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诗集云游(徐志摩诗集云游集)
徐志摩诗《云游》赏析
《云游》是一首中西合璧的好诗。
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徐志摩诗《云游》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云游》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 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 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 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 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 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 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他抱紧的是绵密的忧愁, 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
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 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 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 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诗评: 从《沙扬娜拉》、《再别康桥》到《云游》,人们很自然在其中找出徐志摩诗作中基本一致的诗歌形象和抒情风格。
在这类最能代表徐志摩才性和诗情的诗歌里,不仅以其优美的想象以及意境的空灵洒脱打动着读者,而且也因为其中隐约着的对人生的理解与生命的把握时时透出的希望与信仰使读者认识到艺术的价值与美的意义。
在这些诗中,徐志摩构筑着自己“爱、自由、美”的单纯信仰的世界。
《云游》是其中的一颗明珠。
“那天你翩翩地在空际云游”,诗歌开头以第二人称起始,暗示着抒情主体对它的钦慕向往之情。
诗里云游的特征是空无依傍的自在逍遥:“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
这一逍遥的愉快实在带有脱却人间烟火味的清远,这里既含有《庄子·逍遥游》中与万物合一的自在心态的深刻体会,也有抒情主体心灵呼应的瞬间感受,空中飘荡的云游适性而往,不拘一地,为何会给抒情主体以深深的向往,诗中没有明说,但却在后面作了间接的交代,“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有一流涧水……”,至此,抒情主体作为旁观的姿态点出了第三者的存在,“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两种不同的生命形态形成对比,并由此反射出抒情主体隐蔽的心理历程与人生价值取向。
那“一流涧水”无疑是抒情主体客观化的`象征,诗中以第三人称“他”称呼,与“你”形成了不同的词语情感效果。
同时,第三者“他”的存在是以与云游相对的形象出现,也含有抒情主体那万般忧愁又渴望得到新生与慰藉的心境。
“明艳”一词极富主观色彩,一方面对照着云游与涧水不同的生存形态,一方面又暗示着抒情主体那颗焦灼等待的心,生命的痛苦将何时越过暗黑的深渊走向自在与自由?是否可以这么理解,诗人以“一流涧水”为自我写照而渴望漂荡的云游给自己萎靡虚弱的心灵涂抹些许光亮的色彩,由此,“一流涧水”便是诗人自己心境的最形象比喻。
在徐志摩的诗中,“云游”的形象多带有虚幻空灵的美,如《再别康桥》中“西天的云彩”。
而徐志摩自己也常以“涧水”自喻,如给胡适的信中提到自己只要“草青人远,一流冷涧”,其 “他抱紧的是绵密的忧愁”,忧愁以绵密,系古代诗词手法的运用,如“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把无形的忧愁以形象的比喻来加以形容,说明一流涧水期待的欣喜与遗憾,当“明艳”给自己的“空灵”注入新的生命活力时,涧水醒了,一种长期期待的幸福的充实已悄悄降临,超越时空的生命本体实现的狂喜在抱紧倩影的动作中得到完成,那是怎样的心醉神迷的战栗!可是,“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一流涧水的欣喜只是一种梦幻般的稍纵即逝,是因为美只能属于那个逍遥无拦阻的天空世界还是因为抒情主体那个理想的心由于过分关注现实而自觉其污浊的心境?姑妄测之,诗歌在此给读者提供了容量极大的想象空间。
