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转有声书(电子书转有声书)

2023-06-10
82 阅读

看什么书可修心养性?

推荐几本鄙人认为比较好的书籍:1、人生自律书(珍藏版),严己福,浙江文艺出版社,2007-9-1本书主要介绍了众人相处要低调,个人独处要自修;
交往要谨慎,朋友要选择;
越是感觉良好,赵要谨慎言行等内容。

2、生命的暗示无处不在,张丽钧,九州出版社,2007-8-1本书精选了作者历年来的佳作与部分尚未公开发表的新作,每一篇文章都意味绵长,富有哲理。

短小精悍的故事,温暖睿智的议论,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中体悟人生的种种滋味。

生活如同一本读不尽的书,个中滋味渗透其中,每一次生命的暗示,都是对我们人生最好的指引。

3、莲心禅韵,(印)奥修 著 谦达那 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1透过禅宗的一些小故事,奥修淋漓尽致地把禅的内涵很清楚地呈现出来。

禅宗一直都是我们生活最佳的启示者,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轻盈,更超脱,更不严肃,更值得玩味,禅宗对人类的贡献的确有其不可磨灭的功迹。

尤其当这些故事经由奥修加以解释,我们就更能够抓到它的要点,也更可以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上。

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生活的艺术家,这本书可以丰富你的生命;
如果你想要使人生过得更惬意,这本书是你的好伙伴;
如果你想要飞上天空,冲向彼岸,这本书可以成为你的提醒,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如果你只是想要浅尝小酌,那么就随意翻开这些小故事,舒舒服服地啜饮文中的智慧珠玑。

献上奥修大师的这一朵花,希望你能够闻到它的芬芳,希望它的芬芳能够穿透你的每一个细胞,使你的存在发生蜕变。

4、你心中也有一朵莲花,一泓,北京出版社,2007-9-10本书是指上禅院系列之一,收集了富有佛教禅意的各类小故事,让读者在阅读中,尝试着参禅悟道。

不必远遁山林,你也可以拥有平静宁和的心境。

观此书,一如信步禅院,可解惑、可消愁、可忘忧??就于书斋卧榻,作一回打坐的佛子、化缘的僧人吧。

5、道德经心释(上下册),(印)奥修 著 谦达那 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1唯有当一个人能够爱他自己,他才能够爱别人。

_有当一个有东西可以分享,他才能够跟别人分享他的感觉。

了解是本性真正的开化,一个具有了解的人就好像镜子一样。

镜子并没有携带任何东西,镜子一直都生活在即刻,不论什么东西来到它的前面,它就反映。

除了变是不变的之外,其他每一件事都在变。

在存在里面,“变”是唯一永恒的因素,所以你怎么能够依赖过去?如果你依赖过去,你将永远都会错过现面。

生命需要不同的两极,以及这两极之间的平衡。

愚蠢能够令人恢复新鲜,它能够清洁你的眼睛,给你清晰的看法,而且会再度带给你小孩的天真,让你身体里充满了自发性,那么你就不会固定在一个模式里,你是流动的。

6、我的关中我的原,陈忠实 著 肖关鸿 曹维劲,学林出版社,2007-8-1本书是著名作家陈忠实的最新散文集。

全书以作者生活的白鹿原乃至关中地区的自然、人文风貌为主题,以“真实的生命体验”为主线,展现了白鹿原乃至关中地区的独特风貌,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令读者身临其境,心领其情,自然地走进原下、走进关中。

全书配以生动形象的图片百余幅,在给读者带来美好、惊喜的阅读体验的同时,有助于进一步解读名著《白鹿原》的心理与文字密码,领略作者在创作中实现的生活体验、艺术体验与生命体验三者的完美统一。

全书共分三秦人物、关中辨证、原下岁时、国人情感和文学的力量等五部分。

7、未能忘情于诗酒,梁实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1梁实秋先生的散文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文笔精巧、语言幽默、内蕴深厚、风格恬淡,充分显示了梁实秋先生的文学功底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

《未能忘情于诗酒》为梁实秋散文集之一,全书分为六辑,内容包括《黑猫公主》、《南游杂感》、《雅舍》、《纽约的旧书铺》等。

扩展资料:鲁迅作品:《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华盖集续编补编》(杂文集)《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且介亭杂文附集》(杂文集)《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古籍序跋集》《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集外集拾遗补编》《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
铅印本,1959,人文《鲁迅选集》1952,开明《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鲁迅诗稿》1976,文物;
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 )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故事新编)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而已集)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南腔北调集)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花边文学)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参考资料来源::鲁迅。

看什么书可修心养性?

