,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铺平道路,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
左思从谋求仕途所遭遇的种种坎坷、艰难,了解到晋的政治腐败,并反映在《咏史八首》诗中。
这些诗也不能说是左思居洛阳很久才写成的。
诗中有“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其一)句。
晋灭东吴,是在公元二八〇年(晋武帝太康元年),《咏史八首》写在公元二八〇年以前,则是肯定的。
左思借咏史以言志的是:“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其一)左思的动机,是否诚如他所说的那样纯洁、信美,是需要做出具体分析的。
然而统一中国,安定局势,是当时提出的历史任务。
汉末豪强与军阀割据混战,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之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尽管消灭了许多小的割据者,为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有利的形势,但距离全国统一时日尚远。
三国后期,崛起于魏的司马氏集团,成了全国统一趋势的新势力的代表。
公元二六五年,晋政权正式成立后,为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司马氏集团也急切于在全国的统一中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夺取东吴,荡平边境内的骚乱势力,成了上下一致的呼声。
生活在这样历史条件下的左思,为形势所推动,有志于全国的统一,并借以造就自己事业的思想,大概不是一天产生的。
只是到了洛阳,对天下形势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在心底酝酿了很久的思想才成熟了,爆发了,寄托在自己的诗篇中。
过去的一些论者谈及左思的思想时,指出左思有很强的“功业心”,这无疑是正确的。
然而还必须把左思的这种“功业心”放到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确定哪些是时代所赋予的内容,哪些是阶级的立场所决定的内容,这样才能更明晰、更准确地评价左思的思想。
咏史二首·其一拼音
yǒng shǐ咏史zuǒ sī左思yù yù jiàn dǐ sōng , lí lí shān shàng miáo 。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yǐ bǐ jìng cùn jing , yīn cǐ bǎi chǐ tiáo 。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shì zhòu nie gāo wèi, ying jun chén xià liáo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dì shì shi zhī rán , yóu lái fei yī zhāo 。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jin zhāng jijiù yè , qī yè ěr hàn diāo 。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féng gōng qǐ bù wěi , bái shǒu bù jià n zhāo 。
诗中揭露西晋门阀制度只重门第、扼杀人才的不合理性,也抒发了自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的高洁情怀。
诗歌语言朴实,感情激越,虽有失意苦闷,却无颓废情调。
咏史古诗的拼音版
《咏史八首》是晋代文学家左思创作的组诗。
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借古人古事来浇诗人心中之块垒。
这八首诗以深厚的社会内容,熔铸着左思的平生理想,在创作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历代诗评家对这组诗评价很高。
下面是咏史古诗的拼音版请参考! 咏史古诗的拼音版 yǒng shǐ 咏史 zuǒ sī 左思 yù yù jiàn dǐ sōng , lí lí shān shàng miáo 。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yǐ bǐ jìng cùn jīng , yīn cǐ bǎi chǐ tiáo 。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shì zhòu niè gāo wèi , yīng jùn chén xià liáo 。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dì shì shǐ zhī rán , yóu lái fēi yī zhāo 。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jīn zhāng jí jiù yè , qī yè ěr hàn diāo 。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féng gōng qǐ bù wěi , bái shǒu bù jiàn zhāo 。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 ①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
涧:两山之间。
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②离离:下垂的样子。
苗:初生的草木。
山上苗:山上小树。
③彼:指山上苗。
径:直径。
径寸:直径一寸。
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
④荫:遮蔽。
此:指涧底松。
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⑤胄:长子。
世胄:世家子弟。
蹑(niè聂):履、登。
⑥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
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
⑦“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⑧金:指汉金日磾(jin mi di),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
(见《汉书·金日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
《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
”七叶:七代。
珥(ěr耳):插。
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这两句是说金张两家的子弟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
⑨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伟:奇。
招:招见。
不见招:不被进用。
这两句是说冯唐难道不奇伟,年老了还不被重用。
以上四句引证史实说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况,是由来已久。
赏析 《咏史八首》的.具体写作时间难以断定。
仅从诗提供的情况看,大体可以说写在左思入洛阳不久,晋灭吴之前。
诗中写到左思在洛阳的生活以及这种生活所形成的特有感情。
左思是因为他的妹妹左棻被选入宫而举家来到洛阳的。
公元二七三年(晋武帝泰始元年),晋武帝选中级以上文武官员家的处女入宫,次年又选下级文武官员及普通士族家的处女五千人入宫。
左思的父亲为殿中侍御史。
左思入洛阳的时间,大体可以断定在公元二七三年以后。
左思来到洛阳,主要是想展示自己的满腹经纶,以期取得仕途上的畅达,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铺平道路,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
左思从谋求仕途所遭遇的种种坎坷、艰难,了解到晋的政治腐败,并反映在《咏史八首》诗中。
这些诗也不能说是左思居洛阳很久才写成的。
诗中有“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其一)句。
晋灭东吴,是在公元二八〇年(晋武帝太康元年),《咏史八首》写在公元二八〇年以前,则是肯定的。
左思借咏史以言志的是:“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其一)左思的动机,是否诚如他所说的那样纯洁、信美,是需要做出具体分析的。
然而统一中国,安定局势,是当时提出的历史任务。
汉末豪强与军阀割据混战,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之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尽管消灭了许多小的割据者,为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有利的形势,但距离全国统一时日尚远。
三国后期,崛起于魏的司马氏集团,成了全国统一趋势的新势力的代表。
公元二六五年,晋政权正式成立后,为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司马氏集团也急切于在全国的统一中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夺取东吴,荡平边境内的骚乱势力,成了上下一致的呼声。
生活在这样历史条件下的左思,为形势所推动,有志于全国的统一,并借以造就自己事业的思想,大概不是一天产生的。
只是到了洛阳,对天下形势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在心底酝酿了很久的思想才成熟了,爆发了,寄托在自己的诗篇中。
过去的一些论者谈及左思的思想时,指出左思有很强的“功业心”,这无疑是正确的。
然而还必须把左思的这种“功业心”放到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确定哪些是时代所赋予的内容,哪些是阶级的立场所决定的内容,这样才能更明晰、更准确地评价左思的思想。
咏史李商隐的拼音版
yǒng shǐ 《咏史》 táng lǐ shāng yǐn 唐 李商隐 běi hú nán dài shuǐ màn màn , yī piàn jiàng qí bǎi chǐ gān 。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sān bǎi nián jiān tóng xiǎo mèng , zhōng shān hé chǔ yǒu lóng pán 。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延伸: 注释 北湖:即金陵(今南京)玄武湖。
晋元帝时修建北湖,宋文帝元嘉年间改名玄武湖。
南埭:即鸡鸣埭,在玄武湖边。
埭(dài),水闸,土坝。
“北湖南埭”统指玄武湖。
“一片”句:刘禹锡《金陵怀古》:“一片降旗出石头。
”指吴主孙皓投降晋龙骧将军王浚,也指陈后主投降隋庐州总管韩擒虎。
百尺竿,高的旗竿。
三百年: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建国年代的约数。
钟山:金陵紫金山。
龙盘:形容山势如盘龙,雄峻绵亘。
张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乃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 译文 玄武湖已成了汪洋漫漫,一片降旗挂上百尺之竿。
三百余年如同一场短梦,金陵钟山真的有那龙盘?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公元837年进士及第。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诗歌成就很高,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无题”诗很有名。
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过多,意旨隐晦之病。
有《李义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