“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
”与一流涧水相对的“湖海”已不是单纯的字面浅层意义,而是与美相应合的所具的深层象征意义。
如说一流涧水只是个体孤单的审美意象。
那么阔大的湖海则代表着博大精深的生命原型力量。
而云游也正因如此超越了个体单纯的意义而取得了普遍的永恒性象征。
“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诗句中流露出哀怨缠绵的情调使人不禁恻然泪滴。
一流涧水希望云游常驻心头的希望终不能实现,唯有把一腔心愿付诸日月的等待。
在此盼望中,比起古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更显韵清而味长。
此诗极能体现徐志摩诗歌温柔婉转的审美风格。
在《猛虎集》序言里,徐志摩说了一段颇带伤感但又耐人寻味的话:“一切的动、一切的静,重复在我眼前展开,有声色与有情感的世界重复为我存在,这仿佛是为了挽救一个曾经有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那在帷幕中隐藏着的神通又在那里栩栩的生动,显示它的博大与精微,要他认清方向,再别走错了路。
”这似乎是经历了一生大苦大难的人才能体会到并且能说出来的话,在此之后不久,诗人便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在经历了个人生活和情感的奋斗与危机之后,他是否已经由此体会到超越凡庸无能的生之奥秘?那个“栩栩的神通”是否昭示了诗人另外一个更加湛蓝希望的天空世界?在那里,没有怀疑,没有颓废,有的只是心中早已存在的信心与幸福的许诺。
此诗显然受欧洲商簌体的影响,商簌体系14行诗的音译(Sonnet)。
欧洲14行诗大体上有彼得拉克14行和莎士比业14两种,当然,后来变化者大有人在,如弥尔顿、斯宾塞等。
其中的区别主要在韵脚变化上,如彼得拉克14行诗的韵脚变化是abbaabbacdedde,而莎士比亚14行诗的韵脚变化是ababcdcdefefgg。
此诗前8行的韵脚变化是aabbccdd,后6行与英国14行诗相一致。
闻一多、徐志摩主张诗歌的“三美”,徐志摩的诗更倾向于音乐美。
这与欧洲诗歌中强调音乐性不无关系。
同时,中国传统诗词本有入乐之事,诗与音乐固不可分。
诗人对古文颇有根底,同时在欧洲留学期间,接触了许多大家作品,特别对19世纪英国浪漫派诗人推崇备至。
华滋华斯、雪莱、拜伦、济慈等人的影响在他的诗中并不少见。
“云游”的象征性比喻以及由此引出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可以明显地看出雪莱、济慈等诗作中的痕迹。
徐志摩-云游赏析
读过一些徐志摩的诗,这些诗可真是要“读”的,只有读了出来,才能感受到诗中强烈的音乐美,志摩的诗在内容上没有深刻之处,但在语言和格式上确实是同时期诗人中的佼佼者,他的诗有感而发,诗中蕴涵的感情世界真诚浓烈,他的人格就在他的诗中凸现出来。
诗中的诗人是纯真的、善良的、热情的,他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感情,那丝丝缕缕的个人感情瓜葛在他的诗里更是“剪不断,理还乱”。
如他的《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从“迷醉”到“心碎”茫然的诗人说,“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章回体的诗句,一段一问,如中国古代的园林回廊,又如回旋体乐曲,我不知道这是否就是诗的音乐美和建筑美呢。
我个人认为,徐志摩的诗里音乐性最强的是《海韵》,这也是诗集中难得的有情节的诗,诗分五 段,统一的格式,更象一部象征派电影。
五个场景,简单的对话、描写,勾勒出的却是一幅立体的场面,反复的咏叹是徐志摩诗作的特色,不仅增加了诗的表达效果,还使作品更富有音乐性,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一生感情世界牵牵绊绊的徐志摩最洒脱的一首诗就是《偶然》了。
不知道这首诗是 不是诗人感情受挫后的发泄之词——“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好,最好你忘掉,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我认为这是首优秀的作品。
还有很多,最单纯真挚的《在那山道旁》;
最缠绵俊美的《云游》;
最简短含蓄的《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最出人意料的《珊瑚》都是我眼中徐志摩比较优秀的作品,虽然这个人天生诗人气质浓厚,多情痴情,不被学者专家认同,但他的作品的确是五四后新诗中的明珠,或者说是一颗流星,虽然在天空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就陨落了,但它的耀目已永远留在了那片古老的天空。
