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九鼎的误用(一言九鼎的误用有哪些)

2023-06-09
64 阅读

一言九鼎为什么可以形容人讲诚信?

一言九鼎引申意为形容人讲诚信,是因为九鼎是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所以引申为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

解析: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

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

比喻说话力量很大,能起到很大作用。

形容言语极有分量,能起决定性作用。

引证:朱自清《很好》: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一言九鼎,那自当别论。

特例:“一言九鼎”和“毛遂自荐”出自同一个典故。

平原君夸奖毛遂“一言九鼎”的本意是烘托出他的口才好。

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扩展资料:关于九鼎的历史意义: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阳城,借以显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

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大禹把九鼎称为镇国之宝,各方诸侯来朝见时,都要向九鼎顶礼膜拜。

从此,九鼎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礼器。

后来夏朝为商所灭,九鼎就迁于商朝的都城毫邑。

商朝为周所灭,九鼎就迁于周朝的镐京。

后来成王在洛邑营造新都,又将九鼎安置在洛邑,谓之定鼎。

因为禹铸造九鼎,取信诸侯,人们常用"
一言九鼎"
来表示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形容人说话信誉极高,一言半语就起决定作用。

后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和诚信有关的词语,如一言九鼎、???、???、???

生活中用字用词不规范的例子

1,“一摊血”不是“一滩血”,这“摊”是个量词,表示摊开的糊状物。

别以为血是液体,“摊”就用三点水儿。

) 2、“不能自已”可不是“不能自己”,你写错了吗?“不能自已”意思为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

这个“已”要看清楚哦!) 3、“震撼”是说震动;
摇撼。

比方说:震撼人心;
震撼大地等。

可不要误会成“震憾”。

4、这个“床笫”一般人错成了“床第”。

这个“笫”指的是竹蔑编的席子。

理解了原义,你就不会错了。

5、“再接再厉”的意思为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

这个“历”不要弄成了“鼓励”的“励”。

)。

选出下列各项中成语(或熟语)使用不规范的一项:() A.向别人学习要有恭恭敬敬、老老实实的态度,

D “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成语知识1(易误用)

这里有48个最容易用错的“拦路成语”, 万人空巷 【解释】: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

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示例】:喜讯传来,首都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在广场举行庆祝游行。

【误用】:常被误用作街巷空空无人之意。

登堂入室 【解释】: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也作“升堂入室”。

【示例】:努力钻研,终会有登堂入室的一天。

【误用】:常被误用为“进入屋子”。

望其项背 【解释】: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式。

【示例】:面对五四时期的伟大作家,现在的很多所谓的作家,实难望其项背。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赶不上”。

目无全牛 【解释】: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形容技艺已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

【示例】:对待工作要精益求精,达到得心应手、目无全牛的程度才是精英。

【误用】:常被误用为没有全局观念。

七月流火 【解释】:火,星名,指大火星,即心宿。

出自《诗·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指农历七月,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

【示例】:七月流火,夏去秋来,寒天将至。

【误用】:常被理解为七月骄阳似火。

罪不容诛 【解释】: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示例】:此人犯罪手段十分残忍、情节非常恶劣,社会危害极大,罪不容诛。

【误用】:常被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首当其冲 【解释】: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示例】:平原的游击根据地将首当其冲。

【误用】:常被误用替代“首先”。

危言危行 【解释】:危:正直。

指的是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示例】:《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或“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不刊之论 【解释】:刊,古代指消除刻错的字;
不刊意为不可更改。

比喻不能修改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示例】:这些经典著作,内容深刻,都是不刊之论,应该好好阅读。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不能刊登的言论”。

明日黄花 【解释】:黄花: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示例】:如果外界信息来源只有报纸、收音机,当他们断断续续地传到人们耳朵里时,早已是明日黄花了。

【误用】:常被误写作“昨日黄花”。

无所不为 【解释】:没有不干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做。

【示例】:他依仗官高权大,目中无人,无所不为。

【误用】:常被误指为能力强,没有什么不能做的。

炙手可热 【解释】: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

【示例】:在李明炙手可热地时候,一些问题大家都不敢开口。

【误用】:现常被误用为某样事物很红或很抢手,非常流行受追捧。

差强人意 【解释】:差,程度副词,勉强。

大体上使人满意。

【示例】:那几幅画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幅梅花图还差强人意。

【误用】:经常被误用为不能使人满意。

不足为训 【解释】:足:够得上;
训:法则,典范。

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示例】:过于夸大的道义规范会导致空虚迂腐的行为,这些不足为训。

【误用】:常被误用为“不足以成为教训”。

文不加点 【解释】: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示例】:他才思敏捷,看到约稿邀请,一挥而就,文不加点。

【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写文章粗心大意,不加标点。

不学无术 【解释】:没有学问才能。

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示例】:都说他的人是个好的,只可惜了一件,是犯了“不学无术”四个字的毛病。

【误用】:常用来说别人不学习,游手好闲。

不以为然 【解释】:然,正确。

不认为是正确的。

【示例】:听他说洋人不是,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不以为然。

【误用】: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耳提面命 【解释】:褒义词,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

