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古文摘抄(优美古文摘抄和翻译)

2023-06-09
33 阅读

文言文十大美文

1. 求10篇文言短文 1.芒山盗 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jué)。

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

”母与之乳,盗啮断 *** ,流血满地,母死。

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故恨杀之。

”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2.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3.衰溺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4.七录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5.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
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

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

’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

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

予又奚事焉!”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

虽然,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

黄帝又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6.曾参教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7.盲人坠桥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堕深渊矣。

过者告之曰:“勿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操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乃自哂三声,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8.外科医 有医者,自称善外科。

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

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

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治。

”医曰:“此外科事,不意并责我。

” 9.苛政猛子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 10.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 忽忽~累死偶了,总算帮你写完了~~ 2. 古文中的精华美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阳欲颓,沉鳞竞曜。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丘迟《与陈伯之书》收到“强将投戈”的奇效,在于不仅晓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

其中最动情的一段为: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
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

将军独无情哉! 对江南风物寥寥数笔的勾勒,足以撩动对方的乡土情思。

再如吴均《与宋元思书》曰: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以上三篇南朝写景寄情之文,我最为喜爱,欲罢不能 3. 十篇文言文短篇 春夜宴桃李园序 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 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 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 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天地是万物的旅舍,时光是百代的过客。

人生飘浮无常,好似梦幻一般,欢乐的日子能有多少呢?古人拿着蜡烛,在夜间游乐,确实是有原因的!何况清明温和的春天用秀美的景色来召引我们,大自然又给我们提供了一派锦绣风光。

现在聚会在桃李芬芳的花园里,畅谈兄弟之间的乐事。

诸弟聪明过人,都有谢惠连的才华。

大家吟诗歌唱,唯独我不能和谢康乐相比而感到羞愧。

静静地欣赏春夜的景色还未尽兴,纵情的谈论又转向清雅。

摆出豪华的筵席,坐在花丛中间,酒杯频传,醉倒在月光之下。

没有好的诗篇,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如有诗作不成的,按照金谷园的先例,罚酒三杯。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
心,善渊;
与,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
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尽死;
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貎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 1.陆游筑书巢 原文: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 *** ,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闲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如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选自《渭南文集》 译文: 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

我的饮食起居,生病 *** ,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

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

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象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

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这象鸟窝。

” 董遇谈“三余”勤读 原文: 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 --选自《三国志·董遇传》 译文: 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

”意思是:“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

” 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

” 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 张溥与“七录斋” 原文: (张)溥幼嗜学。

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 张溥列传》 译文: 张溥小的时候就很好学,所读的书必然要手抄下来,抄完了,朗诵过了,就焚烧掉,然后又抄,像这样六、七此才算完。

右手拿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茧。

冬天手的皮肤都冻皱裂了,每天把手放在热水里浸好几次。

后来把他读书的房间称为“七录”……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不起草,当。

4. 求20篇文言文文章(稍短些的)急求啊,好的加分啊 (1)关羽刮骨疗毒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2)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 取之,信然。

(3)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4)陆绩怀橘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

术出橘,绩怀三枚;
去,拜辞堕地。

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

” 术大奇之。

(5)杨修啖酪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提“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

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6)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7)文徵明习字 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8)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
恶己自闻之,悖矣。

(9)谜语一则王荆公戏作谜语:“画时圆,写时方;
东时短,夏时长。

” 吉甫解云:“东海有一鱼,无头亦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这个谜。

”(10)画龙点睛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

每曰:“点之即飞去。

”人以为诞,因点其一。

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11)响遏行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勿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2)蛇衔草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

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

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

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

《抱朴子》云,“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

(13)神针道人凌云北游太山,古庙前值病人,气垂绝。

云嗟叹久之。

一道人忽曰:“汝欲生之乎?”曰:“此人毒气内侵,非死也,毒散自生耳。

” 因授云针术,制病无不效。

(14)杨务廉有巧思杨务廉甚有巧思,尝于沁州市内刻木作僧,手持一碗,自能行乞。

碗中投钱,关键忽发,自然作声云:“布施。

”市人竞观,余其作声,施者日盈数千。

(15)多言何益子禽:“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口千舌敝,然而莫之听。

今观晨鸡,以时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16)木刻钟馗宋庆历中,有一术士,姓李,多巧思。