珊瑚,表达了失恋的心情。
虽然心已沉,却并未死去。
失恋了,仍那么痴情,一往情深的意境。
徐志摩诗《云游》赏析
《云游》是一首中西合璧的好诗。
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徐志摩诗《云游》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云游》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 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 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 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 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 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 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他抱紧的是绵密的忧愁, 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
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 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 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 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诗评: 从《沙扬娜拉》、《再别康桥》到《云游》,人们很自然在其中找出徐志摩诗作中基本一致的诗歌形象和抒情风格。
在这类最能代表徐志摩才性和诗情的诗歌里,不仅以其优美的想象以及意境的空灵洒脱打动着读者,而且也因为其中隐约着的对人生的理解与生命的把握时时透出的希望与信仰使读者认识到艺术的价值与美的意义。
在这些诗中,徐志摩构筑着自己“爱、自由、美”的单纯信仰的世界。
《云游》是其中的一颗明珠。
“那天你翩翩地在空际云游”,诗歌开头以第二人称起始,暗示着抒情主体对它的钦慕向往之情。
诗里云游的特征是空无依傍的自在逍遥:“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
这一逍遥的愉快实在带有脱却人间烟火味的清远,这里既含有《庄子·逍遥游》中与万物合一的自在心态的深刻体会,也有抒情主体心灵呼应的瞬间感受,空中飘荡的云游适性而往,不拘一地,为何会给抒情主体以深深的向往,诗中没有明说,但却在后面作了间接的交代,“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有一流涧水……”,至此,抒情主体作为旁观的姿态点出了第三者的存在,“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两种不同的生命形态形成对比,并由此反射出抒情主体隐蔽的心理历程与人生价值取向。
那“一流涧水”无疑是抒情主体客观化的`象征,诗中以第三人称“他”称呼,与“你”形成了不同的词语情感效果。
同时,第三者“他”的存在是以与云游相对的形象出现,也含有抒情主体那万般忧愁又渴望得到新生与慰藉的心境。
“明艳”一词极富主观色彩,一方面对照着云游与涧水不同的生存形态,一方面又暗示着抒情主体那颗焦灼等待的心,生命的痛苦将何时越过暗黑的深渊走向自在与自由?是否可以这么理解,诗人以“一流涧水”为自我写照而渴望漂荡的云游给自己萎靡虚弱的心灵涂抹些许光亮的色彩,由此,“一流涧水”便是诗人自己心境的最形象比喻。
在徐志摩的诗中,“云游”的形象多带有虚幻空灵的美,如《再别康桥》中“西天的云彩”。
而徐志摩自己也常以“涧水”自喻,如给胡适的信中提到自己只要“草青人远,一流冷涧”,其 “他抱紧的是绵密的忧愁”,忧愁以绵密,系古代诗词手法的运用,如“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把无形的忧愁以形象的比喻来加以形容,说明一流涧水期待的欣喜与遗憾,当“明艳”给自己的“空灵”注入新的生命活力时,涧水醒了,一种长期期待的幸福的充实已悄悄降临,超越时空的生命本体实现的狂喜在抱紧倩影的动作中得到完成,那是怎样的心醉神迷的战栗!可是,“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一流涧水的欣喜只是一种梦幻般的稍纵即逝,是因为美只能属于那个逍遥无拦阻的天空世界还是因为抒情主体那个理想的心由于过分关注现实而自觉其污浊的心境?姑妄测之,诗歌在此给读者提供了容量极大的想象空间。
“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