推荐几本鄙人认为比较好的书籍:1、人生自律书(珍藏版),严己福,浙江文艺出版社,2007-9-1本书主要介绍了众人相处要低调,个人独处要自修;
交往要谨慎,朋友要选择;
越是感觉良好,赵要谨慎言行等内容。

2、生命的暗示无处不在,张丽钧,九州出版社,2007-8-1本书精选了作者历年来的佳作与部分尚未公开发表的新作,每一篇文章都意味绵长,富有哲理。

短小精悍的故事,温暖睿智的议论,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中体悟人生的种种滋味。

生活如同一本读不尽的书,个中滋味渗透其中,每一次生命的暗示,都是对我们人生最好的指引。

3、莲心禅韵,(印)奥修 著 谦达那 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1透过禅宗的一些小故事,奥修淋漓尽致地把禅的内涵很清楚地呈现出来。

禅宗一直都是我们生活最佳的启示者,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轻盈,更超脱,更不严肃,更值得玩味,禅宗对人类的贡献的确有其不可磨灭的功迹。

尤其当这些故事经由奥修加以解释,我们就更能够抓到它的要点,也更可以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上。

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生活的艺术家,这本书可以丰富你的生命;
如果你想要使人生过得更惬意,这本书是你的好伙伴;
如果你想要飞上天空,冲向彼岸,这本书可以成为你的提醒,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如果你只是想要浅尝小酌,那么就随意翻开这些小故事,舒舒服服地啜饮文中的智慧珠玑。

献上奥修大师的这一朵花,希望你能够闻到它的芬芳,希望它的芬芳能够穿透你的每一个细胞,使你的存在发生蜕变。

4、你心中也有一朵莲花,一泓,北京出版社,2007-9-10本书是指上禅院系列之一,收集了富有佛教禅意的各类小故事,让读者在阅读中,尝试着参禅悟道。

不必远遁山林,你也可以拥有平静宁和的心境。

观此书,一如信步禅院,可解惑、可消愁、可忘忧……就于书斋卧榻,作一回打坐的佛子、化缘的僧人吧。

5、道德经心释(上下册),(印)奥修 著 谦达那 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1唯有当一个人能够爱他自己,他才能够爱别人。

喰有当一个有东西可以分享,他才能够跟别人分享他的感觉。

了解是本性真正的开化,一个具有了解的人就好像镜子一样。

镜子并没有携带任何东西,镜子一直都生活在即刻,不论什么东西来到它的前面,它就反映。

除了变是不变的之外,其他每一件事都在变。

在存在里面,“变”是唯一永恒的因素,所以你怎么能够依赖过去?如果你依赖过去,你将永远都会错过现面。

生命需要不同的两极,以及这两极之间的平衡。

愚蠢能够令人恢复新鲜,它能够清洁你的眼睛,给你清晰的看法,而且会再度带给你小孩的天真,让你身体里充满了自发性,那么你就不会固定在一个模式里,你是流动的。

6、我的关中我的原,陈忠实 著 肖关鸿 曹维劲,学林出版社,2007-8-1本书是著名作家陈忠实的最新散文集。

全书以作者生活的白鹿原乃至关中地区的自然、人文风貌为主题,以“真实的生命体验”为主线,展现了白鹿原乃至关中地区的独特风貌,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令读者身临其境,心领其情,自然地走进原下、走进关中。

全书配以生动形象的图片百余幅,在给读者带来美好、惊喜的阅读体验的同时,有助于进一步解读名著《白鹿原》的心理与文字密码,领略作者在创作中实现的生活体验、艺术体验与生命体验三者的完美统一。

全书共分三秦人物、关中辨证、原下岁时、国人情感和文学的力量等五部分。

7、未能忘情于诗酒,梁实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1梁实秋先生的散文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文笔精巧、语言幽默、内蕴深厚、风格恬淡,充分显示了梁实秋先生的文学功底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

《未能忘情于诗酒》为梁实秋散文集之一,全书分为六辑,内容包括《黑猫公主》、《南游杂感》、《雅舍》、《纽约的旧书铺》等。

扩展资料:鲁迅作品:《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华盖集续编补编》(杂文集)《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且介亭杂文附集》(杂文集)《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古籍序跋集》《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集外集拾遗补编》《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
铅印本,1959,人文《鲁迅选集》1952,开明《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鲁迅诗稿》1976,文物;
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 )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故事新编)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而已集)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南腔北调集)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花边文学)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参考资料来源::鲁迅。