尝木刻一舞钟馗,高三尺许,右手持铁简。

以香饵置钟馗左手中,鼠缘手取食,则左手扼鼠,右手以简毙之。

(17)商鞅立木建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辙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18)承宫拾薪苦学承宫少孤,年八岁,为人收猪。

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

宫过庐下,乐其业,因就听经,遂留请门下,为诸生拾薪,执苦数年,勤学不辍。

(19)以百姓为甲兵 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

”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阙;
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

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义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20)权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一树一获者,谷也;
一树十获者,人也你可以去买文言文训练书啊。

比如:《走进文言文》上面有很多的超短的文言文记得给我分哦。

我们也要写文言文。

5. 求几篇文言文的美文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寒花葬志 (明)归有光 婢,魏孺人媵也。

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

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一日,天寒,〔艹热〕火煮荸荠熟,婢削之 盈瓯;
余入自外,取食之;
婢持去,不与。

魏孺人笑之。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 冉冉动。

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

吁,可悲也已! (《震川文集》) 译文 寒花是我妻子魏孺人的陪嫁丫鬟,死于1537年五月,埋葬在荒山上。

她服侍我而不能到老,是我们没了缘分(命不好)么? 当初,寒花刚陪嫁过来时才十岁,梳着两个环形发髻,拖着深绿色的长裙子。

一天,天很冷,她点火煮熟了荸荠,削了满满一瓦盆。

我从外面回来,要取荸荠来吃,她端着荸荠,转过身去,不给我吃。

妻子魏孺人见了便取笑我们。

妻子常常让她靠在小桌子旁边吃饭,她吃饭时,眼眶慢慢地翻动。

妻子又指着她那样子对着我笑。

回想当时的情景,转眼又是十年了。

唉,真可悲呀!再游乌龙潭记柳宗元潭宜澄,林映潭者宜静,筏宜稳,亭阁宜朗,七夕宜星河,七夕之夜宾客宜幽适无累。

然造物者岂以予为此拘拘者乎!茅子越中人,家童善篙楫。

至中流,风妒之,不得至荷荡,旋近钓矶系筏。

垂垂下雨,霏霏湿幔,犹无上岸意。

已而雨注下,客七人,姬六人,各持盖立幔中,湿透衣表。

风雨一时至,潭不能主。

姬惶恐求上,罗袜无所惜。

客乃移席新轩,坐未定,雨飞自林端,盘旋不去,声落水上,不尽落潭,而如与潭击。

雷忽震,姬人皆掩耳欲匿至深处。

电与雷相后先,电尤奇幻,光煜煜入水中,深入丈尺。

而吸其波光以上于雨,作金银珠贝影,良久乃已,潭龙窟宅之内,危疑未释。

是时风物倏忽,耳不及于谈笑,视不及于阴森,咫尺相乱;
而客之有致者反以为极畅,乃张灯行酒,稍敌风雨雷电之气,忽一姬昏黑来赴,始知苍茫历乱。

已尽为潭所有,亦或即为潭所生;
而问之女郎来路,曰不尽然,不亦异乎?招客者为洞庭吴子凝甫,而冒子伯麟、许子无念、宋子献孺、洪子仲伟,及予与止生为六客,合凝甫而七。

译文:潭水应当清澈见底,倒影在潭中的树木应当幽静,在潭里划行的竹筏应当稳当,潭边的亭台楼阁应当明朗舒爽,七月七日这天应当星河灿烂,七夕之夜宾客应当恬静无所牵累。

然而造物者又岂会以此美景赐予我这个执着于红尘俗世的人! 茅生,是越中人氏,他家的书童善于划船。

我们划到了潭的中心,也许是风在妒忌我们的闲情雅兴吧,吹得我们到不了河荡,不久靠近钓鱼台了,将竹筏系在垂杨下面,细雨迷离沾湿了帷幔,我们还没有上岸的意思。

不一会大雨如注,七个男士,六位女士,各个拿着雨伞站在帷幔里,衣服被雨打湿了。

忽然风雨交加,竹筏在潭中摇摇欲坠了,那些女士惊恐万分想赶快上岸,也顾不上他们精致的鞋袜了。

6. 学文言文的十大好处 浙江大学曾对已毕业的大学生们进行了一次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你觉得大学中文课程中最有用的是哪一门?结果出人意料,“古代文学”高居第一。