”与一流涧水相对的“湖海”已不是单纯的字面浅层意义,而是与美相应合的所具的深层象征意义。
如说一流涧水只是个体孤单的审美意象。
那么阔大的湖海则代表着博大精深的生命原型力量。
而云游也正因如此超越了个体单纯的意义而取得了普遍的永恒性象征。
“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诗句中流露出哀怨缠绵的情调使人不禁恻然泪滴。
一流涧水希望云游常驻心头的希望终不能实现,唯有把一腔心愿付诸日月的等待。
在此盼望中,比起古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更显韵清而味长。
此诗极能体现徐志摩诗歌温柔婉转的审美风格。
在《猛虎集》序言里,徐志摩说了一段颇带伤感但又耐人寻味的话:“一切的动、一切的静,重复在我眼前展开,有声色与有情感的世界重复为我存在,这仿佛是为了挽救一个曾经有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那在帷幕中隐藏着的神通又在那里栩栩的生动,显示它的博大与精微,要他认清方向,再别走错了路。
”这似乎是经历了一生大苦大难的人才能体会到并且能说出来的话,在此之后不久,诗人便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在经历了个人生活和情感的奋斗与危机之后,他是否已经由此体会到超越凡庸无能的生之奥秘?那个“栩栩的神通”是否昭示了诗人另外一个更加湛蓝希望的天空世界?在那里,没有怀疑,没有颓废,有的只是心中早已存在的信心与幸福的许诺。
此诗显然受欧洲商簌体的影响,商簌体系14行诗的音译(Sonnet)。
欧洲14行诗大体上有彼得拉克14行和莎士比业14两种,当然,后来变化者大有人在,如弥尔顿、斯宾塞等。
其中的区别主要在韵脚变化上,如彼得拉克14行诗的韵脚变化是abbaabbacdedde,而莎士比亚14行诗的韵脚变化是ababcdcdefefgg。
此诗前8行的韵脚变化是aabbccdd,后6行与英国14行诗相一致。
闻一多、徐志摩主张诗歌的“三美”,徐志摩的诗更倾向于音乐美。
这与欧洲诗歌中强调音乐性不无关系。
同时,中国传统诗词本有入乐之事,诗与音乐固不可分。
诗人对古文颇有根底,同时在欧洲留学期间,接触了许多大家作品,特别对19世纪英国浪漫派诗人推崇备至。
华滋华斯、雪莱、拜伦、济慈等人的影响在他的诗中并不少见。
“云游”的象征性比喻以及由此引出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可以明显地看出雪莱、济慈等诗作中的痕迹。
徐志摩 云游 原版
《云游》是徐志摩的一首很精巧的短诗,原名叫《献辞》,后改名为《云游》。
全文: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他抱紧的是绵密的忧愁,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
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扩展资料:“那天你翩翩地在空际云游”,诗歌开头以第二人称起始,暗示着抒情主体对它的钦慕向往之情。
诗里云游的特征是空无依傍的自在逍遥:“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
这一逍遥的愉快实在带有脱却人间烟火味的清远,这里既含有《庄子·逍遥游》中与万物合一的自在心态的深刻体会,也有抒情主体心灵呼应的瞬间感受。
空中飘荡的云游适性而往,不拘一地,为何会给抒情主体以深深的向往,诗中没有明说,但却在后面作了间接的交代,“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有一流涧水……”。
至此,抒情主体作为旁观的姿态点出了第三者的存在,“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两种不同的生命形态形成对比,并由此反射出抒情主体隐蔽的心理历程与人生价值取向。
那“一流涧水”无疑是抒情主体客观化的象征,诗中以第三人称“他”称呼,与“你”形成了不同的词语情感效果。
同时,第三者“他”的存在是以与云游相对的形象出现,也含有抒情主体那万般忧愁又渴望得到新生与慰藉的心境。
“明艳”一词极富主观色彩,一方面对照着云游与涧水不同的生存形态,一方面又暗示着抒情主体那颗焦灼等待的心,生命的痛苦将何时越过暗黑的深渊走向自在与自由。
诗人以“一流涧水”为自我写照而渴望漂荡的云游给自己萎靡虚弱的心灵涂抹些许光亮的色彩,由此,“一流涧水”便是诗人自己心境的最形象比喻。
徐志摩诗集大全,谁能提供。
链接: 提取码: 2pyb《徐志摩诗全集》是1997年学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顾永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