佛陀传感悟

佛陀第一集: 1. 最打动我的是王后姐妹俩的感情,一个温柔善良,一个智慧可人。

以前看过的宫斗剧,即使感情再好的姐妹,入了宫服侍同一个男人,大多会心生嫉妒,姐妹离心。

然而,在这两姐妹身上,没有半点嫉妒心,都在为对方着想,真是她们这种深厚的感情,别人的挑拨也无法离间她们。

维系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是什么,是发自内心的善良,信任和祝福吧。

2. 之前看到电视电影里的那种坏人做坏事,会有情绪,愤愤不平,也担心好人会受伤害。

而看这部剧,或许知道佛陀的结局,反而没有了太大情绪。

祥光夫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站在她自己的立场上考虑,可恨之余也有可怜之处。

她被欲望遮蔽了双眼,看不到她正在享受的幸福,所以她很不幸福,她是可悲的。

而王后姐妹,因为她们的善良,次次化险为夷。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说,为什么有时候坏人反而得逞,善良的人反而受到了伤害。

我想,坏人得逞不过是一时,就像那碗毒粥,差点就被祥光夫人的儿子吃上,而善良的人必定会获得福报,福报如若不是种在她身上,必定会种在她的子辈身上。

看《佛陀传》有感

 
佛陀的一生,就是从凡夫怎样转变成佛的历程!  
 
每一个剧景,我都看得入迷。

这哪里是电视剧,分明就是一部佛法的智慧结晶!每一个场景,都是一个圆满的开示! 明明知道提婆达多的诡计和野心,面对他时,依然充满希望和温暖,不疑不嗔,不惊不弃,何等超然! 就像我们的老师,看着我们一群孩子慢慢长大。

你喜欢调皮玩耍,就让你尽情玩耍,累了,回家吧,他在那里等着。

犯错了,他对你微微一笑,改过就好。

跌倒了,扶你起来,擦掉泪,继续走路。

精进的时候,就会真切感受到,他源源不断输送的智慧甘露,盈满整个空间!。

读《佛陀传》有感(五)

书:《佛陀传》 阅读周期:2021年2月14日—2022年2月20日 总页数:394页 本周阅读页数:22页 P84-P106 本周读后感心得 佛陀平和地开始说:“兄弟们,每个人都应该避免走两条极端的路径:其一是把自己沉醉于感官物欲的享受之中,其二则是以异行和苦行来把身体的需要剥削。

这两种极端行为都必然导致失败。

我所找到的是不偏不倚的中道,它能带领我们达至了悟、解脱和自在。

它就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的八正道。

我就是依这八正道而得证了悟、解脱和自在的。

“兄弟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我叫它正道吗?这是因为它并不需要我们对苦恼逃避或抗衡,而是令我们可以直接面对痛苦,因而得以把痛苦降伏。

八正道就是生活在觉察中之道,而用心专注就是它的基石。

修习念念专注会使我们培养出定力来,而有了定力,我们才可以达至了悟。

有了正定,我们自然也会有正确的觉察力、思想、言语、行为、工作和勤奋。

它所发挥的了悟性,更会使我们从每一点滴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而令我们生起真正的安乐。

“兄弟们,世上有四种真理,它们是:痛苦的存在、痛苦的起因、痛苦的破灭和导致痛苦得以消灭之道,我叫它们四圣谛。

第一圣谛是痛苦的存在。

生、老、病、死是痛苦,悲伤、愤恕、嫉妒、担忧、恼虑、恐惧和哀愁等都是痛苦,与亲爱的人分离是痛苦,与你憎恨的人在一起也是痛苦,对五蕴的执著和欲望又是苦。

“兄弟们,第二圣谛是痛苦的根源。

由于无明,我们看不到生命的真相,因而往往被困在欲望、嗔怒、嫉妒、伤心、忧愁和恐惧之火焰中。

“兄弟们,第三圣谛是苦的破灭。

清楚了解生命的真理就可以带来每一种苦恼的歇止,继而产生平和与喜悦。

“兄弟们,第四圣谛是导致痛苦破灭之道。

这就是我刚才解释的八正道,八正道培养我们去留心察觉地生活。

念念专注又可使我们得定,因而了悟生命的真理。

彻悟之后,我们便可以从苦痛中解脱出来而得到自在与安乐。

我是会带你们行这条觉悟之道的。

” 佛陀觉悟之后,开始弘扬佛法,在和他的朋友们见面后,佛陀从八正道和四圣谛方面为4位朋友讲解了解脱之道的根本就是八正道。

而关于四圣谛的解说则让我们明白了痛苦的源头和如何解决痛苦。

四圣谛的内容看过之后让人能真正解决各种情绪问题。

一切不过一念起,一念当止且当止。

读《佛陀传》有感:佛陀的困惑

  编者按:《佛陀传》是讲述的是释迦牟尼一生的故事。

这样的一位大师,也会有自己的困惑,更何况是我们凡人呢。

  我之所以要买一行禅师的这部《佛陀传》,是看到有介绍说,本书中的佛陀不是神,而是人,和我们一样会困惑和痛苦。

我想了解褪去油彩的真实的佛陀。

  《佛陀传》以沉静的语调和平缓的节奏,讲述了释迦牟尼从出生、成长、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到灭寂的一生。