绝大部分毕业生认为:“古代文学”能够提高他们的情操和气质,甚至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成绩。

学习文言文能体会到了文化美感。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文言文(包括古诗词),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无论思想内容、感情因素,还是艺术技巧、语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能直接陶冶中学生修养,提高中学生文化素养,有利于将来成为一个气质高雅的人。

一个对古代文学有一定基础的人,在实际工作中会有得体的表达和行动,也更容易接近成功。

它让人充实,不轻浮。

了解古今词汇的关系,扩展语言知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一脉相承,例如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成语的来源出处、确切含义和演变过程,也就能够准确无误使用成语词汇。

所以学习文言文能使我们的语言简洁明快,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习文言文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我国许多现代大作家由于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语言修养,灵活地运用古典文学里固定下来的词、短语或语句形式,因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文学大家的。

学习文言文能借鉴古代名家写作技巧。

古代作家所写的诗文,无论是立意、构思、取材、剪材、用典、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以及叙事、写景、记人、抒情、析理、言物等方面都各有特色,古代作家尤其是十分重视文章的意境、结构和语言,通过文言文学习,揣摩取法古代名家,对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中国有影响的文学大家无一不精通中国古代文学的。

任何国家的文化都是有根基的,而中国文化的底蕴始于古代文学,学习文言文,阅读古文能使人切实接触感染到中国的气质。

文言文记载了我国古代文化遗产,读不懂文言文,也就读不懂古代文献,所谓继承、吸收和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同学们学我国古代的文章,只要借助简单的工具书就能读懂。

我们能理解领悟汉唐诗文,甚至能读懂甲骨和竹简时代的文章。

可是英国人要读懂三百多年前印刷的莎士比亚的原作,非得专家借助厚厚的工具书才能弄明白,中学生要想看懂可不是容易的。

中学生形象思维好,抽象思维已形成,记忆能力正值巅峰,正是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时候,千万不能错过这一学习文言文的黄金阶段。

文言文美文

1. 求几篇文言文的美文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寒花葬志 (明)归有光 婢,魏孺人媵也。

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

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一日,天寒,〔艹热〕火煮荸荠熟,婢削之 盈瓯;
余入自外,取食之;
婢持去,不与。

魏孺人笑之。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 冉冉动。

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

吁,可悲也已! (《震川文集》) 译文 寒花是我妻子魏孺人的陪嫁丫鬟,死于1537年五月,埋葬在荒山上。

她服侍我而不能到老,是我们没了缘分(命不好)么? 当初,寒花刚陪嫁过来时才十岁,梳着两个环形发髻,拖着深绿色的长裙子。

一天,天很冷,她点火煮熟了荸荠,削了满满一瓦盆。

我从外面回来,要取荸荠来吃,她端着荸荠,转过身去,不给我吃。

妻子魏孺人见了便取笑我们。

妻子常常让她靠在小桌子旁边吃饭,她吃饭时,眼眶慢慢地翻动。

妻子又指着她那样子对着我笑。

回想当时的情景,转眼又是十年了。

唉,真可悲呀!再游乌龙潭记 柳宗元 潭宜澄,林映潭者宜静,筏宜稳,亭阁宜朗,七夕宜星河,七夕之夜宾客宜幽适无累。

然造物者岂以予为此拘拘者乎!茅子越中人,家童善篙楫。

至中流,风妒之,不得至荷荡,旋近钓矶系筏。

垂垂下雨,霏霏湿幔,犹无上岸意。

已而雨注下,客七人,姬六人,各持盖立幔中,湿透衣表。

风雨一时至,潭不能主。

姬惶恐求上,罗袜无所惜。

客乃移席新轩,坐未定,雨飞自林端,盘旋不去,声落水上,不尽落潭,而如与潭击。

雷忽震,姬人皆掩耳欲匿至深处。

电与雷相后先,电尤奇幻,光煜煜入水中,深入丈尺。

而吸其波光以上于雨,作金银珠贝影,良久乃已,潭龙窟宅之内,危疑未释。

是时风物倏忽,耳不及于谈笑,视不及于阴森,咫尺相乱;
而客之有致者反以为极畅,乃张灯行酒,稍敌风雨雷电之气,忽一姬昏黑来赴,始知苍茫历乱。

已尽为潭所有,亦或即为潭所生;
而问之女郎来路,曰不尽然,不亦异乎?招客者为洞庭吴子凝甫,而冒子伯麟、许子无念、宋子献孺、洪子仲伟,及予与止生为六客,合凝甫而七。

