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口号,弗洛伊德8句经典名言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
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扩展资料:精神分析学派是欧美现代心理学派别之一,也是广泛影响西方美学、文艺批评和社会学的流派之一。
1895年奥地利医师弗洛伊德和布鲁耶尔合著出版《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释梦》,开始奠定精神分析学说。
其后弗洛伊德又创办学会、年鉴、公报、杂志、国际出版社,广为宣传。
精神分析学说逐渐由精神病治疗的理论和技术,扩大为心理学的思想体系,进而扩大到人生哲学和宣传研究领域。
该学派亦称弗洛伊德主义。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层结构组成的。
“本我”是一个无意识的结构,是同肉体相联系的本能和欲望,按“快乐原则”活动;
“自我”是一个意识结构,是认识过程,按“现实原则”活动,感受外界影响,满足本能要求;
“超我”是一个由社会灌输的伦理观所形成的结构,按“至善原则”活动,用来制约自我。
精神分析学派的简要评价
1、开辟潜意识心理学研究的新纪元 传统心理学除行为主义外,均是意识心理学,属于理性主义心理学的范畴。
弗洛伊德打破理性主义的传统,肯定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为潜意识心理学体系的建立开创了新纪元。
潜意识理论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1)弗洛伊德创建个体潜意识心理学体系;
2)荣格创建集体潜意识学说;
3)弗洛姆把精神分析潜意识概念移置于人类社会结构之中,创造社会潜意识的理论。
2、开创人格动力学与变态心理学的新领域 传统心理学往往从外向内探索,重知轻情、重行轻欲,而精神分析则是从内向外、从深层向表层的研究。
弗洛伊德建立动力心理学,认为本能、欲望是人的心理或人格发展变化的推动力。
是西方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支柱之一。
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学的合理性在于: 1)承认人性与兽性的同一性;
2)承认人格的多维性;
3)承认人格的动力性;
4)承认人格的发展性。
人们对异常心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载虽有漫长的历史,但是系统的探讨和科学的解释还是近百年的事。
在弗洛伊德以前,人们往往只重视精神病人的外在因素而忽视其内在原因。
弗洛伊德则重视病人的内心冲突和动机,把变态心理学从静态的描述转变为精神动力的研究,为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开拓了新道路。
3、促进自我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的发展 安娜·弗洛伊德是自我心理学的奠基者,哈特曼是自我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创建者,埃里克森则是当代自我心理学的最大理论权威。
荣格创建“性格类型学”;
弗洛姆在性格学上突出人的性格类型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及其社会性的内涵。
新精神分析着重于探索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和冲突,强调社会、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4、奠定现代新的医学模式的基础 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创伤”是引起疾患的主要原因,突破纯粹靠药物、手术与物理方法的生物医学模式的束缚,开辟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当代医学模式的新途径。
新精神分析在医学,特别是精神病学方面,仍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理论。
1、具有非理性主义的倾向 1)极端漠视和贬低显意识的地位和作用,极力夸大潜意识的意义;
2)贬低人的理智的价值,极力鼓吹泛性论。
2、具有心理主义的倾向 弗洛伊德漠视心理活动的客观内容和社会根源,因而从机械主义、生物主义、心理主义而陷入唯心主义。
三个公设:把人的东西自然化;
把心理的东西生物学化;
把社会的东西心理学化。
新精神分析的局限: 1)“社会因素”大多限于微观社会环境、家庭关系、和文化状况;
2)“文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心理主义的表现;
3)“人际关系”主要是童年的家庭环境、家庭关系以及出生次序的影响;
4)“自我”主要是潜意识自我的作用,自我适应方式的作用,自我对社会过程的支配作用。
3、具有神秘主义的倾向 弗洛伊德对许多现象做了主观片面的分析,给他的学说蒙上一层神秘荒诞的面纱。
荣格以神秘的语言描述并肯定原型的神秘性。
弗洛伊德案宣判结果如何?