看完全书,我的体会是,佛陀果然是不世出的大智者,觉悟者,然而,他的教义似乎不够完满,甚至不能自圆其说。

  一   这部30多万字的传记,有几个关键词:专注、痛苦、觉察、自律。

  佛陀的大智慧,首先体现在,他虽然修成正果,信念坚如磐石,却也能因时制宜不断调适。

例如,起先他不允许女子出家,后来接受了女弟子。

有病的比丘,不用持守过午不食之戒;
如有一些食物是可以保留的,也可留至翌日。

僧人不得杀生,也不吃荤腥,但是,一些人因为没有接触过佛法僧且并不知道僧人吃素,比丘为免冒犯供者而令供者失去接触大道的机会,便应该接受他们的供食。

  事实上,佛教也在变。

如今的僧人都不化缘,佛教组织也一再强调,所有外出化缘的都是假僧人。

但是在佛法初创之时,佛陀要求弟子必须以化缘的方式获得食物。

他的理由是:“
乞食是一种帮助比丘锻炼谦卑和一视同仁的修行。

乞食并没有把我的尊严降低,它只是认同所有人的本有尊严而已。


  佛陀要求,在家弟子必须修行五戒条:第一是不杀。

第二是不偷盗。

第三是不做不道德的性行为。

第四是不妄语。

第五是不饮用刺激性物品。

遵照而行,就可以为自己、家庭和朋友避免不必要的痛苦。

佛陀说,真正的快乐,可以在此生实现,尤其是当你奉行以下几点:第一,与贤德的善者结交以及避免跌入堕落之途;
第二,在对修行有帮助的环境中生活,以建立良好的品格。

第三,培养机会让自己多学习正法和戒律;
第四,腾出时间来关心父母家人;
第五,与别人分享时间、资源和快乐;
第六,尽量找机会去培养美德,不要嗜酒和赌博;
第七,学习谦逊、感恩和简朴的生活;
第八,找机会亲近比丘以研习大道;
第九,一生都以四圣谛为基本;
第十,学习禅修以消解苦恼忧虑。

这是佛陀在行脚和修行中进行的小结。

事实上,他的戒律和教理—

五戒,四圣谛,三法印,三解脱门等等,都是在修炼过程中不断调整、增加和完善的。

  二   佛陀非常强调“
专注”

他教导弟子说,做任何一件事都应该专注,就连吃橘子也是这样,“
一个修习专念的人可以从橘子里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当你吃橘子时,你要忘掉一切其他的事物,全神贯注地投入这一刻,全面地感受它的香和甜。

你可以由手中的橘子看到橘树、橘树的花朵,看到宇宙间的奥妙和万事万物的相互关系。

佛陀由橘子推而广之,“
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像橘子一样。

橘子是由一瓣瓣的橘子肉组成,一天也是由二十四小时组成。

一小时就如一瓣橘子肉,生活了二十四小时就如吃完了全部的橘子肉。


  佛陀为世人指明了修习和觉悟之道:让自己每时每刻都活在专注觉察之中,心念永远只投入目前这一刻。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要认真地生活,否则,“
我们其实不知道自己是活着的”

佛陀反对世人追逐过去或憧憬未来,因为只有关注当下,我们才会觉醒,才可以找回真我。

  佛陀的话很深奥,但依我之见,他其实是要人们通过关注当下的一刻,而忘记名利,忘记痛苦,忘记身外之物—

甚至忘记自身。

  三   根据我们的经验,忘记名利很难,忘记身外之物大不易,但不是不可以做到,而忘记痛苦难上加难,至于忘记自身,那是不可能的。

  佛陀认为,无明,即对世间实相的错误见解,是所有痛苦的本源。

除了生老病死之苦,很多其他的痛苦都是自创的。

嗔恚、愤怒、多疑、嫉妒和气恼都会产生痛苦,而所有的痛苦都可以因深切的了解而排除。

摆脱无明,就能超越痛苦。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