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示例】:母亲的耳提面命,我时刻不敢忘。

【误用】:常误用为贬义词。

穷形尽相 【解释】: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

现也用来表示丑态毕露。

【示例】:鲁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得力于他高超的写作技巧。

【误用】:常被误解为“原形毕露”之义。

三人成虎 【解释】:比喻谣言或讹传经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听者信以为真。

【示例】:这真是三人成虎啊,明明是不可能的事,如此一传竟成真的了。

【误用】:常被误认为人多力量大。

鼎力相助 【解释】:敬词,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示例】:感谢各位的鼎力相助,我们这间公司终于落成! 【误用】: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 蹉跎岁月 【解释】:蹉跎:时光白白过去。

指虚度光阴。

【示例】:这么些年我一事无成,不过是蹉跎岁月。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名噪一时 【解释】:指在当时很有名声。

【示例】:别看他现在名声淡了,当年可是名噪一时的人物。

【误用】:常误用为贬义词。

始作俑者 【解释】: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示例】:事到如今,再去追究谁是始作俑者,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误用】:常误用为褒义词,指某种新制度的开创者。

不忍卒读 【解释】: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

【示例】:这篇悼念张公的文章,情真意切,不忍卒读。

【误用】: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不胜其烦 【解释】:胜:禁得起;
烦:烦琐。

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示例】:许多反动宣传影片,光是列举名目就不胜其烦。

【误用】: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胸无城府 【解释】: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以揣测得深远用心。

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示例】:他是个胸无城府的人,很是单纯坦率。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大脑简单”,贬义词。

身无长物 【解释】: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贫困。

【示例】:逃难至此,他已是身无长物,十分落魄。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鬼斧神工 【解释】: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

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示例】:中国许多的传统技巧真是鬼斧神工,难以想象的精巧。

【误用】: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

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求全责备 【解释】:求、责:要求;
全、备:完备,完美。

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示例】: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 【误用】:常被误用为“委曲求全”。

充耳不闻 【解释】: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示例】:她只装作充耳不闻,照样我行我素。

【误用】: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瓜田李下 【解释】: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示例】:为人要正派,莫做瓜田李下,惹人怀疑之事。

【误用】: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卓尔不群 【解释】:卓尔:突出的样子;
不群:与众不同。

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示例】:他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英勇无畏,卓尔不群,获得了所有人的赞佩。

【误用】: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如坐春风 【解释】:形容收到良好的教化。

【示例】:先生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误用】:常误用为享受春天的美景。

相敬如宾 【解释】:特指夫妻相敬相爱,与“举案齐眉”含义类似。

【示例】:父母一生相敬如宾,是夫妻的典范。

【误用】:误用在母女、婆媳等其他家庭关系之间。

走马观花 【解释】: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

【示例】:展会上人山人海,大家都是走马观花,略看一遍。

【误用】:易与“浮光掠影”相混。

师心自用 【解释】: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示例】:任何方案的拟定,主事者都不宜先入为主,师心自用,要取决于大多数人的意见。

【误用】: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 安土重迁 【解释】: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

【示例】:中国人往往给人留下怀恋故土、安土重迁的印象。

【误用】:易理解相反,以为是看重搬迁之意。

石破天惊 【解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出人意料,有难以形容的奇境。

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示例】:这篇文章意义不大,作者所提并非什么石破天惊之见。

【误用】:常误与“排山倒海”等连用,指自然力量之大。

安之若素 【解释】:安:安然,坦然;
之:代词,指人或物;
素:平常。

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示例】:虽然高考名落孙山,但他却安之若素。

【误用】:不能表示一般情况下的“心里安稳”。

侃侃而谈 【解释】: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示例】:他平日一向沉默寡言,想不到在辩论会上竟侃侃而谈,令人大吃一惊。

【误用】: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混淆。

期期艾艾 【解释】: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示例】:他只要一着急,说话就期期艾艾的,半天也吐不出一整句话来。

【误用】:易误指吞吞吐吐。

首鼠两端 【解释】: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示例】:你在做决定的时候总是这样犹豫不决、首鼠两端的。

【误用】: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处心积虑 【解释】: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

【示例】:这些人处心积虑地制造假药,就是为了赚黑心钱。

【误用】: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力)”。

侧目而视 【解释】:侧:斜着。

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示例】:来往的人对这个劣迹斑斑的小青年都是侧目而视。

【误用】:易误解为尊敬。

望尘莫及 【解释】:莫:不;
及:赶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示例】:他的成绩超过我们许多,我们真是望尘莫及了。

【误用】: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混用。

改弦更张 【解释】:更:改换;
张:给乐器上弦。

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示例】:为了让公司的业绩有质的变化,经理决定将旧制度彻底改弦更张。

【误用】: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

不知所云 【解释】:云:说。

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言语混乱或空洞,令人摸不着头脑。

【示例】:他说话总是吞吞吐吐,真是不知所云。

【误用】: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50个易误用的成语

50个易误用的成语:1.别无长物:原指生活简朴,现形容贫穷。

易误解为:没有长处2.师出无名:做事没有正当的理由。

易误解为:出自无名之师3.三缄其口:形容说话过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

易误解为:不愿说话。

4.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易误解为:首先,冲在最前面。

5.望其项背:形容赶得上或比得上。

易误解为:赶不上或落在后面。

6.下车伊始:旧指新官刚到任,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易误解为:刚刚下车。

7.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易误解为:乡下人,地位低下的人。

8.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易误解为:春天里的白雪。

9.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易误解为:街巷空无一人。

10.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易误解为:文章没有加标点。

1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易误解为:未来美好的事物。

12.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易误解为:七月的天气很炎热。

13.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易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14.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

易误解为:了如指掌。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