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摘抄,唐诗宋词摘抄大全
描写乡村四月的诗句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作者介绍】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永嘉四灵”。
其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
著有《西岩集》1卷,有《南宋群贤小集》本;
《苇碧轩集》,有《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
二集互有出入。
【注释】 ①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川,平地。
②子规——杜鹃鸟。
③才——刚刚。
. ④山原-----山坡原野 ⑤蚕桑--种桑养蚕。
⑥了——料理完 ⑦如——好像 【译文】 (1、2句)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3、4句)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中心】 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
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
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川流。
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
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
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
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
静动结合,有色有声。
“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
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
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
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
描写乡村四月的诗句有哪些?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杜鹃一声声啼叫在如烟如雾的蒙蒙细雨中。
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扩展资料1、《乡村四月》创作背景《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乡村四月》鉴赏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今乐清市淡溪镇)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这首诗语言明快,格调轻松,形象鲜明,读来朗朗上口,给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它把自然之美和劳动之美和谐地统一在画面里,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也使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劳动的乐趣。
古诗词大全
诗句大全
1、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崔道融《溪居即事》 2、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张籍《野老歌》 3、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
——李益《隋宫燕》 4、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黄庭坚《牧童诗》 5、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苏舜钦《水调歌头·潇洒太湖岸》 6、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
——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7、关山万里作雄行。
——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8、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9、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10、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刘长卿《别严士元》 11、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萧衍《东飞伯劳歌》 12、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13、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14、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
——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15、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16、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17、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陆龟蒙《吴宫怀古》 18、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岳飞《池州翠微亭》 19、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王安石《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20、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殷尧藩《端午日》 21、陌上少年郎,满身兰麝扑人香。
——顾敻《荷叶杯·弱柳好花尽拆》 22、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屈原《国殇》 23、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杜甫《百忧集行》 24、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25、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26、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司马扎《宫怨》 27、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28、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
——陈允平《唐多令·秋暮有感》 29、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
——薛道衡《昔昔盐》 30、年年社日停针线。
——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31、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杜秋娘《金缕衣》 32、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
——曾棨《维扬怀古》 33、去年人在凤凰池,银烛夜弹丝。
——萨都剌《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 34、花貌年年溺水滨,俗传河伯娶生人。
——汪遵《西河》 35、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
——高启《吊岳王墓》 36、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秦观《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37、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8、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张耒《和端午》 39、正是破瓜年纪,含情惯得人饶。
——和凝《河满子·正是破瓜年纪》 40、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吕岩《牧童》 41、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42、今年何以报君恩。
——陈与义《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43、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
——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4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45、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
——史达祖《双双燕·咏燕》 46、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47、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
——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48、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49、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50、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刘采春《啰唝曲·那年离别日》 51、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52、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53、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杜荀鹤《泾溪》 54、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55、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56、数声啼鸟怨年华。
——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57、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李商隐《安定城楼》 58、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59、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60、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
——文及翁《贺新郎·西湖》 61、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
——刘基《绝句·人生无百岁》 62、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温庭筠《苏武庙》 63、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64、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于谦《立春日感怀》 65、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李忱《吊白居易》 66、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王维《渭川田家》 67、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阿鲁威《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 68、风蒲猎猎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道潜《临平道中》 69、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70、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
——黄庭坚《徐孺子祠堂》 71、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苏轼《念奴娇·中秋》 72、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