译文:潭水应当清澈见底,倒影在潭中的树木应当幽静,在潭里划行的竹筏应当稳当,潭边的亭台楼阁应当明朗舒爽,七月七日这天应当星河灿烂,七夕之夜宾客应当恬静无所牵累。

然而造物者又岂会以此美景赐予我这个执着于红尘俗世的人! 茅生,是越中人氏,他家的书童善于划船。

我们划到了潭的中心,也许是风在妒忌我们的闲情雅兴吧,吹得我们到不了河荡,不久靠近钓鱼台了,将竹筏系在垂杨下面,细雨迷离沾湿了帷幔,我们还没有上岸的意思。

不一会大雨如注,七个男士,六位女士,各个拿着雨伞站在帷幔里,衣服被雨打湿了。

忽然风雨交加,竹筏在潭中摇摇欲坠了,那些女士惊恐万分想赶快上岸,也顾不上他们精致的鞋袜了。

2. 【用古文美句写篇作文】 1.书是良药,刘向说:"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书是益友,臧克家说:"
读过一本书,像交了一位益友;
书是窗户,高尔基说:"
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
2.书是世界的一个窗口,人们就是通过这许许多多的窗口去认识世界的.书就是一艘船,它载着人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 3.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4.在学校里,读书学习是我的天职,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下,我的羽翼渐渐丰满;
在家里,上网是我的课余爱好,与网友们谈天说地,侃侃而谈,是我人生一大乐趣;
奔驰在操场,享受狂奔的欢愉;
遨游在书海,享受文学的乐趣. 5.我匆忙,书本是我善良的朋友;
我悠闲,书本是我真诚的伙伴.生活于善良和真诚的氛围里,哪儿还有不悦之理?。

古文名句摘录

1、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6、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7、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 8、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 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10、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 1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1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1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1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15、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6、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17、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礼记》) 1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1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 2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21、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22、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宋·叶适) 2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明《增广贤文》) 2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2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26、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锅之所伏。

(《老子》) 2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28、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2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 30、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 3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32、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孟郊) 3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34、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3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3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3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3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3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40、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经典古文名句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湛奥》)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8.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楚辞(离骚》)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   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战国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两》)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   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33.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36.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4O.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

(《晏子春秋》)   4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4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4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   4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于下》)   4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48.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49.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5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苟子·劝学))   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提,与之俱黑。

(《苟子?劝学》)   5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5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吕氏春秋?尽数))   5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杂记))   55.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下》)   56.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5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5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5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   6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   6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6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史记》)   6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记》)   6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记》)   6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史记?项羽本记》)   6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68.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国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6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班固《汉书》)   7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

(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7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2.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7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7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75.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76.不人虎穴,焉得虎子。

(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77.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范晔《后汉书》)   78.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

(曹操《龟虽寿》)   7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8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8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西晋?陈寿《三国志))   82.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

(陈寿(三国志?吴书))   83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8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   8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8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8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渊明《杂诗》)   88.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   8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   90.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枚乘《上书谏吴王》)   9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晋?傅玄〈太子不少傅箴》)   92.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新五代史?晋书》)   93.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9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9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膝王阁序〉)   9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98.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99.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0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

王维《使至塞上》)。

适合摘抄诗句有哪些?

适合摘抄诗句有:1、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白居易2、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苏轼3、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

—方干4、鹿鸣在深草,蝉鸣隐高枝。

—鲍照5、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李延年6、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李延年7、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佚名8、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徐再思。

值得摘抄的绝美古诗词有哪些?

值得摘抄的绝美古诗: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佚名《越人歌》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佚名《上邪》。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