当地时间4月20日,经过近三周的审理,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法庭上,涉嫌杀害非洲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的美国白人警察德雷克·肖万被判二级谋杀、三级谋杀和二级过失杀人三项罪名全部成立,肖万的刑期将于8周后宣布。
据悉,2020年5月25日,弗洛伊德在明尼阿波利斯市遭白人警察暴力执法后死亡,引发全美境内大规模反对种族歧视和警察暴力执法的抗议活动。
案件宣判之际,明尼阿波利斯市法庭周边高度戒备,不仅增设围栏,还部署了国民警卫队应对可能出现的暴力活动。
扩展资料美国警察暴力执法问题并无明显改观:在弗洛伊德之死引发全美大规模抗议浪潮后,美国各地仍不断发生警察暴力致死少数族裔事件,仅近期就出现多起:3月29日,在芝加哥,一名警察开枪射杀13岁拉美裔少年亚当·托莱多。
4月初,在得克萨斯州,7名警察因涉嫌致使一名非洲裔在押人员死亡而被解职。
4月11日,在明尼苏达州布鲁克林森特市,一名白人女警误把手枪当电击枪,打死20岁非洲裔青年当特·赖特。
显然,无论是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抗议,还是警察肖万被定罪,都难以使美国警察暴力执法问题出现哪怕是短暂的明显改观。
参考资料来源:闪电新闻-罪名成立!美白人警察谋杀弗洛伊德案宣判 事发地举行庆祝活动。
“跪杀”案和解,弗洛伊德家人获赔2700万美元,你对这个结果有何看法?
对于弗洛伊德家人获赔2700万美元此案和解的结果个人认为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也是其家人和州政府两方都满意的结果,至于曾经为此事走上街头抗议美国民众是否满意,便显得不那么重要,且对于这个案件引起世界上最大的“
种族肤色平等”
问题似乎也因时间的流逝而淡化,也许当时引起了广泛讨论,但是本质上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回归“
跪杀”
个案问题,高额赔偿就此了结首先,个人觉得如果这个事件不上升到社会角度,不上升到民族、种族、肤色、人权等等诸如此类的高度,仅仅就事件本身来说充其量就是警察过度暴力执法致死他人的一个意外。
在这个角度上解决问题无非就是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如何判决惩治施暴者,另外一方面就是给予家属相关的赔偿。
而根据之前的美国法律流程与陪审人员组成,是否能够获赔2700万美元都得打一个很大的问号,毕竟他们的陪审团黑白两种肤色的人员数量构成从根本上就是天壤之别。
当然涉事警察是否会严惩也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因为如果没有引起广泛关注,毕竟在美国白人优先,一定程度上陪审团会存在意识上的肤色歧视。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审理该案件要调整陪审团人员构成的重要印证。
所以,回归“
跪杀”
个案问题,高额赔偿就此了结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这个结果对家属来说绝对向好。
撕裂的种族歧视问题,或许只能高举轻放如果说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肖万跪压身亡事件本身有什么意义,那么一定是它撕裂的美国社会乃至蔓延全球的种族歧视问题。
这是由来已久的社会矛盾,弗洛伊德的死只是民众爆发的一个燃点,轰轰烈烈的抗议活动迅速席卷整个美国,引起全球的震惊,也引起了更多国家的反种族歧视运动,情感的东西是特别奇怪的,也许国度不同、经历不同,但背后的情感爆发点却可以出奇的高度一致,而这一切,对于美国州政府乃至整个国家都是无力快速回应及改变的,于是他们交给了时间。
时间不会让事情变好,但是可以耗费抗议者的心神与精力,平复他们愤慨激昂的情绪,等到时间足够长,一些情绪经过暴雨与烈阳,经过严寒与酷暑,总归会变的皱巴柔和,所以弗洛伊德家人获赔2700万美元此案和解是一个必然结果。
至于抗议的种族歧视问题,只能继续交给时间,毕竟时间是个很好的东西,可以让人们忘记伤痛,也有可能积累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